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参阅大量文献,分天行厉气,伏气内发,外邪侵肺,热积心脾,熏蒸于上,三焦传变,将养过温,小儿特殊体质等7个方而对手足口病疾病病因病机进行了归类分类,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析历代医家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元前6世纪起,中医学即有关于四肢病的记载,指因受“风”而得的四肢关节疼痛的疾病,并把这一类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肌肉酸痛、麻木、沉重等症状统称为“痹证”。探讨痹病的病因病机,研究其特点,有利于指导临床。现就历代医家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科萨奇A16型(CVA16)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以手、足、臀、口腔等部位丘疹、疱疹和发热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症状,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脑干脑炎、神经性肺水肿,危及生命[1]。由于其传染性较强,传播快,对婴幼儿  相似文献   

4.
2011年手足口病仍然在菏泽地区肆虐,笔者在菏泽市中医医院发热病房工作,负责收治手足口病患儿,在此期间,观察了大量手足口病患儿,发现手足口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主要发生于6月~6岁小儿,全年可见,主要在春季3、4、5三个月流行,其临床特点是常见发热,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出现疱疹和溃疡,甚则可见高热、抽搐、昏迷,最重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而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呼吸衰竭而死亡.对于手足口病,中医占籍并无明确记载.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其病因病机,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参考温病学的某些著作,结合笔者的个人见解,对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卢红蓉  杜松 《环球中医药》2012,5(11):823-824
自2008年以来,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医药介入手足口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对手足口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尚不统一,病因方面有湿热疫疠和温热疫疠的争论;病机方面有内因是什么,病位在哪里,重症手足口病是否入营血,舌红绛与热入营血判断以及手足口病病邪直中病机的探讨空白等问题存在。为更好预防、治疗手足口病,建立对手足口病病因、病机确定的统一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袭雷鸣  陈鲁  李燕宁 《新中医》2016,48(1):14-16
手足口病具有暴发性、剧烈性、危重性、传染性、难治性、顽固性之特点,属于中医毒邪的范畴,以湿热毒邪为主。手足口病发病正值夏季,湿热当令,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素食肥甘,湿热之体,外感邪毒,内外合邪,湿热壅盛,熏蒸肌表,伤及营血,其病乃成。  相似文献   

7.
中医历代医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失眠症在古代医籍中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从古至今,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失眠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  相似文献   

8.
谭艳  陈聪  周聪  黄柔  肖凡  刘秀  陈昱彤  喻嵘 《中国中医急症》2021,(1):149-151,155
黄疸病首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先秦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医家大多认为黄疸与脾密切相关,湿邪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宋金元时期医家对黄疸发病的病因及特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将湿热、寒湿分别致阳黄和阴黄做了具体的概述和区分,并指出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认为内有积热,外感时邪疫毒,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导致黄疸的发生.明清时期有医家指...  相似文献   

9.
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宏  路亚娥  雷跟平  孙燕 《陕西中医》2000,21(11):522-522
<正> 1 肾虚论 此论最早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云:“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溲一斗,肾气丸主之”。虽未明确指出由肾虚而致,但从其所治之方药来看皆治肾之品,至今仍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此后持此观点的著名医家有隋·巢元方、宋·陈无择、明·孙文胤、赵献可、张景岳,清·喻嘉言、张璐、陈士铎。如清代陈士铎云:“消渴之症,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并言:“肾虚,实皆肾水之不足也”。强调肾阴之不足。宋·陈无择云:“消渴属肾,盛壮之时,不自谨慎,快情纵欲,极意房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认识。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中医学经典著作和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肾虚、脾胃虚弱、血虚血瘀等引起骨质疏松症进行论述。结果:肾虚、脾胃虚弱、血虚血瘀等方面都会对骨质疏松症产生影响。结论: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虚、脾胃虚弱、血虚血瘀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孙为  朱垚 《河南中医》2016,(8):1312-1314
虚劳的病因病机,虽然各地医家有不同的偏重,但基本认可其病因不外乎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因素,病机多以"气""血""阴""阳"为主。虚劳发病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中医药对虚劳的辨证分型虽各不相同,但证型相对集中,治疗用药多以补益脾肾,滋阴养血等方法为主。在药物归经上入脾、胃经的药物最多,其次是入肺、大肠经的药物。在药性上使用最多的是性寒之品,其次是性平、温的药物。传统医学具有治未病的系统理论,在现代医学对虚劳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的情况下,中医中药在预防虚劳发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是未来临床治疗虚劳的方向和趋势。但是,在整体上中医药对于虚劳的发病和治疗作用机理尚无重大突破。各地区的中医药学者对虚劳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缺乏共识且各有侧重,因此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临床上用药缺少以药物作用机理为指导,大多数药物仅限于临床疗效观察,动物实验研究较少。中药复方发挥疗效的有效成分、作用方式、途径和靶点等机理尚不清楚。同时在综合治疗如针药结合等方面缺乏研究,临床上对于未病先防及饮食、情志、运动等调护缺乏重视,故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的融合,不断提高中医药治疗虚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本文初步研究民国以后的近现代中医对消渴的认识,希望对当代治疗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脾胃肠病的虚实转化、相互传化、波及他脏、他脏病及4个方面,论述了脾胃大小肠病虚实病机及其传变规律。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提高脾胃肠病的辨证论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成因各异,究其根本,一方面源其脾肾两虚,生血乏源;另一方面为邪浊壅滞,耗气伤血,二者并重。前者常贯穿疾病始末,后者常出现慢性肾脏病中、晚期。临床治疗当根据各期病因病机特点,扶正、泄浊各予侧重,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与蓝芩口服液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与蓝芩口服液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退热时间为(1.1±0.3)d,疱疹结痂与消退时间分别为(2.2±0.5)d和(3.8±1.1)d,开始进食时间为(2.1±0.4)d,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3.3%显著好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发生率为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结合蓝芩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金亮 《天津中医药》2004,21(6):445-446
从事中医脾胃病研究,大致经过3个阶段:1)跟师学习,继承的重要途径;2)中西医合作,借鉴的重要途径;3)主持攻关,自主研究的主要途径。主持研究各项科研课题,大致可分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调查性研究和理论探讨几个方面,并力求创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儿童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6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7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0.4~0.6 m L·kg~(-1)注射,1次·d~(-1)。两组均治疗7~10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836,P=0005);治疗组的发热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肌阵挛消失时间、抽搐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皮疹消退时间上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手足口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以"中风病"为例,通过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中风病"病因病机语言的隐喻特征,分析其病因病机概念隐喻多样性的认知根源。认为"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是主要基于一系列与"风"相关的概念隐喻建构而成的中医理论。医家体验的独特性形成了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了"中风病"病因病机概念隐喻始源域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了对中风病隐喻认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病以久病肺虚为主要内因,由于反复感邪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心。其主要病理基础是痰浊与瘀血交阻为患,痰浊、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导致正气不足,外邪与之胶结的致病因素。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贯穿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