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士虎  褚超 《吉林医学》2014,(2):277-278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如有细菌感染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疗程3~6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取得了相对满意的疗效,患儿体温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得以明显改善,安全可靠,未见不良反应,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4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鼻塞消失时间以及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效果显著,药物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月梅 《右江医学》2009,37(2):164-165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的疗效。方法将17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86例,两组均采用儿科常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热毒宁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疗程均为3~5天。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也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爱真 《基层医学论坛》2014,(20):2643-2644
目的对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根据患儿家属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3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毒宁治疗,参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鼻塞流涕、咳嗽、咽喉充血停止时间及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不会对小儿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李新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25-1826
目的探讨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5例,随机分为2组,均在采用儿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静滴,观察组应用热毒宁静滴,疗程3 d~5 d,比较2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佳。  相似文献   

6.
王虎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487-2488
目的探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8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则予以热毒宁,分析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为8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热毒宁比利巴韦林效果更为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郭信长 《中原医刊》2007,34(22):93-9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和利巴韦林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8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同时加用头孢曲松钠观察其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且临床副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陈彦亭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287-1288
目的: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取热毒宁治疗。对比2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止咳时间、退热时间、咽痛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热毒宁具有显著疗效,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该病的临床治疗并不规范,其治疗多以抗病毒及预防并发症为主,辅助添加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以增强疗效,这不仅导致医药资源的浪费,且易产生耐药。我院采用热毒宁注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用以痰热清注射液(10 mL.支-1),按0.25~0.4 mL.kg-1.d-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按10 mg.kg-1.d-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3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咳嗽、全身症状及精神食欲的临床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使用痰热清注射液24~72 h后显效率为50%,有效率为41.7%,无效率为8.3%;对照组在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24~72 h后显效率为35.3%,有效率为29.4%,无效率为35.3%。两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等作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经文献分析及临床观察,发现随气候及小儿体质变化,其辨证规律和中药施治出现相应演变,同时逐渐增多的中成药治疗在应用及制剂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转变中医药研究思路促进传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滴鼻治疗小儿病毒性上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毒性上感患儿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常规使用青霉素,先锋霉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相应为10例、14例、26例、总有效率48%。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滴鼻对小儿病毒性上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副流感病毒的感染率、季节、年龄、地域等状况进行临床调查,并进行中成药辨证分型治疗研究。方法 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月济南、沈阳、南京地区急性上感患儿1 090例,脱落及剔除后共余973例,辨证分型后进行中心分层+区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87例)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组(486例)应用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治疗,3 d为1个疗程,检测副流感病毒并观察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结果 副流感病毒感染率为5.65%,春季多发,南京和济南较沈阳感染率高。副流感病毒感染不局限于单一证型。结论 副流感病毒感染为小儿急性上感的常见病毒,其感染率与季节、地域相关,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7例,依据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咳嗽、咽喉充血、流涕的缓解时间[(2.08±0.17)d、(2.77±0.48)d、(2.65±0.28)d、(2.29±0.55)d]短于对照组[(4.20±0.19)d、(5.30±1.16) d、(4.41±0.17)d、(4.91±0.53)d],其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68.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0.26%、对照组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热毒宁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胞病毒感染状况及中成药辨证方案治疗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月济南、沈阳、南京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辨证分型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治疗,3 d 1个疗程,检测合胞病毒并观察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结果:收集1090例病例,合胞病毒感染率为12.56%,学龄前儿童易感,秋季感染居多,南京和济南较沈阳合胞病毒感染率高,合胞病毒阳性者表寒里热证多见。结论:合胞病毒感染为小儿急性上感的常见病毒,其感染率与季节、地域、年龄相关,与中医辨证有相关性,中成药辨证治疗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用病毒唑滴鼻治疗耍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两蛆。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病毒唑滴鼻行局部治疗,配合口服药全身治疗,用药3天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用U检验法比较有显差异,治疗组有效率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服药治疗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用病毒唑滴鼻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意见集成的基础上,制定循证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明确本指南的范围,规范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术语和定义,提出本病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将本病分为风寒袭表证、风热犯表证、暑热夹湿证、时疫外感证4主证和夹痰证、夹滞证、夹惊证3兼证,推荐了辨证论治方药及中成药、外治法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安乃近注射液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效果.方法 将9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患者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化实验分组,分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为热毒宁静滴+安乃近肌肉注射组、单用热毒宁静滴组、单用安乃近肌肉注射组,每组320例,观察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 h、3 h的体温(口表)及不良反应.结果 使用热毒宁静滴+安乃近肌肉注射组在治疗1 h后体温下降幅度较单用热毒宁静滴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单用安乃近肌肉注射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 h后较单用热毒宁静滴组或安乃近肌肉注射组体温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热毒宁静滴组在治疗3 h后体温下降幅度较单用安乃近肌肉注射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安乃近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退热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低钾血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间厚街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72例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58%(112例)低钾血症患者发病前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治疗史。其中轻度低钾血症18例,中度低钾血症67例,重度低钾血症27例。所有患者经口服、静脉补钾后症状均缓解。结论低钾血症的发病因素可能与病毒感染、滥用药物(抗生素、地塞米松、退热药)有关,与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有关 对于难治性低钾血症在常规补钾基础上,辅以安体舒通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抗菌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霞  杨锦旺  吴震  葛仁美  林小荣 《医学综述》2013,(24):4591-4592
目的观察抗菌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海安县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4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取样分为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治疗,全程应用抗菌药物组(全程抗菌组)50例,延后应用抗菌药物组(延后抗菌组)54例,对两组的用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延后抗菌组总有效率为96.3%,全程抗菌组为9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后抗菌组的病程为(4.3±0.6)d,显著短于全程抗菌组的(5.5±0.7)d(t=9.179,P=0.001);延后抗菌组复诊率为7.4%,显著低于全程抗菌组的22.0%(χ2=4.479,P〈0.05);延后抗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全程抗菌组为26.0%,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和1周延后抗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9.4±0.7)×109/L和(6.6±0.5)×109/L、粒细胞(0.73±0.06)和(0.61±0.06)、C反应蛋白(19.1±1.8)mg/L和(7.2±0.6)mg/L比较全程抗菌组的白细胞计数(7.1±0.6)×109/L和(6.8±0.5)×109/L、粒细胞(0.60±0.06)和(0.60±0.06)、C反应蛋白(12.1±1.2)mg/L和(7.7±0.6)mg/L的改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延后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并且安全性更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