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近研究认为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在脂质沉积的基础上合并内皮细胞损伤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1],炎症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是一项敏感的炎性指标, CRP检测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2].我们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CRP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胎盘生长因子(PIGF)是近年发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家族的新成员.国外研究表明,PIGF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有密切关系[1].本研究通过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的HCF水平,以及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PIGF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较复杂, 迄今国内外尚未完全研究明了[1].近年来研究发现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与血栓调节蛋白(TM)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过程[2,3].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使用较多的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能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逐渐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4].本研究观察了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 与TM 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慧晶 《河北医药》2008,30(8):1220-1221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目前发达国家的首位死亡原因.在我国其发病率迅速增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已知的高血脂、吸烟、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和缺乏运动等之外,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同样的重要作用[1.2].已有研究证明,血清中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protein,CRP)的浓度增加与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度呈正相关[3].此外,hs-CRP的有关研究还显示了其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来发生心血管病的预报作用[4].现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水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来研究表明。不稳定斑块破裂是导致ACS的主要原因。炎症与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发展及破裂有极重要的联系。而C反应蛋白(CRP)又是炎症的生物学标志。2004年1月~2004年6月我们观察了94例ACS患者的CRP水平。旨在探讨ACS患者CRP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林  王焰兵  曾爱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27-3128
近年来研究发现炎性反应常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密切相关,并在其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1].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8(IL-8)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炎性因子[2].本研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s-CRP、TNF-α、IL-2和IL-8水平的变化,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许多研究资料已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他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发病基础。C反应蛋白(CRP)是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的标志,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n=30)、稳定型心绞痛(SA)组(n=60)、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PAPP-A、CRP水平[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结果 UA组血清PAPP-A、CRP水平分别为(25.4±6.8)mg/L、(4.7±1.3)mg/L及AMI组(26.3±5.6)mg/L、(5.0±1.3)mg/L,明显高于SA组的(9.6±2.1)mg/L、(1.4±0.4)mg/L和对照组的(8.5±2.8)mg/L、(1.4±0.4)mg/L(P<0.01);ACS患者血清PAPP-A水平和CRP呈显著正相关(P<0.01);ACS患者血清PAPP-A、CRP水平均与冠脉复杂狭窄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与CRP水平升高提示冠脉斑块不稳定,可能是冠脉病变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 6 (IL- 6 )、C反应蛋白 (CR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31例 ACS患者和 19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 ,以及对照组 2 0例 IL- 6、CRP含量。ACS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比较 ACS组、SAP组和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ACS组 IL - 6、CRP水平明显高于 SAP组和对照组 (P<0 .0 1) ,但 SAP组和对照组之间 IL - 6、CRP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ACS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有关 ,IL - 6、CRP水平的增高与 ACS的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关系及对近期预后价值.方法对71例UAP患者的CRP进行检测,分成高CRP组(CRP≥10 mg/L)和低CRP组(CRP<10 mg/L),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P患者血中的CRP浓度明显升高,高CRP组其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低CRP组.结论 UAP患者CRP增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CRP对UAP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志通 《河北医药》2012,34(1):104-104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 stroke),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而急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发病最多且危险性最高的一类.急性脑梗死多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其中缺血后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导致进一步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1].本文报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CHD)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CHD是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一部分,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引起器官损害的结果[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活动性炎症是CHD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2].有研究表明,中药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并能使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升高的血脂水平显著降低,具有对抗心脑血管病样作用[3].本研究观察了中药大黄对CH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抑制CHD炎性反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鹤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166-16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其中包含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还有来自我院体检中心的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双抗夹心ELISA 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LP-PLA2和CR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P-PLA2、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其LP-PLA2、CRP水平依次明显升高(P<0.05),并且其水平随病变的加重而升高.结论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C反应蛋白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较复杂,迄今国内外尚未完全研究明了[1]。近年来研究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栓调节蛋白(TM)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过程[2,3]。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使用较多的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能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逐渐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4]。本研究观察了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与TM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报告  相似文献   

15.
ATPⅢ降脂治疗指南[1]指出,急性冠脉综合(ACS)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降至1.8mmol/L左右可明显减少临床事件,斑块可退化.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约30%[2].本研究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后血脂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了解其对UA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g)的变化与血管病变关系.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2005年5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且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为冠心病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48例健康的体检人员.血清CRP、Fig含量的测定分别采用透射比浊法、双缩脲法测定.结果 (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Fig水平分别为(5.95±4.32)mg/dL、(5.54±0.74)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尤以3支病变组最明显;(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主要为冠脉狭窄在75%以上,其冠脉病变的数目与血清CRP、Fig水平有一定关系,随着病变数目的 增加,血清CRP、Fig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左主干病变组的血清CRP、Fig水平分别为(5.36±4.11)mg/dL、(4.97±0.74)g/L,与单支病变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CRP、Fig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其冠脉病变数目有一定关系;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血清CRP、Fig水平均较单支病变患者升高,说明它是一种危险性大的特殊单支病变.  相似文献   

17.
血流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均为感染性炎症指标,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性和非细菌性炎症时均会升高,PCT则在细菌感染时有显著性升高[1].本研究根据血培养结果以及感染过程中各时间段PCT、CRP、白细胞计数测定值的差异,对血流感染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8.
曾静 《海峡药学》2015,(2):123-12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肌钙蛋白Ⅰ(c Tn I)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间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我院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清c Tn I和CRP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 Tn I与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c Tn I与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 Tn I与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 Tn I与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欣  袁淑平  吕翠环  孙红梅  侯宏伟 《河北医药》2008,30(10):1567-1567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是系统性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在组织损伤的急性期急剧升高,病情好转时很快下降[1].在有组织损伤及炎症情况下,特别是细菌性感染时其反应最为敏感,CRP在24 h内可升高1 000倍,是反映机体感染的敏感指标之一,称为急性时相蛋白.CRP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不仅是多种疾病的标志物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理损伤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本研究测定分析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CRP的变化,以探讨CRP在肺结核疗效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明确诊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6例(冠心病组)和门诊体检正常的患者36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 01),CRP水平明显升高(P<0. 01),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3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其与CRP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