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流变学研究血液流变性质及其在病理条件下的变化。变化程度与许多疾病的发展及预后相关。本文对130例消化系统疾病进行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对照,报告如下。 对象 对照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19~60岁、平均41.5岁,均为临床检查无消化系统病者。患病组:130例,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胃炎组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18~54岁,平均39.7岁;消化性溃疡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龄22~58岁,平均45.4岁;胃癌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45~59岁,平均54.3岁。 方法 用NXE—1型锥板式血液粘度计(成都仪器厂产)在25℃条件下用11.5S、46S、230S切…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指标在脑中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80例脑中风病人,其中60例缺血性中风,20例出血性中风, 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发现缺血性中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 和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1),红细胞压积、血沉和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 异(P>0.05)。而出血性中风的红细胞压积、血沉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 01),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认 为这些指标的差异,可作为两类不同性质脑中风鉴别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采用普利生LBY-N6K型锥扳式血黏度计对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性中风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红细胞沉降率结果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患者在临床症状相混淆时,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变化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血液流变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近年来,中国心脑血管病逐渐增多。40~50岁中年人患病已常见,本文对健康体检及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检测,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中风(IS)是中风的最常见类型,占中风的三分之二。40%以上的 IS 患者有血液流变学异常(包括全血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压积升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变形力降低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等)。一、全血粘度决定全血粘度的因素有血红细胞浓度(HCT)、红细胞聚集(RCA)、红细胞变形(RCD)以及血浆蛋白,尤以纤维蛋白原浓度最为重要。1.红细胞方面:Swank(1959)最早发现 IS 患者的全血及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变化。用 L—100型血流 变仪对年龄在50~65岁问的59名患者与100名健康人进行测定。结呆表明,冠心 病患者全血、血浆粘度增加,红细胞电泳速度减慢。提示临床可采用活血降粘疗法, 对防治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观察30例肺结核血液流变十二项指标,发现肺结核患者较正常对 照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微循环滞留时间、血栓形成系数 均增高。血沉加快,R值增大。血液流变的异常,引起血液粘滞、血流阻力增大,缓 慢,组织短血短氧微循环一系列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261例的血流变水平,与健康人比较,结果表 明,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沉均有明显升高(p〈0.05和0. 01);而红细胞压积大都低于健康人(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除恶性淋巴瘤及肠 癌外均有明显增高(P<0.05和0.01)。肿瘤复发转移患者仅血浆粘度高于无复发 转移者(p<0.01)。同时在原发性肿癌和肝硬化、胃癌和慢性胃炎等病人,发现某些 血流变指标有明显差异,以血浆粘度变化尤为明显。认为对良、恶性的肝、胃疾患可 能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料表明 :缺血性中风其血液粘度升高改变了体内血液的流动性、变形性。降低血液的粘度成了有效地治疗缺血中风的重要手段。笔者采用大剂量静脉滴丹参注射液 ,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改变 ,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观察 68例病人 ,其中男性 42例 ,女性 2 6例。 40岁以下 3例 ,41~ 5 0岁 2 1例 ,5 1~ 60岁 3 3例 ,61岁以上 11例。病程最长者 4年 ,最短者一周。均经入院CT检查确诊为缺血性中风 (脑栓塞或脑血栓形成 )。1 2 治疗方案 先进行一般治疗二周 ,然后即予每天 10支丹参注射液 (每支 2ml,含生药 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风病气虚血瘀型患者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52例健康对照组和89例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血化瘀治疗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通塞脉微丸改善缺血性中风大鼠血液流变状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考察通塞脉微丸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电凝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缺血性中风模型,给药观察对大鼠血流变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凝血酶时间(T 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结果通塞脉微丸对全血粘度有较好的降低作用,对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血浆粘度、血沉、压积及TT、APTT、PT的影响不大。结论通塞脉微丸能通过降低血粘度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使中风大鼠血瘀状态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前,虽然已有人把急性胰腺炎(AP)与微循环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对AP血液流变特性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26例AP进行了血液流交学检测,以观察变化,指导临床治疗。1对象与方法根据AP诊断标准,选择26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1例,女15例;急性水肿型20例,坏死出血型6例。不伴有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其他疾病。正常对照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问例,均为健康体检查者。常现消毒后取静脉血4.OInl,置于已加入37.SU肝素的试管内混匀待测。仪器采用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供电局生产的XN。血粘度细胞电泳自动计时仪。2结果将所得资料经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试验组血液流变学八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急性胰腺炎存在高血凝状态。另外,出血坏死型全血比粘度低切值及红细胞压积较急性水肿型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 肿瘤、冠心病、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常见病.其死亡率之高,国内外医学界都把它列为最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从血液流变学方面对肿瘤、冠心病、中风的检测性的研究仍处于起步的阶段。血液流变学是研究循环血液的流动性和变形性,即流变性。血液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等)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血清)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以及血液与血管和心脏间的相互作用一门边缘科学。长期以来,临床上分析血液的流动状况时,特别是在分析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器官或组织的缺血状态和病理过程,多注意心脏功能及血管的病理  相似文献   

15.
小儿偏瘫患者血液流变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1例小儿偏瘫患者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沉K值、红细胞电脉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可能是小儿偏瘫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78例恶性肿瘤病人观察,结果发现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明显高 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部分恶性肿瘤病人呈高粘滞血症状态,血液流变学 检测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51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肺心病的中老年病人与30名体 健的中老年人进行了7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人的 7项指标中,除肺心病组的血小板聚集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全血粘度(p <0.01),这种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病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们观察了肿瘤科45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并与709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对照.结果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对象45例晚期恶性肿瘤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晚期恶住肿瘤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33岁至83岁,中位年龄59.2岁.健康人对照组男477例,女232例,年龄18至72岁,中位年龄52岁.肿瘤组包括:肺癌22例,食道癌4例,胃癌3例,肠癌4例,肝癌5例,肾癌1例,其他6例.2.方法两组均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5ml(肝素25u/ml抗凝),采用成都电子仪器厂生…  相似文献   

20.
31例冠心病人使用UB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纤维蛋白原含量下 降(P<0.01),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降低(P值均<0.01);全血高切粘度与低切粘 度均下降(均为 P<0.01);血浆粘度降低(P<0.01);血小板粘附、聚集率明显降 低(P值均<0.001),统计学上差异呈显著性。而葡萄糖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 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