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陈锦黎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其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肾气衰退,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治疗应以清心火为主,健脾胃补后天以滋养先天肾气之衰退,使心肾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2.
总结刘素荣教授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刘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包括肾气亏虚、肝失疏泄、脾虚失健,肾虚是发病的基础,并可累及心肝脾肺,临证分肾阴亏虚、阴阳两虚、肝郁气滞、心肝火旺、肝血亏虚、心气亏虚、心肾不交、气虚不摄8型,分别治以滋养肾阴、清热除烦,阴阳并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养血安神、疏肝清热,养阴清热、除烦安神,益气养心、敛阴止汗,交通心肾、清心安神,补气止汗。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肾气亏虚、肝脾等功能紊乱,涉及主要脏腑,有肾、肝、脾,关系冲、任二脉。肾气不足,天癸竭,冲任虚衰是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基础因素。治宜以调整阴阳、补脾、益肾、平肝为主。指出:中医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赵彦教授采用二仙汤加味联合揿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赵教授认为,肾精亏虚是本病的病机。肾精是肾气和肾的物质基础,肾之阴阳是肾气活动的体现。肾阴肾阳为肾精提供动力和水源,故肾精亏虚必然会导致肾之阴阳失调。治疗上采用二仙汤加味补肾填精、调和阴阳,且联合揿针治疗,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同道。  相似文献   

5.
吴忧  梁文娜 《河南中医》2022,42(4):510-513
"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肝脏生理功能衰退,肝失疏泄,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因郁致病,使得机体产生各种病理变化,引起围绝经期综合征.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对女性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围绝经期出现的月经紊乱可使女性对绝经产生恐惧心理,进而诱发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在绝经前后,肾精衰竭,肾气不足,天癸将绝,冲任二脉...  相似文献   

6.
吴克明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总以肾虚为本,早期以肾阴虚为主,多脏受累,阴阳偏颇,气血失和,后期可致阴阳两虚或阳虚;如以滋水清肝饮为主辨证加减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刁军成教授认为绝经综合征病机以肾气虚衰,天癸亏竭,肝肾不足为主。肾阴阳的虚衰,导致肾之阴阳偏盛偏衰现象,从而导致脏腑阴阳失调。临床证型以肾阴阳失调为主,累及心、肝、脾等脏腑,可表现为寒热错杂证,故治疗大多从调整阴阳着手,以调整阴阳为主兼以调肝养心健脾,辨证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兰教授行医数十载,通过其精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对围绝经期失眠病因、病机的独到见解,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张兰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围绝经期失眠认为病位在肝肾,与心脾皆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不足为本,气滞、火郁、痰热为标,临床论治本病时因人制宜,将围绝经期失眠分为6种证型,即肝郁气结证、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肾不交证、脾胃虚弱证、气血两虚证辨证施治,在治疗上独出己见,提出"滋养肝肾,调整阴阳"的治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清热化痰;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滋阴降火。在此基础上,酌情佐以安神之品,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干燥综合征好发于围绝经期女性,其基本病机在于肾燥。肾燥之根本在于肾阴、肾精不足,开合失司,采用补肾阴、填肾精为基本大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干燥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失衡与干燥综合征发病有着密切联系,补肾阴、填肾精中药能够调节性激素水平,这可能是补肾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干燥综合征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0.
二仙汤为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诸证的常用方剂,具有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调冲任的功效,杨传华教授在临床上灵活应用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效果显著。对杨传华教授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12.
闫朝勃  赵瑞成 《河南中医》2021,41(4):552-557
赵瑞成教授认为,失眠以五脏不和为本,心神不安为标,倡导从五脏入手治疗失眠。心脾受损所致失眠多以虚证为主,以归脾汤为基础方治疗。从肝论治失眠主要分为4个证型:肝气郁滞证,肝郁化火证,肝血瘀阻证,肝阴亏耗证。肝郁气滞者予柴胡疏肝散;肝郁化火者予四逆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血瘀阻者予桃红四物汤加减;肝阴亏耗者可予钩芍通络汤配合酸枣仁汤加减。赵教授从肾阴虚、肾阳虚、心阴虚、心阳虚、心肾阴阳两虚5个方面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肾阴不足者,方选黄连阿胶汤加减;肾阳不足者,方用交泰丸加减;心阴虚者,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心阳不足者,可用桂枝加桂汤;心肾阴阳两虚者,用桂附地黄丸加人参、沉香。若失眠患者肺气虚弱,在基础方中配合补肺汤;肝火扰心患者,在清肝泻火,镇心安神的同时可加用枇杷叶;肺肾阴虚,虚热扰心者,用生脉地黄饮加减。赵教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常以百会、四神聪、安眠穴、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申脉为基础穴组,灵活取舍。  相似文献   

13.
在"形神合一"理论的指导下探讨糖尿病与抑郁症的关系;指出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的病机主要为禀赋不足,脏气虚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瘀血、痰浊,肝火等。临床辨证分为肝气郁结,心肝火旺,肾虚肝郁,心脾两虚,痰气瘀阻五型。  相似文献   

14.
李宜瑞教授认为,儿童多动症临床阴虚阳亢者多见,往往又以心脾肾不足为其本,肝阳亢盛为其标。在辨证分型上,为执简驭繁,主要分为肾虚肝亢证、心脾不足证、痰热扰心证3证,肾虚肝亢证,主方为益智宁;心脾不足证,主方为四君子汤合甘麦大枣汤化裁;痰火扰心证,主方为温胆汤化裁。李教授认为,临床上各证型常混合存在,难于截然分开,例如心脾不足者,可出现土虚肝旺,或夹有痰湿或痰热。此外,证型也非一成不变,临证需细加斟酌。她还特别指出,调脾胃可安五脏,当上述各型"标"证已轻,脏腑"本"虚之证为主时,皆可酌加太子参、茯苓之类健脾药,脾健而其余四脏化源不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作者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情志内伤,外邪侵袭,脏腑虚损,热毒燔灼形成热毒炽盛证;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调,久之,形成气阴两伤证;阴病及阳,脾阳不足,水湿不运,肾阳不足,肾水泛滥形成脾肾阳虚证;脾失健运,或肝木侮脾形成脾虚肝旺证;肝气郁结,气血凝滞形成气滞血瘀证。结论: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李广  张世葳 《河南中医》2020,40(5):704-706
经方辨证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有:补益心脾法、疏肝健脾法、滋阴清热法、清热化痰法、甘润缓急法、化痰解郁法和回阳益阴法等七种。补益心脾法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方用外台茯苓饮加味;疏肝健脾法适用于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证,方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四逆散加减;滋阴清热法适用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方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清热化痰法适用于肝郁气滞,痰热扰心神证,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甘润缓急法适用于脏躁病,证属心肝血虚,心神失濡所致,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化痰解郁法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证,方用半夏厚朴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回阳益阴法适用于心肾阴阳两虚,且以阳虚为主所致的烦躁不安证,方用茯苓四逆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相似文献   

17.
总结丁学民老师治疗抑郁症经验。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气机郁滞、五脏阴阳气血失和;治疗宜疏导气机为先,结合脏腑气血阴阳盛亏灵活辨治;临床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气滞痰阻、气滞血瘀、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及肝肾阴虚;擅用经方及花类药物治疗。并举验案1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李丹  邵祥芸  赵敏 《环球中医药》2020,13(3):384-388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治疗失眠症相关文献,收集统计失眠症中医证候并提取证素信息,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1)共检出文献653篇,符合要求317篇,整理后规范证名得到44种中医证候,其中以心脾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等频次较高。(2)证素组合规律中以两证素、三证素、四证素组合为主。(3)在单一病性证素中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等频次较高;病位证素以肝、心、脾、肾等频次较高。(4)在证素组合时以热(火)+肝、气虚+血虚+心+脾、热(火)+痰、热(火)+阴虚等频次较高。结论失眠症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为主,病位主要以肝、心、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常见症状及证素特点,为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择10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采用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分析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症状分布情况及不同肝郁分级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特点。结果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潮热汗出、眩晕、骨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等;主要病位证素为肾、脾、胞宫和心神;主要实证病性证素为痰、湿、血瘀和热;虚证病性证素为阴虚、气虚、血虚与阳虚。结论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多兼肾、脾、胞宫和心神等脏腑的病理改变,虚实夹杂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0.
包陪荣教授认为妇女围绝经期不稳定型心绞痛当为本虚标实证并认为"肝肾阴虚"是形成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病机,采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期综合征并提出应用滋养肝肾,清热养阴治疗围绝经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