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皮质类固醇激素诱发骨关节结核病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1例的临床表现.发生与发展。结果 激素诱发的骨关节结核病,42.8%的病例为多发骨病灶(10,21),结核杆菌广泛播散,除骨骼之外,累及皮下及肌肉中形成多发的寒性脓肿;约半数病例持续发热4-5个月,治疗困难,近期死于脑结核病1例。结论 原发病需要较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患者的,建议同时服用抗结核药物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胃黏膜白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3月-2011年11月,采用内镜下APC治疗137例胃黏膜白斑患者,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37例患者中,黏膜白斑病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67例(48.91%),伴轻度异型增生27例(19.71%),浅表性胃炎的43例(31.39%),治疗3月后复查胃镜示黏膜白斑病灶均消失,原黏膜白斑处病检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消失65例(97.01%),异型增生消失23例(85.19%),浅表性胃炎消失40例(93.02%):原黏膜白斑处病检示萎缩性炎症伴肠化3例(4.48%),萎缩性炎症伴异型增生4例(14.81%),浅表性炎症3例(6.98%),治疗有效率92.70%,所有病例治疗中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2年未发现癌变病例。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黏膜白斑,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因进食有异物感至我院就诊。行胃镜检查,于食管距门齿23cm处,见一0.6cm×0.5cm×0.4cm大小卵圆形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灰白色,质地稍韧,固定,界清。内镜下予高频电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食管腺淋巴瘤。术后2年内镜复查,原病灶处创面光滑,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患者肺部残留病灶的CT表现及其转归。方法83例临床治愈患者出院1个月后进行X线胸片和CT检查,对肺部有病灶的病例间隔2个月后再次复查X线胸片和CT.对两次随访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肺部残留病灶与SARS类型的关系。结果30.1%(25/83)病例肺部存在残留病灶.CT表现包括磨玻璃影6例,网状影5例,片状影3例,索条影2例.磨玻璃影和卜述其他病灶混合影9例,2个月后复查除两例外均有不同程度吸收;SARS重型病例肺部残留病灶比例(36.8%)高于普通型(1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临床治愈SARS患者肺部仔在残留病灶,CT表现以磨玻璃影、网状影为主.SARS重型病例肺部残留病灶比例高于普通型,这些病灶经治疗大部分有不同程度吸收。  相似文献   

5.
经双通道内镜尼龙绳结扎治疗食管胃黏膜下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双通道内镜尼龙绳结扎技术治疗食管、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我院胃镜检查发现的黏膜下肿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包括:病灶位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经超声内镜检查证实为黏膜下肿瘤,直径1.3~3.0cm,部分突出于腔内且愿意接受内镜下治疗和随访。采用双通道内镜尼龙绳结扎治疗黏膜下肿瘤,并随访观察黏膜下肿瘤消除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男6例,女10例入选,年龄34~78岁,平均50岁,病灶1.3~3.0cm,平均1.9cm。病灶位于食管下段4例,贲门口2例,胃底5例,胃体上部2例,胃体下部胃窦胃角3例。12例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梭形细胞。16例患者中,9例在4周随访时病灶完全消失,黏膜表面白色瘢痕形成;5例在4周复查时病灶残留0.2~0.3cm小病灶,加用内镜下电切除术;1例经两次治疗完全消失,期间出现黑便;1例治疗不成功,总有效率为93.8%。全部病例在完成治疗后6个月复查胃镜均未发现病灶,超声胃镜证实病灶无残留。结论采用双通道内镜尼龙绳结扎治疗的方法,对直径在1.3~3.0cm、部分突出于腔内的黏膜下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外科手术或者腹腔镜治疗,降低了内镜下直接电切除术存在的穿孔与出血等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信杰  翟鸥  祁明臣 《山东医药》2003,43(17):31-32
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指结核病化疗过程中结核病暂时性“恶化”,表现为原病灶增大或新病灶(肺内、外)出现,临床上易被误为治疗失败。1994~2000年我院收治3686例肺结核化疗患者,其中发生类赫氏反应108例,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胃黏膜活检高度上皮内瘤变的手术病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提示高度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灶形态及手术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对胃镜下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提示高度上皮内瘤变的38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内镜下病灶形态、活检数量、手术大体标本形态及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8例患者中仅6例(15.8%)经手术证实维持高度上皮内瘤变诊断。其余32例(84.2%)为胃癌,其中早期胃癌14例(36.8%),进展期胃癌18例(47.4%)。21例浅表病变患者中,6例(28.6%)手术亦证实为高度上皮内瘤变,13例(61.9%)为早期胃癌,2例(9.5%)为进展期癌。术后维持高度上皮内瘤变诊断的6例均形似良性或交界性浅表病灶,其中隆起型或平坦型病灶均小于20mm,浅表凹陷性病灶均小于12mm,质地较软,可随蠕动变形。结论胃镜下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为高度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存在胃癌的概率高,应积极随访复查甚至手术干预,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波刀在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微波刀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56例共73个病灶,治疗前后经增强CT/MRI检查明确诊断及评价疗效。结果73个病灶经一次微波刀治疗后完全坏死53个(72.6%),经12个月的随访,32个病灶发生局部复发(43.8%),平均复发时间为5.1(2.5~9.2)个月,不良反应为局部疼痛、发热、包膜下血肿、气胸。结论微波刀能有效地原位灭活肝肿瘤细胞.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恶性肝肿瘤的方法之一,副作用较小,病人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手段包括电或者药物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减少复发或者发作次数;控制心室率,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消融或手术病灶根除和起搏治疗等。房颤患者应首先治疗原发病,发现、控制甚至消除诱发/维持房颤的危险因素,如积极治疗甲亢或者心衰。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肺转移瘤患者20例(56个病灶).其中单肺13例、双肺7例。利用计算机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将^125Ⅰ粒子植入肺转移瘤灶内。观察2个月.56个病灶中CR32个,PR19个,NC5个.总有效率91.1%,2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并发气胸2例、咯血痰2例、胸腔出血1例(均经常规治疗后好转)。认为胃肠道肺转移瘤肺内病灶5个以下、最大直径不超过3cm者,采用CT导向^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纪滨英  付平  崔秀琴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83-1584
目的观察以阿莫克拉联合微卡为主药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10月,2007年1月住院耐HR的肺结核患者6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痰菌阴转、空洞闭合、病灶吸收、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的副作用。结果观察治疗12个月、症状改善87.5%明显多于对照组62.1%;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90.7%,对照组为72.3%病灶吸收率治疗组为84.4%,对照组为65.5%,空洞闭合率治疗组为75%,对照组为59.3%。结论阿莫克拉联合微卡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是有效、安全可靠,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对32例下腰椎椎间隙感染患者行彻底病灶清除术,采用带髂腰血管蒂的髂骨瓣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26例获0.5—3.4a随访,患者椎体均融合,无1例病灶复发。认为带髂腰血管蒂的髂骨瓣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操作简便,缩短了骨愈合时间,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下腰椎椎间隙感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5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己酮可可碱0.4mg/d,静脉输入,对照组予前列地尔100μg/d,静脉输入.疗程20d。治疗前、后检查心肌缺血相关症状、心电图,同时常规查肝、肾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8%。96.4%,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二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发现严重副作用。结论:己酮可可碱改善心肌缺血,其疗效与前列地尔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4.
氩氦刀冷冻治疗早期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氩氦刀冷冻治疗早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经氩氦刀冷冻治疗的早期肝癌患者,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局部病灶CT变化、AFP下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平均生存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后患者的并发症少,本研究结束后,共有23例患者存活,25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33.91±1.39)个月,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81.3%、62.1%、47.6%、44.4%。结论对于合并严重肝硬化的早期肝癌,氩氦刀治疗的并发症少、效果明显、生存期延长,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化疗并用微卡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10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观察组50例,治疗组以硫酸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力克肺疾片、微卡治疗方案,对照组以硫酸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力克肺疾片的治疗方案,疗程为12个月。结果全部102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6.9%和48.0%,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6.5%和56.0%,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治疗组与观察组疗程结束后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4.6%和54.0%,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8.5%和58.0%,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微卡用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的免疫治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肝转移癌的病理、供血状况、检测方法及局部治疗进行探讨.方法100例肝转移癌在团注动态增强CT图象上被分为两类:单发孤立组与多发病灶组.53例单发孤立转移癌采用局部治疗,包括肝动脉灌注,选择性化疗栓塞(混合碘油),术中直接局部注射及CT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等.其余47例多发病灶组采用系统治疗.随访观察治疗前后1~3个可测量病灶的大小.结果局部治疗反应使96.3%的单发组病例病灶缩小达50%以上.结论局部治疗是治疗肝肿瘤的理想方法,无论在解剖生理还是临床疗效中均显示了极有潜力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单发的肝转移癌,CT是敏感检测肝转移癌有效指导治疗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评价和早期心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急性卒中后抑郁进行评价,并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首发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Hamilton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价,并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患有抑郁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步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11%;病灶位于皮质和皮质前部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高于病灶位于皮质下和后部的患者;心理干预组抑郁明显改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9.09%和94.55%显著高于对照的40%和60%。结论:首发急性卒中的抑郁发生率约为2/3,其严重程度与病变部位有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24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和18例健康人血清中降钙素原的含量。结果治疗前肺结核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肺结核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的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的含量可以用于评价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联合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MDR—T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6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喷汀、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照组用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喷汀、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疗程均为18个月。结果两组患者6个月时痰菌阴转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性肺结核,有助于痰菌阴转率和病灶显著吸收好转率,药物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微卡(Vaccae)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169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即分为两组,A组(85例)、B组(84例),均采用2HRZS(E)/4HR方案治疗,A组加用微卡治疗。观察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情况。结果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A、B组分别为80%和65.5%,疗程结束时A、B两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7.6%和84.5%。疗程结束时胸部病灶显著吸收率:A、B两组分别为90.6%和75%,空洞闭合:A、B两组分别为85.9%和64.3%。结论微卡联合化学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剂,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