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彩云 《北京中医》2013,(11):814-815
房定亚教授临证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善于总结卓有疗效的专方专药,在临证中不拘泥于古法,汇通中西医病理药理,融汇新知,学术多有发挥。其突破“风寒湿致痹”的理论,阐发“毒热致痹”学术观点,强调“毒热伤络”是风湿病的病机关键,创制“四妙消痹汤”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589-1593
房定亚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著名的风湿病、肾脏病及心脏病专家,他在学术上推崇辨病辨证相结合,在临证中擅用专方专药治专病,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文章从"学术渊源、内容阐释、方证举要"几方面论述了房定亚教授"病证结合、专方专药"学术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辨证施治与辨病专病专药相结合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 用确有疗效的中草药 ,不同制剂、不同剂量的专病专药与临床分型、西医药理类型相互渗透组成方剂施治。结果  2例典型病例均治愈。结论 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西医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相结合 ,专病专药与整体内外因相结合 ,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本文就两者在临床上的结合运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即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症)用药相结合;专证专方专药与辨病(症)用药相结合,传统的中医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认为通过不断研究总结,有利于中医治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房定亚教授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倡导专病专方,重视传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临床中擅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疾病。房教授根据血瘀证不同病因和类型,从益气活血、活血祛瘀、清热活血、祛湿活血、理气活血5个方面应用活血化瘀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介绍房定亚教授辨病治疗风湿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模式。强调运用毒热痹理论认识风湿病的发病特点、病理特点、疾病特点。临床运用有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辨病与专方的应用、无证从病等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戴灵琳  詹明洁  马振宇  陈利芳 《新中医》2023,55(14):170-174
介绍王樟连教授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经验。王樟连教授认为,干眼症内外致病因素繁 多,不可单从阴虚角度论治,需辨经、辨证相结合以明辨病机。临证擅从辨病、辨经、辨证相结合论治,辨病 论治常取经验穴组“眼九针”,辨经论治常选眼目内眦、外眦、上方及下方等病变所在经络之腧穴,辨证论治 重视针对肝胆火旺证、胃火上炎证、肝肾阴虚证、津血两伤证,以及风热外袭证各证型进行选穴,兼以手法, 补泻得当,故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9.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235-2237
通过运用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碧桃干、锻牡蛎等收敛止汗之品治疗盗汗的数个有效医案,证明中医辨病论治的有效性。据此认为,不能因为辨证论治的优越性而轻易否定辨病论治在中医治疗学的地位。从古代本草对药物主治的阐述可知中医药学最初起源于辨病论治。对于病机相对比较单纯的疾病,可以运用辨病的方法进行治疗。通常所谓的辨证论治往往包含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内容。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在很大程度是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体现出来的。辨病论治具有容易掌握、运用方便、疗效确切、易于重复、不受中医证型欠缺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困扰等优点。大量以固定成方或中成药治疗某专病的临床试验及实践,其实都是对中医辨病论治功用的"默认"。  相似文献   

10.
介绍房定亚教授治疗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经验。认为应辨病与辨证并举,专病专方论治;热入营血、损伤络脉者,予清热解毒凉血之犀角地黄汤;营血不足、风毒外袭者,予养血祛风之当归饮子;湿热毒邪壅滞者,予清热利湿解表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并举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1.
中医既有辨证论治亦有辨病论治。近年来 ,许多学者一方面从证的规范化、证的指标客观化和证的实质等方面入手对“证”进行了深入研究 ,揭示辨证论治的丰富科学内涵 ;另一方面从辨病论治着手 ,努力寻找专病通治方 ,并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条途径对专病通治方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笔者认为 ,中医要发展 ,病证结合是关键 ,要积极开展病证结合研究工作 ,促进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有机结合。1 辨证论治是行之有效的诊治模式 ,但忽略引起证候的疾病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也是中医学最具特色、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内…  相似文献   

12.
房定亚教授治疗风湿病非常重视专病专方的应用。总结房教授运用四妙勇安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血府逐瘀汤治疗骨关节炎、四神煎治疗急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刍议中医临床辨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辨病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及广泛性,明确辨病论治一直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客观评价辨证论治的局限性,同时对其延伸的异病同证同治持反对意见,提出异病同证应异治的观点,并且主张应结合抓主症,实际上也就是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观点.并结合中医医疗现状提出了以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风湿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中西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西药治疗疗效确切,却也相对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治疗安全副作用小,却也相对起效缓慢,疗效逊于西药。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曾撰文指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可提高临床疗效,朱婉华教授传承并发扬他的学术思想,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以辨病(辨症)论治为补充,在其多年临证经验中,发掘并总结出了一批专病专症用药,经临床检验,可确实提高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郭振球 《山西中医》2009,25(5):47-48
主诉辨治法为辨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的传承,又是以证统病、专病论治的创新,即抓住主诉,开展有序的问、望、闻、切四诊,结合新技术,来探讨病因,落实病位,阐明病机,分清病性,详悉病势,确定证名,依证立法,按法制方而论治。  相似文献   

16.
房定亚教授是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医内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业医近50年,擅治心、肾和风湿性疾病。房教授治疗骨关节炎经验以分期、定位为原则,以活血化瘀、补气血、益肝肾为主要治法,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了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推崇专病专方、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论治的思维方法。文章以早、中、晚三期为纲,分别阐述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剂加减、典型病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全国名老中医叶景华主任医帅从医近50年,潜心于中医临床研究,衷中参西,诊断以整体观为基,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辨证;治疗以组方系列化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内治和外治相结合。随师临诊,深得教诲,学习整理其独到学术观点与经验.现撰取精华以示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现代病证结合论治方法的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目前病证结合论治方法整理归纳为:西医诊病,中医治证;中医疾病的病证结合论治;用中医理论辨西医疾病之基本病机论治;西医疾病分期论治;专病专方治疗;专病专药治疗;中西医药联合治疗。并对每种形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浅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琳  李明 《亚太传统医药》2007,(5):22-23,57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直都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根本法则。中医在临床上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辨病,历来都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症、证是三种不同的概念,中医的病也不完全等同于西医的病。  相似文献   

20.
以用药频率、常用药对和用药剂量为着眼点,对2015年10月、11月段行武教授治疗1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总结,筛选出用药频率较高的15种药物及主要药对,并分析其遣方用药特点,探讨段教授"辨病论治"慢性荨麻疹的临证思维,为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