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卡马西平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75.0%,组间比较P<0.05.结论:电针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显著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白祛风胶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140例,所选病例经辨证,均属风热上犯、脉络瘀阻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中成药制剂川白祛风胶囊口服;对照组70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2组疗程均为40 d.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相当(P>0.05),但临床痊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川白祛风胶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风热上犯、脉络瘀阻型),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种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 ,是神经科常见的顽疾之一。至今原因未明 ,缺乏特效治疗。笔者自 1996~2 0 0 0年间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5 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三叉神经痛诊断依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8版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 ,全部来源于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1月神经内科住院病人 ,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西医对照组。1 1 中西医治疗组5 9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32例 ;年龄 19~ 6 6岁 ,平均年龄 4 5 38岁 ;病程 2 0天~ 16年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均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针刺治疗组。结果:祖国医学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明显。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乌镇痛胶囊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大鼠6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阿司匹林组10只,双乌镇痛胶囊高剂量组12只,双乌镇痛胶囊中剂量组12只,双乌镇痛胶囊低剂量组12只。各组均灌胃给药,于末次给药后1 h,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致炎前及致炎后左后足跖容积,以致炎前、后足跖容积的差值作为肿胀率,计算各组肿胀率。结果:双乌镇痛胶囊能够减少蛋清性关节炎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率(P0.05)。结论:双乌镇痛胶囊能够显著抑制由蛋清性关节炎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乌镇痛胶囊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分别取大白鼠80只,分4组,每组20只动物,雌雄各半,灌胃给药3个月和给药3个月停药后2周禁食12 h后乙醚麻醉,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各项血液生化指标:AST、ALT、ALP、CK、TP、ALB、BUN、CRE、CHO、GLU、TBIL,终点法测甘油三酯。结果:给药3个月和给药3个月停药后2周后各项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乌镇痛胶囊对大白鼠各项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三又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例,分别采用电针治疗和卡马西平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杰 《河北中医》2010,32(6):891-892
<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不明原因的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发作为骤然发生的闪电式、短暂而剧烈,性质多种多样,可呈撕裂样、电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等,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缠绵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浮针配合再灌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浮针配合再灌注治疗,对照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Mc-Gill疼痛量表评分、综合症状评分、生活满意度指数(LSI-B)、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变化以及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效果(VAS)、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LSI-B、综合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化应激SOD、GSH-Px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2,P=0.0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再灌注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14-1215
观察电针头针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30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30例应用电针头针疗法配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两组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2.3%,对照组显效率为78.5%,复发率治疗组为11.5%,对照组为25.0%(P<0.01)。结论:电针头针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相对于单纯服用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更加安全,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三叉神经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和卡马西平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穴位注射为主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56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7例,应用穴位注射为主的方法治疗,对照组29例,应用西药卡马西平治疗,疗程14天,治疗后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7例患者中显效21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达100%,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疗效确切。[结论]穴位注射为主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疼痛患者的止痛药学监护。方法 通过对1例肺癌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如何为癌痛患者制定合理的止痛治疗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依据指南评价止痛治疗方案,详细采集既往用药史,强调用药依从性,给予用药教育及合理用药建议,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疼痛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药师可协助医生选择适宜的止痛药物、给药方式、正确联合用药、关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保障癌症疼痛患者有效并合理应用止痛药物。  相似文献   

14.
李先强 《西部中医药》2011,24(10):52-53
目的:观察中药川芎止痛散联合千安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用千安倍治疗,治疗组33例用川芎止痛散联合千安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散结镇痛胶囊治疗促排卵后卵巢囊肿的疗效。 方法 将58例促排卵后卵巢囊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应用散结镇痛胶囊治疗1个月,对照组采用期待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卵巢囊肿变化。随访囊肿完全消失时间及4个月内受孕情况。 结果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两侧卵巢无>1.0 cm液囊且 E2<280 pmol/L)率为81.8%(27/33)、52.0%(1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2 (220.54±96.23)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72.56±330.62)pmol/L(P<0.05)。LH、FSH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囊肿消失时间为(1.18±0.46)月,短于对照组(1.96±1.34)月(P<0.05)。4个月内治疗组妊娠率为60.6%(20/33),对照组为32.0%(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促排卵后卵巢囊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发作时是否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参与以及血液CGRP浓度与疼痛强度的关系,探讨诊断和描述疼痛的客观指标。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时患侧颈外静脉血及治疗后患侧颈外静脉血中CGRP的含量,并以35名健康成人颈外静脉血中CGRP的含量作为正常对照,对疼痛强度(NRS评分)与局部血液CGRP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颈外静脉血中CGRP浓度较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P<0·01),局部血浆中的CGRP浓度与三叉神经痛痛觉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6208P<0·01)。结论:三叉神经痛的疼痛发作确有CGRP的参与,成正相关,局部血液CGRP含量可作为一种疼痛强度的客观描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王玲姝  罗守滨  李萍 《河南中医》2015,35(2):398-400
下关穴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穴位之一,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颊部,距离三叉神经节及蝶腭神经节都非常近,针刺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局部功能的恢复,以达到止痛的目的。下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刺灸方法包括针刺、电针、穴位注射、隔姜灸、皮内针等,毫针刺法包括合谷刺、齐刺、芒针深刺、透刺等。针感以酸胀感和电击感为主。在本文所检索的文献中,大部分都是采用了深刺的方法,或是向对侧目内眦、乳突透刺,或是刺入三叉神经节或蝶腭神经节部位,以有放射性针感或酸胀感为佳,大部分的学者皆认同深刺下关穴可以取得更好的止痛效果。但是,还有很多文献因没有清楚准确的描述下关穴的刺灸方法而没有纳入本研究,而且也没有严格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各种刺灸方法的疗效差异,所以认为深刺下关穴一定好于浅刺的论点尚显证据不足,需要更严格的试验来为临床医生提供确切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近10年有关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文献,通过对针灸加电针、针灸加穴位注射、针灸加中药及综合疗法等4个方面的归纳,突出了针灸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季列  孙祥冬 《河南中医》2016,(4):725-727
目的:观察平消胶囊联合脑瘤饮治疗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胶质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给予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替莫唑胺治疗,试验组另给予平消胶囊联合脑瘤饮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86.4%,对照组有效率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死亡2例,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对照组中,死亡4例,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在常规放化疗基础上应用平消胶囊治疗胶质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