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5785例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年来我院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的构成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5785眼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2.61%,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占99.32%。以表皮葡萄球菌(66.67%)和微球菌(24.49%)为主。92.2%的结膜囊革兰氏阳性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大多数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有上升趋势。结论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主要由表皮葡萄球菌构成,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大多数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420例(420只眼),男性208例,女性212例,年龄55~95岁,平均78.23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386例,并发性白内障34例.术前对患者结膜囊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20例患者中,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者120例,阳性率28.57%,70岁以下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70岁以上组,两组比较,χ2=6.03,P<0.01,差异有显著性.术前结膜囊细菌阳性者,菌谱为:革兰阳性球菌102例,占85%,革兰阴性杆菌17例占14.14%,革兰氏阴性球菌1例,占0.83%;主要菌种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大多数菌株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等敏感.结论 白内障患者术前局部滴用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有效抗生素,能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增加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孙荔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1873-1875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结膜囊细菌培养的影响。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0例60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30眼,3g/L氧氟沙星点眼组15例30眼,平均点眼5次,l滴/次。观察点药前,点药l,2,3d,结膜囊内细菌的变化。结果:点药前,点药1,2,3d,结膜囊内细菌落积分的变化:对照组,51,51,33,42;3g/L氧氟沙星点眼组,51,30,9,0。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点药3d,P=0.043。结膜囊内细菌检出率的变化:对照组,60%,60%,40%,50%;3g/L氧氟沙星点眼组,60%,30%,10%,0。χ2检验,点药3d,P<0.01。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3d可以达到结膜囊内无细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研究中国白内障人群术前结膜囊细菌构成和药物敏感情况的变化,为白内障术前无菌化准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4-01/2013-09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白内障结膜囊细菌培养的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并采用Meta分析对所纳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11499眼,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培养阳性率为26.03%(2993/11499),主要由G+球菌(86.40%)、G+杆菌(8.10%)、G-杆菌(4.13%)以及G-球菌(1.37%)构成。G+球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67.30%)、金黄色葡萄球菌(12.53%)和微球菌(6.98%)为主。大多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结论:白内障术前的结膜囊主要由表皮葡萄球菌构成,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大多数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带菌情况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2月问,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门诊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在结膜囊无菌化准备前,结膜囊取材做细菌培养,并选取年龄、性别、眼别、外眼病、地区、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外眼病、地区、职业、文化程度与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年龄、性别、外眼病及文化程度与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有稳定的关系。60岁以上结膜囊带菌高于60岁以下的患者;男性带菌率高于女性;有外眼病者结膜囊带菌高于无外眼病者。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结膜囊带菌率降低。结论在估计结膜囊带菌可能性大小时,除了解与其相关的因素外,对与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有稳定关系的因素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构成和对药物敏感情况的变化。方法对1733例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并对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1.6%(894/1733),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81.4%)和革兰阴性杆菌(12.9%)构成。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54.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3%)为主,比例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在13%左右。这些结膜囊常见细菌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比例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比较稳定;由于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这些细菌对常用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对目前不常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待手术患者术前使用抗生素前后及术后结膜囊细菌学状态,了解不同药物对结膜囊的抑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0例结膜囊外观清洁、无眼部炎症、泪道冲洗通畅的白内障住院患者,分别于入院未用抗生素眼液点眼前、手术消毒前运用不同抗生素眼液点眼及术后第1天拆开眼垫换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眼液点眼前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5.5%(7l/200),分为四组予以林可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点眼后,结膜囊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70.59%(12/17)、94.74%(18/19)、100%(16/16)、89.47%(17/19),术后第1天拆开眼垫后结膜囊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12/200)。革兰阳性球菌最多见,约为81.69%(58/71),革兰阴性杆菌其次。结论结膜囊可以有各种细菌存在。使用不同抗生素后结膜囊细菌培养率有一定的区别,几种药物的抑菌效果有差异。使用抗生素眼液后及白内障术后第1天都有结膜囊细菌存在,提示白内障术前及术后均应加强抗生素眼液点眼,以减少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常结膜囊细菌培养397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调查不同人群正常结膜囊带菌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对4wk内未使用滴眼液和抗生素的397名受调查者,常规眼科检查排除泪囊、眼表、前节疾病后,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2岁人群、>60岁人群结膜囊带菌率明显高于12~60岁人群,农村高于城市.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1.2%,共培养出13个菌种,84个菌株.葡萄球菌属最多,共54株(64.3%),其中表皮葡萄球菌43株(51.2%),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11.9%).革兰阳性细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坦啶、利福平敏感;大部分革兰阴性菌对复达欣、亚胺硫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敏感;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耐药菌株增多.结论:正常结膜囊可能带有细菌,并可致眼部感染.术前滴敏感抗生素眼液可减少结膜囊细菌,以防止眼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61例住院患者进行了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9.3%。滴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药敏试验结果,95%的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而对红霉素普遍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白内障术前205例(205眼)结膜囊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培养阳性的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结果 细菌培养阳性26例(26眼),阳性率为12.68%.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主要细菌构成为革兰阳性球菌(96.15%),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69.23%),其次为溶血性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为洋葱假单胞菌.大多数细菌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替考拉宁、克林霉素、莫匹罗星、呋喃妥因、吗啉唑酮敏感,耐药性小于20%,普遍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西丁、苯唑西林、红霉素明显耐药(68.0%以上).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是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存在的最常见条件致病菌,预防感染或抗感染可以选用阿米卡星、克林霉素、呋喃妥因等常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内眼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老年人内眼手术前的结膜囊细菌情况。方法 对老年患者279例(350眼)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并对阳性者作药敏试验。结果 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7.43%。药敏试验结果:敏感药物为氧氟沙星、先锋霉素、庆大霉素等。结论 老年人内眼手术前用敏感抗生素滴眼,并常规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主要有效手段,细菌性眼内炎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预防眼内炎主要依赖于抗生素的使用,而结膜囊的术前准备也受到越来越多术者的重视。本文就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的准备现况进行总结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1)术前结膜囊抗生素眼液的应用;(2)术前结膜囊的消毒、冲洗;在此,结膜囊冲洗液中提出使用温热生理盐水的观点。另外,已有术者提出术前睑板腺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50g/L聚维酮碘溶液对降低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病原菌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45例58眼,选取术眼在入院时,点用加替沙星眼液后及使用聚维酮碘结膜囊消毒后三个时间点,取结膜囊拭子送检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入院时,点用加替沙星滴眼液后及50g/L聚维酮碘点眼消毒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79.3%,41.9%,3.4%,培养阳性率明显逐渐降低。结论:眼科临床所用消毒剂50g/L聚维酮碘术前点眼消毒可有效抑制结膜囊细菌,避免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部分医务人员眼结膜囊细菌的种类与分布。设计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 98例医务人员眼部细菌培养标本。方法 随机选择青海省西宁市三所市级医院医务工作者98例(98眼),取结膜囊拭子,行常规细菌培养,按细菌常规鉴定方法鉴定阳性菌属种。主要指标 细菌培养阳性率、病原菌的菌群分布。结果 98例标本中有菌生长50例(51.0%),无菌生长48例(49.0%)。共分离培养出菌株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52.3%),革兰阴性菌31株(47.7%)。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比例最高,占总数46.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1株(16.9%),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3.8%),其他葡萄球菌10株(15.4%);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以莫拉菌属(18.5%)和假单胞菌属(16.9%)为主,共占总数35.4%。单例标本分离出一种细菌共38例,两种及两种以上细菌共12例。结论 西宁市部分医务人员眼结膜囊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在医务人员结膜囊中革兰阴性菌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查正常眼的结膜囊存在的细菌种类,并进行药敏分析,对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滴眼液药效进行对比。方法207例(207眼)正常眼及200例(200眼)白内障的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200例白内障分4组给予林可霉素,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滴眼后术前及手术后再次培养,并将所有培养为阳性的标本进行药敏分析。结果407眼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31.45%,其中70岁以上者阳性率最高为42.05%(37/88)。革兰氏阳性球菌阳性率达到80.47%,革兰氏阴性杆菌为16.40%。4种抗生素结膜囊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70.59%、89.47%、94.74%、100.00%;所有白内障眼术前使用抗生素后细菌阳性率为4.00%,手术后1 d拆开眼垫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00%。结论正常眼的结膜囊可有多种细菌存在,高龄者检出率高。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多见,其次为洛菲不动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目前常用的4种抗生素滴眼液的效果强弱不同,提示在临床进行白内障等内眼手术时应根据结膜囊细菌培养的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术后也应进行局部抗生素滴眼液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白内障患者结膜囊带菌和药敏情况。

方法:收集538例哈萨克族白内障患者的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结果:538份标本细菌培养阳性214例,阳性率39.8%。病原菌的种类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88.3%),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66.4%),其次是微球菌(9.8%)。性别对哈萨克族白内障患者结膜囊带菌率无影响,而年龄、居住地对带菌率有影响(≥60岁人群结膜囊带菌率明显高于40~59岁人群,农牧区人群结膜囊带菌率明显高于城市人群)。分离出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的敏感性较差,耐药率>70%; 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妥布霉互和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20%。

结论:革兰氏阳性球菌是哈萨克族白内障患者结膜囊最常见的菌种,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 结膜囊带菌情况与受检者的年龄和居住地域相关。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以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