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胫腓钩内固定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踝关节骨折或脱位时出现下胫腓关节分离,将使关节面对位不良,踝穴增宽或变窄,都会引起负重时疼痛或关节不稳定、松动或运动受限,且日后必将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目前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识,手术治疗多采用螺钉或螺铨内固定。我科自2001年3月~2002年8月采用胫腓钩(Engevlbrecht Syndesmosis Hook)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13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胫腓钩治疗伴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1月,应用胫腓钩治疗伴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8例。根据术前X线片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程度,经术中探查证实;于下胫腓联合平面置钩,钩住腓骨,固定于胫骨上。取内固定的同时取胫腓钩。结果16例患者获得3个月~4年(平均17个月)随访,根据踝关节活动度、疼痛及X线情况评定疗效:优14例,良2例,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胫腓钩在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中能有效地复位和固定,并能提供下胫腓微动关节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分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鹏程  王世松  杨健 《中国骨伤》2000,13(10):601-602
对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进行手术治疗 ,能精确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 ,维持踝穴的稳定性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我院自 1995年 2月~ 1998年 6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脱位 6 7例 ,对其中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 2 1例采用手术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1例中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16~ 6 2岁 ,平均 36 5岁。致伤原因 :车祸撞跌伤 9例 ,骑自行车跌伤 4例 ,砸伤 4例 ,高处坠落伤 2例 ,参加体育活动致伤 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最短 1小时 ,最长时间 2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诊治.[方法]14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合并53例下胫腓关节分离,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根据Band-Tackson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86例,良47例,可13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和固定,治疗的目的是维持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保证损伤的骨及韧带更好修复,防止踝穴增宽及踝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并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特点及关键步骤。方法:回顾下胫腓联合分离并内、外、后踝骨折21例,其中外踝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5例,双踝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例,三踝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6例;在手术治疗上,根据胫腓联合微动关节的特点,通过一枚螺丝钉在距踝关节平面上1.5cm处,通过三层骨皮质将腓骨和胫骨固定,保证踝关节活动时有一定的微动,使固定更接近踝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结果:术后1~3年随访优良率为85.7%。结论:内踝、外踝与下胫腓联合损伤具有它的特殊性,主张应手术复位内固定,早期治疗优于后期治疗,手术复位应达到解剖对位。  相似文献   

6.
胫腓下联合分离伴踝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时胫腓下联合分离的机制及胫腓下联合固定的利弊.方法伴胫腓下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共31 例,其中19 例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10 例用螺针固定胫腓下联合,2 例用下胫腓钩固定.内踝骨折以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以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用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结果胫腓下联合固定患者中2 例松动,2 例术后1~2 a取出固定螺钉,其余10 例均6~12周取出胫腓下联合固定螺钉.未发生胫腓下联合螺钉断裂.内外踝及后踝骨折内固定于6~29个月取出.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的病例均未出现胫腓下联合分离.结论胫腓下联合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胫腓下联合本身,胫腓下联合韧带损伤时,只有同时伴有踝关节内侧骨韧带复合体损伤,才会出现临床上的胫腓下联合分离,因此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只要内外踝或后踝解剖复位,固定牢固,胫腓下联合分离即可自动复位,一般不必做胫腓下联合的固定.  相似文献   

7.
下胫腓关节又称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损伤后应采用手术治疗,使用螺钉、胫腓钩、带线锚钉等进行固定,而螺钉固定最为常用。笔者自2005年4月~2009年10月使用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15例,其中断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采用记忆合金弓齿钉固定治疗的24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19~71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按照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获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2周。术后AOFAS评分为(87.50±13.16)分。1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临床疗效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记忆合金弓齿钉处理踝关节骨折并发的下胫腓联合分离,不仅能保留踝关节及下胫腓联合的生理活动,且负重前无须常规取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时胫腓下联合分离的机制及胫腓下联合固定的利弊。方法:伴胫腓下联合分离的踝天节损伤共31例,其中19例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10例用螺钉困定胫腓下联合,2例用下胫腓钩固定。内踝骨折以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以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用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结果:胫腓下联合固定患者中2例松动,2例术后1~2年取出固定螺钉,其余10例均6~12周取出胫腓下联合固定螺钉。未发生胫腓下联合螺钉断裂。内外踝及后踝骨折内固定于6~29个月取出。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的病例均未出现胫腓下联合分离。结论:胫腓下联合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胫腓下联合本身,胫腓下联合韧带损伤时,只有同时伴有踝关节内侧骨韧带复合体损伤,才会出现临床上的胫腓下联合分离,因此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只要内外踝或后踝解剖复位,固定,牢固,胫腓下联合分离即可自动复位,一般不必做胫腓下联合的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可吸收螺钉经钢板孔或钢板外固定治疗17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结果 17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2年,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按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3例,可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采用螺钉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复发性下胫腓关节分离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螺钉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复发性下胫腓关节分离29例29踝。男19例,女10例;年龄16~68岁,平均34岁。受伤至初次治疗时间1~7d,平均3d。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复发20例;经螺钉固定后去除内固定复发4例,螺钉断裂复发5例。复发时间2~6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移植髂骨块均愈合良好,未出现断钉现象,无复发。术后6个月下胫腓间距、踝距关节间隙、踝关节背伸(中立位0°法)、跖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Sarkision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93.1%。结论螺钉固定并植骨融合是治疗复发性下胫腓关节分离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Endobutton 装置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Endobutton装置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采用Endobutton装置固定治疗的8例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进行连续随访,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5~44岁,平均34岁。对有踝关节损伤病史及踝部出现疼痛、红肿、踝关节周围瘀斑的患者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予以手术治疗。手术前后X线测量:①内踝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的间隙;②胫骨前结节与腓骨的重叠阴影;③下胫腓联合间隙3项指标,并结合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正侧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3.83±0.37)mm,下胫腓联合间隙(7.90±0.22)mm,胫距关节内间隙(5.08±0.34)mm;术后下胫腓联合重叠影(7.46±0.14)mm,下胫腓联合间隙(3.39±0.07)mm,胫距关节内间隙(3.16±0.07)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Baird-Jackson评分(94.63±3.66)分,优6例,良1例,可1例。结论:Endobutton装置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捷、无须再次取出内固定、可较好恢复踝关节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等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暴力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处理(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暴力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损伤机制及骨蚴栓在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4-1999年24例下胫腌联合分离患者,综合分析损伤机制,进行手术复位、骨螺栓固定术,术后早期功能练习。结果:所有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8周去除螺栓后,踝穴稳定,踝关节功能无障碍。结论:踝关节多因暴力致下胫腓联合分离,常合并有踝关节骨折,骨螺栓固定治疗胫腌联合分离,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有利于踝关节早期负重和功能练习。  相似文献   

14.
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21踝)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2踝),女9例(9踝);年龄27~52岁,平均36岁。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照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X线测量:①胫骨前结节与腓骨的重叠阴影;②下胫腓联合间隙;③内踝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的间隙。临床疗效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例(21踝)均获得随访,时间1~2.2年,平均1.3年。术前正侧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0.46±3.56)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为(5.69±0.88)mm,胫距关节内间隙为(5.67±1.23)mm,踝穴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0.87±0.96)mm;术后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7.14±0.62)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为(3.28±0.39)mm,胫距关节内间隙为(3.12±0.33)mm,踝穴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2.91±0.30)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T复查显示:下胫腓联合仍存在一定程度分离的有4例,均为轻度。术后Baird-Jackson评分为(86.24±13.26)分(62~98分),在各项评定内容中,13踝(61.90%)获得无痛踝关节,16踝(76.19%)无踝关节不稳征象,11踝(52.38%)恢复正常行走能力,8踝(38.10%)恢复正常奔跑能力,11踝(52.38%)恢复正常的工作能力。踝关节背伸活动度(21.05±5.00)°,跖屈活动度(33.57±5.76)°,内翻活动度(19.48±4.57)°,外翻活动度(24.05±4.86)°。踝关节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表现的患者3例,无一例发生断钉;临床疗效优12踝,良2踝,可4踝,差3踝。结论:下胫腓联合3层皮质螺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精细的手术操作技术和下胫腓联合解剖关系的恢复是患者获得良好踝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术后常规?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根据解剖部位可分为单踝骨折、双踝骨折和三踝骨折,约有1%~11%[1]的患者同时会同时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易造成踝关节的慢性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55例,采用切开复位同时固定下胫腓联合治疗后,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2):2103-2105
[目的]探讨纽扣钢板线缆系统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2~58岁,平均40.6岁。依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Ⅱ度1例,Ⅲ度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6例;旋后-外旋型Ⅳ度3例。按照常规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法进行切口选择和内固定。12例均行Hook试验、外旋应力试验证实下胫腓联合有分离,采用纽扣钢板线缆系统行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固定,经钢板孔固定6例,单独固定6例,均未加用下胫腓螺钉。[结果]术后8周扶拐部分负重,12周完全负重。随访3~24个月,平均12.7个月。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优6例,良5例,可1例。除1例局部感染外,均未出现断线、断板、应力性骨折、骨不连及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1年后行内固定拆除,5例单独固定者未拆除。[结论]纽扣钢板线缆系统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小、操作简单、免除二期取出内置物、半刚性生物力学特性、容许关节微动、无断钉风险及提早负重等优点,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05—2014-05收治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2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用1或2枚直径3.5~4.5 mm的皮质骨螺钉固定,术后10~12周取出下胫腓螺钉。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无下胫腓联合再分离。疗效根据AOFAS评分:优17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恢复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复位,有效固定下胫腓联合处韧带损伤,积极的术后康复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治疗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因素。方法对2002年以来手术治疗的63例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病历复习,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用1枚4.5mm螺纹钉,于下胫腓联合上1cm平行于胫距关节面固定胫腓联合。B组:经胫腓联合上1cm,用1枚3.5mm拉力钉平行胫距关节面固定胫腓联合。C组:经胫腓联合处,用1~2枚4.5mm或5.5mm拉力钉固定胫腓联合。对三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踝关节功能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A组:31例,优24,良7例。B组:19例,优15例,良4例,C组:13例,优3例,良6例,可2例,差2例,统计学显示,A组与B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达100%,统计学上没有差异性。C组与A、B组比较,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性,手术效果差。结论 :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术后功受手术方式的影响,用3.5mm拉力钉或用4.5mm螺纹钉,于下胫腓联合上1cm,平行于胫距关节面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好。用4.5mm或5.5mm拉力钉经胫腓关节处固定胫腓联合分离易造成踝穴变窄,下胫腓联合软骨破坏,骨桥形成,疗效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4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骨折愈合时间13~20周。优21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17%。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应积极手术内固定处理,使踝关节解剖复位,下胫腓联合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双踝骨折的手术治疗特点及关键步骤。方法 :回顾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内、外踝骨折 43例 ,其中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 1 6例 ,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 2 7例 ;在手术治疗上 ,1 6例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外踝用 4~ 6孔钢板内固定 ,用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 ,有 6例出现内侧三角韧带裂伤 ,先行三角韧带修复 ;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 ,先行内踝切开复位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 ,再行外踝复位 ,用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结果 :术后 2年随访优良率为 88.4 %。结论 :内踝、外踝与下胫腓关节损伤具有它的特殊性 ,主张应手术复位内固定 ,早期治疗优于后期治疗 ,手术复位应以解剖对位为宜。选择内固定方面 :内踝以张力带钢丝为主 ,外踝钢板内固定 ,下胫腓关节应是螺丝钉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