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未病"以"防"为核心,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倡导未病先防,重视养生,核心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健康管理通过控制人们生活方式中的健康危险因素和行为,降低危险因素,维护人体健康。健康管理与"治未病"理念不谋而合。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实现"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融合,形成现代中医健康管理体系,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健康管理,大力推动"治未病"的普及与发展,为中医药发展开辟新方向,使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发挥更大作用,是祖国医学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来,相继推行“治未病”科建设,印发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大力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瘥后防复等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医预防保健的思维模式,而健康管理是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干预与随访跟踪的全过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从历史源流、思想内涵、指导思想及关键策略与技术等方面对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进行了深入对比剖析,发掘了中医“治未病”在理论层面和综合调理手段上优势更为明显,而现代健康管理在应用流程与技术方法更为先进;二者的相同点在于对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追求,强调整体医学观念及对影响健康之“因”的关注,且在理论与实践、核心理念及技术方法上存在可能融合点。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未病-未传-未复”阶段性监测-评估-干预应为中医健康管理的主导思路,当前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体质偏颇、慢性病等人群的健康管理(预防、治疗及康复干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医健康或疾病风险监测与评估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其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3个方面。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较隐匿,病程进展缓慢,且易复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将中医治未病思想用于指导克罗恩病的防治工作,综合运用中医各种特色疗法,早期预防,积极治疗,长期调理,突显中医治疗优势,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中医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健康管理模式,为LIDH防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多方面探讨LIDH的防治策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探索新的中医预防治疗管理模式,对LIDH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陈吉  朱晓宏 《光明中医》2014,29(11):2257-2258
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等几个方面。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防治的的意义。1治未病理论"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强调"未病而治"的预防医学思想,贯穿于养生、防病理论的始终。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反复强调"上工必须治未病",[1]"上工治未病"既体现了医学以追求人类健康为目的的本质,又反映了医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建邺区南苑街道庐山社区兴宏园小区内60岁以上老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增强社区居民健康意识,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理、瘥后防复,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目的。并从中医调养及养生方面对其进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产物,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及愈后防复四个层次系统,广泛适用于健康管理、亚健康干预、传染病预防、慢性病和肿瘤的防治等领域,其创新应用对全民健康和中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探讨"治未病"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未病先防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工作环境、早期诊断以及积极治疗基础病症;既病防变包括先安未受邪之地、截病于未传之时;瘥后防复包括健康教育和管理、营养支持、肺康复锻炼等。以为"治未病"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治未病"理论渗透于中医妇科的经、带、胎、产和哺乳之中,包括五脏辨证、身体的阴阳调理、经期规律、孕期安全、产前肃静、产后调理等,贯穿于中医妇科临床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是中医阴阳失衡的早期体现。探索亚健康的影响因素,给予适当、合理的调理,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对防治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治未病由来已久,科学地阐述了疾病预防思想。该文从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理论体系,阐述亚健康防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理论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预防治疗学中"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出发,阐述了"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有四:未病先防、将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而"治未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养护正气类调治方法和祛邪于未发、未传类调治方法。当前"治未病"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展中医未病临床诊疗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开展体质及其调理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开展亚健康状态及其调治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社区健康服务中,对糖尿病管理一直缺乏一种权威而实际的管理方法。本文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对中医"治未病"医学理念作了阐述,以期充分发挥中医的防病、保健等优势,探索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社会效能。  相似文献   

13.
指出:对尿毒症一定要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早期治疗应做到六重视,即:重视"微观"病变;重视情志调养;重视毒邪伤肾;重视膳食调理;重视基础病治疗;重视辨证用药。认为早期肾病应保持乐观情绪,坚持中医治疗为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保持肾的排泄功能,高度重视肾脏相关病,贵在治未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治未病"服务相关情况,为进一步推广"治未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结构式访问,对社区居民就"治未病"服务相关知晓情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治未病"服务知晓率低,但注重调理健康状态,认为有必要进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结论:"治未病"在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群众中有较大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推广的途径上除了治未病中心以外,应注重电视及网络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的思维及内涵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也符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管理的要求。在糖尿病治疗中,"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以及既病防变。具体表现在:糖尿病前期的预防;防止糖尿病病情加重,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6.
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包括防病于未然、治病于初始、既病防传变、瘥后防反复四个方面内容,即预防为主、早期治疗、掌握疾病发展趋势。在以社区为范围,为居民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健康体检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针对性地用于未病人群进行体质、证候及经络等健康状态辨识,并指导其自助和医助调理,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益寿延年的目的。中医健康体检是中医理论和方法在健康体检领域即中医"治未病"领域的开拓性应用,在中医"治未病"体系中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中医健康体检强调整体提升功能状态,其优势是早期预防疾病,受益人群更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杨家门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随机抽出1230人作为干预前组。随后,在社区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将“生命在于运动”、“精神调养”、“饮食节制”等理论运用于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2012年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再次抽出杨家门社区居民1231人作为干预后组,以B型超声检查脂肪肝的发病率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干预前组,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312人,脂肪肝发病率25.37%;干预后组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113人,脂肪肝发病率9.2%。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社区人群的日常健康教育活动中,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中医健康管理,是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念,在健康教育、饮食调养、情志调节、起居调摄、体质调理等多方面延缓慢性胃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健康管理模式。其与老年教育相融合,通过“社区医院分级就诊模式”及“老年大学教育”双管齐下,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生活方式,提高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生存质量,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盛病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即预防为主、早期治疗,掌握疾病发展趋势、控制病情恶化。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萎”、“骨痹”的范畴,病因主要归于肝肾亏虚、脾虚、血瘀。以“治未病”的理论指导来提高峰值骨量、延缓骨量的丢失,以期达到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减少患者骨痛和骨折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