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来氟米特和柳氮磺吡啶,并治疗1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记录患者症状、体征、AS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等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腰背痛、晨僵时间均改善,疼痛关节数、BASDAI、BASFI、红细胞沉降(ESR)、C-反应蛋白(CRP)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氟米特组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柳氮磺毗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柳氮磺吡啶相当,但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周溯 《西部医学》2012,24(11):2192-219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口服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柳氮磺吡啶;对照组24例,口服柳氮磺吡啶,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改变情况及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自觉症状、晨僵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周红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52-1754
目的:观察云克(99Tc-2MDP)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予以云克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柳氮磺吡啶,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评价疗效,了解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间枕墙距、扩胸度、指地距、BSADIA评分、BSAFI评分、ESR、CRP水平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除枕墙距、ESR水平外,改善值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云克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柳氮磺吡啶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以期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抑郁症状提供有效治法。方法将101例强直性脊柱炎抑郁患者随机分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加减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连续治疗60 d,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DS评分、体征、BASDAI、BASFI评分及对ESR、CRP、不良反应等。结果①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缓解率80. 4%,对照组缓解率48.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总有效率88. 24%,对照组总有效率54.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③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血清炎性因子(ESR)、BASDAI、BASFI评分、前后体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④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柳氮磺吡啶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抑郁症状确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及对患者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AS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BASF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以及炎症因子水平(ESR、CRP)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72%,高于对照组的63.16%(P0.05);治疗后,观察组BASFI和BASD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SR、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AS患者,应用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脊柱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补肾强督方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机体功能指数(BASFI)、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血沉、C-反应蛋白及脊柱痛(VAS)评分,治疗12周后计算两组ASAS20、ASAS4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机体功能指数(BASFI)、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血沉、C-反应蛋白及脊柱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达到ASAS20为18例(90%),达到ASAS 40为15例(75%),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强督方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优于单用柳氮磺吡啶治疗,且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3例AS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接受益赛普标准剂量治疗,对照组(41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标准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晨僵时间、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法(HH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腰背痛VAS评分、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SDAI评分、BASFI评分、腰背痛VAS评分、髋关节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SR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SR、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赛普对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依那西普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BASDAI、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李萍  孙敏 《当代医学》2021,27(8):12-14
目的探讨益赛普与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单药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赛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BASDAI、BAS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ESR、CRP、IL-1、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赛普与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AS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因子水平,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29例患者中药熏蒸加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单用SASP治疗,观察疗效。同时测定炎性指标的改变如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情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评分,BASFI表功能指数评分,治疗前后ESR、CRP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结论]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改善患者身体的活动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3).试验组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依那西普(25 mg,2次/周,上臂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复查,分析腰痛发生率、腰部晨僵时间、Bath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与入组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腰部晨僵时间明显缩短(P<0.05),BASDAI和BASFI评分显著改善(P<0.05),ESR和CRP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2.
魏巍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54-55,57
目的观察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疗效。方法15例AS患者同时伴有髋关节病变,第0、2、6周给予静脉滴注英夫利昔单抗(3mg/kg)治疗。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12周时AS病情活动指数评分(BASDAI)、AS功能指数评分(BASFI)、Harris髋关节评分、腰痛、腰背晨僵时间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治疗后第6、12周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BASDAI、BAS.FI、腰痛、腰背晨僵时问以及ESR、CRP治疗后第6、12周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治疗期间1例患者在第6周出现输液反应。结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AS髋关节病变起效快、疗效好,而且不良反应轻,同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经两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后,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方法 用人鼠嵌合的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英利昔单抗)和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Etanercept(依那西普)分别治疗了47例和26例活动期AS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留取外周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中MMP-3的浓度,并与临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nfliximab治疗AS患者6周后,与治疗前的基线期相比,血清MMP-3的水平在第2、6、10周均显著下降(P<0.01);在第2、6和10周,MMP-3水平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Etanercept治疗AS患者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MMP-3的水平在第1、2、4、8和12周均显著下降(均P<0.01);在治疗前(0周)MMP-3的浓度与ESR(r=0.74,P<0.01)、C-反应蛋白CRP(r=0.72,P<0.01)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在治疗结束(12周)时,MMP-3的浓度与ESR之间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0.43,P=0.029),与CRP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r=0.37,P=0.061).结论 Infliximab和Etanercept不仅能显著降低通常用于评价病情活动的客观指标ESR和CRP,而且还能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的浓度.MMP-3与AS的发病和病情活动有关,MMP-3有可能与ESR和CRP一样作为评价AS病情活动和评价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赵福涛  丁元晶  赵浩 《重庆医学》2006,35(22):2060-2062
目的观察单用柳氟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以及二者合用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以评价3种组合治疗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住院治疗的A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各50例.分别采用SSZ(SSZ组)、MTX(MTX组)、SSZ联合MTX(联合组)治疗,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相匹配,均选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基础疗法。出院后继续原药物治疗,并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炎性指标等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随访第1、2、3年与入院时比较。腰骶痛明显减轻(P〈0.05)、晨僵时间显著缩短(P〈0.05),BASDAI和BASFI明显降低(P〈0.05)、炎性指标ESR和CRP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骶痛、腰背晨僵时间、BASDAI、BASFI,随访各阶段SSZ组和MTX组均较联合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SZ组和MTX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各阶段ESR和CRP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所有病例无造血系统障碍发生。结论SSZ与MTX治疗AS的疗效相近,且均优于二者合用,不良反应均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单用SSZ或MTX治疗AS有更多的优越性,其更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3)。试验组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依那西普(25 mg,2次/周,上臂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复查,分析腰痛发生率、腰部晨僵时间、Bath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与入组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腰部晨僵时间明显缩短(P<0.05),BASDAI和BASFI评分显著改善(P<0.05),ESR和CRP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 应用依那两普治疗48例AS患者,25 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H)、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MMP-3浓度.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H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组血清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依那西普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P-3水平显著下降(P<0.05),CRP和ESR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降低水平与ESR、CRP的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7和0.474,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依那两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水平:MMP-3可作为评价依那西普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Bath 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标(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 和改良的BASDAI 即mini-BASDAI 在评价无外周关节受累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的病情活动度时的价值.方法 根据是否有外周关节受累,将患者分为P+ 组(有外周关节受累) 和P- 组(无外周关节受累).采用BASDAI 对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进行评价,然后再省略BASDAI 中的第3、4 个问题计算出mini-BASDAI.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64 例AS 患者.有P+ 组的患者其各项炎症指标(BASDAI、miniBASDAI、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index,BASFI)、Bath 强直性脊柱炎计量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rology index,BASMI)、血沉、C- 反应蛋白) 均显著高于P- 组患者.两组mini-BASDAI 值均高于BASDAI,但两者与其他疾病活动度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无差异,如医生总体评价与BSADAI 的相关系数为0.703,与mini-BASDAI 的相关系数为0.696,其余指标间的相关性也基本相同.结论 在评价无外周关节受累的AS 患者病情活动度时,mini-BASDAI 并不优于BASDAI ;BASDAI 仍然是最有效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祛瘀强骨汤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瘀血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合治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合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祛瘀强骨汤治疗,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标,统计疗效。结果:合治组总有效率86.57%,对照组67.5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在改善腰骶疼痛、脊背疼痛、晨僵、刺痛、夜间疼痛等中医症状及中医证候评分、BASDAI、CRP、ESR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合治组用药后在改善腰脊活动受限、口干不欲饮、肌肤干燥少泽及BASF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强骨汤联合西药能够缓解AS症状,降低ESR、CRP等炎性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1蛋白、血沉(ES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及发生脊柱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收治的54例发生脊柱骨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骨折组,并选取未发生脊柱骨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Dickkopf-1蛋白、ESR、VEGF-A、腰椎骨密度T值、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血清C反应蛋白(CRP)、指-地距离。采用Pearson法分析Dickkopf-1蛋白、ESR、VEGF-A与BASDAI、BASFI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骨折组与对照组的腰椎骨密度T值、BASDAI、BASFI、血清CRP、指-地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的Dickkopf-1蛋白、ESR、VEGF-A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组患者BASDAI评分与Dickkopf-1蛋白、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依那西普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青少年AS男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依那西普组和英夫利昔单抗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半年内及治疗期间均未曾服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12和2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枕墙距、指地距、Schöber试验、AS活动指数(BASDIA)、AS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沉(ESR)和MRI表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2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24周治疗后,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均对AS有较好的疗效,2组患者腰背部及腰骶部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和24周后,2组患者晨僵时间、指地距、枕墙距、Schöber试验、BASDAI评分、BASFI评分、ESR和CRP水平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依那西普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红斑,英夫利昔单抗组出现2例中度感染、2例消化系统反应和1例皮肤瘙痒,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对青少年AS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其受累髋关节的症状,2组患者短期疗效相近,但依那西普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英夫利昔单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