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减轻七氟烷引起认知障碍的机制及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作用。  方法  将36只8~12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3组: 对照组、七氟烷组以及七氟烷+醒脑静组,每组12只。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认知行为能力; 免疫荧光及q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的海马炎症水平; 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功能; 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Morris水迷宫表明吸入3%浓度七氟烷6 h可导致成年小鼠认知功能损伤。免疫荧光实验表明吸入七氟烷后海马小胶质细胞被激活, 神经干细胞增殖功能被抑制; 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七氟烷能增加M1型促炎性细胞因子mRNA水平以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减轻七氟烷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提示醒脑静注射液预处理可能是预防七氟烷致成年小鼠术后认知障碍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对去势雌性大鼠记忆、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皮肤,其余各组大鼠给予卵巢摘除,15 d后,电针组给予电针刺激,隔日1次,持续45 d.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结果 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表达明显增加(P<0.01).但各组TrkB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电针改善去势雌性大鼠记忆障碍的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0.5%、1%、3%三个浓度的七氟烷对小鼠学习记忆和海马CA1区及齿状回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阳性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未经任何处理) 、0.5%七氟烷组( 0.5%七氟烷吸入麻醉2 h)、1%七氟烷组(1%七氟烷吸入麻醉2 h)和 3%七氟烷组(3%七氟烷吸入麻醉2 h).给予相应的处理后,用 Morris 水迷宫行学习记忆测试.测试完毕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海马CA1区及齿状回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低浓度七氟烷组(0.5%、1%)小鼠逃避潜伏期无明显改变(P均>0.05),高浓度(3%)七氟烷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海马CA1区及齿状回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吸入低浓度七氟烷后,小鼠学习记忆无明显变化;吸入高浓度七氟烷后,其学习记忆能力有所增加,可能与其星型胶质细胞数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HSP70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HSP70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HSP70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海马区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区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血清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研究其改善老年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老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余30只制备老年认知障碍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醒脑静低剂量组10只、醒脑静高剂量组10只,共4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并评价其对空间学习记忆的改善。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各组大鼠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给药6 d后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表达显著减少、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增多(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表达显著增多,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增加海马区n NOS表达、降低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从而保护海马组织形态的完整性,改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烷麻醉对幼龄大鼠认知功能的远期影响及纹状体神经元凋亡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C)组和七氟烷(S)组:S组吸入3%七氟烷与60%氧气混合气体; C组单纯吸入60%氧气3h。两组大鼠分别于麻醉后24h行HE、TUNEL染色,测定纹状体神经元密度和神经元凋亡指数,Westernblot测定纹状体β-catenin蛋白表达,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游泳速度、原平台穿越次数。水迷宫实验后再行HE、TUNEL染色测定纹状体神经元密度及神经元凋亡指数,westernblot测定纹状体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P8天C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密度明显高于S组,神经元凋亡明显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33天C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密度及神经元凋亡与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C组大鼠P8天与P33天时神经元密度及神经元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S组大鼠P8天纹状体神经元密度低于P33天,神经元凋亡多于P3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8天时S组大鼠纹状体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33天时两组大鼠纹状体β-caten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Morris水迷宫实验第1天时,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第2-4天时,S组逃避潜伏期长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大鼠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S组大鼠平台穿越次数较C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吸入3. 0%七氟烷麻醉可导致幼龄大鼠纹状体β-catenin表达短暂减少,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七氟烷麻醉抑制纹状体Wnt信号通路,减少β-catenin蛋白表达,损伤神经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异氟烷麻醉后老年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的分子机制。方法:45只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小鼠仅吸氧4 h,模型组小鼠吸入氧气+1.5%异氟烷气体4 h,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15μg/kg的右美托咪定后吸入氧气+1.5%异氟烷气体4 h。使用Morris水迷宫和矿场实验比较三组小鼠认知功能,TUNEL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区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三组小鼠麻醉期间血气分析各项生理指标(血浆pH,PO2和PCO2)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每天平均逃逸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而治疗组小鼠每天逃逸潜伏期均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在目的象限活动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治疗组小鼠在目的象限活动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BMSC组(C组)和转染BMSC组(D组);采用Morris迷宫测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相关指标.结果 C组、D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B组;D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B组.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TERT mRNA、突触前区突触素(SYP)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A组大鼠突触间隙排列清晰,SYN阳性细胞数较多;D组突触间隙更为清晰,SYN阳性细胞数量和突出间隙排列结构都接近于A组.结论 TERT转染BMSC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与促进BDNF、TrkB表达、改善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静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改善反复缺血-再灌注(I/R)脑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静低、中、高剂量组,制备大鼠脑反复I/R损伤模型。造模成功2 h后,醒脑静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醒脑静注射液1、5、10 mL/kg进行腹腔注射,1次/d,连续给药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脑组织进行TTC染色,检测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TLR4、NF-κB和IκBα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和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升高,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TLR4、NF-κB和IκBα表达均显著升高,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醒脑静治疗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和脑梗死体积均显著降低,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TLR4、NF-κB和IκBα表达均显著降低,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且随药物剂量增大而变化(P0.05)。结论:醒脑静能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反复脑I/R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中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小鼠颅脑损伤(TBI)后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丁苯酞处理组1和丁苯酞处理组2。采用压缩损伤法建立TBI模型,丁苯酞处理组1给予100 mg·kg-1·d-1丁苯酞腹腔内注射,丁苯酞处理组2和假手术组给予200 mg·kg-1·d-1丁苯酞,手术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和Y型迷宫行为学测试评估小鼠空间认知功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和前额叶内侧皮质BDNF表达水平,TUNEL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TBI后7 d及14 d,丁苯酞处理组2小鼠自发轮替行为增多(P<0.05);TBI后14 d,丁苯酞处理组1和组2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TBI后28 d,丁苯酞处理组2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TBI后14 d,丁苯酞处理组1海马组织与丁苯酞处理组2海马组织及前额叶内侧皮质BDNF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各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比较:假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神经发育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清洁级SD雄性大鼠96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七氟醚1组及七氟醚2组,空白组吸入空气,七氟醚1组吸入2. 8%七氟醚2 h,2组吸入2. 8%七氟醚4 h,30 d后3组均行水迷宫实验,对比3组大鼠的认知功能.实验结束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的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及突触蛋白-1水平.结果: 七氟醚1组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高于空白组,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平台所在象限滞留时间均明显低于空白组,而七氟醚2组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及七氟醚1组,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平台所在象限滞留时间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及七氟醚1组(P<0. 05).七氟醚1组的BDNF、PSD-95、突触蛋白-1明显低于空白组;七氟醚2 组的BDNF、PSD-95、突触蛋白-1 明显低于空白组及七氟醚1 组(P<0. 05).结论: 七氟醚可能通过降低BDNF、PSD-95、突触蛋白-1水平,抑制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来影响大鼠的远期认知功能,影响程度随麻醉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项针对慢性睡眠剥夺(CSD)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素(SY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项针改善CSD记忆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平台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项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项针组采用改良的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模型,大平台对照组除平台表面有细密铁丝网外,其他条件与造模环境一致。电项针组选取两侧的风池和供血穴电针治疗,模型组和大平台对照组给予相同时间的捆绑固定,共14 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海马CA1区SYN、BDNF和TrkB蛋白的定性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海马区SYN、BDNF和TrkB蛋白的定量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和电项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大平台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经针刺治疗后,电项针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大平台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SYN、BDNF和TrkB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项针组大鼠海马SYN、BDNF和Trk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大平台对照组大鼠相比,电项针组TrkB表达升高(P<0.05),SYN和BDN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项针能显著上调CSD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区SYN、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增强海马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并运用工具药(BDNF的Trk受体抑制剂)证实BDNF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脑缺血伴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益气养阴活血组、益气养阴活血+K252a组、益气活血组,每组20只,选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人参、川芎、玉竹、黄精组合,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益气养阴活血药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作用及对BDN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气养阴活血药物和益气活血药物均可以明显增加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BDNF的表达(P0.01),益气养阴活血药物显著缩短模型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潜伏期(P0.01),益气养阴活血药物和益气活血药物均显著延长大鼠在原水下平台的停留时间(P0.05,或P0.01),其中益气养阴活血药物效果优于益气活血药物(P0.05)。侧脑室注射K252a可以阻断益气养阴活血药物促进模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的恢复(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药物可能通过促进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BDNF的表达而改善空间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元对七氟烷麻醉后大鼠炎症反应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烷组及牛蒡子苷元低(5 mg·kg-1)、中(10 mg.kg-1)、高(20 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6%七氟烷麻醉.牛蒡子苷元各剂量组...  相似文献   

15.
    
张智勇  包义勇  丁美平  吕辉 《安徽医学》2012,33(12):1659-1661
目的探讨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ASAI级,年龄1~7岁,随机分为4组(n=15):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组(A组),七氟醚联合骶麻组(B组),氯胺酮丙泊酚联合骶麻组(C组),氯胺酮联合骶麻组(D组)。A、B组七氟醚6%~8%面罩吸入诱导,氧流量5~6 L/min,C、D组肌肉注射氯胺酮4~6 mg/kg、阿托品0.02 mg/kg基础麻醉,鼻导管吸氧,4组患儿均行骶管阻滞。术中A、C组静脉泵注丙泊酚、B组七氟醚持续吸入、D组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维持麻醉。分别记录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前基础值(T1)、切皮时(T2)、切皮后15 min(T3)、术毕(T4)各时点的MAP和HR,术中呕吐、体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加、SpO2%和苏醒期躁动情况及评分。结果与C、D组比较,A、B组诱导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D组比较,A、B、C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T1比较,T2~T4时D组MAP升高、HR增快(P<0.01);与A、B、C比较,T2~T4时D组MAP升高、HR增快(P<0.01);与A、B、C组比较,D组术中体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及苏醒期躁动率均增高(P<0.01);与D组比较,A、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04-106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共计102例,其中醒脑静治疗组64例,常规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催吐、抑酸、补液等治疗;醒脑静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恢复(95%)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醒脑静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醒脑静治疗组SPO2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1.05%,组间差异显著(P0.05);醒脑静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89%。结论 临床急救中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运动联合帕罗西汀的抗抑郁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 激复制大鼠抑郁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运动组、给药组、联合组,每组12 只。通过规律性运动和帕罗 西汀进行干预,用糖水和Morris 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作为缺乏快感的客观指标,判定模型是否复制 成功。采用DCFH-DA 法检测海马细胞的凋亡率和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海马细胞中脑源 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神经肽(V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 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糖水消耗量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P <0.05);与运动组相比,联合组大鼠21 d 后糖水消 耗量增加,逃避潜伏期降低(P <0.05)。与运动组相比,联合组细胞ROS、凋亡率降低(P <0.05)。模型组 大鼠海马细胞中BDNF、pERK、VGF 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 <0.05);与运动组相比,联合组海马细胞中 BDNF、pERK、VGF 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运动联合帕罗西汀的抗抑郁效果优于单一运动疗法或药物治疗, 可更好地缓解快感缺乏,降低海马细胞凋亡率和氧化应激损伤,其可能是通过BDNF/pERK 信号通路调控下 游靶基因VGF 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时与镇静深度的相关性和预测作用,评价熵指数和BIS用于脑瘫患儿镇静程度监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ASA Ⅰ或Ⅱ级、5~15岁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的脑瘫患儿25例.经面罩吸入5%七氟醚和N2O/O2:70%/30%.记录清醒时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各阶段的反应熵(RE)、状态熵(SE) 、BIS、无创血压(NI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E、SE、BIS与mOAAS评分的关系采用Spearman's等级相关进行分析.计算RE、SE、BIS、MAP、HR、SPO2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结果:脑瘫患儿RE、SE 、BIS与mOAAS评分密切相关,明显优于MAP、HR、SPO2.RE、SE、BIS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Pk)值明显高于MAP、HR、SPO2(P<0.01).结论:RE、SE、BIS均可以在脑瘫患儿七氟醚-笑气麻醉中反应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改善大鼠记忆及促进海马BDNF蛋白表达上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山 《重庆医学》2012,41(23):2386-2388,2391
目的探讨雌激素改善大鼠记忆与BDNF表达的关系。方法停止繁殖的15月龄雌性大鼠,体质量350~400g,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颈部皮下分别注射相同剂量的苯甲酸雌二醇和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记忆,大鼠海马BDNF、TrkB及mRNA表达采用RT-PCR检测,BDNF、TrkB及proBDNF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结果治疗组大鼠潜伏期缩短,海马BDNF、TrkB、proBDNF表达上调(P<0.01)。结论雌激素改善大鼠记忆,可能与BDNF及相关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