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苓散证不仅仅是蓄水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相如 《河南中医》2010,30(10):943-944
五苓散证是由于太阳之邪不解,循经入腑所致。可影响膀胱的功能,导致气化失常,津液代谢紊乱。膀胱气化失常可表现在不能气化而出和不能藏津液两方面。不能气化而出,就是蓄水;不能藏津液,就是消渴。故五苓散的功效不仅仅是利小便,而是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五苓散证也不仅仅是蓄水证。  相似文献   

2.
张友堂  付青青 《河南中医》2012,32(9):1105-1106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相似文献   

3.
五苓散证发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雪帆 《天津中医药》2007,24(4):265-368
五苓散证是《伤寒论》重点汤方证,又是临床常用方。文章就《伤寒论》五苓散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吸收历代《伤寒论》注家的观点,并结合当代的临床实际经验及实验研究,来验证、阐明过去认为难以理解或有歧义的《伤寒论》中的某些证候,使古老的汤方证论治在现代临床重现生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了五苓散证病机非膀胱蓄水所致,并结合《伤寒论》原著,分析论证了五苓散证病机与脾虚失运,水饮内蓄胃肠,兼挟表邪有关,并指出本证病机重心偏于脾虚失运。  相似文献   

5.
五苓散辨     
连东辉  苗治国 《河南中医》2011,31(6):575-575
五苓散的作用为内通三焦水道,外迭皮肤腠理,通阳化气,行水散湿。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湿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小便不利;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病症。无论何种水液代谢失常的疾病,只符合五苓散方证者,均可用五苓散治疗。  相似文献   

6.
五苓散考     
五苓散是五味猪苓散的略称,其方义随<伤寒论>的变迁而不同.<全匮要略>呕吐篇中的三味猪苓散和<伤寒论>五味猪苓散(即五苓散)是起源不同的方剂;<宋版伤寒论>中五苓散和猪苓散虽是利尿剂,但见证脉浮,脉浮意味着"先用发汗法,次用吐法",是编集者避忌过激发汗法和吐法的结果,使五苓散(猪苓散)原来作为吐剂使用的事实变得模糊.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入院后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24h尿蛋白定量(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 Upro)、24 h微量尿蛋白(micro urinary protein,24 h UAE)、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糖指标[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2H blood sugar,2 h P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血脂指标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有效率为65.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Upro、24 h UAE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cr水平虽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Upro、24 h UAE、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及2 h PG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陈保红 《光明中医》2009,24(9):1646-1647
<伤寒论>一书,是以六经分证为主体,脏腑经络为核心,系统地阐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变化,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该书逐条列证,以证立方,内容广博,辞精义奥,言简义赅.该书共397条,有百余条论述于汗,因汗引起的变证条文颇多,其转归千差万别,有转虚证,有转实证,有甚至转为坏证.  相似文献   

9.
左璐  崔付超 《河南中医》2023,(5):660-664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谷胱甘肽联合肌苷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苓散加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本组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五苓散为《伤寒论》方,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之效。为治疗外有表证,内有水湿的良方。适用于头痛发热、小便不利、烦渴欲饮、水入即吐、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等症。  相似文献   

11.
杨海林  李欠  邱黛玉 《河南中医》2021,41(2):163-165
五苓散方药中,茯苓利小便,治疗作用侧重于津液形成前的"化";猪苓利水道,侧重于津液形成后的利.猪苓使水液"阴化",有直接"利水道"的功效;茯苓使水液"阳化",除"利小便"外,还可"健脾""安神".五苓散中同时运用茯苓和猪苓,既可使水湿从阳以化气,又可使化气后的津液从阴以滋养全身,而后形成小便,促进机体整体的水液代谢.泽...  相似文献   

12.
水液代谢障碍的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气化失司,水湿停聚,致使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而生痰、饮、水、湿、浊、毒,而病邪又进一步阻碍气机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鼓动阳气,温阳化饮是治疗的关键。三焦通行诸气,运行水液的功能得到历代医家的基本认同。五苓散是《伤寒论》中治疗"气化不利,水液内停"的主方,五苓散原文可治疗膀胱蓄水证、水逆证和津亏液燥证。五苓散全方温阳与化饮相结合,恢复机体气化功能,驱邪外出,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全文达成病证方一条线来治疗水液代谢潴障碍疾病,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五苓散证最突出的症状是小便不利,以小便量少,点滴不畅,甚至无尿为特点。而陈师发现,临床问诊中,患者常不明白此为何意,不能清楚表述,且发现小便量少,相应的出现全身浮肿居多。故陈师指出临床辨证以水肿为主症,是应用五苓散的主要线索。而辨寒热,陈师主张从舌诊来看,因脉诊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变化多端,故陈师尤为重视舌诊,陈师指出,五苓散主要舌诊为苔白腻,主要强调没有明显热象。患者兼纳差、口渴、水逆时,合用小半夏汤;兼眩晕者,加大泽泻用量,一般为30 g;咳喘心悸甚者,加葶苈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五苓散穴位贴敷治疗脾阳亏虚型痛风间隙期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脾阳亏虚型痛风间隙期患者采用五苓散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检测3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血清尿酸水平、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变化情况,观察3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临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血清尿酸水平、血沉、c反应蛋白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后临床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穴位贴敷治疗脾阳亏虚型痛风间隙期,可有效维持患者血尿酸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稳态水平,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防止脾阳亏虚型痛风的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五苓散治疗肝硬变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脾肾阳虚型肝硬变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并加服利水药呋塞米和螺内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日1剂水煎服。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28例,其中显效16例,占57.15%,有效10例,占35.71%,无效2例,占7.14%,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8例,占28.57%,有效11例,占39.29%,无效9例,占32.14%,有效率67.86%,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变腹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刘智群  金小晶 《河南中医》2016,(10):1675-1677
太阳阳明是脾约,正阳阳明是胃家实,脾约证的病位在脾,而不是在胃;脾约证是介于承气汤证与蜜煎导证之间的一种虚实夹杂的病证,本证之虚为脾阴亏虚,而非脾气亏虚,病机为阳盛阴受约。脾胃互为表里,脾主为胃行津液,生理上互相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脾约证之所成,乃由脾胃之气亢盛,过量吸收胃中津液,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小便数;阳盛而阴虚,脾胃中之津液亏虚,肠腑干涸,濡润失职,而中消便难。故本证实为虚实错杂之证,治疗当以麻子仁丸缓攻胃肠之燥热,滋养脾胃之阴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同剂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正常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每次0.5 mg,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