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冠军 《北京中医药》2017,36(9):818-819
通过对《内经》关于腹泻病辨治方法的研读、梳理与总结,认为《内经》不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还蕴含辨病论治、审因论治、对症治疗等诊疗思路,奠定了中医学四维论治之基础。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病机、病因、证候、症状表现,制定辨病、审因、辨证、对症"四维一体"的诊治思路与方法,既是对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临床诊疗体系的完整构建。  相似文献   

2.
《伤寒杂病论》不仅辨证论治,还有辨病论治、审因论治、对症治疗共四种辨治方法,四者分别以证候、病机、病因、症状为作用靶点,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四维一体构成中医学完整的辨治体系,称为四维辨治。囿于单一的辨证论治思维,既难以全面传承经典的学术思想,也难以发挥与发展中医学四维辨治的整体作用。用四维辨治理念引领中医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构建四维论治体系,对确立中医诊疗研究方向,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黄疸病四维论治体系。方法:对《伤寒杂病论》黄疸辨治模式进行疏理总结。结果:张仲景并非仅用辨证论治,还应用有辨病论治、审因论治、对症治疗,开创了四维论治之先河。结论:根据黄疸病不同的病机、病因、证候、症状表现,制定四维一体的治疗方法,既是对经典的全面传承与发展,也是对临床辨治体系的完整建构。  相似文献   

4.
中医有四种辨治模式:以病机为中心的辨病论治,以病因为中心的审因论治,以证候为中心的辨证论治和以症状为中心的对症治疗。四者属于并列关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四维一体,构成完整的诊治体系,称为四维论治。用四维论治理念引领中医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建立四维论治新常态,对确立诊疗研究方向,完善诊疗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炎向胃癌(炎癌)转化的中间环节,其中西医诊治体系尚未完善,传统中医辨治多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然PLGC为病理诊断,临床常无症状,单纯的辨证论治不能完全适用,故辨病、辨证、审因、辨症论治缺一不可,即所谓四维辨治模式。辨病论治是基于PLGC的诊断,把握疾病的整体病机及所处阶段,才能药中肯綮,祛除沉疴;辨证论治即结合胃镜、病理像,四诊合参,准确判断PLGC所属证候,调和阴阳,对证施治;审因是审查PLGC的诱因,追溯疾病的根源,祛除病因,正本清源;辨症论治则是对于有临床症状的PLGC患者,辨别疾病发于个体的外在表现,对症下药,缓解症状。只有联合以上四种辨治模式,才能最大化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体系的核心,但临床中还包括"辨病论治"和"对症治疗",辨证、辨病和辨症历来是互为补充的完整理论体系,文章指出中医临证完整的诊疗体系应是辨证、辨病与辨症的有机融合,应准确运用三辨诊疗体系——"辨病为先,辨证为主,参合症状,立法制方"。  相似文献   

7.
四维辨治论     
跳出辨证论治,寻找辨治新思路与新出路。重温经典发现,《黄帝内经》并存辨病、审因、对症、因天、因地、因人治疗六大辨治模式。三因治疗凸显"天人相应"特色概称辨证论治,与辨病、审因、对症治疗相辅相成、互联互补,四维一体构成完整辨治体系。走出"唯辨证论治论",激发四维辨治活力,是全面传承大医学思维之必然,是提升临床能力之必然,也是开创医学新未来之必然。  相似文献   

8.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的诊"六对论治"疗思路,即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六对论治"贯穿于吕仁和教授诊治疾病的始终。茵陈清热利湿,为吕仁和教授常用药物之一。从吕仁和教授的"六对论治"诊疗思路出发,探析吕教授临床应用茵陈的经验,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仝小林 《中医杂志》2013,54(2):93-95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在古代医学诊断技术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辨证论治并不是中医唯一的辨治方法,也无法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过度强调和追求辨证论治往往容易造成辨治思维的局限.完整的辨治方法应包括辨证论治、辨症论治、辨病论治和审因论治.分别阐述了辨证、辨病、审因、辨症的内容及其在临床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与综辨制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辨证论治概念和认识的剖析,认为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以及辨症征论治、运气辨治、地域辨治、审因辨治、病原辨治、汤证辨治等诊疗方法均是综合辨析。因是制宜即综辨制宜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从而阐明综辨制宜,走出辨证论治误区。正确对待中医特色,使中医事业昌盛无衰,使中西和古今医学结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治疗风湿病的中成药的大量使用,日益暴露出中成药在风湿病患者中的滥用现象,通过从风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辨病论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强调中成药辨证与辨病论治风湿病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家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从多角度研究,但从,陆床经验出发居多,临床上可取得一定疗效,但缺乏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整体治疗理念。按痈疡辨病论治结合局部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疗理念,疗效显著,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着重论述脾脏功能失调在性早熟发病中的重要地位,从脾脏本身、脾病及肾、脾病及肝三个方面说明性早熟的病因病机,并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及用药。强调在健脾化痰,清热利湿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不同伴随症状进行辨证,辅以必要的滋阴降火或疏肝理气之品。除中药治疗外,应嘱患儿家属注意调整患儿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不盲目进补,从而在根本上祛除性早熟的病因。本文突破中医在性早熟治疗方面多从肝肾论治的固有思维局限,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改善性早熟患儿的临床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Fitz-Hugh-Curtis综合征(FHC)系盆腔感染合并肝周围炎疾病,在妇科盆腔炎、附件炎、不孕症等疾病中可见。由于该病发病率较低,症状不典型,临床常被医生与患者所忽视,但随着诊断手段的不断增加与医者的高度重视,大部分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为探索FHC发病规律、诊断要点以及可靠治法,参照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如何明确诊断入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在配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旨在缩短FHC疗程、提高治愈率。FHC明确诊断时常常产生一些并发症,诸如输卵管积水、梗阻,卵巢周围粘连等,且机体抗病能力处于不佳状态,对此中医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患者脉证,结合FHC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规律、用药技巧进行剖析,临床观察认为FHC与肝郁气滞、肝经湿热、痰湿瘀结、气血不和等有内在联系,分别采取疏肝解郁、理气通滞,疏肝清热、利湿化浊,化痰利湿、理气除滞,益气养血、扶正祛邪等法,并根据具体病情配合服用敏感抗生素,临床观察无论是对盆腔感染还是肝周围炎,均具有良好效果,对尽快解除患者痛苦、恢复感染器官功能,与单一西药或单一中药治疗比较,其疗效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这一探索成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FHC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病因多种、病情复杂,目前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方法均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需要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肝硬化的病证结合诊治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诊断上宜据病分证,即依据西医病名,明确肝硬化的病因分类、程度分期及其并发证等,而后根据主症表现而中医辨证分型。我们发现肝硬化的中医证型与疾病分期有关,可进一步研究分期辨证与据因辨证的中医证候特征。治疗上,当中西结合、优势互补,我们观察证实西医病因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相结合,可提高肝硬化疗效。但需注意具体病因肝硬化的病证结合治疗策略,如中西药物序贯或同时治疗,更要强调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与疗效评价的可靠性。以优化疗效显著、宜于推广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发现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作用,促进提高肝硬化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中西医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光 《河南中医》2011,31(3):240-243
从病因病机、证型研究、辨证论治等方面概述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诊治概况。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数学者认为其与湿热疫毒有关,但湿热疫毒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制定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面临许多问题;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寻找合适的治疗路径等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证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证治情况进行整理和介绍。通过对中国知网27篇近期文献进行分析,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传统按三消辩证论治;按阴阳气血失调分型论治,脏脏病机分型论治,以主要病邘分型论治等)、专方治疗以及治疗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证认识进行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必须遵从的根本原则,临床上治疗糖尿病不能拘泥于养阴清热之法,切不可仅见消渴就投以滋阴清热之品,糖尿病程长,并发症多,其病机需以整体观念动态把握,在以燥热、痰湿、瘀血标实为主要矛盾时,应先解决主要矛盾,既要辨病更要辨证。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包含辨证与论治两个阶段。即根据四诊以辨证,所选之方药或所组之方药必须要与所辨之"证"符合。病机即病因导致某证候和某证候出现特定症状与体征的过程,对病机的分析也是对该过程的分析。病机主要就是体现在某"证"出现特定的症状与体征的过程,而辨证论治也是围绕这个过程而展开的,即据症(包括望、闻、问、切)以辨证、审证而察机、据证参机以选方、随证而加减,而其中的关键即病机。现在中医大夫之所以出现临床效果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没有坚持中医特色与中医思维。如果应用西医思维来统摄中医,其临床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中医大夫只有坚持中医特色、中医思维才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这样才能提高中医的自信从而培养铁杆中医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病机的辨证论治和基于方证的辨证论治是两种各具特色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20世纪50年代,前者被写入中医教材,以统编教材为代表的理论界将其视为中医的基本原则和特色,不断加以强化,后者逐渐被淡化.两种思维模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且彼之所长,正是己之所短,反之亦然.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为用,有利于更加精准地对病证进行诊断与治疗.分析和探讨两种思维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及其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加深入学习和灵活运用不同的临床思维模式,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赵文霞 《河南中医》2011,31(5):483-48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应区分脂肪肝的病因,对其进行分级判断,可行肝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纤维化分期情况.治疗方面,可分别给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纠正心理认识、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基础治疗;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调整血脂紊乱的病因治疗;结合不同阶段病机特点的辨病治疗和不同证型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