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类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典型心肌梗塞之间的缺血性心脏病,这类患者大多数症状较重,易发展成为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2.
余自成 《上海医药》1998,10(4):35-37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一种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为一种暂时状态,可以转变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以随症状消失而自然缓解,有9%~25%的UAP患者会转化为心肌梗塞,也有猝死于室性心律失常者。UAP是心性猝死及急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多变,能转化为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病情演变十分关键的阶段。因此,及时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报道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ST段一过性改变1例。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积极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近3年来针对5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并与同等数量未服用该药的患者作一对比分析.证实氯吡格雷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1]。其病生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形成难溶血栓,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或出现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2]。由于该疾病临床症状多样化,且预后不良,早期的治疗及正确适当的药物选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探讨硫酸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量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变冠脉疾病自然病史2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则可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作者研究了原先用过阿司匹林的人,能否影响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现。5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2例)或心肌梗塞(227例)。其中用过阿司匹林(即1周前服过阿司匹林≥500mg)者214例(39.7%),未用过阿司匹林者325例(60.3%)。分析结果显示,用过阿司匹林的214例中,162例(76%)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24%)心肌梗塞;未用过阿司匹林的325例中,150例(46%)不稳定型心绞痛,175例(54%)心肌…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这一命名,是Fulton氏等于1972年提出。在1972年以前,已有许多学者以不同的名词发表这一疾病:迫临心肌梗塞,梗塞前心绞痛,中间综合征,冠状动脉衰竭,冠状动脉机能不全及心绞痛持续状态等。现就我院自1973年—1977年4月计四年四个月间收容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加以分析,特别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预后及治疗,提出讨论,敬希指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本文诊断标准以Fulton氏所提出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作基础,参考最近学者的意见,规纳如下: 一、新近发生于四周内的心绞痛,心绞痛发作的频度、严重度和持续时间呈进行性增加。二、甚至休息时心绞痛持续发作; 三、有心肌梗塞病史者,伴有以上心绞痛。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急性非Q波心肌梗塞由于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与Q波心肌梗塞相比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将230例急性心肌梗塞(其中急性非Q波心肌梗塞63例)分成两组,通过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转归的观察,结论为:急性非Q波心肌梗塞与Q波心肌梗塞相比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再梗率、远期病死率较高,应注意出院后追踪。地尔硫卓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降低其再梗率和远期病死率。二者危险因素相同。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型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综合征,也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形式,若临床干预不及时,极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作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量实验研究和尸检证明血栓闭塞是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的直接原因(将近90%),在非透壁性心肌梗塞和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内血栓亦是主要的病因。因此采用溶栓疗法,对恢复冠脉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心肌梗塞有一定的禆益。一、溶栓疗法的发展 1959年Fletcher等首次试用链激酶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及其它血栓性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临床改善寒凝心脉型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分析评价及对炎性因子CD31、CD62P的变化影响分析.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心内科治疗的108例寒凝心脉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天津医药》2001,29(6):35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缺血综合征的一种类型,较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血栓形成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形成和发展。为了探讨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本文观察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D-D和FIB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之间的中间状态。积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而低分子量肝素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地位日益提高,其抗因子Xα活性增强、出血副作用少,生物利用度、半衰期长,且一般剂量无需实验室监测。我科近年来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所谓中间综合征,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文献报道13%~4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在3个月内发展为心肌梗死.而30%~65%的心肌梗死先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故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达到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我院应用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或猝死。单一的西药很难从多靶点阻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我们观察30例硝苯吡啶在急性心肌梗寒治疗中的不利影响。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男21例,女9例。年龄42~84岁。急性下壁心肌梗塞18例,前壁6例,再发心肌梗塞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褒合并右室梗塞3例。凡诊为心肌梗塞的病例,给予硝苯吡啶10mg 3次/日口服,合用硝酸盐类及极化液静点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11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被认为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增加、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阻塞。由于其病情变化多端,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合理选择药物对疾病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临床指标观察旨在评价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甘碧坤  苏章  陈晓明 《中国药业》2001,10(12):22-23
目的:观察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8例患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治疗,并分别统计一个月内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一月内心肌梗塞和心绞痛发生率有显性差异,结论: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降低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张翠平  尚勇  黄乐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13-101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为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初发劳力型(1个月内新发生)心绞痛及自发型(变异型和混合型)心绞痛。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的努力方向。我们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并进行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而且病情变化快,容易并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猝死。因此,实施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现将本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3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