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5例CHB患者和41例乙型肝炎后LC患者血清TIMP-1、TIMP-2含量,并与30名健康献血员比较。结果CHB轻度、中度、重度和LCA级、B级、C级患者血清TIMP-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与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呈正相关(r=0.935、0.836、0.910,P均〈0.01);CHB重度和LC级、B级、C级患者血清TIMP-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与HA、LN、CⅣ呈正相关(r=0.765、0.623、0.716,P均〈0.01)。结论血清TIMP-1、TIMP-2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明显升高,并与肝纤维化指标呈正显著性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75例CHB患者、4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MMP-2和TIMP-2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分析MMP-2、TIMP-2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HB中度、CHB重度、肝硬化A级、B级、C级患者血清MMP-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肝硬化C级〉肝硬化B级〉肝硬化A级〉CHB重度〉CHB中度〉CHB轻度(P〈0.05,0.05,0.05,0.01,0.01),与HA、LN、C Ⅳ呈显著性正相关(r=0.913,0.845,0.897。P均〈0.01);CHB重度、肝硬化A级、B级、C级患者血清TIMP-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C级与CHB轻度、CHB中度、CHB重度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0.01,0.05),肝硬化B级、肝硬化A级、CHB重度与CHB轻度、CHB中度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HA、LN、CⅣ呈显著性正相关(r=0.693,0.574,0.646。P均〈0.01)。结论血清MMP-2、TIMP-2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明显升高,可做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尤其以MMP-2的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姚敏 《临床医学》2005,25(10):9-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75例CHB和4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MMP-2,并与30例健康献血员比较。结果CHB中度、CHB重度、肝硬化A级、B级、C级患者血清MMP-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肝硬化C级>肝硬化B级>肝硬化A级>CHB重度>CHB中度>CHB轻度(P<0.05,0.05,0.05,0.01,0.01)。结论血清MMP-2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明显升高,可做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9( MMP- 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 TIMP- 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和动态变化.方法用酶标法检测 7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 4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 MMP- 9和 TIMP- 1的浓度.结果血清 MMP- 9和 TIMP- 1浓度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0.01);其中轻度患者的 MMP- 9与中度、重度、肝硬化之间,肝硬化与中度、重度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 P<0.01);除了慢性乙肝重度患者的 TIMP- 1与肝硬化之间比较无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血清 MMP- 9和 TIMP- 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能够被用来做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s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9例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发病24h,以及32例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患者、26例非糖尿病脑梗死组、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MP-2和TIMP-1的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TIMP-1水平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24h的血清MMP-2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相关(r=0·286,r=0·327);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24h血清TIMP-1水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271),与HbA1c呈正相关(r=0·373)。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卒中分值)、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和TIMP-1水平增高且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MMP-2和TIMP-1在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糖尿病脑梗死患45例、糖尿病非脑梗死患者47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61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8例,依此将他们划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检测四组受检者血清中的MMP-1和TIMP-2的水平。结果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MMP-1和TIMP-2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非脑梗死患者、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MP-1、TIMP-2水平升高,而且和血糖水平正相关,MMP-1和TIMP-2可能在糖尿病脑梗死发生、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 IM P-1)、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 IM P-2)水平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延迟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该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61例肝癌患者,依据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延迟恢复组与正常恢复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与2型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及两者相关性。方法用竞争ELISA法检测44例2型糖尿病心肌病(DCM组)患者、44例2型糖尿病非心肌病(NDCM组)患者及40例体检健康者(CON组)血清MMP-2与TIMP-1水平。结果 CON、NDCM、DCM 3组血清MMP-2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IMP-1水平依次升高,且DCM组高于ND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IMP-1与MMP-2呈高度负相关(r=-0.7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TIMP-1水平升高是DCM的独立危险因素,MMP-2/TIMP-1比值降低是DCM的高危因素。结论血清TIMP-1与MMP-2是DCM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DCM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清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与糖尿病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与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关系及两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ELISA法测定糖尿病足(DF组)患者78例、2型糖尿病(T2DM)非糖尿病足(NDF组)患者111例和健康体检者(CON组)150例血清MMP-2、TIMP-1水平。 结果 CON、NDF和DF三组血清MMP2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NDF组血清TIMP-1水平均低于CON组(P<0.05),DF、ND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组MMP-2/TIMP-1的比值高于NDF和CON组,NDF与CO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IMP-1与MMP-2呈高度负相关(r=-0.8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MMP-2是DF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血清MMP-2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发生DF的独立危险因素,与TIMP-1负相关。糖尿病患者血清MMP-2水平升高对于预测DF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内源性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其代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类型不同分为永久性房颤组(n=33)、持续性房颤组(n=32)、阵发性...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血清瘦素水平,并探讨其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9例CHB、77例LC患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检测76名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和LC患,无论男女其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且CHB患瘦素水平明显低于LC患。以上3组血清瘦素水平女性均高于男性。结论:CHB和LC患,不论肝功能异常程度如何,其血清瘦素水平均低于正常人,其原因与肝脏受病毒感染损伤、肝脏功能异常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DA及各项肝功能指标,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对其中36例患者做肝活组织检查。结果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轻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至肝硬化,患者血清ADA水平逐渐升高(p=0.000)。在行肝活组织检查的36例患者中,肝硬化患者ADA水平也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t6)。血清ADA与血清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球蛋白、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Ⅲ型前胶原(PCm)呈明显正相关(r=0.391,P=0.000;r=0.261,P=0.000;r=0.336,P=0.002;r=0.611,P=0.000;r=0.391,P=0.000),与白蛋白、胆碱酯酶(ChE)呈明显负相关(r=-0.352,P=0.000;r=-0.200,P=0.005)。结论血清ADA水平随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逐渐升高,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储备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肝纤维化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将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组。选取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超声检测门、脾静脉内径及平均流速,计算二者血流量及血流量比值,并行组间比较。结果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平均流速(Vpv)、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组的Vpv较对照组、轻度组减慢(P〈0.05)。重度组和肝硬化组的Vpv较轻、中度组及对照组减慢(P〈0.05)。重度组Dpv、Dsv较对照组增大(P〈0.05)。肝硬化组的Dpv、Dsv较其他组增大(P〈0.01)。肝硬化组脾静脉血流量(Qsv)和脾、门静脉流量比值(Qsv/Qpv)较其他组增高(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Vpv、Dpv、Dsv能反应肝脏功能损害程度,Qsv、Qsv/Qpv是反映门静脉压力的较好指标,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了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凝血酶原活动度是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评价肝脏储备功能及评价凝血功能的指标[1],同样,胆固醇,胆碱酯酶也是评价肝功能破坏严重程度及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科急性乙型肝炎病人,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病人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胆固醇(CHO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患儿血清MMP-9和TIMP-1的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华  邓君  彭茜  梁敏  张玲英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2):107-108,165
目的了解血清MMP-9和TIMP-1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MMP-9和TIMP-1水平;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利用德灵BNProSpec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超敏CRP(hs-CRP)水平。结果30例KD患儿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前(静丙前)MMP-9水平与静脉滴注后(静丙后)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丙后与对照组差别无意义;静丙前和静丙后血清TIMP-1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但是静丙前和静丙后差别无意义;KD患儿血清MMP-9和TIMP-1水平与hs-CR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血清MMP-9和TIMP-1参与了KD血管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抗凝血及纤溶功能。方法收集血防站诊治的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各5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和分析血浆凝血功能(PT、APTT、TT、Fg)、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及纤溶功能[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⑴慢血组凝血功能(PT、APTT、TT、Fg)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差异有显著性,纤溶产物D-D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而PLG无统计学差异;⑵晚血组PT、TT、Fg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和纤溶功能(PLG、D-D)差异有显著性;⑶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凝血功能、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2、慢血组与晚血组比较:PT、TT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Fg差异无显著性,AT-Ⅲ、PC差异有显著性而PS差异无显著性,D-D、PLG差异有显著性;3、慢血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凝血功能和抗凝血功能差异非常显著,纤溶功能PLG差异非常显著而D-D差异无显著性;4、晚血组和肝硬化组比较:凝血功能除TT差异无显著性外PT、APTT、Fg差异有显著性,抗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差异有显著性;5、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比较:TT、Fg差异无显著性而PT、APTT差异有显著性,抗凝血功能和D-D差异有显著性,PLG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紊乱,且凝血、抗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检测有助于监测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出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64例在入院时HBV DNA水平超过1.0×105copies/mL的慢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进行为期12周(观察期)的HBV DNA水平动态观察,观察期全程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并于观察期1周内检测HBV DNA、HBeAg、ALT、AS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B超测定肝脏左肝前后径、左肝上下径及右肝斜径;观察结束复测HBV DNA.按HBeAg是否阳性、HBV DNA是否下降分组(下降亚组、非下降亚组)比较上述指标.结果:264例中发生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136例,占51.1%.其中HBeAg阳性138例,发生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69例(50.0%); HBeAg阴性126例,发生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67例(5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eAg阳性患者中,下降亚组患者的AS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初检值均高于非下降亚组(P<0.05~0.01);在HBeAg阴性患者中,下降亚组患者的HBV DNA、ALT、AS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初检值均高于非下降亚组(P<0.05~0.01).结论:超过半数的慢乙肝和肝硬化患者有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的现象,而且肝功能越差,病情越重,越易发生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