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寒论》治疗下利的遣方用药规律,以期为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治疗下利的方剂,对“下利”关键词的出现频数,治下利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伤寒论》中涉及“下利”相关字词的经文达90条,治下利方剂共30首,药味精简,大多不超过10味,除去猪肤汤方后,一共运用了46种药物。结论:《伤寒论》治下利善用苦辛寒温之品,以脾、胃、肺论治为主,八法之中尤重温法与和法,治脏腑、调气机是治疗下利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伤寒论》治疗便秘的遣方用药规律,为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便秘疗效提供借鉴。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治疗便秘的方剂,对"便秘"相关词的出现频数,治疗便秘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药物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寒论》中与"便秘"相关词的经文达78条,治便秘方剂共21首,药味精简,最多不超过10味,除去蜜煎方后,共运用了34种药物。药物以归脾经的最多,达23.91%;五味之中以苦辛寒温之品居多。结论《伤寒论》治便秘善用苦辛寒温之品,以从脾、胃、肺论治为主,调理脏腑气机升降是治疗便秘的一个重要方面,尤重下法与和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伤寒论》治悸的遣方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伤寒论》涉及“悸”相关经文进行归纳,统计分析“悸”相关字词的出现频数,治悸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频数≥3前11味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结果《伤寒论》中与“悸”相关经文有18条,治悸方剂14首,共运用了26种药物。结论:仲景治悸重视温心阳、化水饮,八法中尤重温补法,并开创了和法治悸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的方剂,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呕吐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律、核心组合及新方。结果: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305首止吐方剂的分析,共涉及中药174味,出现频次≥10的药物49味,总结了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45个、潜在核心组合58个,并演化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用药规律,常用药物以健脾助运的陈皮、化痰降逆止呕的半夏、温中止呕的生姜为主,并可适当配伍补益药物。本研究为中医止呕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张仲景治疗烦躁的用药规律,以期对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整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涉及烦躁的条文、方剂及药物出现的频率、频数,对药物的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涉及烦躁相关词的经文达113条,治便秘方剂共46首,运用63种药物;药物以脾经、肺经、心经、胃经四经最多,分别为21.31%、19.67%、14.75%、14.75%;五味之中以苦辛寒温之品居多。结论:张仲景治烦躁善于寒温并举,甘苦辛齐进,从心、脾、胃、肺论治为主。  相似文献   

6.
郑明武 《江西中医药》2005,36(10):12-13
仲景治呕辨证精当,处方灵活,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涉及到的条文有六十余条,方剂三十余首,特别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中,尤为集中,现归纳为十法,分述于下。1和胃止呕《呕吐哕下利病篇》指出:“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又说:“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胃主受纳,以降为顺,各种原因而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皆可发生呕吐,故治呕之法,以和胃为首要。小半夏汤和生姜半夏汤皆由生姜半夏组成,药虽仅二味,但善能降逆和胃,为治呕之要药,应用时随证化裁,即可治疗诸般呕吐…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两书对“治呕”都有详细论述,在《金匮要略》中确立了治呕主方——小半夏汤,并根据呕吐的性质(寒热)、先后、主次以及病源、病位的不同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了十多个不同的方剂,主治各种类型之呕吐。  相似文献   

8.
通过归纳分析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有治疗咳嗽气喘的条文,总结仲景治疗咳喘的方药证治规律.结果 显示《伤寒论》中治疗咳喘的方剂有13首,《金匮要略》中有33首,去掉重复的4首,《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咳喘的方剂总共有42首.根据治则治法对这42首方剂进行归纳分类,并对涉及的48味药进行频数统计和功效分类,总结出张仲景治疗咳喘首重协调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调节津液代谢,祛邪兼顾扶正,联合应用治肺八法.  相似文献   

9.
孙铮  方向明 《吉林中医药》2010,30(3):254-255
《伤寒论》在对于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中对于脾胃之气的重视是放在首位的,脾胃功能正常则不易受邪致病,邪正斗争的胜败关键决定于脾胃的盛衰,并依此判断预后。从用药频次及药物药效、归经、药性、五味的频数表统计入手,运用比较归类法以及频数表对《伤寒论》治疗脾胃病的方剂进行研究,分析方剂药物组成衍变及应用,探索仲景组方用药规律,总结关于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辨证运用吴茱萸汤临床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玲 《中医研究》2002,15(1):62-63
吴茱萸汤是张仲景方 ,在《伤寒论》中 ,论本方证治有 3条 ,阳明篇用治“食谷欲呕” ,少阴篇用治“少阴病吐利 ,手足厥冷 ,烦躁欲死” ,厥阴篇用治“干呕 ,吐涎沫 ,头痛者”。《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篇》用本方有 2条 ,一治“呕而胸满者”,一治与《伤寒论·厥阴篇》同。以上各条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辨治腹痛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伤寒杂病论》中条文涉及腹痛类病症的方、药,统计治疗腹痛方中药物的运用频数和频率,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分析.结果:《伤寒杂病论》中,涉及腹痛的方剂共33首,最常用药物为芍药和甘草.张仲景治疗腹痛多用补法、泻法及和法,善于运用温热之品,若使用寒凉之药,偏于运用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和总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治疗妊娠恶阻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提取CNKI中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整理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妊娠恶阻方剂的常用药物、组合规律及核心组合。结果:通过对129首治疗妊娠恶阻方剂的分析,总结出使用20次以上的中药16味、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28个、核心组合32个,演化得到新处方9个。结论:CNKI中收录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组方以健脾益气、理气止呕为主,辅以辨证加减,可为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症状,探析眩晕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眩晕的处方共12首,其中7首在现代被广泛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并有相关文献报道。通过对这些文献和眩晕经方中所含药物的分析,得出张仲景治疗眩晕主要从痰饮立论,选取的药物多属淡渗利湿、燥湿利水之品;治疗眩晕的经方及其用药经现代实验或药理研究证实多具有降压作用,因此可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虽未设痹证专篇,但诸多经方涉及痹证治疗。本文从仲景这些经方中的药对组合的角度入手,探讨仲景治疗痹证的辨证核心和组方要领,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安佳乐  陈雷 《河南中医》2013,(12):2050-2051
目的:探讨经方中药物的量效关系。方法:选取常用之黄连一味,比较其在《伤寒杂病论》各方中的应用,分析其量效关系。结果:黄连在其不同的剂量段和与经方中其他药物不同比例时,侧重、主治均有所区别。结论:中医处方用药应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重视用量控制.采取此策略随证施量。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61-163
卢芳教授认为痹病多由外感风、寒、湿等邪气与内生之湿、痰、瘀邪相合痹阻经脉而致,治疗须以攻邪为要。在痹病诊治中,对于寒邪兼夹痰浊、血瘀等有形之邪形成的邪气积聚证,卢教授运用攻下法治疗,通过逐邪通络,引积聚从下而解。受《伤寒杂病论》启发,卢教授选用大黄、芒硝作为攻邪主药,常以多方合方,或以大黄、芒硝为主药自拟处方。  相似文献   

17.
《医经正本书》与《伤寒论》文献研究的密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超尘 《河南中医》2009,29(3):214-218
《医经正本书》为南宋程迥所撰,未涉临床方剂,而以考辨为主。该书完整地记载了宋代太医局大方脉科考试所据之《伤寒论》全书,不但增加了医学史研究的史料,而且也使我们看到,《伤寒论》历传不衰,尤其在宋代取得飞速发展,这与皇朝关注医学与重视《伤寒论》的医疗价值密切相关。该书文献丰富,对研究中国古代医政、图书、典章制度、医学伦理、方剂度量衡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探讨“方”与“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有症有方的条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245 条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方证知识库,先选择100 条作为测试样本,然后分别以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的症状表现输入模型,进行“症状”到“药物”的预测分析。结果:模型预测正确率79%,对桂枝汤证及麻黄汤证各药物的预测误差均在0.1 以内;对小柴胡汤、白虎汤证中主药的预测误差在0.1 以内,对其它药物的预测误差在0.3 以内。结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能较好的模拟方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该思路可进一步应用于方证辨证论治体系中,为方证规范化及中医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南阳酒文化源远流长。1959年春,在镇平县城西北三十公里的塜上寺遗址出土了一件精制灼黑陶杯,充分说明早在距今约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南阳就有了以谷物为原料酿造酒的历史。酒文化的辉宏与酒的制作技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南阳历史上,独具匠心的南阳人民凭借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人们奉献了诸多琼浆佳酿,这对张仲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到了清酒、白酒、苦酒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不仅用到了上述名目繁多的酒,其用酒之法也是各取所宜,独具特色。纵观一部《伤寒杂病论》仲景提到"酒"字共有45处,其中白酒3处,清酒5处,苦酒4处,酒33处,见于不同篇章、不同病证、不同方药及饮食禁忌、杂疗方中,对酒的用法、服法也各有不同,例如:水酒同煮、以酒送服、以酒煮药、以酒浸药、以酒洗药等。  相似文献   

20.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11):1419-1420
《伤寒论》是以病立论,以病统证,以证统方,以方统药,先辨病,后辨证,才用方药治疗.《伤寒论》六病即六大类型疾病的简称,包括了人体脏腑病、经脉病、络脉病、六淫病、营卫病、气血病、津液病等,可见《伤寒论》所论不只限于六经病.而近现代《伤寒论》研究中,概念的混淆使用已经影响了对《伤寒论》理论的正确表述,因此应该及时纠正误解概念,才能重新阐释《伤寒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