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调和营卫法及其临床应用乔艳华,乔振纲洛阳市第二中医院(471003)营气、卫气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调和营卫法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常用法则。然而,什么是调和营卫法?应怎样深入理解和怎样具体运用?现根据笔者对《内经》及《伤寒论》有关内容的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2.
武小强 《光明中医》2011,26(4):638-640
心系病症治以调和营卫,《难经·第十四难》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心主血脉,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皆与心主血脉有关,故调其营卫可使受损心脏得以恢复。现就营卫的功能、调和营卫的代表方剂及在心系病症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卫气营血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有发挥和创新。仲景继承《黄帝内经》学说的基本精神,用其来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并将其贯穿在《金匮要略》当中。营卫理论在《金匮要略》中有很多新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分析营卫与脾胃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可以发现“脾胃-营卫-脾胃”的双向调节关系。这样对《金匮要略》的奈文会有新的阐释,也会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灵芝  林棉  关健缨  丘奕文  张韵 《光明中医》2016,(18):2628-2630
对中医营卫理论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文献做了简要的总结和评述。从营卫的含义、营卫不和、调和营卫三个方面,结合中医体质学说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中医病因学说,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位、病机和治疗提出见解,着重分析如何在调和营卫法基础上选方,根据不同证型加减药物治疗,并举例论证。期望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运用简、便、廉、验的治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营卫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气和卫气两者密切相关,在人体内如环无端的运行,维持着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正常的生理功能,《黄帝内经》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将各相关篇章联系总结后对营卫的生成、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等方面进行阐述,进而探讨营卫理论在临床自汗、盗汗、失眠、嗜睡、痹证等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有关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和防治仍然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脏腑理论及"营卫"学说是中医的原创思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心脉-营卫"来探讨高血压病病因病机和治疗,发现心脉与血压的形成、营卫与血压的调节息息相关,"心脉-营卫失调,气机逆乱"是高血压病的病机所在。而"调卫气,宁心神,祛痰浊,畅血脉,和营卫"是高血压病的重要治法。该结论可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营卫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对营卫的阐发内容极为丰富,笔者拟从营卫的生理、病理、治则及临床应用方面略述管见。1 营卫的生理1.1 营卫的含义 营卫在《内经》不同的篇章有着不同的含义,如《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本神》篇曰:“脾藏营”,说明营是水谷化生的精气。《灵枢·营气》篇曰:“精专者,行于经遂,常营无已”,即水谷化生的精气中,精纯的部分,行于经脉之中,经常运转不止。《灵枢·脉度》曰:“脉为营”,指脉是血气运行的管道。《素问·玉机真脏论》曰:“冬脉如营”即冬脉营居于内。《素问·痹论》又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即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  相似文献   

8.
营卫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云:“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难经·三十二难》说:“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张仲景在全面继承和发展《内经》、《难经》有关营卫理论的基础上,把营卫之气的盛衰与脾胃功能联系起来,而且对营卫不和的种种表现,作了详尽论述,确立了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方法。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被后世医家誉为“群方之魁。”其临床应用涉猎广泛,然又各悟新意,细究之,可得出营卫不和不限于太阳中风证,桂枝汤亦不仅仅是解表剂的中肯理论。笔者在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中,运用其调和营卫法,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不揣冒昧,探讨于后,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朱华贺  薛征 《河南中医》2019,39(1):14-18
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的根本原因多是由于营卫不和,卫气亏虚,荣血偏盛,卫气消耗过多或外邪侵伐,不能顾护营阴,则营血四溢,发为紫癜。现在临床治疗紫癜多以清热凉血解毒为治疗原则,早期驱邪,后期扶正,有医家或从虚、或从瘀、或从湿热、或从风热、或从五脏论治,均有一定疗效,而对营卫不和对紫癜的影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调和营卫法和清热凉血法结合治疗与单纯运用清热凉血法治疗相比,可明显缩短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程。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中的营卫学说与睡眠障碍刘进乔敏(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沈阳110034)关键词《黄帝内经》营卫学说睡眠障碍营卫学说作为中医学气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养生诊法等学说一起,奠定了中医学的...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不寐,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失眠为主的疾病。营卫之气行于阳则阳分之气充盛,阳主动故白天清醒;气行于阴则阴分之气充盛,阴主静故夜间睡眠安寝。年老体衰,营卫之气衰少,运行失常,气血阴阳相对平衡失调,神志不宁是老年人不寐的基本病机。调和营卫,使营卫之气充足,运行正常对治疗老年人不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调和营卫包括心理调节、饮食调节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汗症不仅仅是指不正常的出汗诸如自汗、盗汗、多汗等,也包括了该出汗而不出汗或汗出不畅、汗出不足。汗症的出现既是机体相关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的结果,也是导致或加重机体功能失调和某些疾病的重要原因,故必须重视汗症的治疗。兹将笔者治疗不同类型汗症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7,(6):449-451
体为阴,用为阳,体主物质基础,用为功能发挥。营气的循行与根结的流注顺序不同,二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笔者从肝"体阴而用阳"中得到启发,将营气理解为体,根结理解为用。即营气的循行强调精微物质的输布,根结的流注重视功能的发挥。试从体和用的角度解析二者之间的"矛盾",以期能充实根结理论内容,为临床提供更为确切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之关系。方法:从分析《伤寒论》第12条入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①太阳中风证不等同于桂枝汤证,两者大部分相同,但并不是同一证候;②营卫失调是营气对卫气的吸引力不足,卫气对营气的约束力失常;③"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形象生动地表述了太阳中风证恶寒、发热的方式、部位、程度;④桂枝汤是一首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方剂,同时又是既能治疗外感热病、又能治疗内伤杂病的方剂,并非后世认为是止汗方剂;⑤芍药在桂枝汤中的作用是养营补阴,与桂枝的温阳补卫相呼应,并非后世所说敛汗敛阴。结论: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证两者大部分相同,但并不等同,不是同一证候,不能简单视之,应细细分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卫气营血传变理论为指导,"先证而治"治疗外感高热疗效。[方法]根据卫气营血理论,热在卫分,卫气分药同用,银翘白虎汤加清热解毒之类。热在气分,急挫热势,防止津液亏耗,白虎汤加清热解毒之品。邪入营血,病势重笃危急,采用清热透营,凉血解毒法,以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泄热之品。[结果]临床治愈49例,显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11%。[结论]"先证而治"大法,先发制药,先药于证,先药一步,可达到有效控制病势,切断病机转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CIN)是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与临床患者感染甚至死亡风险直接相关。研究表明,“卫气”的防御作用与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异常堆积是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关键病理环节,与中医“卫气稽留”病机表征关联。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认识到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卫气稽留”病因病机之根,因卫气虚损,失其慓疾,推动无力,卫气行迟,以及卫虚营损,血少脉道不充,脉道艰涩,营血壅滞,均致卫气稽留,诱发或加重CIN。据此提出“肺脾肾亏虚-卫气稽留-NETs异常堆积-CIN关联”病因病机新假说,丰富中医CIN病因病机的科学内涵,为益气行卫、养血通营方药干预CIN提供新策略、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SIRS/MODS发生发展的过程复杂,环节众多,单一的某种治疗措施均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将疾病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针对SIRS/MODS多靶点多环节的治疗,从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够弥补单纯西医治疗的不足。目前对SIRS/MODS的各类中医药研究颇多,大多从"毒、热、瘀、虚"4个方面着手,针对SIRS/MODS发病过程中的五脏传变规律,与温病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相对应,运用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通里攻下法及扶正固本法治疗SIRS/MODS,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中医辨证论治在危重症临床中运用的愈发广泛,中医药防治SIRS/MODS亦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进一步形成完善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8.
总结介绍陈伯钧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经验。陈教授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阴阳气血失衡、夹风火热毒痰瘀水之邪是高血压危象的总病机,提出"急缓分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确立了"重治肝肾,调平阴阳,疏和气血,兼祛邪"的治法,并注重高血压的防治未病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气血失和,百病丛生,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现基于气血理论探讨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辨治思路,认为肺系疾病的发病与气血关系密切,系因机体气血功能异常,加之外邪侵袭,导致“肺气虚弱,肺虚络瘀,肺热瘀阻,热壅血瘀”,总结出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为本,痰热瘀阻为标”,治疗上应以“调和阴阳、理顺气血”为主要原则,临床上辨证应用“补肺理气、养血活血、化痰逐瘀、清肺热、利肺气、止咳平喘、凉血”之法,为临床从气血角度论治肺系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