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2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120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100例,治愈率83%;显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7%,随访0.5a治愈者未复发.结论: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9)
安阿玥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认为先天禀赋异常为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的重要前提,忧、思、郁、怒等不良情志刺激为其诱因,嗜食生冷、肥甘厚味、饮食不洁致湿热疫毒之邪内侵肠道为发病最直接的原因,三者常相兼为患。诊断用药强调中西医并重,二者互补短长。治疗用药方面,UC初起或急性期主张以清热化湿、行气和血为主,病程日久以调补脾胃为主,辅以清热化湿、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寒温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局部应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4.
5.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水煎剂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药选大黄、黄柏、黄连、黄芩、白头翁、诃子、木香、薏苡仁、白及、甘草为主方,随症加减,水煎滤液后保留灌肠。结果:有效率91.3%。结论:选用健脾燥湿、收敛中药水煎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9,(18):84-8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氧化应激及TAM受体分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7例。两组治疗4周后,对比其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Baron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双歧杆菌、乳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双歧杆菌、乳杆菌及Mertk的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肠道菌群及TAM家族分子。 相似文献
7.
《吉林中医药》2019,(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消化内科门诊60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中医证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蕴占31.7%,寒热错杂占26.7%,气血亏虚占18.3%,大肠湿热占15.0%,脾肾阳虚占5.0%,肝郁脾虚和阴血亏虚各占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中医证型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病变范围、缓解率的关系无明显差异(P 0.05)。且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虚湿蕴型最多,寒热错杂型、气血亏虚型较多,其次为大肠湿热、脾肾阳虚。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其虚为脾虚血亏,实为湿热留恋,肠络瘀阻。脾虚在发病及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贯穿于本病的始终,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之根本,因此健脾补肾、调和气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防止复发的首要治法,同时兼以清肠化湿。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非特异性溃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结)是一种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因不明的炎症性大肠疾病。据其临床症状“溃结”应属中医学的“肠pi”、“痢疾”、“泄泻”等病症范畴。本病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治愈难度大,为现代难治病、多发病之一。由于该病的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西医治疗多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及外科手术,同时注意休息与饮食调节等,但疗效不够满意,且有不同的副作用。近几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溃结”中显示出优势,疗效肯定,用药安全,现将研究进展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减乌梅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寒热错杂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84例合格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加减乌梅汤煎剂,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和疗效性观察,4W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5.91%、82.50%和7.50%、82.50%,两种治疗方法总有效率相当,但中药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乌梅汤是治疗寒热错杂证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的方药。 相似文献
10.
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李汉文主任医师着眼于脾虚湿胜为本、湿浊瘀毒为标的病机特点,强调整体观念与"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通过病证结合,采用宣畅气血、寒热并用、祛瘀生新等治疗大法以厚肠止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治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治溃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拉嗪钠胶囊口服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93.3%,治疗组有效率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腹痛、困倦乏力、腹胀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肠镜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灌肠机针灸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71.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肠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4.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应辨明缓急,扶正与祛邪并举。初发期一般以邪气盛为主,兼见本虚,谢老师认为此期患者在清利肠道湿热过程中,首当顾护脾胃,切勿过分寒凉;慢性间歇发作期多邪气稍退、正气虚弱,其势复杂,寒热错杂。谢师此时治以扶正与祛邪并用,治则主要是健脾化湿,清热止泻。慢性持续严重期病久累及于肾,以虚证为要,兼见邪气,此时病情危重,应予以足够重视。应以补脾益肾助阳,化湿涩肠止泻为治疗原则,重用健脾温肾固涩之品。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笔者临证时常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脾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脾不和型、阴血亏虚型,运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常注意采用情志调摄、食疗、灌肠等方法进行配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曾升海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初多因脾胃虚弱所致,脾胃升降失常是发病关键,脾胃虚弱是发病的内因。曾升海教授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气滞湿阻证,湿浊中阻证。曾升海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点:调气为本,清热为辅,注重化瘀;组方平和,味多不杂,注重变通;察言观色,因人制宜,注重调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并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6%,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每次1 g,每日3次,复方乳酸菌胶囊0.66 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加减,配合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每晚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内镜下评分及生存质量(IBDQ)积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BDQ积分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镜下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情况。方法将9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n=51)和西药组(n=48),分别给予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法立方的中药内服和灌肠以及常规西药内服和灌肠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情况,并对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96.1%,优于西药组79.2%(χ2=6.639,P<0.05);治疗后中药组较西药组在腹胀、纳差、乏力的改善上更为明显(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疗效与病变部位、病情分级、临床分型和中药干预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30~0.37,P<0.05或P<0.01)。结论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法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