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2岁.患者因反复在双手臂、躯干发生红斑、丘疹、苔藓化伴剧痒4年余,再发并加重1周.门诊以播散性湿疹收入院.人院后给予抗过敏、抗炎、钙剂、地塞米松5 mg/d等静脉输液治疗,同时给曲安奈德40 mg肌注,每5 d1次.治疗1周后,患者双手背先后出现片状暗红色瘀斑,3天后左上肢肘关节下方静脉输液针刺处开始出现暗红色瘀斑,并逐渐向周围扩散,半天后累及整个左上肢,并伴左上肢肿痛,活动困难,次日发现左胸前外侧出现3片暗红色瘀斑.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0岁。34年前患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共7年,严重时服强的松治疗效果好。以后曾连续2次在服强的松后全身起米粒大小红斑丘疹,经抗组胺药治疗3~5天好转。1年前用可的松眼药水滴眼后半小时双眼结膜充血,双眼周围皮肤红肿、痒,继之全身起米粒大小红斑丘疹,经抗组胺药治疗3天后好转。2周前因全身起米粒至黄豆大小红斑丘疹,痒,渐加重4天于1995年12月8日收住院。患者起病前1周服过阿斯匹林肠溶片及复方丹参片。入院诊断“药疹”。给予克敏嗪、苯海拉明及钙片口服,VitC加5%葡萄糖液静滴,1周后皮疹颜色变淡,瘙痒仍明显,拟加用皮质激素软膏…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 ,11岁 ,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年余、下颌部肿块伴轻痛半月来诊。患者 2年前因全身出血点 ,于当地医院经血和骨髓检查 ,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收入院。经规律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 ,病情渐稳定 ,血小板由 3 8× 10 9/L升至 10 5× 10 9/L。于 5个月前出院。出院后强的松的用量为 2 5mg/d ,每半月减 2 .5mg ,减至 10mg/d时 ,患者自行停用。停药后约 2 0天 ,患儿下颌正中部起一约黄豆大的结节 ,轻微疼痛 ,颌下结节渐增多 ,并融合成一条索状肿块 ,双上肢及躯干亦有同样结节 ,曾在他院诊为“软组织感染” …  相似文献   

4.
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外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2年Sulzbergle首次发现氢化考的松软膏治疗某些皮肤病有效以后,近40余年来,这类药物的发展很快。目前,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已成为皮肤病治疗领域中的重要武器之一,其应用最为广泛,已几乎到了无日不用的地步。其优点为疗效好,使用方便,无色无味,不会引起局部疼痛,一般不引起耐药性,较少引起习惯性,极少产生过敏现象(基质引起者除外),并能与一些常用的局部药物合用等。 如上所述,早在50年代初,由于氢考外用应用于皮肤科临床,使改变炎症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96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类96例。全部病例均顺利戒断了对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依赖性。对红斑灼痛、瘙痒、炎性丘疹有效率100%,毛细血管扩张有效率94.3%,色素沉着有效率83.3%,皮肤萎缩有效率68.8%。中西医结合不失为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13岁.1983年8月22日入院.  相似文献   

7.
SLE是一种慢性免疫系统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 ,病程长 ,易复发 ,常常累及许多不同的组织、器官 ,临床治疗、护理较为复杂。我所于 1998年 4月 2 7日收治 1例SLE累及脑部患者 ,经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取得满意疗效 ,痊愈出院。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35岁 ,面、手无明显原因出现红斑 8个月 ,伴关节痛、发烧。化验 :ESR 10 2mm/h ,ANA 1:10 ,尿蛋白 ( ) ;病理 :符合SLE。入院后给Dex 7.5mg/d静脉滴注等药物治疗 ,第 6天病人出现头痛头晕 ,之后病人断续头痛头晕 ,第 9天病人头痛头晕加重 ,表情淡漠 …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 ,9岁。应用“安比林”等药物后出现红斑、大疱及粘膜受损和肾损害等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表现 ,体温高达 40℃。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肝肾功均异常 ,电解质紊乱。经静脉滴注皮质类固醇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获愈  相似文献   

9.
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多半在生后不久即被发现,3~6个月迅速增大,到5岁左右有自然消退的倾向。在伴有机能障碍和增长很大成为美容上的问题时,过去应用放射线、硬化剂、冰冻和外科切除等方法治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将来多影响美容,所以已往对此等疾患,在生后3~6个月到3岁期间多半不加治疗,观察到3~5岁,以期待它自然消退。 1967年Zarem和1973年Lasser曾报告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最近本文作者应用倍他米松口服治疗血管瘤,收到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及对象:口服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为倍他米松,对全部病例的初次用量为0.5毫克,以后采用每隔2周减0.1毫克的渐减法,根据症状可延长逐渐减量期间。本文作者的病例,治疗时期最短1周最长11个月,口服8周以后的病例,全部采用口服0.1毫克的维持量。治疗开始年龄,作者的病例为生后一个月到2岁6个月。  相似文献   

10.
儿童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随着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其所导致的副作用也随之出现。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儿童皮肤病时,其经皮吸收的总量约为成人的3倍。皮肤炎症越重,经皮吸收的量也越多。儿童外用皮质类固醇所致局限性副作用有皮肤萎缩、口周皮炎等。所致系统性副作用有颅内良性高压、库欣综合征、生长延缓、白内障、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抑制等。  相似文献   

12.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使用不当或滥用所导致的皮肤非化脓性炎症。作者复习有关文献 ,就该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中西医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5岁、学生、维吾尔族。经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于1987年4月收治。诊治经过:经用一般抗过敏,抗感染治疗无效,第10天出现脐周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腹软,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略亢进。给予654—2对症治疗腹痛可得暂时缓解,但反复发作。改用强的松30mg/日治疗3天后,腹痛消失,大部份皮疹消退。在应  相似文献   

14.
例1.男,15岁,1984年6月因SLE经治疗好转出院.同年11月因日晒后面部出现红斑、发热、关节痛,伴癫痛样抽搐,在当地用氢化可的松150mg/d静滴10余天,无效,转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15.
例1女,16岁.间断发热、关节痛1年10个月,伴光过敏、肝炎、血尿、脱发、手掌多形性红斑,意识障碍、反复抽搐、大小便失禁5天.  相似文献   

16.
舒肤特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67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随着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的广泛应用,对某些皮肤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适应症选择不当,使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成为皮肤科门诊常见病之一。我们以随机开放的方法在门诊用舒肤特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67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7例为我科2000年1月~7月门诊患者。其中男9例(13.4%),女58例(86.6%);年龄14~55岁;均有不同程度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史,最长38月,最短1月。所有患者均有轻重不等的面部瘙痒、紧绷感、红斑、干燥、脱屑,面部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7.
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脑损害之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天疱疮的远期效果。共观察144例(其中寻常型127,落叶型5,增殖型2,脂溢型10),男57,女87,年龄19~77岁,大多数40~60岁。112例一开始即用冲击剂量(强的松龙50~60毫克/口),32例用20~30毫克/日,大多数患者并用丙种球蛋白、维生素类及合成代谢的激素等,少数并用氨甲蝶呤。治疗时间3年以内33例,3~5年32例,5~10年56例,10~15年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3岁,1991年2月23日就诊.患儿1岁时因肺炎肌注链霉素约10天后致听神经毒性损伤成为聋哑人.  相似文献   

20.
报道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结果:6例患者,病程至少3年,平均5年,临床及组织病理切片均符合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诊断,无溃疡形成,各例都曾接受过多种治疗,无明显效果,病情不能控制。6例中4例有糖尿病,2例有高血压,治疗方案:甲基强的松1mg/kg/d 1周,后改为40mg/d 4周,然后很快减量,在2周内停止给药。治疗后,所有病人的损害在临床及组织病理学上均得到消退,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