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收集了68例临床病例并将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24小时短期培养,用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8例MM患者的异常检出率为19.1%(13/68)。异常克隆多与正常克隆呈嵌合形式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为非整倍体,以超二倍体和亚二倍体克隆常见。结构畸变可见t(11;14),累及1号染色体和多种标记染色体等。4例染色体具有高度复杂畸变的患者预后差。结论:MM的细胞遗传学多为复杂畸变,涉及多条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异常;初诊或疾病进展时应做染色体检查,以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方法应用CD138单克隆抗体磁珠分选系统纯化23例初治MM患者的骨髓浆细胞,结合一组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患者13q14缺失、p53缺失以及Ig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结果23例MM患者中,10例(43.5%)13q14缺失。阳性率为79%-96%;11例(47.8%)IgH基因重排;7例(30.4%)有13q14缺失和IgH基因重排;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缺失。结论13q14缺失及IgH基因重排在MM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13q14的缺失和Ig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同疾病进展、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了该病遗传学改 变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并发现某些遗传学改变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临床表现等有密切关系。这些发现不 仅有利于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为临床预后评估、指导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为开发新疗法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53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及部分分子细胞遗传学特点,应用常规R显带方法,对53例MM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其中20例患者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53例MM患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2.1%,其中涉及3种及3种以上染色体异常的占82.4%,染色体众数从44到90条不等。染色体核型异常涉及所有24条染色体,其中涉及1q21扩增、13q14缺失,17p13缺失及14q32易位中至少1种染色体异常的占70.6%,同时发现t(11;16)(p11;p13)等一些不常见的结构异常;还有一些在急慢性白血病中经常见到的异常。FISH检测结果显示:1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MM患者中有3例FISH检测阳性;8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患者中有5例FISH检测阳性。结论:大部分MM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异质性;FISH分析可提高异常的检出率,但有局限性;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与FISH技术相结合可提高染色体异常的识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掌握MM细胞遗传学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MM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了该病遗传学改变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并发现某些遗传学改变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临床表现等有密切关系。这些发现不仅有利于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为临床预后评估、指导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为开发新疗法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骨髓浆细胞恶性肿瘤,来源于后生发中心的B细胞,常具有复杂的染色体异常。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位点的易位为早期遗传学异常,引起易位伴随区域的癌基因的失调(11q13区域的cyclin D1,4p16.3区域的FGFR3/MMSET,16q23区域的c-maf和6p21区域的cyclin D3)以及13号染色单体的丢失或肿瘤抑制基因位点13q14的缺失,该缺失提示预后不良。其它的分子学异常包括继发的变化和癌基因的活化(N-RAS和K-RAS的突变,c-Myc的改变等),这通常和疾病的进展相关。这些研究不仅为临床预后评估、指导治疗提供参考,更为开发新疗法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8.
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FICTION技术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异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FICTION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18例MM患者和2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制作滴片.从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中选取覆盖IgH、MMSET待测基因位点的质粒,用缺口平移法制备带有半抗原检测标签的核酸探针.在经CD138标记和酪胺信号放大的细胞滴片标本上,使用上述自制探针[t(4;14)、t(11;14)和t(14;16)]和商品化直标缺失探针(13q和p53)进行FISH检测.结果 20例患者标本均使用上述5种探针进行检测,其中检出t(4;14)4例,t(11;14)6例,t(14;16)1例,p53缺失3例,13q缺失8例;另有4例未检测出此5种异常.结论 应用FICTION技术原位分析骨髓中特定瘤细胞亚群的特征性遗传学异常,能够提高FISH检测的效率和敏感性,并可作为对MM患者遗传学分层诊断的初筛实验,指导治疗并判断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FICTION (Fluorescence Immunophenotyping and Interphase Cytogenetics as a Too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Neoplasms) technique, combining immunofluorescence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to detect genetic aberrations in multiple myeloma (MM). Methods Bone marrow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8 MM and 2 plasma cell leukemia (PCL)patients. Probes targeting IgH and MMSET were prepared using a Nick Translation Kit from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 clones. The immunophenotyping was achieved via the CD138 tyramide signal amplification (TSA)-mediated immunofluorescence, followed by FISH with the prepared probes [t (4;14), t (11;14), t(14;16)] and the commercial deletion probes (13q and p53) to detect common genetic aberrations in MM. Results All the 20 samples were assayed with the probes mentioned above, and revealed 4 cases with t(4;14) ,6 with t(11 ;14), 1 with t(14;16), 3 with p53 deletion; and 8 with 13q deletion. The remaining 4 cases had none of the 5 aberrations. Conclusion FICTION technique facilitates the detection of genetic abnormalities of MM in situ; enhances both efficiency and sensitivity of positive det~tion, thus, could be used as the screening test of molecular diagnosis of MM to guide coming-up risk-adapted therapy and evaluate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近年来,其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进展,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指导l临床分期及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FICTION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18例MM患者和2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制作滴片.从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中选取覆盖IgH、MMSET待测基因位点的质粒,用缺口平移法制备带有半抗原检测标签的核酸探针.在经CD138标记和酪胺信号放大的细胞滴片标本上,使用上述自制探针[t(4;14)、t(11;14)和t(14;16)]和商品化直标缺失探针(13q和p53)进行FISH检测.结果 20例患者标本均使用上述5种探针进行检测,其中检出t(4;14)4例,t(11;14)6例,t(14;16)1例,p53缺失3例,13q缺失8例;另有4例未检测出此5种异常.结论 应用FICTION技术原位分析骨髓中特定瘤细胞亚群的特征性遗传学异常,能够提高FISH检测的效率和敏感性,并可作为对MM患者遗传学分层诊断的初筛实验,指导治疗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FICTION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18例MM患者和2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制作滴片.从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中选取覆盖IgH、MMSET待测基因位点的质粒,用缺口平移法制备带有半抗原检测标签的核酸探针.在经CD138标记和酪胺信号放大的细胞滴片标本上,使用上述自制探针[t(4;14)、t(11;14)和t(14;16)]和商品化直标缺失探针(13q和p53)进行FISH检测.结果 20例患者标本均使用上述5种探针进行检测,其中检出t(4;14)4例,t(11;14)6例,t(14;16)1例,p53缺失3例,13q缺失8例;另有4例未检测出此5种异常.结论 应用FICTION技术原位分析骨髓中特定瘤细胞亚群的特征性遗传学异常,能够提高FISH检测的效率和敏感性,并可作为对MM患者遗传学分层诊断的初筛实验,指导治疗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常见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方法 对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的20例初诊MM患者,取骨髓组织石蜡包埋并切片,应用IHC技术对骨髓石蜡切片进行CD138单克隆抗体标记,选取CD138+细胞丰富的骨髓石蜡切片,采用1q21/RB1、D13S319/p53、IGH三组序列特异性基因探针进行FISH检测.同时以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组织切片为对照建立各探针FISH检测的正常阈值,检测结果大于阈值为阳性,小于阈值为阴性.结果 (1)20例初诊MM患者中16例检出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占80.0%),其中1q21扩增5例(占25.0%),RB1缺失6例(占30.0%),D13S319缺失9例(占45.0%),p53缺失3例(占15.0%),IGH基因重排10例(占50.0%).检出1种异常者5例(占25.0%),同时有2种异常者6例(占30.0%),3种异常者4例(20.0%),4种异常者1例(占5.0%).(2)IHC联合FISH技术检出率80%,而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出率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年龄<50岁、50 ~60岁、>60岁分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分别为5例(83.3%)、6例(100%)、5例(62.5%),经Fisher检验,年龄>60岁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M患者染色体与基因异常和其临床分型、分期之间,即p53基因与IgG型及Ⅲa期之间有关(P<0.05),染色体与基因异常以Ⅲ期和IgG型为主.结论 IHC联合FISH技术检测MM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明显优越于染色体G显带技术,同时可发现MM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多数为复杂核型,且多数存在数目与结构异常.MM患者染色体和基因异常与其临床分型、分期、患者年龄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遗传学特征。方法对61例MM患者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骨髓24 h短期培养和R显带技术对其中31例MM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0例患者采用间期FISH方法检测IgH基因。结果61例患者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比例0.19~0.94。31例患者中有25例具有足够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象,19例(71.3%)检出异常克隆,其中14q32为最具特征的结构异常,8q24,11q13,13q14和17p13为重要的结构异常;6例检测到IgH基因断裂重排。结论骨髓形态学涂片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指标可诊断 MM,而染色体核型检测有助于深入了解MM的发病机制,从而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IGH重排等位点异常及分辨IGH重排亚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9例初诊MM患者及10例其他疾病伴幼稚浆细胞增生患者骨髓细胞,用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其细胞遗传学异常,并对IGH重排阳性患者进行三种IGH重排亚型检测。结果:29例初诊MM患者中,17例通过FISH检出1种及以上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58.6%),核型分析只检出3例异常(10.3%)。11例IGH重排阳性患者中有3例IGH/FGFR3阳性,5例IGH/CCND1阳性,无IGH/MAF阳性。结论:FISH技术在MM遗传学检测方面优于核型分析技术,IGH重排阳性患者有必要进行IGH重排亚型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CA)的构成和频率,基于2018年更新的危险分层标准(mSMART3.0)分析双打击MM(DHMM)及三打击MM(THMM)的发生率。方法纳入全国5个中心的初诊MM患者,磁珠分选CD138细胞或浆细胞比例≥50%的骨髓标本行初诊间期FISH(iFISH)检测CA的基线结果,分析原发CA(pCA)、继发CA(sCA)、高危(HR)CA和DHMM/THMM的发生率,并分析不同CA组合的情况。结果共纳入初诊MM患者1015例,IgH重排、del(13q)/13q14、1q21扩增、del(17p)发生率分别为54.0%、46.4%、46.1%、9.9%。其中,1q21扩增拷贝数=3、≥4的发生率分别为35.8%、12.7%。454例患者具有完整CA基线结果,pCA中t(4;14)、t(11;14)和t(14;16)发生率分别为14.1%、11.2%和4.8%;44.3%患者携带≥2种CA,包括2种CA(28.0%)、3种CA(13.4%)和≥4种CA(2.9%);83.3%的1q扩增患者伴其他CA,以del(13q)/13q14最常见(61.1%),IgH重排次之(31.5%);95.0%的del(17p)患者伴其他CA,以del(13q)/13q14最常见(75.2%),1q21扩增次之(49.5%);68.6%的IgH重排患者伴其他CA,以del(13q)/13q14和1q21扩增最常见(均为61.9%);根据2016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的定义,57.7%患者携带HRCA;依据2018年mSMART 3.0的定义,DHMM(HRCA=2)和THMM(HRCA≥3)患者分别占14.3%和2.9%。结论更新了我国初诊MM患者的CA谱,发现基于CA的HR MM占初诊MM患者的比例近58%,并首次报道DHMM和THMM的发生率约为17%。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的耐药与下列因素有关:靶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药物靶细胞的改变;抑制药物诱导的凋亡;尤其是后者,现越来越受到重视。已发现许多基因及其突变、细胞因子、细胞与细胞或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骨髓血管生成的增加等许多因素均参与骨髓瘤细胞抵抗药物诱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发生于骨髓的多灶性浆细胞肿瘤,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是联合化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仍属于不能治愈的疾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其特征为血清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溶骨性骨骼破坏、骨痛等。其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主要表现为骨髓瘤细胞表达CD38+,CD138+,以及免疫球蛋白IgG或IgD、IgM等染色阳性,80%全B抗原阴性。由于MM的病因尚不明确,我们就关于MM可能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从遗传因素、病毒因素、骨髓微环境、黏附受体、肿瘤血管增生等五个方面加以综述,并着重关注于一些可能成为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的分子或基因,希望对MM的临床分子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或预后判断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具有可能性与可行性。当MM处于进展期、肿瘤负荷很大时,单用DC恐难奏效,但对于经过大剂量化疗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微小残留病灶(MRD),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可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具有可能性与可行性。当MM处于进展期、肿瘤负荷很大时,单用DC恐难奏效,但对于经过大剂量化疗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微小残留病灶(MRD),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可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