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情志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的症状亦各异。反之,内脏变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变化,《灵枢·本神》中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所以,当患病后,不论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可导致精神情志的变化,而情志变动反过来又可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紊乱。《灵枢·本神篇》中又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情志护理与人的健康、疾病的治疗及转归有着密切关系。凡激怒、忧郁、焦虑,特别是对自己所患“不治之症”的恐惧忧虑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反之,保持开朗乐观的思想情绪,对…  相似文献   

2.
浅谈张子和的情志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国泰 《光明中医》2000,15(6):38-39
张子和继承祖国医学心理治疗的法则 ,在治疗精神情志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 ,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1 发展情志疗法早在《内经》时代就形成了中医情志疗法的雏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怒伤肝 ,悲胜怒 ;喜伤心 ,恐胜善 ;思伤脾 ,怒胜思 ;忧伤肺 ,喜胜忧 ;恐伤肾 ,思胜恐。”《素问·举病论》有百病生于气之说 ,其中“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等诸多论述 ,对张氏的影响颇深 ,他以此为据 ,发扬光大。如对《素问·举痛论》等有关情志过极而导致全身气机失调的…  相似文献   

3.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也称“七情”,是机体的精神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精神活动的范围。但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是引起疾病主要因素之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则心神不安,精神焕散,思想不能集中,或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精神错乱,举止失常,甚致发狂。怒伤,则肝气上逆,血郁于上,可致神昏暴厥或呃逆呕吐,腹胀食滞。思伤,则食  相似文献   

4.
中风又名“卒中”临床以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语言不利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继发于高血压患者 ,西医诊断为脑梗塞或脑出血。经临床观察情志异常是引起中风主要原因之一。情志 ,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应。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人体内脏有密切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为基础 ,不良精神刺激 ,使人体气机紊乱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中风的主要病因是气血亏虚 ,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情志异常。《素问气机愿病式·火类》说 :“多…  相似文献   

5.
詹建  孟胜喜 《陕西中医》2000,21(9):426-427
<正> 本文仅就该书中有关心理护理学即情志护理的论述作一浅析,以供同道参考。 1 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内经》认为,人有喜、怒、忧、悲、思、恐、惊七情,正常情况下,这七种情志对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协调作用。但如果突然遭受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可直接伤及五脏,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同的情志刺激对五脏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如“怒则气上”是指过怒可使肝气横  相似文献   

6.
情志因素与耳科疾病有密切联系,现从理论与临床方面作一阐述。1理论探讨情志指怒、喜、思、悲、恐、惊、忧等情绪变化,简称“七情”或“五志”。正常的情志活动,能调达脏气,助正抗邪,因“气贵舒而不贵郁,舒则周身畅达,郁则百脉违和”。但是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和创伤超越了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使脏腑气血紊乱,气机逆乱导致疾病的发生。《灵枢·口问》曰:“夫百病之所生者,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可见情志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情志因素可直接作用于内脏而发病,也可导致脏腑气血失调,亦可影响病理过程而使病情恶化。祖…  相似文献   

7.
一、七情变化,脏腑呼应七情变化与脏腑气血的关系甚为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活动由脏腑所产生,情志变化为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将不同性质的情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总结为肝在志为怒、心为喜、脾为思、肺为忧、肾为恐。故脏腑机能活动正常,人  相似文献   

8.
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医情志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因而特别强调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中医认为七情的变化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 ,所以中医情志护理在整体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1 察颜观色 随时洞察七情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 (忧 )、思、恐 (惊 )。”疾病可使机体阴阳失去平衡 ,情志表达异常 ,并流露于外 ,或表现在疾病的某些症状上。情志的这种改变又可能进一步损害五脏功能 ,从而引起疾病恶化。护理人员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 ,为预防病…  相似文献   

11.
略谈肝主疏泄与妇人情志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情志异常所引起的疾病称为情志病。“情志”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或五志(怒喜思悲恐)的简称,是人体“三宝”(精气神)之一——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常情况下的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应,并不致病。但受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便可成为精神致病因素,影响人体脏腑的生理,使脏腑的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妇女要经历经、孕、产、乳的生理过程,肩负着服务社  相似文献   

12.
王莉萍 《河北中医》2003,25(9):710-710
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 ,易患多种疾病 ,且病程长 ,并发症多 ,康复慢 ,故做好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1 情志护理《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指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说明情志过极 ,可直接使脏腑功能失调 ,导致病情加重 ,而情志舒展 ,气血和顺 ,则可缓解病情 ,加速痊愈。老年人患病后 ,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 ,了解其心理状态 ,消除其恐惧和悲观心理。并说明不良情绪对身体的不良影…  相似文献   

13.
<正> 人体生长壮老已是一种自然规律,这一规律既和饮食、疾病、环境相关,又和情志相关。情志有七情之分,但忧伤太过则成悲,恐惧突发即是惊,忧与悲同属,恐与惊相似。《医学真传、七情内伤》说:“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忧通肺,悲通脾,恐通肾.”所以七情虽由内脏精气化生,实则原于五脏之志,而五脏与衰老密切相关,因此,五志与衰老之间也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心的生理功能与喜关系密切,因此《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过度之喜  相似文献   

14.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正>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出自《灵枢·本神篇》。此节经文系《内经》有关脏腑失调所致精神障碍的典型论述之一。笔者以此为指导,辨治“恐”与“怒”类精神疾病,收效尚  相似文献   

15.
人有情志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 ,又把怒、喜、思、忧、恐称为“五志” ,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正常情况下 ,这七种情志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 ,属生理范围。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超过常度 ,即能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 ,使人体正气虚弱 ,导致外邪侵袭 ,容易发生疾病。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联系 ,情志之伤能损五脏、耗精、散气、伤神。故情志护理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  相似文献   

16.
中医对于怒、喜、忧、思、悲、恐、惊七种基本情绪变化有独特的看法。《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脏腑的机能活动是以气化的形式进行的,如果气机逆乱,就可以导致脏腑机能失调,而出现疾病。因此清·郑树桂在《七松岩集》中说:“若人情志抑郁,怀抱不舒,意兴...  相似文献   

17.
中医五情归五行,而五行相生相克,“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中医情志相胜疗法就是按照五行相克,情志相胜的理论,有意识地采用一种情志活动,去战胜、克制因某种不良刺激而引起的情志疾病,从而达到改善情绪、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七情致病机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人皆有之,正常情况下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如狂喜、暴怒、忧甚、久思、过悲、大恐、骤惊,使心理平衡失常、正常的阴平阳秘状态受到破坏,则人体的正常机能活动受碍而产生疾病。笔者认为,异常情志  相似文献   

19.
陈建伟 《国医论坛》2011,26(5):34-35
《黄帝内经》中“思”作为一种情志表现,与其他情志喜、怒、忧、悲、恐、惊一样,是一种内心的体验,随时都可发生,它是在人体接受客观事物刺激之后,心神及其五脏经过复杂的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态度体验,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正常生理状态下思是不会致病的,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地刺激,超过了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情志疾病影响身心健康 ,已引起广泛关注 ,中医辨证论治独具特色 ,对情志疾病辨治多从心、肝、肾、脑入手 ,较少论及脾胃 ,笔者认为治脾胃当为綮要 ,兹将缘由述略如下 :1 情志疾病与脾胃关系密切①脾胃为情志生化之源 众所周知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并非无源之水 ,必然有其物质基础 ,因为脏腑的功能有赖于气之温煦、推动及血和津液的濡养和滋润 ,故情志的物质基础可归结为气、血、津液。而三者俱源于饮食水谷之精。《灵枢·营卫生会》说 :“人受气于谷”。《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