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止血敷料中肾上腺色腙的含量.方法:利用肾上腺色腙在354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测定止血敷料中的肾上腺色腙的含量.结果:在2~7μg·ml-1的范围内,肾上腺色腙的吸光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02%,RSD为1.96%.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快速,可以作为止血敷料中肾上腺色腙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色腙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止血消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肾上腺色腙片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凝血酶冻干粉干预,肾上腺色腙片组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肾上腺色腙片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失血、输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上腺色腙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甲醇-0.01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三乙胺,磷酸调节pH3.8)(25:7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55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在10.7~107.4μg·mL^-1范围内,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8%;检测限为0.15ng(S/N=3)。结论:本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肾上腺色腙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伤止血贴片中各成分的止血作用。方法采用犬全血体外凝血、兔肝溢血模型、猪股动脉穿孔出血模型等方法对外伤止血贴片及各主要成分的止血作用进行评价。结果犬全血体外凝血实验结果显示,外伤止血贴片高、中、低3个浓度和凝血酶组能明显缩短犬血体外凝血时间。兔肝溢血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外伤止血贴片高、中、低剂量组,凝血酶组能显著缩短兔肝溢血模型的凝血时间,并能显著减少出血量。猪股动脉穿孔出血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外伤止血贴片与凝血酶比较,止血时间明显缩短,表明氨基己酸可增强凝血块的稳定性,从而防止出血的复发。结论外伤止血贴片具有明显缩短凝血时间、减少出血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卡巴克络(肾上腺色腙)片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Nuc leodur C18(4.6×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5∶85),355nm检测。结果线性范围为20~20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0.9%(n=9),RSD=0.5%。结论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合肾上腺色腙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杨丽  赵伟  王俊  何灿  胡文  李维祖  尹艳艳 《安徽医药》2016,20(8):1429-1432
目的 研究超凝止血粉(superclot hemostatic agent,SHA)对巴马小型猪股动脉出血模型的止血作用。方法 普通级巴马小型猪12只,雌雄各半,体重25-30kg,制备股动脉出血模型,根据伤口所用的止血材料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纱布组,CELOX组和SHA组。分别记录各组止血时间、失血量、体温、心率、血压及其变化率,血常规等。结果 与纱布组比较,SHA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失血量,降低失血引起的体温、心率和血压变化程度。结论 SHA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肾上腺色腙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HPLC法,用Zorba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三乙胺,磷酸调pH3.8)(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5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肾上腺色腙与其相邻杂质峰能完全分离,在10~1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作为肾上腺色腙注射液中主药的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8.
李竞淘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21-2122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8例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患者,将手工压迫止血172例作为对照组,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23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止血时间,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且降低了血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肾上腺色腙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洁  赖建斌 《海峡药学》2009,21(2):43-44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上腺色腙片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C18(4.6mm×150mm。5um);流动相:乙腈-水(10:90);检测波长:356nm;流速:1mL·min^-1;进样量:10uL。结果线性范围为40.64ug-203.2ug,平均回收率为100.3%(n=9),RSD=0.6%。结论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肾上腺色腙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1229型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160例患者,随机配对分为两组,A组术后采用Y-M-1229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6小时,B组采用手法压迫30分钟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6小时,两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完全相同,对比分析开始活动时间、止血效果、并发症和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 ①A组止血的成功率为98.8%(79/8 0),B组止血的成功率为9 7.5%(78/80),两组比较x2=0.00,P=1.00,无统计学差异.床上开始活动时间:A组为(21.96±1.91)分钟,B组为(114.76±10.23)分钟,两组比较T =1.00,T=3239.00,P=0.00.②A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3%(1/79),B组11.3%(9/71),两组比较x2=6.83,P=0.01,有统计学意义;③患者的舒适度:A组1例尿潴留;B组3例尿潴留,8例背痛,4例腹胀便秘.两组比较x2=105.64,P=0.00,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1229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尿潴留、背痛和腹胀便秘等不适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术。方法 36例接受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全组取左乳内动脉(IMA)36例,双侧IMA8例,左桡动脉(RA)19例,右桡动脉(RA)4例,双侧RA10例。结果 术后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2.7%),25例(97.3写)症状明显改善,康复出院。结论 全动脉化搭桥手术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途径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614例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其中经桡动脉途径患者304例(桡动脉组),股动脉途径患者310例(股动脉组),观察介入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7%,股动脉组为98.1%,2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功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增加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8例19支复杂型冠状动脉血管病交行球囊预扩张后,植入25枚支架,其中前降支9枚,回旋支6枚,右冠脉10枚。结果 术后经冠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血流TIMI Ⅲ级,支架置入的成功率100%,1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无其他并发症,随诊1~18个月,1例术后2个月再发心绞痛。结论 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完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和腹壁下动脉在肾移植供肾动脉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腹壁下动脉进行极动脉、副肾动脉的重建,采用髂内动脉及其分支对供肾动脉属于2、3支类型的肾脏进行血管重建。结果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外科并发症。2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后,血肌酐逐渐下降。1例于1个月时降至正常。1例徘徊在180.0μmol/L,3个月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个月彩超显示各支动脉均通畅,移植肾血液供应丰富、均匀。结论采用髂内动脉和腹壁下动脉体外重建供肾动脉的方法,可有效修复肾动脉畸形以及肾动脉过短的供肾,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血管重建的方法,血管并发症较低,可有效应用于肾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112例在我院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分为2组,比较其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使用导管数、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操作时间短、X线暴露时间短,使用导管数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和股动脉途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率和股动脉途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损伤小,X线暴露时间短、节省费用,是一个安全、可行、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调查了33具尸体,胃后动脉出现28例,出现率为84.85%。本组共出现胃后动脉32支,其中起于脾上极动脉的17支(53.13%);起自脾动脉近侧1/3的5支(15.63%);中1/3的7支(21.88%);远侧1/3的3支(9.38%)。胃后动脉的平均外径为0.28±0.10(0.1—0.5)mm。本文为解剖学和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足背动脉穿刺在ICU采血中的有效性。方法对ICU210例危重患者采取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的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并对采血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3组采血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次为股动脉64.29%、足背动脉92.86%、桡动脉71.43%。(x2=20.05,P〈0.05)。结论足背动脉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比桡动脉、股动脉明鼎要小,既能及时反映患者的内环境的状态及病情变化,又能使医务人员对患者症状采取及时的处理,并且方便护士操作,节约护士的T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及T作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韦国桢  蒋国民 《江苏医药》1998,24(3):164-165
采用明胶海绵微粒与碎块行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法治疗22例大咯血,一次成功率为91%,随访3个月的止血成功率95.5%。该法是用明胶海绵微粒对末梢血管和用明胶海绵碎块对主干先后栓塞的方法,同时阻断其丰富的末梢血管网络,切断支气管动脉与肺循环分流(B-P分流)的通道及主干血流,使栓塞更完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一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损伤.方法 以临床检验血气分析为例,比较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及穿刺部位损伤程度.结果 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51%,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72.62%.桡动脉组对穿刺部位损伤程度为1.16%,股动脉组对损穿刺部位伤程度为8.33%.结论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新生儿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便,能减少创伤和护理工作时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92例患者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之间冠脉病变程度与相应的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越高,冠脉病变狭窄程度越严重.结论 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评价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