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敏汤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药糖敏汤配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60例,并与格列美脲治疗30例随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BG)、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FBG和BG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SI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敏汤具有明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降糖增敏汤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基础治疗同时加用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降糖增敏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对照组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FPG、2 h PG、Hb A1c、FINS、IRI均明显降低(P0.01),ISI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FPG、2 h PG、Hb A1c、FINS、IR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在二甲双胍片基础上应用降糖增敏汤可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急性脑梗死形成中的作用以及观察复元醒脑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元醒脑汤.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并与正常组30例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明显偏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偏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7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FPG、FINS、ISI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I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在急性脑梗死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复元醒脑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脑精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通脑精胶囊改善急性脑梗死(ACI)神经功能缺损及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将6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通脑精胶囊和尼莫地平3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血脂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19例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Ins及餐后2 h血糖、Ins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ISI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Ins、餐后2 h血糖及餐后2 h血清Ins均明显降低(P<0.05,P<0.01),ISI则显著升高(P<0.05),并在降低空腹Ins水平及提高ISI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脂质紊乱也有明显改善.提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并发明显的IR状态,通脑精胶囊不仅具有明显改善ACI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改善脑梗死急性期IR状态及伴发的脂质代谢紊乱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ND)及并发冠心病(CHD)的老年患者空腹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将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并发冠心病组38例(糖并冠组),不合并冠心病组40例(糖尿病组),以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体重指数(MB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清(t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糖尿病组血清tHcy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糖并冠组tHcy与糖尿病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血清tHcy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r=-0.718, P<0.01),与血糖呈正相关(r=0.832, P<0.01 ).结论:糖尿病患者tHcy水平增高,并发冠心病患者更明显,并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异常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戴耀华 《疑难病杂志》2005,4(3):140-142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血脂代谢异常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67例脑梗死患者,其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组(ATI组)43例,腔隙性脑梗死组(LAC组)24例,测定其FINS、ISI、FBG、TG、TC、HDL、LDL水平等指数并与4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TI组、LAC组与对照组比较,FBG、FINS、TG、TC、LDL显著增高,ISI、HDL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且ATI组与LAC组比较,FINS显著增高,ISI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存在IR,IR可能是脑梗死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IR)、血脂异常的状况及IR与脑大小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85例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40例,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45例)的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I、S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胰岛素明显高于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P<0.05),而ISI较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高血压并脑梗死存在IR,IR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腔隙性脑梗死可能与IR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使用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BG)、体质指数(BMI)、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平均血糖(MBG)和血糖变异系数(CV),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 BG、Hb A1c、MBG、MAGE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V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安全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糖耐量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和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糖耐量及胰岛素抵抗。方法选取甲亢患者65例(A组)和正常对照42例(B组),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别测定空腹、OGTT2h的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标(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标(HOMA-IS)并进行比较。结果52.3%(34/65)A组患者存在糖耐量减退。A组患者OGTT2h血糖及胰岛素水平、HOMA-IR均较B组明显增高(P<0.01);A组患者的ISI比B组明显降低(P<0.05)。34例糖耐量减退患者经抗甲状腺治疗后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较抗甲状腺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ISI则较治疗前增高(P<0.01)。结论甲亢时可影响糖代谢,出现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236例胸痛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成对照组(80例)及冠心病组(156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又分3个亚组:1支病变组,49例;2支病变组,69例;3支病变组,38例。冠脉造影前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血糖(FBG)、血脂等生化指标,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LN[1/(FBG×FINS)]。[结果]①冠心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高胰岛素血症(P<0.01)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P<0.01);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FINS和ISI明显增高,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FINS和ISI显著高于一支病变组(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发生率成正比;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广泛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空腹胰岛素(INS)及胰岛素敏感性(ISI)的影响。方法对58例非糖尿病AMI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检测其空腹血糖(FBG),INS及ISI,并与20例正常人作比较,AMI患者4周后复查。结果AMI两组在急性期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4周后复查INS,ISI较急性期有明显下降(P<0.01),依那普利治疗的AMI患者其INS和ISI较常规治疗的AMI患者显著下降(P<0.01)。结论AMI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以急性期最明显,依那普利治疗促进INS及ISI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62例患者门冬胰岛素30治疗,治疗组64例患者在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100mg/d口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及16周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体质量质数(BMI),以及门冬胰岛素30用量。结果:治疗后8~16周时,两组患者的FBG、2h BG和Hb A1c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的FBG、2h BG和Hb A1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16周后,治疗组患者门冬胰岛素30用量和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与单用门冬胰岛素30比较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减少了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和体质量增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探讨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0例(MHD组)及健康对照组40名。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及空腹胰岛素(FINS)、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S)、体重指数(BMI)及肾功能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分析瘦素与各项参数的关系。结果:MHD组FBG、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校正BMI与否,两组血清瘦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瘦素与BMI、FINS、HOMA-IR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瘦素与ISI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但控制BMI、FINS的影响后,瘦素与HOMA-IR及ISI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可能是通过对体脂和胰岛素的影响而间接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14.
维奥欣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奥欣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予68例冠心病患者在原扩冠、抗凝(消心痛 aspirin),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等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二组,34例加服维奥欣为治疗组,34例不服维奥欣为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用放射免疫法测胰岛素(IS),氧化酶法检测糖耐量(OGTT),测定血糖,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服用维奥欣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HOMAIR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CNL IS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3个月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HOMA 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CNL IS较治疗前上升(P<0.01)。同时能观察到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体重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脂、血压等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指标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奥欣能提高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皮下胰岛素泵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对其证候积分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以中药联合皮下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单予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有效率84.6%;对照组有效率74.9%.组间对比表明治疗组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FINS、ISI、HOMA-IR、HOMA-βcell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皮下胰岛素泵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按WHO标准选择非肥胖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治疗组:每日服氯沙坦50~100mg;苯那普利组:每日服苯那普利10mg,均为每日清晨8时1次口服,疗程12月.治疗前后测血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前各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两组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均能改善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且使胰岛素敏感性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HD)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IR)的特点。方法选择HD患者106例(HD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8例(T2DM组)和健康对照者115例(对照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计算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和早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AUCI30-120/AUCG30-120)、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胰岛素抵抗指数(H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BG/FIN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和HD组患者FBG、FINS和空腹C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患者FBG水平显著高于HD组(P<0.05),FINS水平显著低于HD组(P<0.05),但2组患者空腹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和T2DM组患者OGTT 30、60、120、180 min时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组和T2DM组患者OGTT各时间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患者服用葡萄糖后各时点胰岛素和C肽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P<0.05)。HD组患者服用葡萄糖后60、120、180 min时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组患者服用葡萄糖后60 min时血C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120、180 min时血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D组HOMA-β和AUCI30-120/AUCG30-120和ISI均高于T2DM组(P<0.05);HD组FBG/FINS低于T2DM组(P<0.05),HD组△I30/△G30、HOMA-IR和HIR与T2D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患者存在明显的IR和高胰岛素血症,以早相胰岛素分泌受损及餐后高血糖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糖舒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脂糖舒-1组(1.0g/kg)和脂糖舒-2组(2.0g/kg),每组10只。正常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9周诱导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脂糖舒高低剂量组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并用不同剂量的脂糖舒(1.0g/kg,2.0g/kg)灌胃给药。测定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各项指标及血清SOD、GSH-Px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脂糖舒能有效地控制肥胖大鼠的腹内脂肪质量、Lee’s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以及血糖的增加,显著增强SOD、GSH-Px活性,降低血清MDA的含量(P<0.01);同时还能提高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与模型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且脂糖舒两剂量组间降低IRI和升高ISI作用呈量效正相关(P<0.01)。结论脂糖舒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脂质过氧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门冬酸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及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门冬酸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组,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波动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Ic均明显下降(P<0.01),但诺和锐30组下降更明显(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索剂量及血糖的波动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0.01).结论 诺和锐30能更平稳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性及低血糖的发生,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穗琛  钱万桥 《中外医疗》2016,(24):148-15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治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FBG、2 h PBG HbAlc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后两组FBG,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 h PB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例(6.0%)和10例(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