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检测结果,探讨其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468例,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禁食12 h以上于次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检测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结果 468例患者尿酸检测结果为310.5~670.9μmol/L,平均(456.56±89.56)μmol/L,合并高尿酸血症137例,非高尿酸症331例,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结论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在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减轻体重量的同时也要监测和积极处理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2.
佳木斯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佳木斯地区居民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与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21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及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和血压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15.8±139.6)μmol/L,女性为(256.2±102.3)μmol/L,男性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21.0%,女性为6.9%,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在不同年龄组之问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尿酸血症组的肾损害、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佳木斯地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女性低于其他地区。高尿酸血症患者更容易伴发肾损害、高脂血症、高血糖和高血压,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检测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50例高血压患者及15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差异,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并观察血尿酸与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相关性及血尿酸对高血压事件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患者血尿酸(440.22±60.11)μmol/L,高尿酸血症32.86%高于健康体检者(365.12±44.79)μmol/L(P<0.05);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总胆固醇(6.37±1.19)mmol/L、甘油三酯(3.84±0.72)mmol/L、肌酐(135.70±16.43)μmol/L高于正常血尿酸组(4.62±0.87)mmol/L、(2.51±0.54)mmol/L、(101.59±14.45)μmol/L(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高血尿酸发生率较高,高尿酸血症增加高血压事件的风险,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常击I已进行血尿酸监测,积极干预高尿酸血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 在吉化公司在职厂处级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225名男性,采用酶比色法测定其晨起空腹血尿酸、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高血脂、高血糖发生率与尿酸正常组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脂、高血糖密切相关,且甘油三酯较胆固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男性血尿酸水平与肥胖、高血压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250例及血尿酸正常者2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尿酸及血脂指标。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舒张压和收缩压、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I水平下降(P〈0.01),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酸和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动脉硬化指数.血糖有显著正相关(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I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男性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及高血脂相关,临床上应重视纠正高尿酸血症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芳义 《当代医学》2010,16(19):111-112
目的观察血尿酸检测结果,探讨其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468例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禁食12h以上于次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检测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结果 468例患者尿酸检测结果为310.5~670.9umol/L,平均(456.56±89.56)umol/L;合并高尿酸血症137例(29.27%),两组比较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结论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在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减轻体质量的同时也要监测和积极处理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血尿酸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选择117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和125例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正常者),年龄≥75岁,应用尿酸氧化酶法测定血尿酸浓度(男≥420μmol/L,女≥36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并分析患者心功能程度与血尿酸浓度的关系。结果117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浓度为(419.51±163.23)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44.44%,125例冠心病非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浓度为(330.83±88.04)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5.20%。血尿酸浓度与心功能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尿酸升高与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和普伐他汀对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脂及尿酸代谢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探讨普伐他汀和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老年M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5例老年MS患者,同时伴有高TG及高尿酸血症,随机分非诺贝特组(200mg/d,n=70)、普伐他汀组(10mg/d,n=69)、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ms/d+非诺贝特200mg/d,n=66),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参数、血尿酸、24h尿尿酸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①非诺贝特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TG下降34.0%,血清HDL—C升高16.7%,血清TC和LDL—C也分别下降10.4%和11.3%;患者血尿酸下降幅度为31.5%;24h尿尿酸排泄明显增多,排泄增加32.1%(P〈0.01)。②普伐他汀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TC和LDL-C下降分别为13.8%和16.4%;血清TG下降15.2%,血清HDL-C升高7.1%(P〈0.01);患者血尿酸、24h尿尿酸改变不明显(P〉0.05)。③联合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清TC、LDL-C、TG下降幅度及HDL—C升高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患者血尿酸下降幅度为33.4%;24h尿尿酸排泄增加36.3%(P〈0.01)。结论非诺贝特具有同时改善老年MS患者血脂及尿酸代谢异常的双重疗效,明显促进尿尿酸排泄。联合治疗组治疗老年MS较单独用药更有效,更全面地改善各项血脂和尿酸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血尿酸增高的因素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健康体检资料684例,对其血尿酸、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84例中尿酸增高68例,占9.7%,高尿酸组血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UA与TG呈正相关(P〈0.01),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不呈相关性,高尿酸血症伴发高甘油三酯血症占68%,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地区健康人群中的血尿酸增高的原因主要与饮食结构有关,同时与高甘油三酯血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血尿酸及高尿酸血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为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和预防代谢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尿酸酶法对乌鲁木齐市694例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测定,分析并比较不同年龄段(≤30岁、31~40岁、41~50岁、≥51岁)、不同性别维吾尔族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结果:694例中高尿酸血症122例(17.6 %),男性104例(27.4%),女性18例(5.7%),男女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之比为4.8∶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χ2=56.044,P<0.05). 694例维吾尔族血尿酸水平平均为(310.68±106.85) μmol/L,其中男性、女性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64.09±99.52)μmol/L和(246.42±75.44) μmol/L,男性明显高于女性(t =17.264, P<0.05).不同年龄段维吾尔族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和多种代谢疾病有关,同时由于不同民族生活方式的不同,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也表现出一定特点,应针对新疆饮食和民族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以预防和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粒化非诺贝特对原发性高血压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和血压影响。方法:随机将78例原发性高血压并高甘油三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波依定应用基础上加用微粒化非诺贝特,对照组仅给予波依定降压治疗,治疗期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超声、血压、血脂、肾功、肝功变化。结果:治疗组12个月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变薄,IMT/内径(D)比率与治疗前相比降低(P<0.05),同时患者舒张压水平进一步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高甘油三脂患者在降压治疗同时加用非诺贝特可逆转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增长,并且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可能对患者舒张压有额外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调脂作用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7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 ,1次 /d ,疗程 8周。结果 :治疗 8周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能有效降低高血脂 ,对降低纤维蛋白原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缓释微丸对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方法 将122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80例,除口服降糖药外,加用非诺贝特缓释微丸0.25g/d,共12周;对照组42例,不加用非诺贝特缓释微丸。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尿酸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12周后,治疗组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同时空腹血糖及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 结论 非诺贝特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降低空腹血糖和血尿酸水平,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调脂作用及对血清内皮素 (ET - 1 )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42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 ,每晚一次 ,8周为 1个疗程。试验前和用药后 8周取血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 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ET - 1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 (P <0 .0 1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和NO显著升高 (P<0 .0 1 ,P <0 .0 5 )。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有效降低血脂的同时起到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病血尿酸水平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血脂、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测定 3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及血脂、血糖水平 ,并与 2型糖尿病组 (4 6例 )及正常对照组 (30例 )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血尿酸、血脂、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相比 ,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余指标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加重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糖、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陈萍  杨明 《医学综述》2013,19(6):1134-1136
目的评价小剂量普伐他汀加用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冠心病及其等危症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或具有冠心病等危症合并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142例,随机分A、B两组,各71例。A组采用普伐他汀加用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d)治疗,B组单用普伐他汀(20 mg/d)治疗,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调脂疗效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线比较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在24周下降幅度分别为21%和9%(P<0.05)、40%和3%(P<0.01)、22%和14%(P<0.01)、28%和6%(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分别为10%和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伐他汀加用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冠心病及其等危症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效果佳,且未发现更显著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血压、糖脂代谢及尿酸的影响.方法: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89例,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病人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缬沙坦组TC、LDC-C、TG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缬沙坦对血糖、尿酸均无影响.结论:缬沙坦在降压同时具有调脂作用,且对血糖、尿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晨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47-1648,165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脑梗死非糖尿病组(B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C组)各60例及健康对照组(D组)60名的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分析比较各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C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 0.01);A组、B组的血清尿酸水平亦均明显高于D组(P< 0.01).结论: 高水平的血清尿酸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999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心内科住院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尿酸验测.以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程度的不同,分成冠脉无病变组、冠脉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进行方差分析,结合临床参数进行Kendall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772例冠状动脉狭窄组血尿酸为(328±103) μmol/L,1031例冠状动脉无狭窄组为(314±9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利尿药、血脂异常、肾功能、年龄、性别等单项临床参数均显著相关(r=0.051~0.271,均P<0.01).血尿酸水平与上述各项临床参数(除年龄)也显著相关(r=0.030~0.203,均P<0.05).3支病变组血尿酸(337±107)μmol/L高于无病变组(314±98)μmol/L、冠脉1、2支病变组[(318±99)μmol/L、328±10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水平显示独立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血尿酸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