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张凤春教授认为,儿童多动症发病机制为阴阳平衡失调,病位常涉及心肝脾肾,主要是脾胃,其次是肝,病性为本虚标实。临床辨证上常见证型分别为:心脾两虚、脾虚肝亢、痰火内扰、肾虚肝亢,心脾两虚,主方为人参归脾汤加减;脾虚肝亢,主方以健脾疏肝颗粒为主;痰火内扰,主方以温胆汤加减;肾虚肝亢,主方以多动宁颗粒为主。张凤春教授认为,各证型并非一成不变,常混杂出现,要仔细辨证,用药上要注意顾护脾胃,同时除了内服药物还要在生活上配合心理治疗及注意饮食禁忌。  相似文献   

2.
指出五脏证候是临床辨证的核心.从临床主证、临床特点、证候分类、类证鉴别等论述心病证候辨证施治.依据八纲将心病证候分为虚实两类虚证表现正气不足之气、血、阴阳;实证表现为邪气有余之寒、热、痰、瘀.证候分九类即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心血虚、心阴虚、心火亢盛、痰火扰心、痰蒙心神、心脉痹阻证.同时要作好类证鉴别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心火亢盛证与痰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与痰蒙心神证.及胆郁痰扰证、肾虚水泛证、心肾不交证、心肺气虚证、心阳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胆气虚证等证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文献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有关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分析。按中医证型文献出现的频数及病例频数排序。结果:按文献出现的频数前10位的证型为:脾虚肝亢、肝亢风动、肾虚肝亢、风痰上扰、肝肾阴虚、脾虚痰聚、心肝火旺、气郁化火、阴虚风动、心肝亏虚;按病例频数前10位的证型为:肝亢风动、脾虚肝亢、风痰上扰、肾虚肝亢、脾虚痰聚、心肝火旺、脾肾两虚、气郁化火、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结论:脾虚肝亢、肝亢风动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最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4.
钱章玉  雷爽  韩新民  俞婉静 《河北中医》2016,(10):1451-1454
目的研究儿童多动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为儿童多动症中医诊疗指南修订奠定基础。方法以文献研究为基础,设计《儿童多动症中医诊疗指南专家问卷调查表》,运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问卷调查,共进行2轮,对2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轮专家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1.7%、100%。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心肝火旺证、痰火内扰证、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肾虚肝亢证、脾虚肝亢证6个证型变异系数(CV)值介于0.127~0.610之间,集中程度高,意见分歧较小;心肾不足证、肝郁脾虚证CV值分别为0.909、0.859,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低,意见分歧大,可以直接删除。第二轮专家问卷中的肝肾阴虚证或肾虚肝亢证、脾虚肝旺证或脾虚肝亢证的CV值介于0.82~1.34之间,也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在专家论证会议讨论后确定了儿童多动症中医辨证分型。结论儿童多动症中医辨证分型为心肝火旺证、痰火内扰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虚肝亢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高山地区失眠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及睡眠质量指数特点,弥补对高原高山地区失眠中医证型证素及睡眠质量指数研究数据的不足。为全国不同地域失眠病症的辨证论治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客观依据。方法按照《中医病症诊断标准》、PSQI自评量表对失眠患者进行证候分类及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研究高原高山地区失眠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及睡眠质量指数特点。结果共纳入312例失眠患者,归纳14种证型,其中排列前3的由多到少依次是痰火扰心、心脾两虚、肝火扰心。高原高山地区痰火扰心(102例,32.69%)远超过心脾两虚(58例,18.59%)排列第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脾两虚PSQI位于第1(17.90±1.31),痰热扰心PSQI位于第2(16.97±1.8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证素分布中"心"位于首位(232例,54.72%)。病性证素分布中"火"位于首位(157例,30.31%)。结论高原高山地区痰热扰心型失眠远高于全国整体地区位列首位的心脾两虚型失眠。失眠证型比率与睡眠质量指数之间无相关性。高原高山地区心脾两虚失眠症状更严重。无论男女,在30~69岁年龄段痰热扰心及心脾两虚失眠发病率高、PSQI指数高。失眠主要影响到心,火是最主要的病因。通过证型证素及PSQI研究能为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证据。  相似文献   

6.
裴正学教授认为抑郁症病因以心血亏虚,肾阴不足,心脾两虚为本;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痰火上扰为标,本虚而标实,虚实夹杂是其病机特点.临床以天王补心丹和生铁落饮化裁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娅  胡荣魁 《光明中医》2022,(7):1162-1166
夏桂成教授创立"心(脑)-肾-子宫轴"理论,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审因施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本质为心(脑)-肾-子宫轴失衡,病机关键是心肾失济-肾虚痰瘀、肾虚为本,心肾失济为病机枢纽,痰浊、瘀血为标,本虚标实相兼为病.夏桂成教授指出此病证的主要证型为心肾失济-肾虚痰瘀证,且证型多为主证型下的兼夹证型,也就是临床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刘国安主任医师治疗心律失常临证经验.刘老认为,心律失常病机为本虚标实,以心气、心阳、心阴、心血虚为本,痰热、血瘀、气滞为标;论治分为痰热内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心脾两虚、阴虚火旺、气滞血瘀6型,选方分别为黄连温胆汤、生脉散、炙甘草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疗效较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崔云教授认为遗精的发生与心、肾两脏密切相关,心血不足、心脾两虚,则心神不安,夜梦遗精;肾虚不固、精关不藏,则精液妄泄;肾水不足、心火妄动,则水火失济,精液遗泄。火热之邪或湿热之邪循经下扰精室,痰瘀阻滞于精室,开合失度也是导致遗精的常见原因,临床亦需重视。治疗上常灵活采用滋阴、补肾、宁心、安神诸法,以使精安于位,闭藏而不妄泄,临床常用三才封髓丹加味治疗心肾不交型遗精,以归脾汤化裁治疗心脾两虚型遗精,以清平方加减治疗肾虚不固型遗精。崔云教授思辨灵活,遣方用药味少而精,收效显著,其经验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大多数是心气心阳不足,或心血心阴亏捐.虽也有虚实夹杂证,但毕竟是本虚标实,所以治疗原则应该是益气温阳或滋阴养血为主,对本虚标实证也要始终重视本虚的一面.对心律失常的辨证论治,临床可以分以下五种证型:(一)心气不足,痰火扰心证:主证:心悸怔忡,易惊善恐,心烦失眠,  相似文献   

11.
李广  张世葳 《河南中医》2020,40(5):704-706
经方辨证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有:补益心脾法、疏肝健脾法、滋阴清热法、清热化痰法、甘润缓急法、化痰解郁法和回阳益阴法等七种。补益心脾法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方用外台茯苓饮加味;疏肝健脾法适用于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证,方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四逆散加减;滋阴清热法适用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方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清热化痰法适用于肝郁气滞,痰热扰心神证,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甘润缓急法适用于脏躁病,证属心肝血虚,心神失濡所致,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化痰解郁法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证,方用半夏厚朴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回阳益阴法适用于心肾阴阳两虚,且以阳虚为主所致的烦躁不安证,方用茯苓四逆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相似文献   

12.
闫朝勃  赵瑞成 《河南中医》2021,41(4):552-557
赵瑞成教授认为,失眠以五脏不和为本,心神不安为标,倡导从五脏入手治疗失眠。心脾受损所致失眠多以虚证为主,以归脾汤为基础方治疗。从肝论治失眠主要分为4个证型:肝气郁滞证,肝郁化火证,肝血瘀阻证,肝阴亏耗证。肝郁气滞者予柴胡疏肝散;肝郁化火者予四逆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血瘀阻者予桃红四物汤加减;肝阴亏耗者可予钩芍通络汤配合酸枣仁汤加减。赵教授从肾阴虚、肾阳虚、心阴虚、心阳虚、心肾阴阳两虚5个方面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肾阴不足者,方选黄连阿胶汤加减;肾阳不足者,方用交泰丸加减;心阴虚者,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心阳不足者,可用桂枝加桂汤;心肾阴阳两虚者,用桂附地黄丸加人参、沉香。若失眠患者肺气虚弱,在基础方中配合补肺汤;肝火扰心患者,在清肝泻火,镇心安神的同时可加用枇杷叶;肺肾阴虚,虚热扰心者,用生脉地黄饮加减。赵教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常以百会、四神聪、安眠穴、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申脉为基础穴组,灵活取舍。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广泛性焦虑症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研究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于2009年8月1日—2010年7月31日,对北京地区10家分中心705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中医证候学观察,通过专家组指导,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建立中医证候模型,分析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证候学规律。结果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提取了9个证候类型,分别为肝郁化火、气郁血瘀、痰热扰心、心胆气虚、肝郁脾虚、心肾不交、心脾两虚、肾精亏虚、肾虚肝旺。结论贝叶斯网络在中医证候建模、挖掘证候规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适用于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杨志松  姚欣艳 《河南中医》2021,41(4):558-561
姚欣艳教授认为,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机为瘀血阻络,肝风内动。湖南地区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以肝胆湿热、经络瘀阻证,风痰瘀阻、经络不通证和肝阳化风、瘀血内阻证等3个证型为主,其共同病机为瘀血阻滞经络,应治以活血化瘀法,采用活络效灵丹为主方加减。肝胆湿热、瘀血内阻证合龙胆泻肝汤加减;风痰瘀阻、经络不通证合天麻止痉散加减;肝阳化风、瘀血内阻证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成年代谢综合征(M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MS的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及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41例MS患者统计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人体测量学资料及相关理化检查,中医症状、舌、脉等,四诊合参,确定证型。结果 541例MS患者,脾虚痰湿证37.15%,气阴两虚证19.22%,瘀血阻滞证9.80%,痰火上冲证8.13%,心肝火旺证6.65%,阴虚火旺证6.47%,肝肾阴虚证3.14%,阴阳两虚证2.96%,痰瘀互结证2.59%,其他证型3.88%。20~40岁心肝火旺证最多,41~65岁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最多,66岁及以上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最多。当24≤体质量指数(BMI)28时,以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当28≤BMI35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而当BMI逐渐增大时,脾虚痰湿证、瘀血阻滞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而气阴两虚证患者比例逐渐降低。无既往史者以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2型糖尿病时,以气阴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时,以脾虚痰湿证、痰火上冲证、心肝火旺证为主。当MS伴有血脂代谢异常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结论四川地区成年MS住院患者,总体以脾虚痰湿证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证型呈心肝火旺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痰火上冲证→阴阳两虚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李振华教授治疗内伤发热、失音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归纳李振华教授治疗内伤发热、失音的临床治疗经验。结果:内伤发热之阴虚发热者,用滋阴清热之法治疗,首选青蒿鳖甲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待体温降低后改服香砂温中汤加减,健脾以化生气血而收巩固之效。气虚发热者,治以益气健脾之法,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小柴胡汤化裁而收效。脾虚湿热阻滞发热者,治以健脾祛湿之法,佐以清热,选用香砂温中汤加减而获效。李老治疗失音之脾虚肝火所致者,选用香砂温中汤。风寒感冒后所致者,治以疏风散寒,宣肺利咽之法,选用温肺止咳汤。结论: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疗内伤发热、失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19-321
头痛病的发生与五脏六腑及经络有密切关系,顾锡镇教授认为头痛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而肝经见证尤多。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脾肾亏虚,脑失所养;痰浊内生,上扰清空;血行不畅,瘀阻脑络;水饮内伏,冲逆上犯,可变生头痛。顾教授强调治疗要辨证准确,分清虚实,谨守病机,从"火""虚""痰""瘀""水饮"五个方面辨治头痛,清肝泻火、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活血化瘀、利水消饮,并总结顾教授治疗头痛的常用方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总结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果: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虚、瘀,病位在脑,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但亦有实中带虚者,临床治疗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注重辨脏腑虚实,随证治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共情缺陷常见病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运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近20年间发表的共情缺陷常见病症的相关文献,筛选出包含辨证分型标准、疾病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或证候分布的基础或临床研究类文献,提取文献中出现的证候并对不同病症的共有证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存在共情缺陷的病症有14种,对其中9种病症的中医证候进行统计筛选得中医证候51个。在各病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四位证候是痰火内扰证、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结论:共情缺陷多涉及心、肝、脾、肾四脏,临床诊疗可从以上思路进行证候辨识并进行早期干预,避免严重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