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病房住院的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6例患者在卒中单元模式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佳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卒中单元模式下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3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64例)和康复组(67例),其中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69例,常规治疗组32例,康复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脑卒中的常规药物,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病情稳定48 h 开始进行卒中单元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对两组中诊断为 PSD 的患者给予舍曲林并进行心理疏导.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30 d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采用改良的 Barthel 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结果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 NDS、MB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 NDS均有所下降、MBI 有所升高,治疗后14 d、30 d 康复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以治疗后30 d 更显著〔NDS(分):11.3±7.6比16.2±0.5,MBI :71.4±12.5比53.1±11.7,均 P<0.05〕.两组 PSD患者治疗后 NDS、MBI、抑郁评分(分)均有所改善,治疗前、治疗后14 d 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0 d 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NDS :11.3±10.6比18.9±6.1,MBI :61.4±12.8比47.6±11.1,抑郁评分:13.3±0.6比18.1±0.8,均 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 PSD 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且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8.1±2.7)分]与对照组[(13.2±2.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876,P<0.01).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68.8±13.6)分]与对照组[(44.7±14.9)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67,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2.3%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48,P<0.01).结论 卒中单元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各65例。普通病房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方法,卒中单元组在普通病房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卒中单元治疗,疗程均为4w。主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I)。结果卒中单元组总并发症、感染、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普通病房组低(P<0.01);多脏器衰竭发生率无差异(P>0.05);卒中单元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普通病房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单元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普通病房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欧洲的卒中单元,作为一种新的脑血管病管理模式,近40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研究人员的关注。1950年北爱尔兰的Adams第1次报道了有组织的卒中服务模式,即在老年病房建立卒中康复组。随后由于循证医学的普及和推广,对卒中单元进行了多次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奠定了卒中单元在临床实践中的确切地位。 相似文献
7.
8.
CTP和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NS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三磷酸胞苷二钠(CTP)和易化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44例和CTP组44例,常规组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为主;CTP组静脉滴注CTP,并配合易化技术。以免疫放射法监测患者的血清NSE水平。结果:在治疗后15及30d CTP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常规组显著降低,2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血清NSE从治疗后7d开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TP和易化技术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提示CTP是一种优良的神经元保护剂,同时应重视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后14d内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行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发病后15—30d内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MBI(modified barthelindex)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有利于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梁国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8):556-55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及对照组。综合康复组患者采用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Bobath疗法、PNF疗法、双乳突法低频电刺激及电动床站立训练等)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药物、Bobath及PNF疗法进行干预。于治疗前及治疗30d后分别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平衡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积分均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综合康复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卒中单元对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将2005年8月成立卒中单元前后各半年住院的9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48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入院1周内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旭东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4):33-34
卒中单元作为一种新的脑血管疾病治疗管理模式,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终于成为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在我国,卒中单元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就其概念、历史、特点、效果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卒中单元是一种管理模式,重点是急性期监护、早期康复相结合。在卒中单元中进行正规治疗尤其是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中枢神经的功能重建,帮助患者适应环境,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还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生存能力。本文对卒中单元的发展、早期康复的方式以及卒中单元的优点和面临的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 1995年 2月至 1999年 2月收治的 3 5 6例脑血管病(CVD)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 5 6例脑血管病患者 ,男 2 3 4例 ,女 12 2例 ,年龄 3 2~ 87岁 ,平均 62 .5岁。所有病例均按照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判定 ,并均经头颅CT证实。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 2 60例 ,出血性脑血管病 96例 ,随机分成两组 ,康复组 178例 ,对照组 178例 ,两组临床资料基本相同。1.2 方法 康复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以康复治疗。它包括 :①心理治疗 ,患病后多数患者存在心理负担 ,给予… 相似文献
18.
血液磁极化治疗是近年兴起的将生物磁学与血液充能辐射疗法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技术。我们从2001年10月至2003年3月对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将2005年8月成立卒中单元前后各半年住院的9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48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入院1周内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卒中单元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各50例。对照治疗组患者行临床常规方法治疗,康复治疗组患者行卒中单元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康复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治疗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D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治疗组(P<0.05)。康复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治疗组(P<0.05)。康复治疗组复发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治疗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内早期规范化康复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预后较好,但治疗费用相比常规治疗高,临床上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卒中单元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时,应同时关注运用效果和治疗费用,综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