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在保存期不同时间段溶血性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制定该制品溶血性指标在保存期末的内控标准,以保证提供临床合格的血液制品。方法用3家不同厂家的去白细胞滤器血袋对90例全血进行去白,制备成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分别在第0天、第7天、第21天、第28天和第35天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3家不同厂家的去白滤器制备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其游离血红蛋白数值(g/L)在第0天、第7天和第35天分别为0.13±0.08、0.06±0.05、0.09±0.06;0.69±0.28、0.72±0.30、0.65±0.24和1.03±0.36、1.18±0.38、1.05±0.38。结论通过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在保存期不同时间段溶血性指标的检测,分析影响该制品溶血的因素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自体输血综合措施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993年1月~1994年12月本院共实施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256例。1994年7月后用库血量明显减少,主要因为手术期间对病人采取了综合性自体输血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性自身输血措施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探讨自身输血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6名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采取综合自身输血措施 ,6 9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出凝血状况、Hb的变化、输用异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FIB、Hb、Plt、PT等均无统计学差别 ;两组患者术后 2 4hFIBHb、PT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术后 2 4hPlt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术后引流量、输注异体血量对照组均明显大于观察组 (P <0 .0 1 )。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性自身输血措施 ,可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及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5.
黄勇雪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3):278-278
目的研究输血患者实施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输血不良反应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4例我院所收治的输血患者,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7例。其中参照组行常规输血,实验组通过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输血,对比2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发热、过敏、血红蛋白尿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3.70%)低于参照组(22.22%),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避免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6.
7.
8.
9.
冰冻保存RhD阴性红细胞已经成为国内外RhD阴性血液长期保存的最有效方法,但就目前临床使用情况来看,冻融Rh阴性红细胞主要用于术前、术后以补充血容量为目的的输注。为拓展冻融红细胞的应用范围,笔者就其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一次成功尝试,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为预防心内气体栓塞脑组织,除通过膨肺,使患者头低脚高位,排除心内气体外,还通常用传统方法:心尖部排气或用单纯排气针主动脉根部排气,但是上述2种排气法有许多不利之处,我科于1998年1月用无菌一次性输血器以及一次性单腔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管,自行设计出实用的心内排气装置,其特点是使排气全过程均在连续,密闭的环境中进行,使用安全、方便、对组织损伤小,经820例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输血所发生不良反应的回顾、对比和统计,探讨如何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和措施,除去已发现和可能的过敏性物质,采用先进的现代的手段,把输血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使输血抢救危重患者的措施得以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输血对心血管直视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拟行首次瓣膜置换术,随机分成2组。A组不行自体输血,B组于麻醉诱导后自颈内静脉放血,待体外循环停机后回输。结果:B组与A组相比,围术期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输异体血量显著减少(P<001),术中出血量无差别。B组放血前后动静脉血气分析除动脉血氧含量(CaO2)明显下降外,其余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术中放血自体回输可以减少心脏直视术后异体输血,还减少输血并发症和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自体输血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血液的方式回输自体血;并选择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及输异体血情况、手术前后血液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异体血用量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这些血液指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中,采用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的自体输血方式可明显减少输异体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在临床输血中对输血安全性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期间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收治的100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先后顺序分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输血(未经白细胞过滤的红细胞悬液),观察组行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对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凝血功能、炎性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输血治疗后,观察组各炎性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水平更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明显较对照组16....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省血方法降低心脏手术围术期用血量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将104例接受心脏单瓣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研究组的患者采取综合措施,通过麻醉、体外循环、手术、术后处理等方面的措施以减少其围术期的输血率;对对照组的患者则不采取这些措施。结果:研究组36例未输血,输血率30.8%,平均用血量302.9 mL;对照组19例未输血,输血率63.5%,平均用血量538.9 mL;两组患者输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省血方法和严格的输血标准,能有效降低心脏手术围术期的输血率,并减少手术用血量。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监测ACT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麻醉科应用美敦力自动化激活凝血时间(ACT)测定仪Ⅱ型 (简称ACT监测仪 )对 1999~ 2 0 0 2年对 12 3例体外循环手术进行激活凝血时间监测 ,有效准确地提供了临床数据 ,使体外循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现将应用该仪器的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体外循环手术患者 12 3例 ,年龄 2~ 70岁 ,女病人 5 1例 ;男病人 72例。1 2 操作方法1 2 1 ACT Ⅱ型测试程序 :(1)准备凝血酶元时间测试药管 (4 0 2~ 0 5号 )一对 ,放置测试管至室温 ;(2 )轻摇测试管使之成混悬液 ;(3)每一测试管加入静脉血 1ml ;(4 )将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