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郁病常见于内科疾病,亦可见于皮肤科疾病;可单发,也常见于其他多种疾病中。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郁滞不得发越,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1]的五气之郁(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丹溪心法》[2]的气、血、痰、火、湿、食等的六郁,《赤水玄珠》[3]的五脏平气自郁以及《景岳全书》[4]的怒、思、忧、惊、恐等情志之郁。狭义是指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气机郁滞,日久必然化火,即所谓"气有余便是火",而"火郁"即当"发之",其深意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
赵龙辉  刘爱军 《河南中医》2016,(8):1329-1331
在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上,马艳东主任提出"痰湿瘀三气杂至合而为浊"的病理新机制,认为慢性咳嗽基本病机为"浊郁肺络",并创立捜络剔浊法。马艳东老师认为慢性咳嗽不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都不能忘记祛除痰浊,要寻找滋生痰涎的因素,辨别痰的性质,采取"因势利导""制源畅流"的方法。久咳时"非宣通肺气则邪气留恋不解,非肃降肺气则气机逆乱不调",用药当宣肃并行,帮助肺脏恢复气机,则外邪得解,痰浊自化,气道通畅,咳嗽自息。马老师紧抓其"浊郁肺络"基本病机,用药以搜络剔浊药为主,并注意宣肃并行、寒温相宜、润燥相兼,巧补肺脾肾,使痰浊得除、外邪得祛,气血调畅,气道通利、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3.
火郁发之是对“气机壅塞,郁结生热”的病机及“清、透”治法的凝练概括。“火郁”为无形之火被有形之邪所隔而不得正常发越,“发之”则是针对气机壅塞不通之所在,以清宣、透散、升发、疏导等治法分而论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乃火毒之邪与痰瘀等癌肿毒邪内外相合而成,热毒内伏郁遏气机,阳气不得宣发,故具有气机郁闭、怫热郁结的病机特点。本文宗“火郁发之”之旨,开拓论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新思路。放疗初期急以清宣透热,放疗中期缓以升阳泻火,放疗后期虚以伏火滋阴,疏布气机祛其壅塞,直切病机以证立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行阐释,以期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4.
论温病证治之热、郁、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之病机,多为热、郁、瘀。三者之间由热致郁、由郁致瘀,循序渐变,环环相联,极易形成热郁或热瘀;热与郁当区分无形郁热或有形郁结。治疗以清热、解郁、化瘀三法兼顾,卫气阶段主清热散郁并举;营血阶段重散热化瘀同治;治热防郁,治郁防瘀。郁与瘀当区分无形郁滞或有形郁结,治疗采取相应消散法。对于临床辨治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订广温热论》认为伏邪发于太阴肺经者为"太阴燥火",燥火致病见"过时而发""气营(血)两燔""热伤血络"等营热津伤、肺萎叶焦的特点与放射性肺损伤表征关联。故文章基于"太阴燥火"学说认识放射性肺损伤,并在"燥者濡之""火郁发之"的治则下探析以"清""透""滋"等治法,以期进一步丰富放射性肺损伤的中医内涵。  相似文献   

6.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机"虚"、"瘀"、"郁"并见,表现为肾、脾、肝三脏之虚,以肾虚为本;久病肝木失调气机不得升发而为郁;气虚与气机郁滞均可使血行不畅而致瘀。治疗宜补肾之阴阳与肾精的不足,同时重视疏调肝木,活血化瘀,三者兼顾,促进机体生髓化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中医"郁"概念的源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内经》五郁之说的产生、内涵到历代医家对“郁”概念的论述出发,系统整理分析了中医“郁”的概念的历史源流。认为中医历代郁的概念琳《内经》五郁理论为纲领,五脏气机郁滞不畅,则可致气郁、湿郁、水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等,并因情志不遂所致郁者有虚实之辨,总属气郁范畴。阐明中医“郁”的含义既指“郁”的病机又特指郁病,论述了郁病病名的确立及规范,为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中医“郁”概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发病特点、证候要点、辨证治疗,认为糖尿病足火郁的发病具有因时、因地、因人的特点,糖尿病足之火郁是外感阴邪阳邪或七情内生五邪等,使阳气怫郁,终致正气虚馁,多种郁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机关键在火热被遏伏于内,不得透达于外,气机郁遏,内蕴外闭于足。在治疗上予内散火郁、外透火郁之法,根据早、中、晚三期分析证候要点,内治外治相结合,因势利导,使壅滞于足部的气机灵动,火郁发而疮自消,为中医诊治糖尿病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魏玮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虚、滞、郁、瘀"。虚有先天不足与后天失养;湿热交困,阻遏气机,滞而为病;郁与情绪密切相关,主要为气机郁结;久而不愈,伤血入络,虚瘀为病。魏玮临证治以"补先天、壮后天、通利经络、涤荡邪毒",灵活运用温肾健脾、清肠化湿、疏肝健脾、活血通络等治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于火郁而引起的妇科血证,非清热凉血、滋阴润燥所能治疗。火郁非单独指七情所伤气机乖戾而致的气有余便是火,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内生五邪、中气虚馁皆可造成气机郁遏而致火郁,均属气郁化火。形成火郁的原因不同,治法各异。对于火郁引起的妇科血证的治疗必先祛其郁,使气机条达,总以"火郁发之"为治疗原则。脾气虚火郁者治以健脾升阳散火;肝郁脾虚木失条达者,以逍遥散疏之散之;少阳火郁下迫治以和解少阳,清透郁火;阳明火郁治以清透阳明郁热或清泻阳明火热;少阴阳虚寒遏火郁证治以温阳散寒;厥阴寒热错杂火郁走窜证,治以温肝阳,滋阴血,散瘀热。总以使气机畅达,郁火有出路而不下迫胞宫为要务,即"火郁发之"之意,也是妇科血证治疗的又一法门。  相似文献   

11.
总结卢尚岭教授对四逆散功效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化裁应用经验。基于百病皆生于气的基本原理,卢尚岭教授提出肝气郁结是诸多疾病发病的基本病机。肝郁为诸郁之先,诸郁多与肝气郁结相关,是以气机郁滞诸疾内生,疏肝解郁可治百病。因而,临床常用疏肝解郁治法,相应方剂首选《伤寒论》四逆散。其具疏肝理气解郁之功,故为疏肝解郁之祖方。卢尚岭教授结合临证所见,不断总结经验,创制疏肝解郁之经验方疏解汤,功用:疏肝解郁、调气活血,主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胸胁胀满或疼痛、头痛、眩晕、心悸、脘腹疼痛、情志不舒、痛经等病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颜新教授从痰瘀交阻辨治疑难病的临床经验,以痰瘀同源、痰瘀同病和痰瘀同治的思路为其理论依据,临证强调调气,注重温阳,祛邪外出,并结合五脏分清痰瘀的主次以辨证施治。并从痰瘀交阻的角度阐述论治冠心病、高血压、痴呆、失眠、脂肪肝、肺气肿、关节炎、肿瘤等诸种疑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曾定伦主任中医师认为高脂血症属虚实夹杂之证,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其病理产物不外乎"痰浊""瘀血""水饮"等,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体质和某些基础疾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密切相关。高脂血症病因主要有:受纳过剩、内伤饮食,缺乏运动,先天禀赋,久病体虚、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失调。其治疗重点当紧抓三个重点:节食限食、减少食物摄入,调理五脏,增加脂浊的消耗。曾老师认为痰浊瘀血是形成脂膏的关键,是高脂血症发病的病理基础,一则脾失布津,聚湿成痰,形成脂膏,一则水液代谢失常,痰浊堆积,脂膏留滞,再则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瘀血凝结,形成脂膏。曾老师以"痰瘀"立论治疗高血脂,研制出验方"十味降脂片",对于调整各种类型脂肪代谢异常具有良好功效。  相似文献   

14.
林兰教授认为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应归于中医中风、偏枯等范畴 ,并涉及到头痛、眩晕、痰证、血瘀。病机为禀赋不足 ,肾精亏虚 ,劳逸失度 ,肝肾不足 ,饮食不节 ,痰浊蒙闭 ,五志过极 ,肝阳暴张 ,气虚血瘀 ,经脉痹阻。治疗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以临床不同证候辨为阴虚、气虚、痰瘀等。中脏腑又可分为闭证、脱证。  相似文献   

15.
阐述杨秉秀主任医师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杨老认为子宫肌瘤的病机要点,主要为正虚、气滞、血瘀、痰结、湿热,治疗当益气行气,活血破瘀,化痰软坚,清热利湿,散结消癥,以消癥汤和消癥丸并用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衰核心病机为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消渴肾衰之毒繁杂,风、热、水、湿、痰、瘀诸邪内外相引蕴结于肾,皆能积而化毒。然瘀毒者,久病多瘀,瘀久成毒,审毒治瘀,当以“解毒通络保肾,活血化瘀导邪”为大法。根据瘀毒所在部位与性质,总结为“痰瘀上犯者,当复其宣肃”“湿瘀困中者,当调其升降”“浊瘀下注者,当引而竭之”“气滞血瘀者,当行气化瘀”“瘀从寒化者,当温阳化瘀”“瘀与热合者,当清热化瘀”“气虚血瘀者,当补气活血”,故消渴肾衰之瘀毒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文章总结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夹瘀毒的用药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冠脉易损斑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期五脏虚损,气血阴阳失调,气滞瘀血痰浊蕴积成毒,毒损心络所致。因此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稳定易损斑块的基本治法。调气、扶正应贯穿于稳定斑块的整个过程,应用虫类药以加强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之效。  相似文献   

18.
林兰教授根据甲状腺解剖位置及经络循行结合自己五十年的临床经验,首次提出了甲状腺为“奇恒之府”,其生理功能为“助肝疏泄,助肾生阳”。其病机为郁、热、痰、瘀、虚。常见的主要证候为:邪热外感证、肝气郁结证、肝郁火热证、气郁痰凝证、气郁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肾阳亏虚证、阴阳两虚证9大证候。  相似文献   

19.
孙建芝辨治风湿性心脏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孙建芝教授诊治风湿性心脏病经验。认为本病病机特点在于心阳虚、痰瘀水饮内停,治疗重点是补虚和活血化瘀通络。提出在辨病基础上辨证以及无证从病等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20.
古代医家对食管癌论述颇多,结合历代医家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为阴枯热结,痰气交阻;对该病的辨证应抓住气、痰、瘀三方面;在治疗中应化痰不忘理气,祛瘀不忘化痰,将理气药、化痰药与祛瘀药配伍应用,使瘀消痰化气畅而积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