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39-240
对刘艳云辨证施护喘证的经验进行总结,喘证分外邪犯肺、肝火乘肺、痰浊蕴肺、痰热郁肺、肺脾双虚及肾不纳气6个证型,分别针对其不同病机及症状特点实施中医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郁肺型患者的临床证候特点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为AECOPD的中医分型诊断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815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中医辨证分为痰热郁肺型者467例,非痰热郁肺型者348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对痰热郁肺型AECOPD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总结影响痰热郁肺AECOPD诊断的主要证候特点及理化因素。结果在纳入研究的14个自变量中,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OR=1.111,P=0.004)、发热(OR=13.061,P=0.008)、怕热(OR=2.425,P=0.016)、苔黄(OR=124.061,P=0.000)均为痰热郁肺的阳性诊断指标,这四个变量拟合的回归方程用于预测AECOPD的中医分型,正确率为98.4%。结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发热、怕热、苔黄对痰热郁肺型AECOPD的辨证和诊断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心功能差异情况,为慢性肺心病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心脏彩超和hsCPR检测,将不同证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2组间比较,研究各证型间心功能差异性。结果共纳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共101例,按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浊阻肺组、痰热郁肺组、肺肾气虚组、阳虚水泛组,其中痰浊阻肺组/痰热郁肺组与肺肾气虚组和阳虚水泛组的2组间比较,其中RV、RVOT、PA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肺组和痰热郁肺组的RV、RVOT、PA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LVEF、hsCPR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RVOT、PASP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阳虚水泛组、肺肾气虚组、痰热郁肺组和痰浊阻肺组。结论 4组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证型有关,不同证型肺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具有一定差异性,可为肺心病的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优质护理在痰热郁肺型喘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痰热郁肺型喘证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选50例痰热郁肺型喘证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落实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82%,总有效率9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患者满意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痰热郁肺型喘证患者实行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中医证型与COPD气道重建关键基因β-Catenin的相关性分析,尝试从基因水平探讨COPD中医证型诊断。方法选取61例COPD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例正常人为实验对照组。COPD患者中医辨证分为痰浊雍肺证21人、痰热郁肺证17人、肺肾气虚证23人。受试者空腹采集静脉血,Real-time PCR检测血液β-catenin基因。结果痰浊壅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组血液β-catenin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COPD患者中医证型从痰浊壅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血液β-catenin表达逐渐增高,肺肾气虚组与痰浊壅肺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肺肾气虚组与痰热郁肺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的在患者血液中的表达量可以作为区分COPD中医证型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岩  郝铮  洪燕英 《北京中医药》2021,40(8):915-917
目的 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多项检验指标对中医辨证的参考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诊断为COPD患者89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COPD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心肌标志物、淋巴细胞亚群等数据,从中提取与中医证型相关的21项检测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找出对中医证型有诊断价值的检测指标.结果 A组(痰热郁肺+肺肾两虚)与B组(痰浊阻肺+肺肾两虚)比较,CD3+%、CD4+%、红细胞计数(R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的AUC值为0.731 ~0.887,对于A、B组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白细胞计数(WBC)对应的AUC值为0.902,对于A、B组证型有非常高的鉴别诊断价值;B组(痰浊阻肺+肺肾两虚)与C组(痰瘀互阻+肺肾两虚)比较,RBC对应的AUC值为0.722,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72.2%,RBC对于B、C组证型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A组(痰热郁肺+肺肾两虚)与C组(痰瘀互阻+肺肾两虚)比较,CD3+%对应的AUC值为0.723,敏感度为44.2%,特异度88.5%,WBC对应的AUC值为0.729,敏感度为48.8%,特异度88.1%,此2项对A、C组证型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痰热郁肺证与痰浊阻肺证,前者以热邪结聚为患,后者不具热象,因此炎性因子为主要鉴别要点;痰浊阻肺与痰瘀互阻证,RBC的显著差异表明后者瘀证显著;痰热郁肺与痰瘀互阻,前者为痰湿壅阻肺系,脾失健运,故免疫因子在两者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肺结节(PN)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71例肺结节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肺结节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北京地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肺结节的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浊、痰湿、气虚、血瘀和阳气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以肺气虚证占比最多(34.3%),其余依次为肺气阴两虚证(19.2%)、瘀血阻络证(17.7%)、痰热郁肺(16.2%)、肝郁气滞(12.5%)。结论:肺结节的病位主要在肺,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可分为肺气虚证、痰热郁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瘀血阻络证,其中以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占比较高。在治疗和辨证过程中,要首重气阴两虚的问题,适时加用补气养阴,强肺气,润肺脉,使气血调达通畅,则邪无以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辨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按中医辨证分为风寒袭肺证、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三个证型的4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分别采用宣肺散寒、清泄痰热、化痰降气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45例中临床控制3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在改善患者状态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东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针灸辨证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 269例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中医四诊收集患者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分析各型所占比例。结果: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特点有一定规律。急性期以中经络为主,其中痰热腑实证最多;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中经络为主,且均以气虚血瘀证多见。结论: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以痰热腑实证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证为主。针灸治疗应根据其证型,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肺部结节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辨治肺部结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318例经胸部CT检查确诊为肺部结节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以及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肺部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 肺部结节患者症状及体征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后得到4个中医证型,分别为痰热郁肺证(36.47%)、肺脾气虚证(24.52%)、肺阴亏虚证(23.00%)、气滞痰凝证(16.03%)。病位在肺,可涉及脾肝。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结论 肺部结节中医证候虚证以肺脾气虚证、肺阴亏虚证为主,实证以痰热郁肺证、气滞痰凝证为主。其病理因素为痰热、气滞、痰凝,正气亏虚是肺部结节变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人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证候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收集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资料,设计中医证候调查表,将患者辨证分为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风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4个证型.运用SPSS 25.0软件建立中医临床数据库,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主要症状、伴随过敏性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平面细胞极性(Wnt/PCP)信号通路中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 mR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尝试为AECOPD中医证型诊断提供客观标准。方法:收集AECOPD患者100例,分为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神窍证、肺肾气虚证、阳虚水泛证5个组别,每组20例。正常组15例。所有入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血液总RNA的提取采用试剂盒,按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RhoA基因在AECOPD中医证型患者血液中mRNA的表达量,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痰热郁肺组和痰蒙神窍组比较无差异;与正常组比较,痰浊壅肺组、痰热郁肺组、痰蒙神窍组、肺肾气虚组和阳虚水泛组中RhoA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 0. 01); 5组证型间RhoA mRNA表达量,痰浊壅肺组痰热郁肺组/痰蒙神窍组肺肾气虚组阳虚水泛组。RhoA mRNA相对表达量与AECOPD 5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直线线性相关关系,且呈正性相关。结论:Wnt/PCP信号通路中Rho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5组中医证型中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给AECOPD中医证型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标准,并揭示其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证候的科学实质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尝试阐述一种中医证候基础研究的初步思路,即通过考查现有的小儿腺病毒肺炎及其中医药治疗现状、代谢组学及其在中医证候的应用现状,探讨 其在小儿病毒性肺炎诊疗规范中的应用价值。该方法主要通过能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代谢组学作为技术手段,研究小儿病毒性肺炎中最常见的痰热闭肺证;并通过与健康儿童的代谢物质进行比较,确认小儿病毒性肺炎之痰热闭肺证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国内4家中医院呼吸科71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调查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方法结合前期文献调查研究结果设计临床调查表,对四家中医院呼吸科近三年收治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运用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证候分析。结果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痰淤阻肺、阳虚水泛、肺肾气虚、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等以及血瘀兼证是其常见证候。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阳虚水泛、血淤证、心肺气虚的证候属性比较稳定。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心肺气虚等八证以及血淤兼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姜良铎教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结合临床经验,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上,提出三态十一证,并应用角药调整状态,疗效明显;第一态为外感引动宿疾状态,治宜解表祛邪,化痰宣肺为先,其又分三证——风寒束表证、风热袭表证和燥邪伤肺证;第二态为发作状态,治宜祛邪豁痰,降气平喘为法,其又分四证——寒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毒热壅肺证和肝火犯肺证;第三态为缓解状态,治宜扶正固本,调补肺脾肾为要,其又分四证——肺气不足证、脾气虚弱证、肾阳虚衰证和肾阴不足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胀常见证候之间心肺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临床收治肺胀阳虚水泛证、肺肾气虚证、痰热郁肺证患者分别进行心、肺功能评价、心脏超声检查、肺功能测定等,并统计各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肺胀阳虚水泛证、肺肾气虚证、痰热郁肺证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功能检查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FEV1)、FEV1/FV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虚水泛证与肺肾气虚证之间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肾气虚证与痰热郁肺证患者证候之间的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热郁肺证与阳虚水泛证之间肺动脉压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热郁肺证与阳虚水泛证患者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虚水泛证与肺肾气虚证之间肺动脉压比较以及肺肾气虚证与痰热郁肺证之间肺动脉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胀阳虚水泛证的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处于较低水平,痰热郁肺证的心功能、肺功能水平相对较好,肺肾气虚证的肺动脉压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活血汤对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静脉滴注痰热清、雾化吸入氨溴索等对症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肺化痰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中医证候积分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研究组有效率为96.7%,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10、IL-17、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IL-10、IL-17、TGF-β1水平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化痰活血汤治疗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免疫能力,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宣白承气汤单用及联合用药治疗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万方、CBM、PubMed等数据库,筛选宣白承气汤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项研究,共1393例患者,纳入文献质量不高。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使用宣白承气汤可明显提高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9,95%,CI(1.22,1.36),P<0.00001],且亚组分析显示单用或联用宣白承气汤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明显改善APACHE II评分、CPIS评分,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结论:宣白承气汤可有效治疗肺炎痰热壅肺证,但鉴于纳入临床研究在质量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得出的阳性结果仅作为临床诊疗的提示与参考,急需开展更多的高质量大规模的RCT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