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化疗联合G-CSF动员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化疗联合造血生长因子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检测采集物中有核细胞及CD34+ 细胞数量。结果  19例共采集 5 6次 ,化疗结束至采集开始平均 11 5 (6~ 19)天。获有核细胞数平均 4 0 0 (1 6 4~ 6 4 6 )×10 8/kg ;CD34+ 细胞数平均 6 78(0 0 5~ 2 3 33)× 10 6/kg。CD34+ 细胞≥ 2 5× 10 6/kg的比率为 78 9%(15 /19,95 %可信区间为 5 4 %~ 96 % ) ;CD34+ 细胞≥ 5 0× 10 6/kg的比率为 5 2 6 % (10 /19,95 %可信区间为 2 9%~ 76 % )。仅 3例 (15 79% ,95 %可信区间为 3%~ 4 0 % )CD34+ 细胞 <2 0× 10 6/kg。CD34+细胞产率与病程、动员前化疗次数、Drake化疗积分、动员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相关 ,而与年龄、疾病状态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动员效果也与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相关。结论 化疗联合rhG CSF方案应用在大多数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中可获得足够的干祖细胞。对于动员病程长、化疗次数多、Drake化疗积分高、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动员效果不良。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动员外周血干细胞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注射液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的效果。方法 :对 6例恶性血液病病人 ,1d内静脉注射长春新碱 1~ 2mg·m- 2 及环磷酰胺 4~ 7g·m- 2 (分 4次 ,间隔 4h) ,外周血白细胞降至 1×10 9·L- 1以下时 ,加rhG CSF 6~ 8μg·kg- 1,皮下注射 ,qd× 5~ 7d ;对 4例健康供者在采集PBSC前 5d予rhG CSF 6~ 8μg·kg- 1,皮下注射 ,qd× 5d。白细胞升至 10× 10 9·L- 1以上时采集PSBC ,并进行CD+ 34 及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检测。结果 :一次收集单个核细胞计数 (3.9±s 1.7)×10 8·kg- 1;CD+ 34 (4 .8± 2 .3)× 10 8·kg- 1;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5± 3)× 10 4 ·kg- 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G CSF无论对病人自体还是对健康供者均能安全、高效地动员PBSC ,满足移植所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 (PBSC)悬液中单核细胞和造血干/祖细胞分别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 (DC)的特性 ,探讨临床应用PBSC悬液诱导DC的前景。方法 健康供者经G CSF动员后采集PBSC ,分两种方法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 :①贴壁细胞 (单核细胞 )经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细胞介素 4 (IL 4 )培养 2周 ,培养结束前 4 8、2 4h分别加入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布雷菲德菌素 (brefeldinA ,BFA ) ;②非贴壁细胞 (含CD34+细胞 ) ,加入Flt3Ligand(FL) +干细胞因子 (SCF) +GM CSF +IL 4培养 1周 ,再按前一种方法继续培养 2周。培养结束后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和胞质 (c)IL 10 +(PE标记 )、cIL 12 (P4 0 ) +(TC标记 )细胞。结果 新鲜标本含CD14 +细胞 ( 18 4± 8 6 ) % ,CD34+细胞 ( 0 9± 0 4 ) %。以PBSC悬液中的 2× 10 6单个核细胞为起始细胞 ,前一种培养方法获得 ( 1 6± 0 6 )× 10 5细胞 ,细胞表型 :CD11c+( 97 3± 5 2 ) % ,CD86 +( 88 2± 6 8) % ,CD83+( 5 9 6± 8 4 ) % ,HLA DR+( 96 5± 7 1) % ,CD1a+( 36 6±7 5 ) % ,cIL 12 (P4 0 ) +( 15 9± 5 1) % ,cIL 10 +( 1 2± 0 4 ) % ;后一种培养方法获得 ( 1 2± 0 4 )× 10 6细胞 ,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单份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 (HSC/ HPC)的质和量 ,脐血中的干细胞、免疫细胞的表型特征。方法 :收集 2 0份脐血 ,采用 6 %的羟乙基淀粉沉淀去除红细胞 (RBC) ,利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培养和观察 HSC/ HPC的集落生成情况 ,以了解增殖能力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 CD34 + CD38- 、CD34 + 、CD34 + CD38+ 细胞量及免疫细胞的表型特性。结果 :2 0份脐血采集量在 4 0 m L~ 16 5 m L 之间 ,均数为 (78± 2 3) m L。每次收集的有核细胞 (NC)数在 4 .8×10 8~ 4 .6× 10 9之间 ,均数为 (1.4 3± 0 .96 )× 10 9,NC的回收率为 86 .6 %。脐血中 CD34 + CD35-细胞数占 NC总数的 (0 .10 2± 0 .0 70 ) % ,平均为 (0 .12 0± 0 .0 90 )× 10 7/份 ,CD34 + 细胞占 NC总数的 (1.2 9± 0 .31) % ,平均为 (1.4 2± 0 .92 )×10 7个 /份 ,CFU- GM为 (2 .5 4± 2 .0 2 )× 10 6个 ,BFU- E为 (1.4 1± 1.39)× 10 6个 ,CFU- GEMM(1.6 0± 2 .30 )× 10 5个 ,CD4 + T细胞表达 CD4 5RA为 (89.95± 7.86 ) % ,CD8+ T细胞表达 CD4 5RA为 (99.5 8± 3.4 6 ) % ,均显著高于成人外周血 T淋巴细胞 (P<0 .0 1) ,结论 :单份脐血的 HSC/ HPC含量可以满足体重较轻的 (<5 0 kg成人和儿童患者移植的需要 ,体重 ) ,5 0 kg以上的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患者白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考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 G- CSF)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入选对象均为细胞或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 ,既往化疗有白细胞低下的倾向 (<4.0× 10 9/ L ) ,生活质量评分≥ 70分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ANC)≥ 2 .0× 10 9/L ,PL T≥ 10 0× 10 9/ L。随机分为 2组 :A组 17例 ,化疗结束后 2 4h开始使用 rh G- CSF。 B组 11例化疗结束后外周血 WBC<4.0× 10 9/ L时开始使用 rh G- CSF。结果 :2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 81.5 % (2 2 / 2 7) ,总感染率 30 % ,重度感染率 3.7% ,不良反应轻微。A组 WBC和 ANC下降的程度轻 ,持续时间短 ,下降最低值显著高于 B组 (P<0 .0 1) , 、 度 ANC下降发生率低 (P<0 .0 1) ;A组所用的 rh G- CSF量与 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rh G- CSF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作用 ;对外周血 WBC下降的治疗作用显著 ,对于那些预计有化疗后 WBC明显下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 rh G- CSF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亲属活体供肾与供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联合移植 ,方法 :采用患者母亲的左肾移植给儿子 ,肾移植后第 5天对供体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动员 (G -CSF 5 μg/kg·d× 5d)。受者术后在使用免疫抑制剂 (CsA+Asa +pred)第 7天的基础上进行非完全清除性预处理 ,在受体术后第 10天 ,供体动员的第 5天 ,查供体WBC4 8 8× 10 9/L ,分类中间细胞 (MO) 13 6% ,淋巴细胞 (Lr) 7 5 % ,MO +Lr的绝对值已达到 10 3× 10 9/L。于采集干细胞前 1 5h再动员一次 ,然后用血细胞单采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结果 :采集单个核细胞 (MNC)60g ,幼稚细胞间接计数为 2 1× 10 8·kg-1,采集后 2h内输注受体内。移植后 2天受体肾功能恢复正常 ,血常规、肝功能检测均在正常范围内。肾移植术后第 2 5天出院。随访 1年 ,患者身体状况良好 ,移植肾功能正常。免疫抑制剂小剂量维持治疗 ,效果良好。患者未出现感染、移植抗宿主病、出血性膀胱炎、移植排斥反应等。结论 :通过亲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活体供肾联合移植术 ,可以使植入的造血干细胞与宿主细胞形成混合性嵌合体 ,起到免疫耐受的作用。可能会延长移植肾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 (aulologoushematopoi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 ,AHSCT)对晚期恶性实体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6例患者中 ,1例行自体骨髓移植 (antologousbonemarrowtranspla tion ,ABMT) ,5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APBSCT)。预处理方案 :乳腺癌为CEP(CTX ,VP-1 6,DDP) ,恶性淋巴瘤为CEA(CTX ,VP-1 6,Ara-c)方案 ,采集的干细胞 1例 4℃保存 ,72小时内回输 ,其余 5例 - 80℃保存。结果APBSCT动员采集单个核细胞数 7 0 2× 1 0 8 kg ,ABMT和APBSCT后 ,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到 0 5× 1 0 9/L ,血小板达 50× 1 0 9/L以上的时间平均为 1 0 8天和 1 6 2天。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 ,随访至今死亡 2例 ,复发 2例 ,2例无瘤生存。结论AHSCT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肯定 ,可提高生活质量 ,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有效 ,但对反复复发患者需移植后作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stransplantation ,AB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9例SLE患者 ,应用BaxterCS - 30 0 0plus连续血流式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预处理方案 :分次全淋巴照射 (TLI) 12 - 16Gy ,环磷酰胺 5 0mg/kg(- 3,- 2 ,- 1d) ,ATG 10mg/kg(+1,2d)。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环磷酰胺 2 0 0 0mg/m2 ,G -CSF 5ug/kg/d。结果 :造血干细胞采集量 :MNC 3.32× 10 9/Kg(2 .6 7- 4.2 8) ,患者造血功能重建迅速 ,免疫重建特征为CD4 ,CD19细胞减低 ,CD8,CD16+ 56细胞升高。随访 8例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 ,未发生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ABSCT治疗SLE近期临床疗效显著 ,远期疗效尚须进一步探讨。疗效机理可能与预处理后组织中免疫病理细胞的减少 ,免疫球蛋白降低 ,自身抗体量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Vc银翘片中扑热息痛、扑尔敏、Vc 3种成分同时定量的分析方法。方法用超声提取 ,以乙酸乙酯∶冰醋酸∶水 (7∶2∶3,V∶V∶V)为展开剂 ,通过双薄层扫描法对Vc银翘片中扑热息痛、扑尔敏和Vc进行同时定量。结果扑热息痛点样量在 10~ 30 μg,扑尔敏在 1~ 3μg,Vc在2 5~ 75 μg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此线性范围内它们的回归方程分别是 :y =5 6 0 6× 10 3 x +1 92 9× 10 3 ,r =0 995 8;y =8 0 5 2× 10 3 x - 2 4 76× 10 3 ,r =0 9985 ;y =9 773× 10 3 x +7 6 79×10 2 ,r =0 9992。扑热息痛、扑尔敏、Vc 3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 :99 4 % ,10 0 2 % ,98 7%。RSD分别为 4 0 % ,2 4 % ,3 8% ,回收率分别为 99 4 % ,99 1% ,98 4 % ,RSD值分别为 2 8% ,3 2 % ,1 6 %。结论本方法用于Vc银翘片中扑热息痛、扑尔敏、Vc 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期疗效。方法共23例,其中NHL18例;HD3例;MM2例。动员方案为化疗(MOEP)+rhG—CSF。经1-2次采集,获得MNC中位数为(4.48&#177;1.73)&#215;10^8/kg,CD34^+细胞为(4.46&#177;0.96)&#215;10^6/kg,预处理方案,NHL,HD患者采用CTX+TBI和CTX+VP-16+Ara-C+CCNU,MM患者采用MeL.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外周血WBC于移植后3.91&#177;0.73d降至0,PLT于7.87&#177;0.97d降至10&#215;10^9/L以下。WBC〉1.0&#215;10^9/L,中性粒细胞〉0.5&#215;10^9/L,PLT〉20&#177;10^9/L,分别为8.04&#177;1.36d,8.40&#177;1.73d,9.57&#177;1.34d,1例患者于移植后2月死于疾病复发;4例患者在移植6月内复发;其余18例患者均无病存活6—12个月,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APBSCT对恶性血液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正文  周于志 《江苏医药》2001,27(12):948-949
1994年以来 ,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2 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 0例中男 9例 ,女 11例。年龄 16~ 5 3岁 ,平均 31岁。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 4例 ,昏迷 1例。颅神经受损 3例 ,轻偏瘫 1例。发病后 10天内入院 1例 ,10~ 2 0天 8例 ,2 1~ 30天 10例 ,30天以上 1例。脑脊液检查 ,微混~混浊 16例 ,黄变 4例 ,其中 1例脑脊液流出后自凝。蛋白 4例 , 11例 ,, 5例。WBC2 0~ 4 9×10 6/L 2例 ,5 0~ 10 0× 10 6/L 9例 ,10 1~ 5 0 0× 10 6/L 4例 ,5 0 1~ 10 0 0…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自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BMT/PBSCT)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7年 6月~ 1998年 6月经治的 4例恶性血液病 ,并与以前进行的单一BMT或PBSCT组 10例作比较。资料和方法病例 :3例恶性淋巴瘤 ,1例急粒白血病 ,行自体BMT/PBSCT ;白血病 8例 ,行单一骨髓移植(BMT) ;白血病 2例 ,行单一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此三组的性别、年龄 (平均 34 9岁 )、预处理方案可比。BMT组植入单个核细胞 (MNC)数≥ 1 0× 10 8/kg(受体体重 )。PBSCT组植入MNC≥ 2 0× 10 8/k…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吡肟中N-甲基吡咯烷杂质含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头孢吡肟中 N-甲基吡咯烷杂质含量。方法 顶空气相色谱法 ,采用 HP- 6 2 4毛细管柱 ,30 m× 0 .5 3mm;氢火焰检测器 ;柱温 :80℃ ;气化室温度 :2 5 0℃ ;检测器温度 :2 80℃ ;载气为氮气 ;内标物正丙醇。结果  N-甲基吡咯烷浓度在 5× 10 - 5~ 2 .5× 10 - 4g时线性关系良好 ,线性方程为 A吡咯烷 / A内标 =9.17× 10 4 C+0 .5 78,相关系数为 r=0 .998;RSD(% ) =0 .76。平均回收率为 10 3% ;检测限为 1.2 2× 10 - 9g。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适用性广 ,便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评价大剂量化疗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RSLE)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6例活动性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 [男 2例 ,平均年龄 ( 2 3±4)岁 ,女 4例 ,平均年龄 ( 2 4± 7)岁 ]。 ( 1)先进行血浆置换 ,再用同步化免疫抑制剂 ;( 2 )输入环磷酰胺(CTX)后 ,待WBC下降到 1.0× 10 9 L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造血干细胞 (HSC) ;通过MCS +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 3 )给予环磷酰胺预处理 ;( 4 )回输干细胞 ;( 5 )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行体内去除T淋巴细胞。检测观察病人的副反应及造血和免疫功能的重建。结果  6例病人都成功地进行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全过程 ,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迅速恢复 ,未观察到严重的毒性反应及并发症。亦对移植病人进行了密切随访已 3~ 18个月 ,现已分别恢复家务、工作和学习。结论 APBSCT对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明显的疗效 ,尤其适用对各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治疗是安全的 ,远期疗效还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 (MSC)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难治白血病的安全性、疗效 ,以及对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体系培养扩增供者骨髓MSC ,联合移植 3例难治白血病 ,其中 1例联合HLA匹配、2例联合HLA半匹配HSCT。植活证据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 聚合酶链反应 (STR PCR)、染色体核型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结果 联合移植无明显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和血小板≥ 2 0× 10 9/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 13、16、15天和 2 5、30、39天。分别于移植后 16、2 3、2 8天骨髓检查显示完全供者型植入。发生Ⅰ、Ⅲ度急性GVHD各 1例 ,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后有效控制。 3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完全缓解 (CR) ,2例持续CR 2 4 8和 15 6天 ,1例移植后 94天复发 ,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DLI)治疗后再获CR。结论 MSC联合HLA匹配和半匹配HSCT治疗难治白血病安全、有效 ,MSC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H)造血重建和GVHD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骨髓清除性(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血液病疗效及毒性。方法 16例血液病患者,供体为其HLA配型完全相合的同胞,供体动员方案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12h×5天。预处理方案为氟拉达宾(Fludara)30mg·m-2·d-1×6天,马利兰(Bu)4mg·kg-1·d-1×2天;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12~15mg·m-1·kg-1×4天,阿糖胞苷(Ara-C)500mg/d×4天或环磷酰胺(CTX)50mg·kg-1·d-1×2天)。单用环孢菌素A(CSA)3mg·kg-1·d-1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常规不用造血生长因子。结果 均顺利完成预处理及移植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程度较轻,移植后+12天(中位时间)造血重建,14例已达供体完全或接近完全嵌合。随访120~485天,总存活率为87.5%。结论 NST能有效治疗多种血液病(包括恶性血液病),为血液病治疗提供又一安全有效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喘复康软胶囊中2组分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喘复康软胶囊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异丙嗪的含量。方法HPLC法 ,采用shim packVp ODS色谱柱 ,流动相分别为甲醇 0 0 5moL·L-1磷酸二氢钾 三乙胺 (V∶V∶V =2 0∶80∶0 0 2和V∶V∶V =5 5∶4 5∶0 0 2 ,用磷酸调节 pH =3 4 ) ,检测波长分别为 2 0 6nm和 2 5 1nm。结果盐酸麻黄碱在 0 0 18~ 0 10 7mmol·L-1、盐酸异丙嗪在 0 0 14~ 0 0 37mmol·L-1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 =3 2 13× 10 4X +2 83× 10 2 (r =0 9999)、Y =8 72 9× 10 4X +3 16 2× 10 3 (r =0 9999) ;回收率分别为 99 3% (RSD =0 6 % )和 99 4 % (RSD =0 6 % )。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喘复康软胶囊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异丙嗪 2种组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例 1,男 ,4 0岁。因乏力 ,面色苍白 1个月 ,加重伴头昏、发热半月入院。入院前 2 0年明确诊断为银屑病 ,一直服用乙双吗啉 2 0 0mg ,tid ,维持量 10 0mg,qd× 2 0年。查体 :T 37 2 ,BP 110 /74mmHg。中度贫血貌。血常规 :WBC 2 98× 10 9/L ,RBC 1 5 5× 10 12 /L ,Hgb 5 1g/L ,Plt 35× 10 9/L ,Ret 2 8% ,Lb10 0 7,PWLG 0 5 3,晚幼红 1%。骨髓涂片 :原 +幼单 79 5 %。POX :弱阳性。临床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予“DA”方案化疗 3个疗程 ,骨髓涂片 :PR ,之后再用大剂量阿糖胞苷…  相似文献   

19.
肝素治疗儿童原发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应用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报道日益增多 ,但其用法及疗法尚无统一标准。自 1997年 6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治疗儿童原发肾病综合征 1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5例排除了继发性肾病及先天性肾病 ,均符合原发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1] 。男 12例 ,女 3例。年龄2~ 12岁。单纯性肾病 11例 ,肾炎性肾病 4例。初发 10例 ,复发 5例。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 (30 0~ 6 0 0 )× 10 9/L 7例 ,(2 0 0~ 30 0 )× 10 9/L 4例 ,<2 0 0× 10 9/L 4例。白蛋白 <2 0g/L 8例 ,2 0~ 30g/L 7例。胆固醇≥ 12mmo…  相似文献   

2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肿瘤化疗后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 )对肿瘤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影响。方法 :选择以往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小于 6 0× 10 9·L- 1的病人 (共 9例 ,其中淋巴瘤 7例 ,肺癌 2例 ,男性 4例 ,女性 5例。)予相似的化疗方案 ,在化疗结束后 2 4h内开始使用rhTPO(1.0 μg·kg- 1·d- 1,皮下注射 ) ,比较使用与不使用rhTPO病人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 :化疗后使用与不使用rhTPO血小板最低值分别为 (2 6±s 2 8)× 10 9·L- 1,(33± 30 )× 10 9·L- 1,P >0 .0 5。血小板最高值分别为 (2 0 3± 84 )× 10 9·L- 1,(110±76 )× 10 9·L- 1,P <0 .0 5。输注血小板的数量分别为 (0 .3± 0 .5 )U ,(0 .7± 0 .9)U ,P >0 .0 5。结论 :rhTPO未能减少化疗后血小板的下降程度 ,也未能减少血小板的输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