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 探讨 Schlem m管缝线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15例 16眼 ,其中急性闭角型 11例 11眼 ,慢性闭角型 4例 5眼的患者施行了 Schlem m管缝线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按照风间成泰的手术方法是做二层巩膜瓣并切除深层巩膜瓣 ,剪除 Schlemm管外壁 ,并从管断端口分别植入Schlemm管内 6 - 0尼龙线 6~ 8mm ,穿透性小梁切除及相应虹膜剪除 ,水密缝合浅层巩膜瓣。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形成、眼内炎性反应、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有无滤过泡等情况。随访 3~ 10个月 ,平均 (6 .95± 2 .73)个月。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眼压 (30 .2 5± 16 .33) m m Hg(1k Pa=7.5 mm Hg) ,术后 3、6、9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 (18.0 1± 5 .4 4 )、(16 .92± 5 .2 4 )、(16 . 33± 0 .6 5 ) mm H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值分别为2 .74 0、3.0 2 4、3.399,P值分别为 0 .0 13、0 .0 0 7、0 .0 0 4 )。术前平均用药 (2 .5 0± 1.33)种。随访期间眼压≤ 2 1mm Hg14眼(87.5 % )。术后 8眼 (40 % )有少量前房积血 ,大部分 3~ 5 d吸收。 2眼有前房内有形渗出 ,5 d消失。 3眼形成滤过泡 ,其他眼随访未形成滤过泡。无脉络膜脱离、持续性低眼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Schlemm管缝线植入联合小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 ,MMC)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结果。方法 67例 (67眼 )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6~ 18月 ,平均 (11. 12± 3 . 5 7)月。小梁切除术联合MMC组 (3 5眼 ) ,眼压控制绝对成功率为 82 . 86%(2 9眼 ) ,相对成功率为 94 .2 9%(3 3眼 ) ;单纯小梁切除术组 (3 2眼 ) ,眼压控制绝对成功率为 5 9. 3. 8%(19眼 ) ,相对成功率为 75 . 0 0 %(2 4眼 ) ;两组在眼压控制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 0 5 )。术后主要并发症是前葡萄膜炎和虹膜后粘连。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是药物治疗无反应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晶状体摘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小梁切除术联合同一切口的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6眼,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12~18个月).结果眼压由术前(29.82±7.82)mmHg降至术后(13.94±5.76)mmHg,其中88.46%的患眼不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即可将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50%的患眼术后裸眼视力在0.5以上.术前眼轴均值为(22.66±0.96)mm,晶状体厚(4.86±0.22)mm,前房深度(2.35±0.28)mm,术后前房深度(4.10±0.37)mm.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接受小梁切除术的对照组.结论对明显有晶状体增厚、浅前房以及短眼轴特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三联手术较单纯小梁切除术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 2 0 0 2年 4月~ 2 0 0 2年 9月在我院接受滤过性手术的闭角型青光眼 5 0例 ( 64眼 )。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2 7例 ( 3 5眼 ) ,采用小切口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2 3例 ( 2 9眼 ) ,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分析两组术后 6月内的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术后第 1周内眼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观察组眼压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尔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后早期滤过泡渗漏和前房积血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 ,住院时间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手术方法简单 ,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 ,且可以达到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同样的降眼压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1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视力、前房反应、眼压、滤过泡情况,随访6月。结果15例18眼术前眼压23.3~48.7mmHg,平均(36.8±11.6)mmHg(1kPa=7.5mmHg),术后1d(6.2±2.6)mmHg(4.2~8.3mmHg),术后1周(7.3±3.5)mmHg(4.6~10.8mmHg),术后2周(9.6±4.2)mmHg(8.2~14.0mmHg),术后1月(12.7±4.7)mmHg(8.5~15.6mmHg),术后2月(11.5±4.2)mmHg(8·0~14.8mmHg),术后3月(12.2±4.4)mmHg(8.0~16·2mmHg),术后4月(11.9±4.6)mmHg(8.0~15·8mmHg),术后5月(12.3±5.4)mmHg(8.2~17.7mmHg),术后6月(14.6±6.1)mmHg(8.5~20.7mmHg)。术后视力均达到或高于术前水平。18眼均有功能型滤泡。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及前房炎症反应。1例术中少量前房出血,于术后第1d全部吸收。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30只眼)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 30只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脱出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2-12月,30只眼中24只眼眼压控制在10-21 mmHg,5只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20只眼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下用药治疗不理想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果断行手术治疗,以防视功能进一步受损,只要术前考虑全面,术中精心操作,术后周全护理,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3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A组:18例18眼患者经联合用药48~72 h后,眼压仍在35 mmHg以上,在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5例16眼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21 mmHg以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 结果:患者34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6~18mo,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分别由术前0.02±0.01、0.04±0.02提高到0.2±0.06、0.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0眼眼压均控制在9~23mmHg,3眼联合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1眼滤过失败, A、B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本降至正常,分别为17.9±9.1、15.4±8.4mmHg,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果断考虑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防视功能进一步损害甚至丧失。只要术前全面考虑,术中精心操作,术后仔细护理,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方法 回顺性系列病例研究.将PACG分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慢性期和晚期,分别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APACG与C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后患者视力变化及转归情况的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组间年龄、眼压等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眼压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PACG患者共82例(96只眼).其中APACG患者37例(40只眼),CPACG患者45例(56只眼);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是24个月和25个月,APACG与CPACG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6,P=0.886).APACG患者术前眼压(53.6±17.9)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出院时眼压(10.5±4.9)mm Hg,最终随访时眼压降至(14.0±10.3)mm Hg.CPACG患者的术前眼压(36.8±13.8)mm Hg,术后出院时眼压(11.7±4.2)mm Hg,最终随访时眼压(13.8±4.5)mm Hg.APACG患者(F=100.783)和CPACG患者(F=54.383)手术前与手术后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G患者中,有38只眼(95.0%)手术后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 mm Hg以下;其中急性发作期33只眼,慢性期5只眼.CPACG患者中有50只眼(89.3%)手术后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 mm Hg以下;其中进展期45只眼,晚期6只眼.所有PACG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后均以视力下降比例为高,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浅前房.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APACG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期及CPACG进展期和晚期的眼压控制均较好,表明小梁切除术是治疗PACG和控制眼压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降低比例较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者回顾了台湾三军总医院2001—2004年实施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的52例5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结果,其中急性闭角犁青光眼急性发作眼1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平均随访32个月(26~42个月)。所有患者shaffer前房角分级均〈2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为药物降眼压(静脉注射高渗剂、乙酰唑胺0.25日4次,2%毛果芸香硷日4次,0.5%噻吗心安日2次,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致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随着房角的关闭,小梁细胞在形态及生理功能上都会发生变化。有报道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经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在一定时间内眼压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房角重新开放后,小梁细胞也发生了相关变化,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其具体机制以及与房角关闭持续时间的关系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EX-PRESS引流钉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02在我院接受EX-PRESS引流钉(P50)+羊膜植入术(31例38眼,试验组)与单纯EX-PRESS引流钉(P50)植入术(22例34眼,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术前,术后1d,1wk,3、6mo眼压变化、滤过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上,试验组及对照组的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wk,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6mo,对照组眼压较试验组眼压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mo,试验组中功能性滤过泡比例较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浅前房、出血、虹膜后粘连、角膜水肿,两组中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可以安全有效降低眼压,改善术后滤过泡情况,并有远期降低眼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与单纯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2例(74眼)分为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组(研究组)25例48眼和单纯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组(对照组)17例26眼,观察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视力、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发生浅前房者研究组为4眼(8.33%),对照组2眼(7.69%)(χ2=2.97,P>0.05)。术后1周研究组眼压为(12.17±1.02)mmHg(1kPa=7.5mmHg),对照组为(12.67±1.14)mmHg(t=0.371,P>0.05);术后1a研究组眼压为(15.53±2.62)mmHg,对照组为(19.65±4.71)mmHg(t=2.644,P<0.05)。2a后研究组总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总成功率为69.23%(χ2=5.93,P<0.05)。术后1a研究组中功能性滤过泡占93.75%(45/48),对照组占73.08%(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近期视力均不低于术前视力。研究组术后30眼(62.5%)出现并发症,对照组21眼(80.77%)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远期眼压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在开展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超声乳化术的效果,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11-09/2013-09共接受73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对所有患者在小梁切除术(TL)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UE)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手术方法联合,能够在有效控制患者的眼压的基础上,保证其视力恢复效果,且经过手术,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得到了有效的加深,同时并未出现任何高危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于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其眼压控制效果、视力恢复效果、并发症出现率均较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双瓣形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别采用改良双瓣形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及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0例48眼, 术后随访1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1mo,1a平均眼压分别为11.8±25,12.2±2.1mmHg,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a均为功能性滤泡,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深度及早期并发症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改良双瓣形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效果肯定、并发症少、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01/2017-01于我院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43眼,随机分为羊膜组和丝裂霉素(MMC)组,所有患者均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羊膜组术中联合羊膜移植术,MMC组术中联合应用MMC,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滤过泡、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wk,1、6mo两组患者眼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mo,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1%、73%,MMC组分别为90%、8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羊膜组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5%、86%,MMC组分别为95%、9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羊膜组患者浅前房发生率为9%,MMC组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mo,羊膜组患者滤过泡渗漏发生率为5%,MMC组为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至随访结束,MMC组患者出现薄壁滤过泡4眼,羊膜组无薄壁滤过泡者。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了2011-01/2014-12因先天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22例22眼,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主要检查指标包括手术前后眼压、角膜直径以及并发症。 结果:术前平均年龄3.74±2.24岁,距上次手术平均2.59±1.78a,术前平均眼压35.22±6.36mmHg,平均水平角膜直径12.79±0.75mm。所有眼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 0.3~0.5mg/mL 3~5min,青光眼引流阀植入颞上或鼻上方巩膜赤道部。术后1wk眼压11.4±4.45mmHg,术后12mo随访眼压16.73±7.23mmHg。以眼压<21mmHg为成功标准,术后12mo 16眼(73%)眼压控制。术后6例发生浅前房,均自行恢复。所有患者未发生引流阀排斥及眼内炎、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胶原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本组20例顽固性青光眼,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例,先天性青光眼4例,外伤性青光眼2例,滤过手术失败青光眼10例,采用胶原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mo测量眼压:15.88~35.76(平均15.77±6.00)mmHg。17眼术后眼压降至21.00mmHg以下,仅3眼眼压高于21.00mmHg。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及胶原膜排斥反应。结论:胶原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尤其在基层医院可以代替昂贵的进口引流性植入物治疗顽固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难治性青光眼68例(95眼)均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1wk,1mo及1a,检查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近期和远期眼压降低良好、视力明显改善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术后1wk,I度浅前房3眼,2例前房积血;1mo后随访,浅前房消失,积血吸收。随访1a,全部病例无滤过泡漏、伤口漏,前房形成良好。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
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6例87眼随机配对分为3组,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22例29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2例29眼)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22例29眼)。
结果: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组与其它2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较好(P<0.01)、眼压控制满意(P<0.01)、并发症较少(P<0.01)。
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及眼压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6-05/2017-12在我院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38眼,随访至术后24mo,观察中央、鼻侧、颞侧、上方、下方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及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并观察前房深度及引流钉与虹膜、角膜的位置情况及手术疗效。 结果:手术前后,本组患者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24mo,本组患者手术完全成功率为66%,条件成功率为21%,失败率为13%,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滤过泡包裹。本组患者术中和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前房完全消失; 术后1眼出现浅前房,5眼引流钉与虹膜面相贴,余32眼引流钉均位于虹膜与角膜内皮之间,位置良好。 结论: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对POAG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且能有效控制眼压,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