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MMP-3、MMP-9及TIMP-1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机制。方法:选择67例AMI患者,发病3 h~5 d,选择同期住院非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3、MMP-9、TIMP-1含量以及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MB(CK-M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中MMP-3、MMP-9和TIMP-1含量明显增高(P<0.05或P<0.01);AMI组MMP-3/TIMP-1比值和MMP-9/TIMP-1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MMP-3、MMP-9、TIMP-1的含量与cTnI、CK-MB水平无相关性。结论:MMP-3、MMP-9过度表达以及MMP-3/TIMP-1、MMP-9/TIMP-1比例失衡,参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和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脉通颗粒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症(CAS)的作用机理.方法:①临床研究:将77例CAS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血脉通颗粒)和对照组(32例,辛伐他汀),疗程0.5 a,现察治疗前后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的变化情况;②动物实验:用高脂饲料加空气干燥术制作家兔CAS模型,分成治疗组(血脉通大、中、小剂量组)和时照组(辛伐他汀),干预84 d后,观察各组家兔血脂、血清循环内皮细胞(CEC)、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变化.结果:临床治疗组治疗后TG、ox-LDL、LPa、MDA、MMP-1均有明显降低,SOD、HDL-C升高.实验发现血脉通颗粒可调节家兔血脂、降低CEC、MMP-1、MMP-9并升高其TIMP-1的水平.结论:血脉通颗粒可有效调控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血脉通颗粒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机理。方法:高脂饲料加空气干燥术形成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给予血脉通颗粒治疗3个月后,观察各组家兔血清循环内皮细胞(CEC)、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浆cGMP、血管紧张素(AngⅡ)及血液黏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血脉通颗粒可降低造模家兔血清CEC、MMP-1、MMP-9、MDA及ET,升高TIMP-1、cGMP、AngⅡ、SOD及NO水平,改善造模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血脉通颗粒可通过干预高血脂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血清MMP-1和MMP-9活性、干预高脂饲料喂食所造成血浆cGMP和AngⅡ水平下降、抗氧化及改变血液流变学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地干预颈动脉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及其抑制因子TIMP-1、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7例EMs患者和25例对照组的血清及腹腔液标本,用ELISA法检测MMP-2、9及TIMP-1、2的水平。结果:EMs组血清和腹腔液中MMP-2、9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nMP-1、2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EMs组Ⅲ-Ⅳ期血清和腹腔液中MMP-2、9的含量高于I~Ⅱ期(P〈0.05);而TIMP-1、2的含量低于I-Ⅱ期(P〈0.05)。结论:MMP-2、9及TIMP-1、2在EM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血清及腹腔液中MMP-2、9及1'IMP-1、2的水平对于EMs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确诊为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3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空腹血测血清MMP-9水平及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MMP-9的表达为(284.23±132.5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45±32.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的不稳定斑块为17例(4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中MMP-9的表达为(482.63±158.79)ng/mL,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的(232.64±109.3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血清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发病12-48小时内的141例ACS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MP-9/TI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ELISA)及其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的血清MMP-1、-9、MMP-9/TIMP-1、TIMP-1、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n=60)明显增高,血清MMP-1与MMP-9/TIMP-1、TIMP-1、hs-CRP水平显著正相关,与TIMP-1水平负相关,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发病12-48小时内的141例ACS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MP-9/TI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ELISA)及其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的血清MMP-1、-9、MMP-9/TIMP-1、TIMP-1、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n=60)明显增高,血清MMP-1与MMP-9/TIMP-1、TIMP-1、hs-CRP水平显著正相关,与TIMP-1水平负相关,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flOproteinase-9,MMP-9)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7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5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以及10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MP-9和TIMP-1的含量。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并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急性脑血栓形成组的血清MMP-9、TIMP-1的水平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脑血栓形成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与白细胞计数、hs—CRP呈正相关(P〈0.01);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检测外周血MMP-9、白细胞计数、hs—CRP水平对于判断脑梗死的病灶大小、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ELISA法研究COP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不同海拔中的表达。方法选取西宁COPD患者31例作为中度海拔组,同期玉树COPD患者24例作为高海拔组。各组均空腹采静脉血标本3mL静置1h后常温下离心(3000G)10min取血清。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MMP-9、TIMP—1。比较不同海拔地区COPD患者血清MMP-9、TIMP-1的差异。结果高海拔地区COPD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为64.198±8.800、10.715±0.630pg/mL;中度海拔地区COPD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为50.241±5.552、12.025±0.452pg/mL。不同海拔COPD患者血清MMP-9值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海拔地区COPD患者血清TIMP-1值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海拔COPD患者血清MMP-9、TIMP-1值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抑制剂的表达水平和甲状腺癌的相关性。方法:使用RT-PCR与ELISA法检测30例甲状腺癌患者,27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MMP-2,MMP-9,TIMP-2,TIMP-1 的表达水平。结果:MMP-2,MMP-9,TIMP-2,TIMP-1在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P <0.05)。然而,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 0.05)。两种检测方法对于甲状腺癌的准确率为83.33%。结论:测定外周血中的MMP-2,MMP-9,TIMP-2和TIMP-1表达水平对甲状腺癌的确诊是有帮助的,尤其对于术前的评估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260例,应用高分辨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ted thickness,IMT)及斑块情况?患者分为4组:IMT正常组(24例)?IMT增厚组(62例)?稳定性斑块组(110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64例)?测定血清生化指标?MMP-9?TIMP-1水平并行组间比较?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依次增高,不稳定性斑块组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 (P < 0.01)?以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lgMMP-9呈正相关?以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BMI?TG?lgMMP-9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TIMP-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余传庆  张梅  薛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31-834,83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40例确诊的ICVD患者(ICVD组,又分为有CAS斑块组123例和无CAS斑块组117例)和2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状况,并对血浆Hcy和MMP-9水平与CAS的斑块及其硬化程度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ICVD患者斑块组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 < 0.01)。ICVD组颈动脉IMT与Hcy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血浆Hcy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1)。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心病对ICV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影响较大。结论: ICVD患者中,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浆Hcy和MMP-9升高有关,CAS程度愈高,其相关性愈大,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是临床了解ICV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未接受介入治疗的不同类型心绞痛病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为UAP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为SAP组,3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变化;随访3mo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UAP组入院第1d MMP-9水平高于SAP组(P〉0.05),前者持续在第3d(272.23&#177;20.09 vs 165.57&#177;22.34)ng/mL、第7d继续升高(337.35&#177;53.12 vs 125.22&#177;27.25)ng/mL,后者则持续下降(P〈0.05);TIMP-1表现同样的变化趋势。3mo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事件33例,无心脏事件49例。有心脏事件入院第1、3、7d血清MMP-9水平高于无心脏事件(P〈0.05)。结论:UAP病人MMP-9、TIMP-1血清水平动态升高,与近期心血管事件有关。MMP-9、TIMP-1可作为不同类型心绞痛病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机制是否与其纠正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失衡有关。方法35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治疗组(n=19)和对照组(n=16)。子宫内膜作为在位内膜标本,腺肌瘤作为异位内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并比较在位和异位内膜中MMP-9和TIMP-1水平。结果米非司酮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在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P-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9/TIMP-1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经过米非司酮治疗后,异位内膜中MMP-9表达下降,TIMP-1表达上升;米非司酮通过下调MMP-9/TIMP-1的比值来控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种植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HMC培养,采取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利用脂多糖(LPS)为刺激因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结果各组MMP-9的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PS组TIMP-1的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鳖甲煎丸组与空白组比较,TIMP-1含量明显降低(P<0.05);脂甲组、脂坦组与LPS组比较,TIMP-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LPS具有促进TIMP-1表达的作用,对MCsMMP-9作用较小。鳖甲煎丸及缬沙坦药物血清具有抑制正常培养条件及LPS刺激条件下TIMP-1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其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47例TCCB组织和5例正常膀胱组织MMP-9和TIMP-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在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TIMP-1不表达或呈分布均匀的微量表达,而在TCCB中则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二者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着TCCB临床病理分期、分级的升高,MMP-9的表达呈现增高趋势(P<0.01),但TIMP-1表达情况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分级无明显关联(P>0.05)。MMP-9和TIMP-1在初发TCCB和复发TCCB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MP-9在TCCB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MMP-9和TIMP-1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斑块类型与MMP-9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分型并检测其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水平,来观察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MMP-9的相关性.方法 对6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行颈部血管B超、TCD、头颅CT、MRI、DSA检查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分型,并检测其血浆MMP-9、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血浆MMP-9水平与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r=0.92,P《0.01),即血浆MMP-9水平越高,斑块的稳定性越低.CRP在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B、C组显著高于A组(P《0.01),而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RP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会升高,但它与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的相关性不如MMP-9.结论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血浆MMP-9水平呈正相关.我们可以通过影像学及临床检查结合血浆MMP-9水平来判断颈动脉斑块易损性.MMP-9作为易损斑块的潜在血清标志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正脂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1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5只)、模型组(8只)、正脂方组(10只)、氟伐他汀组(8只),除空白组外采用喂饲高脂饲料法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分别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正脂方3 g/( kg? d)及氯伐他汀灌胃。分别在实验开始当天及实验第12、16周后采集耳缘静脉血检测血脂[包括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第16周动物处死后取主动脉根部行常规石蜡切片及油红O染色,观察AS病变程度及分析动脉脂质沉积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S斑块中MMP-9和TIMP-1的光密度值。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C、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空白组未见AS病变,而模型组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脂质沉积严重;与模型组比较,正脂方组及氟伐他汀组皆可降低主动脉硬化程度、减轻血管壁的脂质沉积,并可降低血清TC、LDL-C水平( P<0.05);模型组可见HDL-C水平升高(P<0.05),MMP-9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TIMP-1的表达升高。结论正脂方有明显降低TC及LDL-C、升高HDL-C的作用,同时有逆转动脉壁脂质沉积的作用,其抗AS的功效可能与其抑制AS模型兔血管壁中MMP-9及提高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MP-9与初诊DM早期AS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初诊52例DM患者及46例正常对照组血清MMP-9、TIMP-1水平进行测定,同时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IMT,比较两组差别。结果 DM组血清MMP-9、TIMP-1水平及IMT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MMP-9、TIMP-1均分别与CCAIMT、ICAIMT密切相关,(P〈0.05)。结论 初诊2型DM患者MMP-9血清水平增高且与IMT密切相关,提示MMP-9可能是初诊2型DM早期AS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机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