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51-553
通过验案分析,总结吴银根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其辨治要点是: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肺络,病机为肺络痹阻,痰瘀互结。虚、痰、瘀是其主要病理特点,以通补肺络为大法,主张络虚宜通补,采用祛痰通络,活血化瘀,温阳益气,滋阴补肾等治法,善用峻烈、有毒和虫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熊广  谢纬  曲敬来 《河南中医》2020,40(8):1195-1197
肺痿总以气阴两虚,痰瘀痹阻不通为基本病机。曲敬来教授将肺痿分为3型论治:阴虚肺燥型,以益气养阴,润肺生津,清泻肺热为治则,常用补中益气汤、沙参麦冬汤,燥热津伤重者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气虚血瘀型,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活血通络为治则,常用方为温胆汤或涤痰汤加减;气虚痰瘀型,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则,常用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适当加用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补肾填精,以达"治肺不离于肺,不止于肺"之效。瘀血贯穿肺痿始终,单用活血化瘀之品力量不足,多用破血逐瘀药物如水蛭、穿山甲、三棱、莪术等。曲教授认为,肺痿早期病机为痰、瘀、虚,常采用化纤饮治疗。  相似文献   

4.
通过肺痹文献整理,从《内径》、历代医家特别是叶天士对肺痹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法方药进行了简述。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认为肺痹病机为血脉瘀阻、肺气痹阻,治疗上采用补益肺肾、活血疗痹之法。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肺炎是呼吸道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手段局限。病毒性肺炎之病因病机与肺痹理论存在相似性,均以脏腑内虚,外邪侵袭,痰瘀之毒互结,气机阻滞,肺络痹阻为发病之关键。本文探讨以肺痹理论经验指导病毒性肺炎分期防治,以期为病毒性肺炎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及治法.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和统计了本院既往4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与体征.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与其发病阶段关系密切.本病急性发病期的主要病机为痰瘀气滞,感受时邪是诱发本病急性发作的主要外因,肺阳虚衰为本病整个发病过程中的病理基础.结论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不同发病阶段与病机,急性期以涤痰祛瘀行气泻实为主,辅以温补肺阳,缓解期以温阳固本为主,兼以涤痰祛瘀.采取上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而较系统的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病机与辨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刘娜 《江苏中医药》2016,48(5):19-22
张伟教授主张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应从"肺痹"进行论治,其认为该病以脉络痹阻、气血不通为主要病机特点,虚实夹杂,虚在肺、脾、肾,实为痰、瘀、毒。在治疗本病时,张伟教授综合运用攻补兼施,虚则"补"之,同时配合祛痰逐邪、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以毒攻毒、减毒增效等方法,临证处方灵活多变,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辨治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体会。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肺痹"范畴,通过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凝练出肺肾气虚为本、痰血闭阻肺络为标的关键病机,提出涤痰化瘀、益气通络的主要治法,并采用汤药攻逐痰瘀为主,配合散剂、丸药培补肺肾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丁强  唐亮 《中医药导报》2019,25(7):105-108
通过2例肺结节病的中医药治疗并结合回顾中医相关文献复习,发现本病病理因素以痰、瘀、毒为主,痰瘀互结,肺络痹阻是其主要病机,通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治疗,对于一些激素治疗效果较差,以及难以耐受激素副作用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02-1404
基于"痰瘀相关"分析痛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到痰瘀是痛风的重要致病因素,而痰浊内生、因痰致瘀、痰瘀互结、经脉痹阻或痰核流注是痛风发病的基本病机演变规律。因此,在治疗上要掌握其基本病机,重视将痰瘀同治灵活应用于临床辨治中,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为水饮、血瘀、痰浊,应治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病久伤正者,给予白术、黄芪、太子参等益气健脾,配伍当归、川芎等行气养血活血。水肿明显者,应脾肾双补,温阳化气利水,常用附子、生姜温阳化水,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配伍白术健脾补气;痰瘀互结者,予半夏、白芥子等温肺暖脾化痰,丹参、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桔梗、枳壳行气化瘀。脾胃在本病发病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平素注意顾护脾胃,可减少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和感染的次数。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证属本虚标实.心气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血瘀水停乃病之标,“虚”“瘀”“水”为其病理关键,治宜标本兼顾.根据虚实主次不同,本病可分为心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痰饮阻肺、阳虚水泛、阳气虚脱等证型.心肺气虚型治宜补益心肺,方用补虚正气粥合山楂粥;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用生脉粥;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方用丹参粥合山楂粥;痰饮阻肺型治宜泻肺化痰,方用葶苈子粥合白术茯苓粥;阳虚水泛型治宜温阳利水,方用参芪附子粥合参桂苈枣汤.在具体病证的药膳调理过程中,务必恪守“辨证施膳”原则,随“机”而变.对于阳气虚脱者,药膳调理无助救治.  相似文献   

13.
胸痛病因病机为阴寒凝滞、痰浊阻遏、气滞郁塞、瘀血内停、腑脏亏虚,治疗以"通法"和"补法"为主,"通法"包括活血化瘀、理气通阳、涤痰化饮、辛通散寒;"补法"可分为益气养阴、养血补心、温阳补心诸法。  相似文献   

14.
王居祥教授认为,胃癌的病机关键在于阳虚气结,其发病以脾胃虚寒为本,气机郁结为标,痰湿瘀血为病理产物,亦为促进病情发展的病理因素。治疗应扶正兼顾祛邪,扶正重在温补脾胃,益气养血,祛邪重视疏肝理气和胃,结合化痰软坚、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法,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坚持中西医综合治疗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强调长期调治。  相似文献   

15.
海藻玉壶汤治疗声带息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临床治疗声带息肉多遵"金破不鸣"理论,从肺论治,然其效甚微。声带息肉核心病机为"痰瘀互结",发生与发展与脾关系密切,治疗大法应为健脾化痰、祛瘀散结。声带息肉中痰浊蕴结(脾虚)证、痰瘀交阻证、气滞血瘀证最为常见。海藻玉壶汤正为消癥化积之良方,又有良好的化痰活血作用,适用于痰凝气滞而引发的各种积聚肿块,运用海藻玉壶汤治疗声带息肉,随证加减,可适用于声带息肉兼痰、兼瘀、兼虚的不同证型。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洪广祥教授创立哮喘的发病观"气阳虚弱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内因,痰瘀伏肺是哮喘发作的夙根,外感六淫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介绍了洪教授在临床具体辨治支气管哮喘3种思路与经验用药。首先提出全程温肺治疗哮喘:在缓解期治本,需重视温阳益气护卫;发作期治标,需重视温肺散寒平喘。再者洪教授认为"痰瘀气阻"是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病理基础。因此需涤痰行瘀,疏利气机,畅通气道。最后指出哮喘是个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疾病。因此必须虚实并治,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7.
蒋先伟  马战平 《河南中医》2021,41(4):495-498
“一气周流”理论从气机升降出发,建立了一气化四象的人体气机运行模式,在此模式中,中气为轴,四象为轮,循环运行,生生不息。根据“一气周流”理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机为脾陷胃逆,风邪外受;脾湿胃壅,肺气不降;肾气不温,痰瘀留驻等,中气的盛衰为贯穿疾病的关键因素。临床治疗可从健运脾胃、运土化湿、温肾助阳、祛痰化瘀等方面恢复体内气机流转,“一气周流”则疾病自消。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特色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以血瘀为主,临床根据兼夹因素,辨证治疗可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等证型,但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大法,同时配合针灸、外敷、保留灌肠等辅助疗法的使用,可使治疗更加个体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析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辨治恶寒症经验。恶寒病机复杂,非独外感寒邪及阳虚而能囊括,其病机关键在于卫气不和,卫气不和又有卫气不足及卫气不通之分,阴盛阳衰和气血亏虚可致卫气不足而产生恶寒,外感邪气、痰饮水湿、瘀血内阻、阳郁不达、疮痈初起可致卫气不通而产生恶寒。卫气不足者当温补阳气、益气活血等充卫以散寒,卫气不畅者当辛温解表、宣表化湿、疏利三焦、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解毒消痈等通卫以散寒。  相似文献   

20.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