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产儿应用全静脉营养后是否出现胆汁淤积 ,并探讨牛磺酸治疗胆汁淤积的效果。方法 将小于 33周的早产儿分为甲乙两组 ,均行全静脉营养 ,甲组应用牛磺酸治疗 ,乙组未应用牛磺酸治疗 ,并与大于 33周早产儿及足月儿对照 ,入院后第 1、7、14、2 1天采血测定丙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结果 入院后第 14、2 1天甲乙两组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高于大于 33周的早产儿及足月儿 ,各时段甲乙两组 3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较长时间全静脉营养可致胆汁淤积 ,牛磺酸对胆汁淤积治疗无明显效果 ,表明全静脉营养导致胆汁淤积原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1例腹部手术新生儿在围手术期间应用胃肠外营养支持。所有病例均采用周围静脉途径。应用TPN均在5天以上,最长16天。痊愈27例,好转3例,死亡1例。1例早产儿出现血直接胆红素升高。提出把术后营养支持分为三个阶段,从全静脉营养过渡到部分静脉营养加胃肠营养,最后达到全胃肠营养,是一个合理而有效的静脉营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耐受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早产儿生后1~2d对静脉营养的耐受性。方法 将不能完全耐受肠道营养的早产儿34例(胎龄29~36周,体重900~1800g),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生后48h内添加氨基酸及脂肪乳;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营养方法,即生后第3天应用氨基酸,第5天应用脂肪乳,同时均根据病情尽早经口微量喂养。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1天及第7天采血,监测血清游离脂肪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每天监测体重、微量血糖及经皮胆红素值。比较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血清游离脂肪酸、胆红素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1)实验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较对照组短;2)两组患儿生后相同日龄测得血清游脂肪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血清游离脂肪酸与白蛋白的摩尔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早产儿生后1~2d可耐受全或部分肠道外营养。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血清EPO水平与孕周、日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孕周出生的新生儿脐血及不同日龄静脉血的EPO水平,并分析其与贫血的关系,分别取49例早产儿与46例足月儿脐静脉血清1ml;并对其中18例早产儿于生后第7天、14天、28天取静脉血清1ml,对其中17例足月儿于生后第7天取静脉血1ml,用ELISA方法检测EPO值,结果显示:(1)早产儿与足月儿脐血EPO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足月儿生后第7天血清EPO与脐血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早产儿生后第7天、14天、28天EPP值与脐血比较明显降低,有极显著差异(P<0.001)。因此,初步结论,新生儿脐血EPO水平与孕周无关。新生儿生后7天血中EPO水平迅速下降,早产儿下降幅度比足月儿更显著,持续下降到生后28天无上升趋势,早产儿贫血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与此时期血中EPO水平大幅度下降有关,故用rhEPO治疗早产儿贫血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8天内胃肠动力和胃肠分泌功能成熟的特点。方法入选15例胎龄32周的小胎龄组早产儿和15例胎龄32~37周的大胎龄组早产儿,并以15例足月儿作对照组。于早产儿出生第7、14、21、28天,足月儿生后第7天,用超声检测胃排空率(GER)、胃窦运动指数(MI),取胃液测胃液p H值、胃蛋白酶原(PG)。结果两组早产儿的GER、MI均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小胎龄组第21、28天的GER水平,及第14、21、28天的MI水平均低于大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胎龄组比较,小胎龄组GER、MI接近于足月儿水平的时间较晚。两组早产儿的胃液p H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胎龄组第7、14、21天的胃液p H值高于大胎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足月儿第7天比较,仅小胎龄组第14、21天的胃液p H值高于足月儿(P0.05)。小胎龄组各时间点的PG水平低于大胎龄组;两组早产儿的PG低于足月儿第7天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大胎龄组第28天PG水平与足月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胎龄组早产儿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低于大胎龄组及足月儿,应采取更谨慎的喂养策略。GER和MI可作为判断早产儿胃肠动力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8天内胃肠动力和胃肠分泌功能成熟的特点。方法入选15例胎龄32周的小胎龄组早产儿和15例胎龄32~37周的大胎龄组早产儿,并以15例足月儿作对照组。于早产儿出生第7、14、21、28天,足月儿生后第7天,用超声检测胃排空率(GER)、胃窦运动指数(MI),取胃液测胃液p H值、胃蛋白酶原(PG)。结果两组早产儿的GER、MI均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小胎龄组第21、28天的GER水平,及第14、21、28天的MI水平均低于大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胎龄组比较,小胎龄组GER、MI接近于足月儿水平的时间较晚。两组早产儿的胃液p H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胎龄组第7、14、21天的胃液p H值高于大胎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足月儿第7天比较,仅小胎龄组第14、21天的胃液p H值高于足月儿(P0.05)。小胎龄组各时间点的PG水平低于大胎龄组;两组早产儿的PG低于足月儿第7天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大胎龄组第28天PG水平与足月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胎龄组早产儿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低于大胎龄组及足月儿,应采取更谨慎的喂养策略。GER和MI可作为判断早产儿胃肠动力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1~2 d对静脉营养的耐受性.方法将不能完全耐受肠道营养的早产儿34例(胎龄29~36周,体重900~1 800g),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生后48h内添加氨基酸及脂肪乳;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营养方法,即生后第3天应用氨基酸,第5天应用脂肪乳,同时均根据病情尽早经口微量喂养.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1天及第7天采血,监测血清游离脂肪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每天监测体重、微量血糖及经皮胆红素值.比较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血清游离脂肪酸、胆红素及血脂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较对照组短;2)两组患儿生后相同日龄测得血清游脂肪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血清游离脂肪酸与白蛋白的摩尔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早产儿生后1~2 d可耐受全或部分肠道外营养.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两种静脉营养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静脉营养已经成为低出生体重儿现代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早产儿静脉营养时何时加用氨基酸和脂肪乳,国内外有很大差别,国内传统静脉营养法为生后48h后加用氨基酸,72h后加用脂肪乳,而国外早期静脉营养法为生后第1天即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该实验对比研究两种静脉营养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例不能耐受全肠道营养的符合条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营养法,记录两组患儿生后1周内营养摄入及2周内体重增长情况、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时间、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并于生后第1,3,7天采静脉血测血清前白蛋白。对其中21例(实验组11例,对照组10例)于生后6个月测量身长和体重。结果:①实验组生后1周内每日摄入的非蛋白热卡量、2周内平均每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P<0.001);②相同日龄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第3日及第7日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1±11.2mg/Lvs31.5±8.5mg/L;91.5±10.8mg/Lvs78±10.9mg/L,P<0.001);③实验组与对照组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无差异;④两组均无静脉炎、血栓形成、氮质血症、高脂血症及胆汁淤积的发生,两组呼吸暂停、高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生后6个月的体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比传统静脉营养摄入热卡多,体重增长快;可以避免早产儿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作用;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050706256例早产儿疾病的临床分析/王津平…∥中国临床医生.-2004,32(8).-33~35050707早产儿机械通气不同脱机模式的呼吸力学评价/王少华…∥小儿急救医学.-2004,11(5).-299~301通过BicoreCP-100呼吸监测仪测定21例早产儿在不同条件下呼吸力学的变化。CPAP3cmH2O时每分呼吸功(WOBp)明显高于SIMV,IMV组,有显著性差异。脱机后患儿WOBp明显降低,与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CPAP模式下WOBp4h与0h有显著性差异。参5表2(张春妍)050708牛磺酸治疗早产儿全静脉营养胆汁淤积的疗效/冯小三…∥小儿急救医学.-2004,11(5).-296~298将小于33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孕周出生的新生儿脐血及不同日龄静脉血的EPO水平 ,并分析其与贫血的关系 ,分别取 4 9例早产儿与 4 6例足月儿脐静脉血清 1ml;并对其中 1 8例早产儿于生后第 7天、1 4天、2 8天取静脉血清 1ml,对其中 1 7例足月儿于生后第 7天取静脉血 1ml,用ELISA方法检测EPO值 ,结果显示 :( 1 )早产儿与足月儿脐血EPO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足月儿生后第 7天血清EPO与脐血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早产儿生后第 7天、1 4天、2 8天EPO值与脐血比较明显降低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因此 ,初步结论 ,新生儿脐血EPO水平与孕周无关。新生儿生后 7天血中EPO水平迅速下降 ,早产儿下降幅度比足月儿更显著 ,持续下降到生后2 8天无上升趋势 ,早产儿贫血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 ,与此时期血中EPO水平大幅度下降有关 ,故用rhEPO治疗早产儿贫血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68例进行静脉营养支持14 d以上的早产儿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按是否发生PNAC分PNAC组与非PNAC组.结果 早产儿PNAC发生率为14.7%(10/68),PNAC组的胎龄小于非PNAC组,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长于非PNAC组,而PN持续时间、PN热卡摄入量、脂肪乳最大剂量及累计用量、生后2周时静脉非蛋白热卡所占比例(%)大于非PNAC组.结论 PNAC发生与低胎龄、长PN持续时间、PN提供热卡过高、脂肪乳最大剂量和累计用量、静脉营养中非蛋白热卡所占比例过高相关.防治PNAC的措施包括尽早经口喂养及尽早过渡到全胃肠营养;不过分追求高热卡;调整静脉营养配方,使脂肪乳最大剂量尽量不高于3g/kg.非蛋白热卡的比例尽量不超过85%;双岐杆菌微生态调节剂及腺苷蛋氨酸可以防治PNAC;动态监测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可有助于早期发现PNAC .  相似文献   

12.
作者研究健康早产儿中母乳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100例早产儿中40例混合喂养(奶方+母乳),60例单纯奶方喂养,均为适于胎龄儿,平均孕周34.26±4.57周,平均体重2177.95±461.97g,均无窒息,也排除抗生素治疗、血型不合、甲状腺和肝功能异常以及全静脉营养的婴儿。结果表明母乳会引起早产儿胆红素水平的增高,生后6天平均胆红素定量混合喂养组(12.13±  相似文献   

13.
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早产儿血MDR3基因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MDR3基因表达与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行胃肠外营养超过14 d且未合并PNAC的早产儿80例为非PNAC组,患有PNAC的早产儿76例为PNAC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于生后1、14、30、60、90 d动态观察血清肝胆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和γ-谷氨酰转肽酶)及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Ⅳ型胶原)变化,以及临床表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MDR3 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DR3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肝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NAC组早产儿血清肝胆生化及纤维化指标水平在生后14 d上升,至生后30 d达最高峰,生后60 d下降,且PNAC组生后第14、30、60、90天的血清肝胆生化及纤维化指标均高于非PNAC组(P < 0.05)。PNAC组早产儿外周血细胞MDR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非PNAC组(P < 0.05)。PNAC组患儿外周血细胞MDR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血清肝胆生化指标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呈负相关(P < 0.001)。结论 MDR3 mRNA高表达可能与早产儿PNAC发病有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生后早期使用静脉营养的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分析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4月出生并在盛京医院住院治疗的早产儿,生后均早期使用静脉营养2周,后出现胆汁淤积,共89例,分为两组,PNAC组即符合PNAC诊断(未发现其他导致胆汁淤积原因)41例,多病因组(除胃肠外营养因素还有其他病因)48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男女比例为2.18:1,平均胎龄(31.05 ±2.15)周,平均出生体重(1360.55±421.14)g,静脉营养平均使用时间为(26.22±9.78)d.PNAC组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否升高又分为肝炎组与非肝炎组,两组在胎龄、静脉营养开始时间、生后黄疸出现时间、开奶时间、氨基酸起始剂量及脂肪乳最大剂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胃肠外营养时间分为长期组(≥20d)与短期组(<20 d),长期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胆汁酸水平均高于短期组,但P均≥0.05.多病因组患儿多合并感染,依次为细菌感染(75.0%)、真菌感染(20.83%)、巨细胞病毒感染(8.33%)和梅毒感染(2.08%)等.PNAC组和多病因组其他并发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预后方面,两组患儿经过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均较前明显好转,PNAC组的各项指标较多病因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PNAC是早产儿胆汁淤积症发生的主要因素,PNAC早产儿肝损伤程度与胃肠外营养开始时间、使用时间、肠内喂养时间、氨基酸起始剂量及脂肪乳最大剂量有关.经保肝对症治疗后肝功能可以明显恢复,且效果优于多病因所致的胆汁淤积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代谢特点及其与胰岛素、C肽和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为观察组,按胎龄分为〈32周组、32~33周组、34~36周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科的足月儿为对照组。各组患儿分别于生后24 h、3天、7天进行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和皮质醇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69例,足月儿52例。早产儿组发生血糖紊乱30例(43.5%),其中低血糖21例(30.4%),高血糖9例(13.0%);足月儿组发生血糖紊乱3例(5.7%),其中低血糖2例(3.8%),高血糖1例(1.9%),早产儿血糖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2~33周、34~36周组早产儿生后24 h皮质醇水平低于足月儿,胎龄〈32周早产儿生后24 h及生后3天皮质醇水平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与足月儿胰岛素、C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血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早期皮质醇水平可能是影响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加强早产儿血糖监测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血糖紊乱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股红素血症与肺炎的关系临床上少见报道,本文分析56例新生儿总胆红素>300Iμmol/L者其与肺炎的关系: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38、女18、男女比为2.1:1,足月儿39、早产儿17,孕龄最小为33周,体重最低为Z000克。围产期情况:剖腹产8例,胎膜早破10例,最长1例早破膜20天,羊水已发臭。脐绕须5例,l例脐扭转10圈。入院日龄:<7天与>7天入院各为49与7例,入院最早为生后3O分钟,最晚1例为ZI天。治疗结果:治愈53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1例。2.肺部检查:肺部有中小湿呷音老5例,呼吸音降低2例,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简称双相…  相似文献   

17.
细菌感染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脓毒血症发病率的增高,部分是继发于免疫系统的发育不全。据推测,多形核白细胞(PMN)功能异常及抗体介质免疫性缺陷增加了细菌感染的危险性。方法对38例25~32胎龄的高危儿进行 PMN 功能测定(研究第1、7、14、21天),并与14名出生12~72小时健康足月儿和7名健康成人进行对照,采血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及 PMN 功能测定,包括化学荧光性、随机及趋化能动性测定,所有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结果早产儿 PMN 功能显著低于足月儿(P<0.001),足月儿则低于成年人(P<0.001)。早产儿研究第7、14、21天测定值显著增高(P<0.02)。在第2l天早产儿的化学荧光活性和随机能动性与足月儿相比无显著差异,然而,早产儿的趋化能动性仍受损(P<0.001)。讨论该文进一步证实了有关早产儿与足月儿PMN 杀菌力及趋化能动性的异常。虽然,早产儿生后10天内 PMN 的化学荧光性、随机及趋化能动性与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肠外营养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儿应用早期及传统两种肠外营养方法的疗效.方法 不能耐受全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60例(胎龄28~36周,体质量l 200~2 500 g),随机分为两组,早期组于生后24 h以后添加氨基酸及脂肪乳;晚期组采用传统的肠外营养方法,即72 h以后应用氨基酸及脂肪乳,同时均根据病情尽早经口微量喂养.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1天与第7天检测血肝功能、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尿素氮,每天监测体质量、微量血糖.比较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下降幅度、第3天热量、第7天热量、肠外营养时间、住院天数、过渡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及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胆红素、尿素氮的变化.结果 早期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较晚期组短(P<0.01),第3天热量、第7天热量较晚期组高(P<0.01),体质量下降幅度、并发症发生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生后相同日龄测得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尿素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积极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对早产儿是有益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低出生体重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免的方法对110名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7、14、21天血清皮质醇水平检测,并与30名足月儿生后相同时段皮质醇水平进行对照。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足月小样儿、大胎龄早产儿于生后1周达稳态,小胎龄早产儿于生后2周达稳态,达稳态时均与同日龄足月儿水平均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因宫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应激反应使血清皮质醇处于高水平,随生后日龄增加对宫外环境的适应,应激反应减轻,其血清皮质醇水平逐渐下降,最迟于生后2周达稳态,与足月儿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皮胆红素(TcB)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50例早产儿、70例足月儿第3~5天的血清总胆红素值及TeB值,并对二者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早产儿的TcB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无显著相关(r=0.34.P〉0.05),而足月儿二者之间显著相关(r=0.82,P〈0.05);TcB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相关性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早产儿TcB检测不能代替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cB测定可以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临床动态观察:〈32周的新生儿,应用TcB测定监测高胆红素血症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