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超前镇痛组:Ⅰ组在麻醉诱导前30分钟静脉推注氯诺昔康0.12 mg/kg,手术开始后以微量泵静脉持续输入氯诺昔康0.02 mg/(kg.h),手术结束后以PCA泵静脉持续输入芬太尼,至术后两天;术后镇痛组:Ⅱ组在术前和术中以生理盐水替代氯诺昔康,手术结束后静脉持续输入芬太尼至术后两天。记录患者术后6 h、12 h、24 h及48 hVAS评分;分别于术前30 m in、术后24 h测血浆中皮质醇、β-内啡肽浓度,血液中CD3+、CD4+、CD8+标志细胞百分率。记录患者术后三天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结果:(1)术后各时间段Ⅰ组疼痛评分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Ⅰ组术后皮质醇、β-内啡肽浓度低于Ⅱ组(P<0.05)。(3)Ⅰ组术后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均高于Ⅱ组(P<0.05),其CD8+细胞百分率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两组恶心、呕吐及头晕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有效的抑制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吗啡行术后镇痛对癌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隶-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ASAⅠ-Ⅱ,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氯诺昔康组(L组)和吗啡组(M组),L组用药为氯诺昔康4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0.12mg/kg;M组为吗啡10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0.1mg/kg。静脉自控镇痛(PCIA)设置:背景输注2mL/h,PCA每次0.4mL,锁定时间15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行术后4、24及48h静止和活动评分。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第1天(T2)、术后第2天(T4),术后第3天(T6)5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TNF-α和IL-10浓度。结果:术后各时点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即刻血浆IL-10、TNF-α水平均高于手术前值。L组术后连续3d血浆TNF-α较术前升高明显(P〈0.01),同时高于M组的对应点值,两组术后第1、2天血浆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值.结论;肿瘤患者术后行PCIA,氯诺昔康和吗啡镇痛效果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肿瘤患者手术后机体的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妇科术后硬膜外罗哌卡因持续输注联合氯诺昔康PCA的镇痛效应及病人血浆IL-6、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60名妇科经腹子宫全切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氯诺昔康(L)组、吗啡(M)组与对照(C)组。L组与M组采用双泵行PCA治疗,c组采用病房传统的方式镇痛。评估术后五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BCS舒适评分、病人对PCA总体满意度评分,观察并记录镇痛期间有关不良反应。每组(n=10)分别采集切皮前30min、切皮后2h以及术后4h、24h、48h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6、IL-10水平。结果:L组、M组病人在术后8h、12h、24h的VAS、BCS评分以及镇痛后总体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C组。三组病人在切皮后2小时IL-6水平都迅速增高,并在术后24h达峰值,M和C组峰值显著高于L组。C组病人血浆IL-10水平在切皮后2h达峰值,L组与M组则于术后4h达峰值,L和M组的血浆IL-10水平显著高于C组。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与静脉氯诺昔康或吗啡PCA的联合镇痛效果好。静脉氯诺昔康PCA辅助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镇痛可使术后血浆IL-6水平下调,有利于机体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牟燕  刘景诗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57-1859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因肝内外胆管结石拟行“T”管引流术或肝叶切除术患者,每组20例,随机分为L和H组,L组于麻醉前静脉滴注氯诺昔康8mg,H组术毕即刻静脉滴注氯诺昔康8mg,术后均以芬太尼行静脉给药病人自控镇痛(PCIA)。两组患者麻醉前、术毕0、6、24h四个时点各抽取外周静脉血8mL,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血糖(BS)。【结果】L组在选定时段CRP、COR、BS均显著低于H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术前较术后使用能更有效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膜外持续注入氯诺昔康及吗啡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全身情况麻醉耐受力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46例,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毕予氯诺昔康24 mg、吗啡4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按每小时2 ml的速度硬膜外腔持续注入,观察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术毕及术后4、8、12、24、48小时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结论:氯诺昔康复合吗啡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及曲马多用于患者术后自控镇痛(PC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寻找较好的术后自控镇痛方法从而减轻术后护理的工作量和提高患者术后护理质量。方法50例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和单侧乳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各25例。将所配制药液注入PCA泵,PCA泵给药速率为2ml/h,术毕时启动PCA泵进行镇痛,术毕前予首量。镇痛结束时,由患者完成疼痛的评分,记录PCA期间出现的副作用。结果L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组恶心与呕吐的发生率为36.0%,L组为8.0%,T组明显高于L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优于曲马多,恶心、呕吐少,能减少术后护理工作量,更适用于治疗术后急性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以氯诺昔康行超前镇痛对术后疼痛及病人围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自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的子宫肌瘤患者,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全切术,随机分为三组:A组,不施行超前镇痛;B组,术前30min缓慢静注氯诺昔康16mg;C组,术毕时缓慢静注氯诺昔康16mg。三组术后均不行自控镇痛(PCIA),如果术后静息时患者主诉疼痛难忍,肌注曲马多镇痛(100ms/次)。分别于术前、术毕时、术后12h和术后24h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L-2和IL-6的浓度,并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应用镇痛药的比例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组的VAS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A组,C组在术后4h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1)。A组术后24h内用镇痛药的患者占30%,显著高于B、C组(P〈0.05)。B组IL-2和IL-6的浓度波动均不明显;在A组和C组,术后IL-2的浓度显著降低而IL-6的浓度显著升高,与B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C组IL-2和IL-6的浓度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氯诺昔康行超前镇痛能够减轻下腹部手术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应用,能有效的抑制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8.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腹部微创手术后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腹部微创手术后氯诺昔康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60例ASA评估Ⅰ~Ⅱ级拟全麻下行腹部微创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超前镇痛组)切皮前10 min静脉给予氯诺昔康16 mg/5 ml;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后24h的镇痛效果和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1~8 h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腹部微创手术前预先给予氯诺昔康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超前镇痛对芬太尼术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L组与F组,每组30例。L组术前10min静脉滴注氯诺昔康0.2mg/kg,F组术前静脉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术后开始镇痛后2,4,6,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h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2,4,6,8,12,24hVASL组均低于F组(P〈0.05),术后24hL组的芬太尼用量[(0.467±0.058)]mg低于F组的(0.647±0.043)]mg(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了嗜睡和呕吐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L组与F组在Ⅱ级和Ⅲ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在用于骨科手术前超前应用能减少术后芬太尼镇痛用量,减轻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0.
贺正华  杨璞  郭曲练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894-1896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术后疼痛、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安慰剂组(c组),分别于术前1h及此后12h、24h给予氯诺昔康(8mg静注)和安慰剂(生理盐水2m1静注),病人术中麻醉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后病人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术后镇痛评估,记录术后镇痛药的总用量,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术毕,术后1h、12h、24h、36h、48hVAS差异无显著性。但L组术后2h、4h、8h、10hVAS显著低于C组(P〈O.01).L组术后48h静脉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C组(P〈0.05),且不良反应也低于C组(P〈O.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并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Ⅰ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4 h(T2)和术后24 h(T3)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6-酮前列腺素1(6-Keto-PGF1)浓度。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镇痛泵(吗啡1 mg/ml,氯胺酮1 mg/ml;PCA每次1 ml,有效按压时间5 min/次),并在术后4 h、12 h、24 h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并进行镇痛效果评价(VAS评分)。结果与T0比较,两组T1、T2、T3各时点的血浆6-Keto-PGF1水平均明显升高,而Ⅰ组T1、T2、T3各时点的血浆6-Keto-PGF1水平均明显低于Ⅱ组相同时点(P<0.05);Ⅰ术后4 h、12 h、24 h的VAS评分及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应,能安全用于乳腺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术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4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23)和高乌甲素组(Ⅱ组,n=23)。Ⅱ组在麻醉前20min静脉推注高乌甲素4mg后缓慢静滴100ml生理盐水稀释的高乌甲素4mg至手术结束;Ⅰ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动态监测术中HR、BP、SpO2、RR及VA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术后24h内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化法检测术后0、1、3、6、12、24h患侧血清中MDA、SOD表达水平。结果Ⅱ组切缝皮及探查时HR、BP、SpO2、RR等变化幅度及VAS评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术后镇静镇痛评分优于Ⅰ组(P<0.05);PCA按压次数及总药量明显少于Ⅰ组(P<0.05);Ⅱ组术后1~24h的SOD值高于Ⅰ组,而MDA值低于Ⅰ组(P<0.05)。结论运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有助于减轻老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围术期急性疼痛,完善PCA效果和抑制术后早期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不同镇痛给药途径用于术后患者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镇痛安全有效的用药最佳途径。方法:将我科住院需手术治疗的90例肝胆疾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在术后采用不同的镇痛给药途径,Ⅰ组为肌肉注射、Ⅱ组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Ⅲ组为微量输液泵。分别于术后6 h、24 h、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Ⅱ组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和Ⅲ组微量输液泵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组肌肉注射(P〈0.01),Ⅱ组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并发症多于Ⅰ组肌肉注射和Ⅲ组微量输液泵(P〈0.01)。结论:3种不同镇痛给药途径用于术后患者,经临床实践研究,其最佳给药途径为微量输液泵,因易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少、可根据疼痛的程度及时调节有效剂量,患者易接受,是一种经济实用科学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评价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择期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产妇随机等分为三组。术时用药,A、C组:罗哌卡因15 mg+0.9%生理盐水0.5 ml+10%葡萄糖1 ml;B组:罗哌卡因15 mg+舒芬太尼5μg(0.5 ml)+10%葡萄糖1 ml。术后用药,A、B组:0.16%罗哌卡因+0.002 5%氟比利多;C组:0.16%罗哌卡因+0.002 5%氟比利多+0.005%(5 mg)吗啡。设置:无负荷量,2 ml/h,PCA:1 ml,锁定时间:15 min,术毕开启,镇痛24h。专人术后2、4、6、8、24、36、48 h用VAS和Prince-Henry方法进行疼痛评分、记录用药量、PCA按压次数。结果:B组比A、C组起效时间缩短(P〈0.01),A、C组在术后2、4、6 h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但高于B组(P〈0.01),三组在8、24 h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在36、48 h两个时点A、C组评分均高于B组(P〈0.01)。结论:鞘内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缩短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明显,8后镇痛效果减弱但持续时间较长,有一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减少术后静脉镇痛(PCIA)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PCIA不良反应,提高PCI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选取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普胸、骨科、普通外科手术患者200例,术后均采用PCIA,随机分为两组,帕瑞昔布组和对照组,随机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或生理盐水8 ml,并于手术结束接PCA泵。记录术后12、24 h按压PCA泵次数,记录术后12、24 h患者休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分,观察PCIA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组可明显降低术后12、24 h按压PCA泵的次数(P〈0.01),明显降低术后12、24 h患者休息和运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恶心、呕吐评分(P〈0.01),降低Ramesay镇静评分(P〈0.05)。结论普胸、骨科、普通外科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可明显减少按压PCIA泵次数,降低PCIA不良反应,提高PCI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芬太尼、吗啡分别联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肿瘤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Ⅰ组给予吗啡60—80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Ⅱ组给予芬太尼5-6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Ⅲ组单纯给予芬太尼20μg/kg静脉镇痛。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在术后12h、24h、48h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Ⅱ组、Ⅲ组均显著小于Ⅰ组(P〈0.05);头晕、嗜睡的发生率Ⅰ、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60例,ASAI-Ⅱ,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吗啡组,地佐辛组地佐辛50mg,吗啡组吗啡50mg,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ml,背景剂量2ml/h,负荷剂量4ml,追加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患者主诉疼痛时追加哌替啶50mg。记录术后2h,6h、24h、48h的VAS评分、PCA泵按压总次数、Ramsay镇静评分、哌替啶使用总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按压总次数以及哌替啶使用剂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地佐辛组低于吗啡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小儿骶管阻滞后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最适剂量。方法骶管阻滞下行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3组:Ⅰ组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剂量为0.8μg/(kg·d),Ⅱ组为1μg/(kg·d),Ⅲ组为1.2μg/(kg·d)。记录3组术后4h、8h、24h、48h各时点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患儿家长对镇痛的满意度以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瘁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8h、24hFLACC量表评分Ⅰ组高于Ⅱ、Ⅲ组(P〈0.05),4hRR、Sp02m组低于Ⅰ、Ⅱ组(P〈0.05),PCA按压次数Ⅰ组高于Ⅱ、Ⅲ组(P〈0.05),家长对镇痛的满意度Ⅰ组低于Ⅱ、Ⅲ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1μg/(kg·d)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是小儿骶管阻滞后术后镇痛的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19.
术前骶管内吗啡注射对开胸术后的镇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  傅国强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43-1344
目的 观察手术前骶管内吗啡注射对剖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疗效的影响,找到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镇痛方法。方法 将45个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单纯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术毕拔管后静脉给予吗啡1~2mg,术后常规采用PCIA;Ⅱ组为骶管组,手术开始前骶管内注入吗啡1~2mg/2ml+2%利多卡因5ml,术后也常规加用PCIA;Ⅲ组为对照组。Ⅰ、Ⅱ组PCIA泵的设置相同,吗啡30mg/100ml,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h,锁定时间15min。三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4,8,16,24,48小时,分别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1])、首次应用PCA的时间(Tp)、不良反应以及是否合用其他镇痛药物。并对结果做出统计学检验。结果 Ⅰ组、Ⅱ组的镇痛效果均优于Ⅲ组;术后16小时内Ⅱ组的镇痛效果优于Ⅰ组、Ⅲ组;Ⅰ组患者Tp早于Ⅱ组患者;Ⅲ组的患者术后均使用其他镇痛药物,Ⅱ组合用其他镇痛药物的人数明显少于Ⅰ组;Ⅱ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小于Ⅰ组。结论 术前骶管内吗啡的注入能提高剖胸患者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全身性镇痛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