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结核菌素皮试(TB—PPD皮试)在MTB潜伏感染早期诊断的优异。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简称Elispot)对1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测,并和TB—PPD皮试进行平行比较。结果100例健康志愿者中有50例TB—PPD皮试阳性(占50%),Elispot检测阳性20例(占2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5,P〈0.005)。结论MTB特异性IFN-γ 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比传统的TB-PPD皮试要低,Elispot检测体外IFN-γ 应答反应在诊断MTB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TB—PPD皮试,在MTB潜伏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抗原K6作为刺激源的IFN-γ ELISPOT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该方法用于结核病辅助诊断价值.方法:结核病患者和非结核性肺部相关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加入预包被ELISPOT板对应孔,分别加入抗原K6、T-SPOT.TB试剂盒抗原A和B,每个PBMC样品设阴性对照孔和阳性质控孔.37℃、5% CO2培养20 ~ 24小时,弃细胞,依次加入酶标检测抗体、底物显色获得斑点.ELISPOT读板仪进行斑点计数和分析.结果:K6和T-SPOT.TB试剂盒检测敏感度分别为80.0%和85.9%、特异度分别为83.9%和73.2%,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6作为刺激原的IFN-γ ELISPOT诊断结核病阳性预示值为88.3%,阴性预示值为73.4%.结核病组,抗原B刺激PBMC分泌IFN-γ的细胞斑点数(SFC)平均值分别高于抗原A和K6(P=0.011和P=0.004),抗原A和K6刺激PBMC分泌IFN-γ的SFC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结核性肺部相关疾病组,抗原A、抗原B和K6刺激PBMC分泌IFN-γ的SFC平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6可作为结核病IFN-γELISPOT诊断候选抗原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方法及ELISPOT技术在供体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分为移植排斥组、实验处理组和同系移植组,每组20对。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和供心病理改变,应用ELISPOT技术检测受鼠脾细胞悬液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结果移植排斥组及实验处理组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80±0.77)d、(14.80±1.01)d,同系移植组移植物存活均超过28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排斥组与实验组及同系移植组相比较,移植物内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严重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移植术后第7天,3组供体特异性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分别为(416±19)、(44±8)、(7±2)个/2×10^5,其与相应移植物存活时间存在明显负相关,而与病理分级存在明显正相关。而非特异性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均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ELISPOT技术检测术后早期供体特异性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早期诊断指标。此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可用于术前供体配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重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蛋白Rv1813c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方面的价值.方法 20例结核潜伏感染者和79例健康志愿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PPD皮肤试验、结核抗体检测,同时应用ELISA联合重组融合蛋白CFP10-ESAT6和潜伏感染蛋白Rv1813c进行IGRA检测.结果 所有受试者中,PPD皮肤试验和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28%.Rv1813c刺激潜伏感染者后产生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其刺激PPD强阳性组(皮试直径≥15mm)产生的IFN-γ值低于弱阳性组(5mm≤皮试直径<15mm),但无统计学意义,而CFP10-ESAT6刺激PPD强阳性组后产生的IFN-γ值高于弱阳性组(P<0.05).CFP10-ESAT6和Rv1813c刺激抗体阴性及阳性组后产生的IFN-γ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v1813c诊断结核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特异性80%时,灵敏度为85%;特异性为90%时,灵敏度为45%.结论 同时检测Rv1813c及CFP10-ESAT6抗原特异的IFN-γ值有可能筛选出潜伏感染者中的活动感染人群,对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国主要流行的HIV-1 B/C重组毒株不同时期感染者多聚酶蛋白(Pol)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特征并确定主要识别的免疫优势区域.方法 本研究以11例感染时间<18个月和25例感染时间>3年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以10例HIV-1阴性健康人作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综合测定了针对覆盖HIV-1 pol基因的249条重叠多肽产生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感染时间<18个月感染者中有8(72.73%)名检测到了分泌IUN-γ的HIV-1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主要识别位于逆转录酶区、氨基酸位置为Pol 481~631内的Pol5581、Pol5582、Pol5587、Pol5609、Pol5610和Pol5615六条多肽,分泌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广度与外周血CD4+T细胞数呈现明显负相关(P=0.0212,r=-0.762);感染时间>3年感染者中有15(60%)名检测到了分泌IFN-γ的HIV-1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主要识别位于逆转录酶区、氨基酸位置为Pol241~295内的Pol5521、Pol5525、Pol5526、Pol5531四条多肽和Pol 708~722内的Pol5638多肽,分泌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呈现明显正相关(P=0.006 95,r=0.660);健康人对照组无阳性反应.结论 中国HIV-1 B/C重组毒株不同阶段感染者主要识别多聚酶蛋白的不同区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国主要流行的HIV-1 C/B'重组毒株和B'亚型毒株感染者Nef特异性T细胞反应特征,确定两种亚型感染者共同识别的免疫优势区.方法 本研究以59名HIV-1 C/B'重组毒株、27名B'亚型毒株感染者为研究对象,用ELISPOT检测针对HIV-1型C/B'Nef重叠多肽产生IFN-γ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结果 44例(74.58%)HIV-1 C/B'重组毒株感染者产生Nef特异性T细胞反应,主要识别EVA7081.1、5、6、7、43、44、45、47、48、49这10条多肽,氨基酸序列为Nef63~115和117~139的区域.20例(74.07%)的HIV-1 B'毒株感染者产生Nef特异性T细胞反应,主要识别EVA7081.1、2、43、49这4条多肽,氨基酸序列为Nef 63~77和87~119的区域.两种亚型感染者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强度和广度与病毒载量和CIM细胞数不相关.结论 中国HIV-1 C/B'重组毒株和B'亚型毒株感染者共同识别氨基酸序列为Nef63~77和87~115的免疫优势区,提示此区域可用于疫苗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结核杆菌抗原早期分泌抗原靶分子(ESAT-6)融合蛋白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中特异性T细胞反应,从而为艾滋病合并结核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组表达结核杆菌ESAT-6蛋白做为抗原,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HIV感染者中特异性T细胞反应,并以正常健康者、无HIV感染的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ESAT-6重组蛋白对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ELISPOT方法检测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斑点形成单位数(SFU/106 PBMC)在结核组和HIV合并结核感染组中显著升高,并与无合并结核感染临床表现的HIV组以及健康对照组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别.结论重组结核杆菌ESAT-6蛋白可以作为抗原通过ELISPOT方法检测HIV感染者中结核杆菌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合并结核( tuberculosis,TB)感染及其他因素对广西地区HIV感染者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至2010年9月间在广西招募到未接受抗病毒治疗、CD4+T细胞数<350个/μl的HIV/TB感染者61例,单纯HIV感染者34例.收集人口学、流行病学、临床信息,测定HIV病毒载量.结果 HIV/TB双重感染者与单纯HIV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05±0.93) lg拷贝/ml vs (5.06±0.76) lg拷贝/ml,P=0.9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F01_AE亚型较其他亚型HIV感染者血浆病毒复制水平高,OR=8.07 (95%CI 1.07~61.20,P=0.04).年龄、感染途径、CD4+T细胞数,是否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及TB临床类型对病毒复制水平的影响均不明显.结论 广西地区CD4+T细胞数较低的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感染对病毒复制影响不明显;CRF01_AE亚型HIV-1病毒复制水平较高,在监测和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具有CD4 CD25nt/hi CD127lo特征的调节性T细胞频率对中国HIV-1感染者免疫状态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未经治疗的HIV-1感染者和4个年龄组的312名健康人对照,采集静脉血,经三重免疫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 CD25 Treg表型和CD4 CD25nt/hiCD127loTreg频率并进行CD4 T细胞绝对计数;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在单细胞水平观察受试者的HIV-1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平行检测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NASBA方法).结果:不同病程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CD4 CD25nt/hiCD127loTreg频率存在差异,进展期高于新近感染者(P<0.001),其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CD4 CD25nt/hiCD127loTreg频率与HIV感染者CD4 T细胞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0.354,P<0.01),与病毒载量呈明显正相关(r=0.287,P<0.01);高频率CD4 CD25nt/hiCD127loTreg HIV-1感染者(进展期)的外周血PBMCs经HIV-1多肽刺激后分泌IFN-γ的CD8 T细胞频率明显低于无症状的新近感染者.结论:初步证实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CD4 CD25nt/hiCD127kloTreg细胞频率增加与CD4 T细胞数量降低及病程进展相关;高频率CD4 CD25nt/hiCD127lo Treg细胞对HIV-1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本结果为进一步阐明HIV持续感染的免疫机制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4种HIV抗体确证试剂盒的检测性能,为临床使用试剂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试剂、2种重组/线性免疫印迹法(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line immune assay,RIBA/LIA)试剂平行检测185份样本,采用McNermar...  相似文献   

11.
用抗HSV型共同性McAb和抗HSV-2型特异性McAb包被微板,建立了能检测妇女生殖器疤疹的宫颈或阴道棉拭标本中HSV抗原,并可分型的ELISA。经与病毒分离和中和试验分型对照研究,证明本法快速、敏感、特异,分型准确可靠,可用于大规模现场普查。用本法分型检测了宫颈糜烂、霉菌性阴道炎、淋病和滴虫性阴道炎标本中的HSV抗原,结果提示上述疾病均可感染或并发感染HSV,其中以HSV-2感染为主,占24.51%,HSV-1感染次之,占6.94%。宫颈糜烂的程度与HSV阳性检出率呈正相关。淋病患者并发HSV感染的机会更多,其中HSV-1感染较其它疾病多见。故预防HSV性传播和产道感染给新生儿,应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结核分枝杆菌;Rv1626;原核表达;免疫原性;结核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