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大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入路及切除方式,对我科近10年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2例大型内侧型蝶骨嵴膜瘤进行回顾研究。结果:全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1例死亡。提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只要选择合适手术入路,熟练肿瘤切除技巧,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显微外科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其中额下入路19例,翼点入路14例,额下-翼点联合入路7例,眶上锁孔入路6例。结果46例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42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4例。手术后视力改善39例,无改变5例,视力减退2例。结论适宜的手术入路和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经改良翼点入路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24例,近全切14例,无死亡,术后患者不适症状减轻,随访两年,38例中6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切除肿瘤是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改良翼点入路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入路及术后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及次全切除11例,大部切除5例。结论蝶骨嵴脑膜瘤的治疗采用手术治疗,无论内侧型还是外侧型均采用以蝶骨为中心的翼点入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巨大蝶骨嵴脑膜瘤手术方式。方法6例蝶骨嵴脑膜瘤经翼点入路、术前栓塞、颅内颅外结合交替分离,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结果6例蝶骨嵴脑膜瘤全切,术后复查头颅CT或MRI无异常,患者未遗留任何神经废损症状。结论起源于蝶骨嵴的脑膜瘤,经扩大翼点入路、术前栓塞、颅内颅外结合交替分离,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的手术方式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全切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眶翼点入路在显露和切除鞍区及其附近部分病灶的优势。方法:经眶翼点入路切除颅底肿瘤14例,其中颅咽管瘤4例,巨大垂体腺瘤4例,海绵窦旁蝶骨嵴脑膜瘤3例,颅眶沟通型神经鞘瘤2例、淋巴瘤1例。结果:全部病灶均获满意显露,实现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并发尿崩症4例,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各1例,1例右视力从术前的0.5m指数变为全盲。无颅内感染,无脑脊液漏,无手术死亡。结论:眶翼点入路使翼点入路通道向颅底进一步扩展,脑牵拉小,显著增大了鞍区及周围结构的显露,尤其适宜于鞍上后、鞍旁较大病灶和颅眶沟通性病灶的显露和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经颧弓翼点入路切除巨大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对经颧弓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0例巨大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巨大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全切6例,次全切4例,随访8例,无复发。结论:应用颧弓翼点入路手术,能够充分显露中颅底,肿瘤显露良好,是切除巨大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较好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的经验。方法: 对16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作回顾性分析。手术入路均为翼点入路,其中蝶骨嵴内1/3者6例,中1/3者4例,外1/3者6例。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结果: 全切除1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其中1例术前已出现脑疝,术后死亡;术后偏瘫1例;余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翼点入路,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保护重要神经和血管,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切除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 方法 应用眶上和翼点锁孔手术切除25例肿瘤,并探讨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 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21例(21/25) ,近全切除4例(21/25),无手术死亡,3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 结论 应用锁孔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对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我科2002-2005年3年间收治脑膜瘤患者5例,探索蝶骨嵴脑膜瘤最佳手术方式。方法5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采用翼点为中心的额蕞颞入路,术前同侧颈外动脉结扎,颅内颅外相结合分离,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结果5例全切,术后复查头颅CT或MRI与手术相符。病理诊断:脑膜瘤。结论起源于蝶骨嵴的脑膜瘤,经扩大翼点入路,术前同侧颈外动脉结扎,颅内颅外结合交替分离,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的手术方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中型鞍结节脑膜瘤(TSM)的疗效.方法 总结与分析所收治的7例14只眼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TSM患者,肿瘤直径2.8~4.7 cm,经眉弓切口,形成3.5cm×2.0 cm眶上骨窗,在神经内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7例肿瘤均全切(simpson Ⅰ级2例,simpsonⅡ级5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9只眼视力好转,3只眼视力维持,2只眼视力恶化.随访6~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易于处理肿瘤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便于保护视神经与周围血管,是切除大、中型TS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Yang YM  Wang ZW  Jiang HZ  Sha C  Yuan QG  Xie HW  Wang D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3):2348-2350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991年10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56例鞍结节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36例,年龄32~65岁,平均46岁.采用经额下、翼点、眶颧、眶上锁孔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56例患者中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48例;ⅢA级切除3例;ⅣB级切除2例.Ⅰ级和Ⅱ级切除共51例,占91.1%,术后恢复良好者53例,优良率为94.6%;中度残废2例;重度残废1例.结论 大部分鞍结节脑膜瘤可以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安全、有效、彻底切除;依据肿瘤大小、生长方式,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可以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双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例鞍区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的手术要点和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者5例,其余均Ⅱ级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改善9例,视力无变化1例,视力恶化1例;术后短暂性轻度尿崩5例.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均为术前双侧视力显著下降且病程超过3年者.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对鞍背和三脑室下部、海绵窦均有良好暴露.术中严格遵循先断肿瘤基底或离断基底大部后再在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之间的潜在蛛网膜间隙、蛛网膜束带分离切除肿瘤是提高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鞍结节脑膜瘤。肿瘤大小2.5-6cm,病人均表现为视力减退。均行开颅手术,单侧额下入路14例,翼点入路8例,双额经纵裂入路3例。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1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改善16例,无变化5例,视力减退4例。结论 应用恰当手术入路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大多数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全切除,并改善病人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应用经岩乙状窦前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患者女性,57岁,头颅MR提示鞍区、左侧蝶骨嵴、岩斜区巨大肿瘤,大小为6.5cm×6.5cm×3.7cm。手术通过左侧开颅经岩乙状窦前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次全切除,解除对于脑干及后组颅神经的压迫,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经岩乙状窦前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处理跨前中后颅窝的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3例的资料.结果 根据CT和MRI显示肿瘤的大小,采用经额下纵裂、翼点和单侧额下3种不同手术入路.其中行肿瘤全切除术17例,次全切除术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中度致残者2例,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者2例.结论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鞍结节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眶上匙孔入路切除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技术和效果。方法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眶上匙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15例,有限的眶上开颅宽253~0 mm,高152~0 mm,讨论肿瘤的大小、手术技巧、手术结果和并发症。结果尽管开颅小,但可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颅内操作,保护脑和其他重要结构。该组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肿瘤全切除率达93.3%,术后视力改善者达86.7%,没有与入路相关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眶上匙孔入路是用于切除最大径<3 cm鞍结节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