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初生公牛长骨干制成异种脱钙骨基质(XDBM)和异种骨基质胶(XBMG),加DS-CaSo4或CaCl2+Na2HPo4+KH2Po4,分别移植至Wistar大鼠颅骨8mm直径圆形骨缺损区和双侧股四头肌穴内。经X线照片和组织学观察20周,证实均可以发生诱导成骨,与对照组(XDBM或XBMG加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成骨方式为软骨内骨化,但成骨迁延时间较长且不够完善。作者认为: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带血管骨膜(VP)和同种脱钙骨基质(DBM)联合移植替代自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可能性。方法 以兔桡骨中央25mm的大段骨缺损为模型,通过X线观察、X线平片骨缺损修复Lane评分、组织学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术后4,8,16周时VP+DBM联合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术后4周VP+DBM联合移植及自体骨移植均已较好地完成了缺损的修复,而前者的Lan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异种骨移植的成骨率,开展异种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xenogeneicbonematrix,XDBM)或者异种骨基质胶(demineralizedxenogeneicbonematrixgelatin,XBMG)加释放系统(d...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带血管骨膜(VP)和同种脱钙骨基质(DBM)联合移植替代自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可能性。方法以兔桡骨中央25mm的大段骨缺损为模型,通过X线观察、X线平片骨缺损修复Lane评分、组织学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术后4,8,16周时VP+DBM联合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4周VP+DBM联合移植及自体骨移植均已较好地完成了缺损的修复,而前者的Lane评分、皮质骨密度、力学抗扭刚度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但术后8,16周时两者之间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P+DBM联合移植早期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好于自体骨移植。后期两种方法修复效果基本一致。VP+DBM联合移植后,两者之间建立了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骨形成蛋白复合生物活性陶瓷修复骨缺损时血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BMP)复合生物活性陶瓷(BGC)修复骨缺损时血管的变化。方法采用血管铸型方法,取大白鼠8只,随机分为4组。在麻醉下造成股骨中段1cm×0.5cm缺损,然后植入BMP-BGC复合材料。术后不同时相分别处死动物,观察缺损区微细血管的变化。结果植入BMP-BGC复合物后1周,在颗粒之间可见血管芽和新生血管形成。植入后2周,更多的血管形成,并构成血管网。植入后3周,血管网仍可见,有些血管向BGC颗粒孔中生长。术后4周,骨缺损已愈合。与对照组相比,在BMP-BGC植入组中,新生血管的数量在4个时间点上都比对照组多,新骨形成也明显较早。结论BMP不仅可诱导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而且也可以刺激血管的形成。这些新生血管既为骨缺损的愈合带来营养物质,又为新骨形成提供了更多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6.
复方骨基质胶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骨基质胶(BMG)的诱导成骨作用已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探讨其他具有成骨作用的物质对其诱导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BMG加微量元素、丹参的复方制剂与单一制剂对骨缺损修复的X线片、光镜及电镜的组织学对比观察。结果:该复方制剂能使骨痂出现及骨性连接时间较单独使用BMG提前2~4周,且前者成骨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结论:复方BMG成骨作用增强可能不仅仅是单一制剂成骨作用的叠加,而是协同作用的结果,即微量元素及丹参可以增强BMG的成骨活性,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本实验结果提示,对临床骨折、骨缺损及骨不连病人,联合应用多种对骨生长有促进作用的制剂会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等压技术将Tc4、HA、BGC以30∶35∶35比例混合烧结成生物活性微孔钛种植体。孔内复合bBMP移植成年狗颌骨与股骨中,经LM、SEM、FM、EDXA等检测.BMP组1周界面出现大量松骨细胞及骨基质沉积,成骨细胞活跃。生物力学测试:2周2.362MPa,对照组4周才达2.214MPa。种植体综合3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各自不足,不但可进行切削性加工,制成形态各异植入体。而且还可行颌骨缺损修复。与骨组织通过3相(Tio、HA、BGC)形成化学结合及物理、机械嵌合。BMP的加入使界面成骨活动提前启动和加强,但BMP并未改变种植体内在成分和骨性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干缺损的放射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天然海珊瑚碳酸钙在特定条件下经过“热液交换反应”制成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通过连续X线摄片评估该人工骨修复骨干缺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80只作动物实验,分为四组:A组(单纯人工骨组)、B组(红骨髓复合人工骨组)、C组(自体移植骨组)和D组(空白对照组)。分别植入不同材料于兔尺骨缺损处,定期连续X线摄片。结果:人工骨植入2周即有新生骨形成,8~12周试样与宿主骨断端界面消失,新生骨已贯穿整个移植物,16周骨痂塑形良好。各组成骨能力依次为:B>C>A>D。结论:本研究表明该人工骨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和骨组织亲和性,能修复骨干缺损。与红骨髓复合,其成骨能力显著提高,提示有成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喉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兔甲状软骨中部手术切除5mm×6mm全层软骨作为喉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陶瓷化骨颗粒复合作修复材料,动态观察缺损区修复情况.结果:2周时缺损区内已有软骨基质形成,4周时软骨断端形成管状骨,16周时缺损区已全部被新生骨组织充填.而对照组仅有少量的软骨生成.结论:BMP复合物可在甲状软骨缺损区内较快地诱导软骨和骨形成,从而修复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脱钙骨基质移植治疗高原地区骨折、骨延迟愈合雷明全李恩平魏喜全林贵德王民刚杜全印自Unist(1965)证实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gedbonema-trix,DBM)的诱导成骨作用以来,国内外[1~5]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未见高原地区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hVEGF)转染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后的体外表达情况,并以含该转染体系的组织工程骨进行大动物负重骨缺损的修复研究。方法将外源性基因rhBMP-2和rhVEGF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的方式转染第四代ADSCs,以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并扩大培养后,用RT-PCR和SABC免疫组化法在转录和蛋白质水平观察其转染后第2天和第4周表达情况。建立小香猪自体前肢尺骨中段1.5cm骨缺损模型,分3组进行对比试验:(A组)转染了生物活性因子的ADSCs与脱细胞骨基质材料(ACBM)复合而成新型组织工程骨植入修复组;(B组)未转染生物活性因子的ADSCs复合ACBM植入修复组;(C组)未处理组。以x线和组织切片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转基因ADSCs在转染后瞬时和4周时都可表达rhBMP-2和rhVEGF。大动物骨缺损修复实验中,前2周内3组动物均未出现明显的急性炎症反应;连续x线观察和骨切片显示:A组在术后第3个月已完全修复,且修复效果和进程明显优于B组,C组缺损则主要由纤维结缔充填。结论rhBMP2及rh-VEGF转染ADSCs后可获得4周内稳定的表达。携带该缓释体系的新型组织工程骨是一种具有显著成骨能力的优良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结合不同自体带血供组织(长段自体尺骨或屈指长肌)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造成绵羊桡骨30mm骨缺损,A组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磷酸三钙(TC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人工骨及带血运的长段尺骨,B组植入PLGA-TCP-BMP-2人工骨及带血运的屈指长肌肌腹,C组仅植入PLGA-TCP-BMP-2人工骨,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4组均以钢板固定桡骨缺损区。术后24周行手术部位X线摄片,24周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24周时,X线检查示A、B组桡骨缺损处完全成骨修复,皮质骨与髓腔的轮廓较为清晰;C组亦能完全修复,但新生骨密度及髓腔轮廓清晰度均不如A、B组;D组无有效骨痂形成。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A组新生骨完全修复骨缺损区;B组骨痂为较成熟的板层骨,骨陷窝较多;C组新生板层骨及骨陷窝排列较为紊乱;D组无骨连接表现。A、B、C组均未见人工骨材料残留。结论 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带血供的长段自体骨或自体肌肉移植能够很好地修复绵羊桡骨30mm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脱钙骨基质颗粒(DBM)/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材料在骨内的超微结构和组织学特征,评价该材料的成骨性能。方法预制兔DBM,按0.2的DBM质量比制作CPC/DBM/rhBMP-2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A组,n=12)、CPC(B组,n=10)、医用骨水泥(C组,n=7)分别植入兔股骨髁部骨缺损,在植入后第6、12、2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第6周,A组中复合材料-骨界面模糊,宿骨发出纤维连续通过界面,编织骨样结构开始向材料内部长入。第12周,A组中血管和成骨细胞在复合材料内部生长,产生新骨。第24周,A组中骨缺损已修复,形成骨性连接,材料大部分被新骨替代。B组术后第6周CPC-骨界限清晰,未见新骨向材料内部长入,第24周骨缺损部位仍为CPC填充,材料内部未见新骨出现。C组材料直至第24周尚未与宿骨形成任何连接。A组材料在成骨细胞活性、血管化程度和新骨生长速度方面均优于B组。结论将DBM质量比为0.2的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内可以促进细胞、血管、新骨的长入,且易降解及被自体骨替代。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海拔地区对兔大段骨缺损修复再血管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对兔大段骨缺损修复时再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青海大武(海拔 3719m)、西宁 (海拔 2 2 6 0m)和重庆 (海拔 347m) ,采用当地家兔制成单侧桡骨缺损不愈合的模型 ,局部应用由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自体红骨髓和医用生物膜制成的复合材料。术后 2周、4周、8周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 (single photonemissioncomputerizedtomography ,SPECT)测定骨缺损局部的血流量变化 ,组织学观察缺损区骨痂生长和血管植入情况。结果 :SPECT显示 ,在愈合早期 (2W )各组间的血流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在骨折愈合晚期 (4W ,8W )随着海拔的升高 ,骨缺损局部血流量逐渐减少 ,各组间的血流量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1)。组织学检查 :重庆组和西宁组术后 8周骨痂外层为板层骨 ,中央为编织骨 ,内有骨髓组织 ,复合材料微孔内有大量新生血管植入 ,而大武组的缺损区骨痂大多为软骨组织和纤维组织 ,复合材料的微孔内仅有少量血管植入。结论 :高海拔缺氧对骨缺损修复时再生血管的植入有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是高原地区骨缺损修复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骨基质明胶在骨折愈合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骨基质晚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促进骨愈合的作用。方法 95例骨折愈合障碍患者行内固定和植入BMG(BMG组),50例行内固定和自体植骨(自体植骨组)。BMG组30例行病理切片观察,BMG组和自体植骨各20例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BGP)和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SAP),BMG组20例检测术前、术后1周、要后2周的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和IL-10。结果 BMG组骨折愈合时间与自体植骨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切片示诱导成骨与正常骨结构差异料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BGP、BSAP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1个月BMG组的BGP较自体植骨组同(P<0.05),BMG组相前与术后的IL-2、IL-4、IL-1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BM具有促进骨生长的作用,可代替自体植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促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用6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以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实验组:EPCs+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自身对照组:BMSCs+DBM;阴性对照组:单纯DBM.将上述材料置入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区,术后12,16周摄X线片行骨密度、组织学光镜、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实验组的骨痂生长、塑形、髓腔再通、骨愈合速度及力学强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EPCs促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成骨能力强,能有效促进骨愈合,是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骨缺损修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SPECT检查骨缺损修复效果。40只新西兰白兔均于两侧桡骨干造成15cm缺损后分成4组,A组植入25mg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组植入25mgBMP;C组单纯植入纤维蛋白;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不同时间进行骨骼显像,同时进行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1周发现再生性骨盐沉积活动,以A组最为活跃,B组其次,所揭示规律与组织学和放射学检查结果吻合。因此,SPECT和常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更早、更全面地评价骨缺损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山羊胫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制备组织工程用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研究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修复山羊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27只中国山羊制备单侧胫肌中段20mm 的骨膜与骨缺损,7孔钢板内固定,随机分3组:空白组不进行植入处理;对照组(CHAP组)单纯植入羟基磷灰石(CHAP);实验组(CHAP/BMSc组)植入CHAP 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复合物。术的4、8、12周放射学检查X线片光密度指数比值、组织学方法评价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12周CHAP/BMSc组与CHAP组做压应变与三点弯曲试验,评价骨缺损修复后的生物力学性质。结果显示,术后4、8、12周X线片光密度指数比值空白组无明显变化,CHAP组低于CHAP/BMSc组(P<0.05);组织学切片显示CHAP/BMSc组成骨较CHAP组早、多;12周三点弯曲实验载荷、弯曲应力CHAP/BMSc组高于C组(P<0.05)。提示山羊胫骨20mm骨与骨膜缺损不能自行修复,可满足骨组织工程大动物实验需要;CHAP与BMSc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在成骨时间、成骨量与质量上均优于单纯CHAP.  相似文献   

19.
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体内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探讨筋膜瓣是否有促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负重骨大段骨缺损及其体内再血管化的作用,将2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3组:单纯材料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组织工程骨组(CHAP+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筋膜瓣组(筋膜包裹CHAP+经诱导分化的BMSc)。制备单侧胫骨中段20mm的骨膜与骨缺损,术后2、4、8 周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检查,4、8、12周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术后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和再血管化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筋膜瓣组、组织工程骨组、单纯材料组。说明筋膜瓣对组织工程骨体内的再血管化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