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在限制性应激条件下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探讨限制性应激在实验性牙周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用0.012 mm不锈钢丝线结扎左上颌第一磨牙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应激组(给予限制性应激),另一组为非应激组(单纯结扎)。每组大鼠分别在施加应激后第2、3、4、5周随机各取6只处死,检测牙龈指数、应激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酮激素(corticosterone,CORT)在血清中的含量以及牙槽骨丧失程度(attachment loss,AL)。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鼠结扎后的左上颌第一磨牙牙龈指数均高于未结扎的右上颌第一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激组ACTH和CORT含量均高于非应激组(P<0.01);应激组结扎区AL明显高于非应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激组前4周AL与时间呈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可以加重牙槽骨的吸收,并且随着应激时间的增加,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也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在限制性应激条件下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探讨限制性应激在实验性牙周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用0.012mm不锈钢丝线结扎左上颌第一磨牙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应激组(给予限制性应激),另一组为非应激组(单纯结扎),结扎后1、2、3、4周后检测牙龈指数。每组大鼠分别在施加应激后第2、3、4、5周随机各取6只处死,应激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激素(CORT)在血清中的含量,以及牙槽骨丧失程度(AL)。结果大鼠结扎后的左上颌第一磨牙牙龈指数均高于未结扎的右上颌第一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激组ACTH和CORT含量均高于非应激组(P<0.01);应激组结扎区AL明显高于非应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激组前4周AL与时间成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可以加重牙槽骨的吸收,并且随着应激时间的增加,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也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NA-200c/转录因子Y框蛋白2(SOX2)轴在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miRNA-200c组和联合组。模型组、miRNA-200c组和联合组小鼠分别给予慢病毒空载体、miRNA-200c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及miRNA-200c和SOX2慢病毒过表达载体。以牙龈卟啉单胞菌涂抹模型组、miRNA-200c组和联合组小鼠口腔建立慢性牙周炎模型。检测各组牙周组织miRNA-200c和SOX2表达水平、牙龈指数、釉牙骨质界(CEJ)到牙槽嵴顶(ABC)距离。HE染色分析小鼠牙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qPCR检测小鼠牙周组织中miRNA-200c和SOX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因子(RA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牙周组织中miRNA-200c表达水平降低(P<0.05),SOX2表达水平升高(P<0.05);miRNA-200c组牙周组织中miRNA-200c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组织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原代培养牙周炎患者组(异常牙槽骨组)细胞系(H-171)和正常组细胞系(H-258和H-262),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方法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用细胞计数法计算出2种细胞的倍增时间和分裂指数。结果异常牙槽骨组织原代培养一次成功,细胞形态为梭形。正常人牙槽骨组织原代细胞存活,生长速度较H-171慢。2组细胞均贴壁生长,具有成骨细胞的特点:碱性磷酸酶(AKP)染色、甲苯胺蓝、藩红花O、四环素标记矿化结节组织化学染色、过碘酸雪夫(PAS)、Ⅰ型胶原、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结论2组细胞均具有成骨细胞特点。生长速度H-171较H-258、H-262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铁调素对缺铁性贫血及慢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同时检测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及80例慢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调素水平。结果:缺铁性贫血组血清铁调素水平低于慢性贫血组(P <0.05)。结论:铁调素为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慢性贫血的简便经济的方法,适合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牙周炎患者临床探诊深度(CPD)与牙槽骨吸收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105例牙周炎患者,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第一磨牙的CPD和第一磨牙牙槽骨吸收程度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学数据。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CPD与牙槽骨吸收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轻度牙槽骨吸收组”与“重度牙槽骨吸收组”仅年龄(t=-2.147,P=0.034)和CPD(t=-2.941,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纳入年龄这一混杂因素,校正后CPD每增加1 mm,牙槽骨吸收程度加重发生的概率为72.1%(P=0.002);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年龄与CPD之间交互作用显著(P=0.000)。用年龄(≤45岁为青壮年,>45岁为中老年)和牙槽骨吸收程度进行分层,“青壮年轻度牙槽骨吸收组”CPD与牙槽骨吸收程度呈中度正相关(r=0.579 5, P=0.001 2),“青壮年重度牙槽骨吸收组”CPD与牙槽骨吸收程度呈中度正相关(r=0.404 7,P=0.021 6),“中老年轻度牙槽骨吸收组”CPD与牙槽骨吸收程度不相关(r=0.232 2,P=0.445 2),“中老年重度牙槽骨吸收组”CPD与牙槽骨吸收程度不相关(r=0.082 01,P=0.655 4)。结论:CPD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牙槽骨的破坏程度,尤其是45岁以下的青壮年牙周炎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龈沟液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在慢性牙周炎中的表达及与牙槽骨吸收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105例作为试验组,慢性牙周炎患者45例作为验证组,健康体检者105例为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龈沟液OPG、IL-35、IL-37水平,比较试验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牙槽骨吸收比例情况,分析牙槽骨吸收比例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结果 试验组龈沟液OPG、IL-37水平低于对照组,IL-3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龈沟液OPG、IL-35、IL-37水平是牙槽骨吸收比例的影响因素(P<0.05);建立回归模型为:牙槽骨吸收比例=6.495-0.180×OPG+0.169×IL-35-0.055×IL-37,自变量可解释牙槽骨吸收比例91.5%的变异量;采用验证组患者龈沟液OPG、IL-35、IL-37水平对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其平均绝对偏差值为1.25%。 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OPG、IL-37低表达,IL-35高表达,三者均与牙槽骨吸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束为 《吉林医学》2011,32(14):2777-2778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丸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牙周基础治疗后,试验组给予补中益气丸治疗,对照组服用V it C,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各项牙周指数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前牙龈指数(G I)、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PD)、附着水平(PAL)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复查,试验组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补中益气丸对慢性牙周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高度和密度的变化情况,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骨量的变化。 方法 选择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采用CBCT测量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和密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 轻度牙周炎治疗前和治疗后牙槽骨密度高于中度牙周炎和重度牙周炎(P<0.05),中度牙周炎牙槽骨密度高于重度牙周炎(P<0.05)。轻度、中度、重度牙周炎治疗后牙槽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轻度牙周炎治疗前和治疗后牙槽骨吸收低于中度和重度牙周炎(P<0.05),中度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低于重度牙周炎(P<0.05)。轻度、中度、重度牙周炎治疗后牙槽骨吸收均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治疗后牙槽骨密度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磨牙和磨牙治疗后牙槽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前牙、前磨牙、磨牙治疗后牙槽骨吸收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改善慢性牙周炎的牙槽骨密度,CBCT可以用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骨量变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中sclerostin的表达与分布。方法 选用16只3月龄左右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个空白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实验组利用丝线结扎上颌左右第二磨牙制作牙周炎模型,各组分别于0、3、7、14 d处死大鼠,取实验部位组织,用Masson染色检验牙周炎建模成功与否,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clerostin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丝线结扎牙颈部制作大鼠牙周炎模型,方法成熟可靠。sclerostin在正常成年大鼠牙槽骨组织中偶见表达;3 d组sclerostin染色阳性骨细胞数成倍增加,7 d组达到高峰,14 d组表达开始下降。结论 细胞通过合成sclerostin参与牙周炎的发病与发展过程;牙槽骨的破坏与改建,表达随时间呈现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钢丝结扎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实验组在造模期间给予氧化苦参碱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学变化,测量釉牙本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结果空白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的牙槽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轻于空白对照组,牙槽骨吸收量也较小。结论氧化苦参碱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  相似文献   

12.
脑铁异常增高至少是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帕金森病等发生的一个起因。铁调素通过与膜铁转运蛋白 1(ferroportin 1,Fpn1)结合,导致其内吞和降解,抑制十二指肠铁吸收和巨噬细胞铁的释放,调节机体铁稳态。因此,铁调素(hepcidin)是这些疾病药物干预的一个新靶点。在所有与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将铁恢复至正常水平或阻止脑铁增加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最近研究表明,脑中铁调素水平升高可抑制血脑屏障、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铁转运蛋白的表达,进而显著降低脑铁含量。该综述主要讨论铁调素在脑中的表达调控作用及其在疾病中潜在的治疗作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鼠造型缺钙模型 ,经给予补钙食品后 ,检测骨钙、骨皮质指数等指标的改变 ,且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发现骨钙和骨皮质指数与钙的摄入水平及吸收利用有着密切关系 ,证明二者呈高度正相关 (γ=0 .876~ 0 .92 8之间 ,P<0 .0 1)。为钙对骨骼生长、发育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评价吸收利用效果 ,指导补钙治疗 ,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值,比较慢性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的差异,探讨全身骨密度与慢性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54例及牙周健康者3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腰椎和双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慢性牙周炎组股骨颈骨密度低于牙周健康组,女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健康者腰椎骨密度高于慢性牙周炎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可能与股骨颈骨密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雌二醇(E2)在小鼠铁调素和膜铁转运蛋白表达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在不同时间、使用不同浓度雌激素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应用RT-PCR法检测肝脏铁调素和膜铁转运蛋白mRNA。结果注射50μgE212h和24h后小鼠铁调素表达增加(P〈0.05),而注射100μgE212h后小鼠膜铁转运蛋白表达也出现上调(P〈0.05)。结论 E2可通过调节小鼠肝脏铁调素和膜铁转运蛋白表达而影响铁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已被收治的1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研究组在牙周袋内放人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对照组按常规剂量口服替硝唑,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IL-6水平结果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PLI、 BOP、 PD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之间PLI、 BOP、 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PLI、 BOP、 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IL-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之间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可以降低IL-6水平从而缓解慢性牙周炎患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固齿增骨散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固齿增骨散治疗慢性牙周炎 31例 ,并设对照组 30例。其中固齿增骨散显效率 8.87% ,有效率 62 .0 9% ,总有效率 70 .96% ;对照组 30例 ,显效率 0 % ,有效率 33.33% ,总有效率 33.33%。结果显示 :固齿增骨散在降低菌斑指数和龈炎指数、减轻牙动度 ,提高咬合力及改善全身症状方面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期间未发现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在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ICAM 1在正常和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牙龈和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均表达ICAM 1,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单位面积中表达ICAM 1阳性的成纤维细胞数目占成纤维细胞数目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牙龈组 (P <0 .0 0 1)。结论 :牙龈成纤维细胞可能参与和调节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ICAM 1介导的免疫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患者非手术治疗3月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5名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位患者至少有8颗天然后牙。每个象限中至少有2个牙牙周袋深度≥5mm,采用口内自身对照的实验方法,以设A、D区后牙为对照组,共102颗;B、C区后牙为实验组,共107颗。观察这些牙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临床指标如探诊出血(BOP)、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菌斑指数(PL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CAL、PLI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上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在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OP指标的改善程度在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新根尖周指数(N-PAI)与旧根尖周指数(O-PAI)在前牙锥形束CT(CBCT)图像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门诊具有锥形束CT(CBCT)图像和X线片的患者63例,共95颗前牙,包括无症状牙40颗,诊断为慢性牙髓炎15颗,慢性根尖周炎35颗(包括根管治疗后患牙7颗),根管治疗后表现正常5颗,根据新、旧根尖周指数评判病例的分级,并对所得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X线片与CBCT图像的根尖周炎检出率分别为3795(38.95%)和5695(5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P0.01)。CBCT图像O-PAI为1、2时,N-PAI可有不同程度分级;当O-PAI为3、4、5时,由于分级界限不清导致评片重复性不佳,而N-PAI可通过病损大小明确分级。结论 N-PAI通过病变的大小评定根尖周炎的分级,同时包括骨皮质的破坏情况,而O-PAI相邻两个级别之间的划分界限不明确,前者更能体现根尖周炎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