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年共191份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91名血源性职业暴露者中,医师、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次数最多(91.10%);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60.73%),其中针头刺伤最多(43.98%);明确的污染源以HIV最多(38.73%),HBV其次(22.55%);暴露后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的占多数(80.63%).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增强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按照操作常规进行规范安全的操作,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赵静 《中外医疗》2013,32(19):143-144
目的分析护士出现职业暴露潜在的安全隐患,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该院发生暴露后护士的处理方法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发生暴露的原因进行总结。结果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发生职业暴露的护士有29人,发生职业暴露的护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8.89%。护士防护不到位有以下原因:感觉防护措施影响操作者有10人,占34.48%;感觉采取防护措施不方便者7人,占24.14%;感觉采取防护措施浪费耗材4人,占13.79%,采取防护措施不习惯者5人,占17.24%;感觉采取防护措施不必要者3人,占10.35%。结论医院应采取积极措施,建立护理工作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软件硬件设施,定期对护士组织培训,加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的状况,分析引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分析以往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总结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和防护措施。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血源性危险因素、化学性损伤、针刺伤、皮肤黏膜暴露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消化内科护士发生76人次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通过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护理用具、积极的行政干预等措施加以预防.结果: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针刺伤发生率下降86.7%,玻璃碎片致伤发生率下降73.9%.结论:积极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王安萍  李荣琴 《重庆医学》2012,41(29):3082-3083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一步健全职业防护机制,制定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自制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对42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登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取回顾性监测,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对发生职业暴露的42名医务人员采取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在第3、6个月复查相应的血清学指标,未出现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及感染病例。结论强化职业暴露教育;重视个人标准预防;严格医疗操作程序;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可预防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马丽  王琼  李明  唐倩  吴义云 《安徽医学》2014,(10):1455-145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现状,为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2年1月-2013年12月"锐器刺伤、血源性职业暴露申请报告表"上报的132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医务人员中护士的构成比最高,为53.03%;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最多的环节是在穿刺时,为37.88%,穿刺中因躁动不配合导致锐器伤占47.06%;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置,不正确与不完全正确占21.97%。结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其中医生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欠缺,医技人员、保洁员职业防护教育缺如,医院应加强并重视不同岗位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其在标准预防中的依从性,以减少职业暴露机会,降低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危害的分析,探讨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对因素及预防感染的措施,为有效防范并控制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积累经验并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分析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对各种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因职业暴露所导致的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9.
毕艳颖 《吉林医学》2012,(34):7585-7586
目的: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并找出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对某医院发生的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防护教育。结果:8例职业暴露中全部是护理人员,以针刺伤为主。结论:加强对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培训,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设施等事前预防措施,是医务人员安全防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钟瑞琼 《吉林医学》2015,(8):1682-1683
目的:了解护士人群职业暴露现状,分析暴露原因,据此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根据记录在册的职业暴露人员名单采取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形式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护士职业暴露易发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违规操作、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不强、职业防护管理措施不到位和护士短缺致超负荷工作等是导致护士人群职业暴露高发的主要原因。结果:183次职业暴露,其中针刺伤暴露167次,占91.2%;经皮肤黏膜接触暴露16人次,占8.7%。167次针刺伤中,发生在输液结束拔针环节55人,占30%;被放置不当的锐器物刺伤35人,占19%;丢弃针头等锐器物时被扎伤和手术中的切开或缝合等分别占15%和12%。操作不当、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不强、职业防护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是导致护士人群职业暴露高发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刺伤是最为常见的职业暴露事件,强化护理操作规范化,增强岗前和岗中安全教育培训,同时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对减少护理人群职业暴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方法:对本院的80名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进行调查,对发生职业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防范措施进行有效预防。结果: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险无处不在,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职业危险因素导致的后果认识不足。结论:护士应该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掌握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会有效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在口腔门诊应用情况.方法:分析口腔门诊各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执行制度化、科学化及标准化的管理体系.结果:口腔门诊医务人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度重视,采取普遍的标准化预防措施,2010-2012年无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结论:彻底落实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应用于临床一线科室,前瞻性的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刘先敏 《吉林医学》2012,33(13):2854-2855
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和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分析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针头刺伤、血液接触、皮肤接触和有害气体及消毒液的危害是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在采血护士工作中,要加强针头刺伤、皮肤接触、有害气体及消毒液的防护,改善采血环境。结论:针头刺伤是采血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加强对采血护士职业防护、改善采血护士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采血护士的职业安全,提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方法 对我院23名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分布人群、科室、暴露原因、应急处理、上报时限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发生人群:护士7例,医生14例,工人2例.职业暴露原因:手术缝针刺伤4例、配合时被他人意外扎伤4例,血液或体液喷溅6例,手套破损暴露皮肤黏膜2例,静脉穿刺针刺伤7例(收集整理医疗废物时发生暴露2例);发生职业暴露科室:病房内8例,手术室内15例;暴露后紧急处理:采取有效紧急处理措施者21例,未处理者2例;及时上报者22例.结论 通过加大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培训力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优化工作环境,完善职业暴露损伤的监测系统和上报制度等措施,以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仲爱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F0003-F000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资料,回顾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中芷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总结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化学药物损伤、物理性损伤、社心理因素等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坊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加强身心锻炼,可以减少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根据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 提高了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及防护方法,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结论 重视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确保护士身心健康,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陕西省商洛市市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涉产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寻找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商洛市城区所有医疗机构涉产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60.00%;16.30%能准确选择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和血源性暴露方式,工作年限、职称、岗位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知晓率的影响因素;涉产人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重视程度不够,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认识不足,日常防护使用情况较差,培训效果不好;不同岗位血源性职业暴露特点不同,漏报率高,规范处置率低。结论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建立督导机制,增加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便捷的获取渠道是减少涉产人员血源性暴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自我防护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与相关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管理制度缺陷等因素相关,通过针对性实施防护对策,如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以及加强对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知识培训,逐渐提高护理人员对血源性感染的防护意识,同时树立危险意识。经随访调查1年,未发生乙肝病毒感染、艾滋病以及其他血源性感染疾病暴露事件。结论:通过对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的防护对策,可明显降低血源性感染的发生机率,减少了职业危险因素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共同创建一个和谐安全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室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危害的现状,并提出有效防护措施.方法 对85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结果 98%的护士有接触含传染病毒的针头、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化学消毒剂.结论 血透护士严重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险因素中,防护意识差,故应充分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保障自身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特点,以制定正确有效防护措施。方法:根据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各科室上报登记的“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卡”,对职业暴露人员的职业、工龄、操作环节、暴露源分布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主要是护士,占85.42%;(2)发生职业暴露工作年龄以1~5年所占比例大;(3)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以HbsAg为主;(4)发生职业暴露的48例医务人员中有25例针刺伤,占52.08%,18例抓咬伤,占37.50%,黏膜接触5例,占10.42%。结论:针刺伤和抓咬伤是精神病医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制定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新上岗职工职业防护培训,特别是护理人员,另外根据专科医院特点加强职业安全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暴露后的监控管理等,是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关键,也是有效预防血源性暴露后感染发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