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的不同及其意义,采用库尔特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STKS型及其配套试剂,检测40例正常人与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44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PLT、MPV,并比较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PLT、MPV的变化,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高于正常组,出血组PLT、MPV比无出血组明显减少(P<0.01和P<0.05).血小板参数PLT、MPV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衡量出血倾向的指标之一,而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变化不一致,能反映血小板减少原因,对肝硬化血细胞减少患者是否选择脾切除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肝硬化患者出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导致出血的原因,采用K45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比较PLT、PCT、MPV亦有显著差异(P<0.01)。血小板四项参数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出凝血异常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衡量肝硬化出血倾向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癌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9例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LT、MPV、PCT、PDW、Fib及PT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组(或肝癌合并肝硬化组)PLT、MPV、PCT均显著降低(P<0.01),PDW显著升高(P<0.05),Fib显著降低(P<0.05~0.01),PT显著延长(P<0.01);随Child分级,其异常程度逐级加重,有显著差异(P<0.05~0.01)。肝癌组Fib显著升高(P<0.01);肝癌并发肝硬化患者Fib显著下降(P<0.01)。说明血小板四项参数对评估出血倾向及肝硬化严重程度有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结论血浆Fib下降程度及PT延长时间与肝硬化严重程度正相关,可作为预后指标。肝癌患者Fib下降提示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D-D)变化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30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按Child-Pugh分级为A级44例,B级39例,C级47例),同时入选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各分级者之间及其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变化。[结果]肝硬化组Child-Pugh各分级者血小板参数PLT、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DW、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各项指标Child-Pugh各分级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Child-Pugh各分级者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及D-D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上述各项指标Child-Pugh各分级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及D-D与其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可用于临床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肝炎重度42例、慢加急肝衰竭24例、慢性肝衰竭35例、肝硬化32例和健康人群50例,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和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g)。结果与对照组比,各型慢性肝炎组MPV、PDW、P-LCR升高,PLT降低(P〈0.01);慢加急肝衰竭、慢性肝衰竭和肝硬化组MPV、PDW、P-LCR高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LT低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PLT、MPV、PDW和慢性肝衰竭组MPV高于肝硬化组(P〈0.05,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与慢性肝衰竭组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型慢性肝炎组PT、APTT、TT升高,Fig降低(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慢性肝衰竭组、肝硬化组PT、APTT、TT高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0.01),Fig低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和慢性肝衰竭组Fig低于肝硬化组,慢性肝衰竭组APTT高于肝硬化组(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与慢性肝衰竭组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反映了患者肝脏损害程度和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60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200例肝硬化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分析用秩和检验。结果肝癌组的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值明显高于肝硬化组(t=5.019、5.017,P均=0.000),MPV/PLT值明显低于肝硬化组(t=5.877,P=0.000),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942,P=0.347;t=-1.040,P=0.298)。PLT、PCT、MPV/PLT诊断肝硬化后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36,0.633,0.639。PLT、PCT值减少与HCV感染密切相关。PLT、PCT值Child A级患者大于B级、C级(P0.01),肿瘤≥5 cm患者大于肿瘤≤2 cm和2~5cm者(P0.01)。MPV/PLT值Child A级患者小于B级、C级(P0.01),肿瘤≥5 cm患者小于肿瘤≤2 cm和2~5 cm者(P0.01)。结论 PLT、PCT、MPV/PLT可用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辅助诊断,其值主要受HCV、Child分级和肿瘤大小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48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和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bg),比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后组间及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间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下降,MPV、PDW、P-LCR升高,Fbg降低,PT、aPTT、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其PLT逐渐下降,MPV、PDW、P-LCR逐渐升高,Fbg逐渐降低,PT、aPTT、TT逐渐延长(P<0.01);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异常,其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出血与否密切相关,是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出血倾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12例肝硬化患者和7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肝硬化患者中38例消化道出血者与74例无出血者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与7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PLT显著下降(P=0.0062),而PT、APTT显著延长(P=0093、P=0.0088);肝硬化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的PLT、PT、APTT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98、P=0.048、P=0.016)。结论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对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人群血清高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对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将体检人员392例分成对照组、边缘高TC组、边缘高TG组,高TC组、高TG组、TC、TG均升高组(TC、TG均升高),运用美国Ba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检测PLT、MPV,美国Chrono-log Aggro Meter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免疫比浊法测PAgT,诱导剂分别为二磷酸腺苷(ADP)0.5umol/L、2.0umol/L,肾上腺素(Adr)2.78umol/L、5.56umol/L,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各实验组MPV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各实验组PAg-TADP0.5、PAgTAdr2.78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AgTADP2.0、PAgTAdr5.56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各实验组PLT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无区别(P>0.05);MPV、PAgTADP0.5、PAgTAdr2.78与TC、TG含量分别存在正相关P<0.05,MPV与PAgTADP0.5、PAgTAdr2.78分别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血脂异常人群监测血小板计数、MPV及血小板聚集率,对心脑血管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50例肝硬化及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进行测定,同时检测其聚集功能(PAg),以进一步分析肝硬化、肝癌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变化,为肝硬化肝癌患者血小板功能和出凝血机制的初步判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肝硬化患者67例,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24例,C级22例;正常对照组22例.全部受试者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PC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均P<0.001),MPV、PDW显著升高(均P<0.001);肝功能B、C 级与A 级比较,C级PLT 和PCT下降显著(均P<0.01),MPV、PDW显著升高(均P<0.01);老年肝硬化患者PT、APTT 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均P<0.001),FIB 明显降低(P<0.01).结论 老年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血小板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常规相关参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及血小板(PLT)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方法:纳入慢性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126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9例(CHB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患者47例(HBV-LC组)。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记录RDW、MLR及PLT参数,评估RDW、MLR及PLT参数与慢性HBV感染相关性肝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HBV-LC组、CH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e抗原(HBeAg)、RDW、ML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蛋白(ALB)、PLT、血小板比容(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HBV-LC组各指标优于CHB组(P0.05)。RDW、MLR、MPV与ALT、AST水平呈正相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MLR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PLT、PCT与ALT、AST、TBIL水平呈正相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肝脏硬度值(LSM)与RDW、MLR、MPV呈正相关,与PLT、PCT呈负相关。预后不良组患者RDW、MLR、PDW、MPV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LT、PCT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结论:RDW、MLR及PLT参数可能是评估慢性HBV感染相关性肝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与血小板体积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G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并与50例健康人比较,发现Ⅱ型糖尿病平均MPL、PLT、PDW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Ⅱ型糖尿病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比较有视网膜病变与无视网膜病变且与对照组之间关系,示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以有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更为显著(P<0.01),说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在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5例(A组)和健康体检者82例(B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PLT、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A组患者根据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C组,65例)和无上消化道出血组(D组,70例),分别比较各组参数情况。结果 A组PLT、PCT均显著低于B组(P均=0.006),其MPV、PDW均高于B组(P均=0.007)。C组PLT、PCT、MPV、PDW均低于D组(P均〈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呼吸科和GICU住院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94例,依据入组老年患者28 d的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选取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非呼吸衰竭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入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比值(N)、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指标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计算MPV/PLT比值,比较生存组、死亡组、非呼吸衰竭组各指标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项指标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28 d的死亡风险的临床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的年龄、 MPV、 MPV/PLT低于生存组和死亡组,对照组的PLT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LT低于生存组,死亡组年龄、 Lac、 MPV、MPV/PLT、...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55例(其中视网膜病变55例,冠心病68例)和健康人183例,测定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2型糖尿病组PL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但两组PLT都在正常范围内。糖尿病组MPV和PDW明显高于对照组,但MPV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在糖尿病冠心病组与糖尿病非冠心病组亦无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影响因子。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MP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表明血小板参与了糖尿病的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59例脑梗死4、2例脑出血患者及30例体检人员的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例(P-LCR),并与神经功能损害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LT、MPV、PDW、P-LCR各值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5、<0.05、>0.05、P<0.05;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P>0.05。相关分析示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小板四项参数改变与神经功能损害分级无关(P>0.05)。结论在急性卒中患者中反映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例(P-LCR)二项指标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以脑梗死组更为明显,表明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是急性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脑梗死和脑出血血小板四项参数改变与病情轻重无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人群血脂与血小板数量、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人群血脂与血小板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相关性,探讨血脂对PLT和MPV的影响。方法以1501例正常血脂的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335例单纯性血脂异常人群、156例冠心病(CAD)患者、85例心肌梗死(MI)患者,以及85例MI患者中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LT和MPV的变化。结果高血脂组占体检总数的18.3%。PLT在高血脂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CAD组和MI组显著下降(P0.05,P0.01),在AMI组经治疗后恢复不明显。MPV在高血脂组和CAD组升高(P0.05),在MI组显著下降(P0.01),在AMI组经治疗后显著恢复升高(P0.01)。结论血脂与MPV有明显相关性,MPV可以作为血脂异常诱发血小板活化并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测定的意义。方法选择95例重症肺炎患儿(病例组)和4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将重症肺炎患儿按照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检测结果分为A组(2.0ng/m L)和B组(≥2.0ng/m L),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比较A组和B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结果病例组AT-Ⅲ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D-D、PLT、MP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A组AT-Ⅲ活性、PLT、MPV水平高于B组(P0.01),D-D水平低于B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DIC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着凝血纤溶功能障碍,进行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测定可尽早发现凝血功能异常,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慢性肝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改变,为诊断病情演变和预后判定寻找可靠的依据。 方法 健康对照(n=30)研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73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IL-2受体(sIL-2R)水平,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肝炎后肝硬化35例和原发性肝癌37例,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各组患者血清sIL-2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期血清sIL-2R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各型急性肝炎之间血清sIL-2R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ALT异常组血清sIL-2R明显高于ALT正常组(P<0.01);Child's C级肝炎后肝硬化者明显高于CHild'B,A级者(P<0.01);原发性肝癌者血清sIL-2R水平与肿瘤体积大小有关(P<0.05)。 结论 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增高,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