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软件对既往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辨证及处方用药提供思路。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4个数据库1989—2016年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标准的175篇文献中的181首处方录入中医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用药模式,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81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得出药物的使用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及药对,其中核心用药为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土茯苓、萆薢、威灵仙,挖掘出28个核心组合和14首新处方。结论:高尿酸血症常用的药物以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治法以清热利湿,健脾渗湿,补益肝肾,兼以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含虫类药物组方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1993—2018年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含虫类药物组方治疗DVT的文献,提取药物信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TCMISS)V2.5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药物频数、药物组合、新方组合等用药规律。结果获得含虫类药物组方的264篇文献,涉及药物186味。高频药物前10味中的虫类药物为水蛭和地龙。最常见的含虫类药的对药依次为水蛭-当归、牛膝-水蛭、地龙-当归;最常见的含虫类药的角药依次为牛膝-水蛭-当归、红花-当归-地龙、赤芍-当归-地龙。利用熵层次聚类提炼出治疗DVT的新处方共7首。结论 DVT的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利湿、补虚;虫类药物可与活血药、利湿药、清热药、理气药联合应用,并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3.
收集陈纪藩教授门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病例的中药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处方,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陈纪藩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组方规律,探索新组方。结果共纳入278首中药处方,使用中药95味;用药频次大于50次的有17味,其中杜仲、牛膝、七叶莲、桑寄生、巴戟天、炙甘草、丹参、宽筋藤、川萆薢、茯苓、鹿衔草等11味中药使用频次超过100次,为高频用药;高频药对组合124组,强关联组合56个,从中推演得到核心组合12个,新组方6首。分析结果提示陈纪藩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处方用药以攻补兼施为原则,重在补益肝肾、利湿化痰,辅以祛风除湿、渗利湿邪、活血化瘀,以达到缓解症状、预防筋伤骨损、调理体质的治疗目标。分析结果可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熵聚类分析法对孟如教授1997-2018年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历资料中615首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等数据分析。结果615首处方中用药频次在20以上的药物有82味,其中有补益作用药物28味,有清热作用药物26味,有理气消食、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化痰利湿等作用药物各占一定比例。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3组,其中补益药物组合18组,补泻药物组合34组;常用处方为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生脉散。聚类算法分析得出常用药对26对,以“生地黄,水牛角”、“生地黄,青蒿”、“青蒿,鳖甲”等为临床常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9组,得到可能的新处方9个。结论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具有独到的用药组方规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于传承研究工作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索吴生元教授门诊记录的痛风医案,分析吴教授治疗痛风用药规律,以期为吴生元教授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传承与创新,为临床治疗痛风提供借鉴。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方剂及医案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归纳,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 通过对 105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 79味,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共 34味,经典组合模式42条,高频药物关联程度大致6组,常用药对51条,并演化得到3首治疗痛风的新处方,药组多以祛风除湿通络药物为主。结论 吴生元教授治疗痛风多以清热养阴、散寒除湿、温通经络、健脾渗湿等立法,处方常寒热共用、通补结合,注重顾护脾胃、扶正与祛邪并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治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郭振球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郭振球教授2007年9月-2009年3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部分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系统中的药物频次统计分析及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 对纳入的49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1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郭振球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处方中药物有钩藤、天麻、菊花等150种,药物间核心组合模式多见天麻、菊花等药物与钩藤关联,挖掘演化得到14首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新处方.结论 数据挖掘法对于发现名老中医隐性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较好地体现了郭振球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即多以平肝息风、滋阴益肾、健脾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李海松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用药特点与规律。方法收集李海松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共纳入处方258首,涉及药物123种;使用频次在70次以上的药物共22种,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种药物分别是菟丝子、枸杞子、黄芪、当归、五味子、生牡蛎、熟地黄、覆盆子、茯苓、车前子;挖掘出高频药对组合10个,新处方7个。结论李海松教授治疗多以“补肾填精、健脾益气”为主,并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选方用药.方法 通过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主题词,"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为副主题词,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2010-2015年的相关医学文献,共搜索文献216篇,其中符合条件的139篇,将纳入文献中所包括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 2003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结果 139篇文献中,共涉及中药复方147首,药物134味,用药频次共达1501次,其中,用药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黄柏、牛膝、薏苡仁、苍术、土茯苓、泽泻、萆薢、防己、甘草、威灵仙;药物所属类别最多的分别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结论 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泄浊解毒、兼顾补虚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笔者就治疗痛风病之100张专方从病因病机到组方用药作如下阐析: 2 药物功效分类 在所查阅的100篇痛风病临床报道中,共出现了165种药物.这些些药物大体上可分为六大类:一是清热药,包括黄柏、土茯苓、忍冬藤、石膏、黄芩、知母、赤芍、丹皮、金银花、生地等;二是祛风湿药,包括威灵仙、防己、藤类药(青风藤、海风藤、鸡血藤等)、木瓜、秦艽等;三是祛湿药,包括苍术、萆薢、车前子、泽泻、滑石等;四是通络活血药,包括牛膝、地龙、丹参、川芎、桃仁、红花、泽兰、延胡索等;五是补益药,包括滋补肝肾的川断、骨碎补、山萸肉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的相关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的处方数据库,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纳入方剂76首,涉及中药146味,药性以温为主,药味多甘、苦,多入肝、肾、脾经,常用中药使用频次前5位是牛膝、泽泻、薏苡仁、甘草、黄芪;常用中药核心组合为牛膝-薏苡仁、牛膝-泽泻、牛膝-甘草、牛膝-茯苓、牛膝-黄芪等,最终演化得到核心中药组合12组。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6首。结论 中医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组方多以活血祛瘀药、祛湿药为主,临床注重牛膝的使用,可为临床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提供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1.
风湿病为临床疑难重病,中西医治疗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旷惠桃教授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有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效。在临床上要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在中医辨证选方用药基础上合用西药,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中医辅助传承平台系统(V2.5)对全国名中医陈如泉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进行数据挖掘,并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8年—2018年陈如泉教授在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病专科门诊留存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415首处方,并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辅助传承平台(V2.5)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算法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药物的使用频次、组方规律,并基于此数据推算出新方组合。结果陈如泉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用补肾壮阳、益气健脾功效的中药,药物频次较高的10味中药为黄芪、淫羊藿、甘草、补骨脂、白术、当归、枸杞子、丹参、熟地黄、茯苓,药物频次较高的3个药对为:黄芪-淫羊藿,黄芪-补骨脂,黄芪-淫羊藿-补骨脂,并由此推算了10个新方。结论陈如泉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擅于补益脾肾,喜用补气温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谢作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谢教授门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处方320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相关用药数据库,对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并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对药物之间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320首处方涉及112味药物,药物频次共5005次,平均每首处方用药15.6味。在高频中药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以补虚药和活血药为主,排名前5位分别为枸杞子、女贞子、当归、桃仁、白芍。在药物四气方面以“温”药和“寒”药为主,寒温并用。药味上以甘味和苦味为主。归经方面则以肝经为最,脾经、肾经次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0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组合为“当归—白芍”。通过聚类分析,得到14个中药的核心组合,7个聚类方。结论: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从肝肾、气血、经络出发,以补肾强精,聚精养血为根本,并强调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近日,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的通知》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评审细则》有关规定,经公开申报、资格审查、陈述答辩、专家委员会复核、结果公示,确定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共计285项。  相似文献   

15.
马林纳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20,35(4):901-904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高频核心药物的运用思路和原理。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近5年所收录的临床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揭示高频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果:符合收录标准的141首中药组方中,单药以甘草、白芍、黄芪使用率最高;药性以寒、温居多;药味以苦、辛、甘居多;高频归经除脾、胃以外,还协同肺、心经;药物以补虚药、理气药占比最多;证型以脾虚、脾湿、肝郁为主。结论:治疗胃溃疡以补虚药为主,再根据证型配伍其他功效药物,且治疗脾胃的同时应兼治其他脏腑。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刘启泉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并筛选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刘启泉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集成的频数分析、规则分析Apriori算法、改进互信息法以及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运用中药方剂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集成数据挖掘方法,探索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文献102篇,涉及方剂105首,涉及中药138味,高频药对10对,挖掘出新处方7首。结论 卒中后失眠治疗以安神药为主,辅以化痰利湿,补虚活血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发掘古今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糖尿病)的首选药、常用药、首选药对、常用药对,为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和中药新药研制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通过"九九中医资讯网"共享数据库系统,分别检索古代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和现代中药品种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情况,采用频次、逻辑分析、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分析数据,获得古今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糖尿病)的首选药、常用药、首选药对、常用药对。结果现代中成药首选药为黄芪、五味子、天花粉、地黄、麦冬、葛根;常用药人参、山药、知母、枸杞子、茯苓、黄连;首选药对为黄芪+五味子、黄芪+地黄等;古代用药首选药物为天花粉与麦冬;首选药对天花粉+麦冬和天花粉+黄连。结论通过对古今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用药分析及对比研究,可发现古今治疗优选药物及药对,并从中发掘潜在有效药物,可为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和中药新药研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收集活血化瘀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相关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155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