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Rh血型抗-G案例的分析研究,探讨不同吸收细胞的选择对Rh血型抗-G综合鉴定的影响.方法 患者血清用16组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根据不同的吸收细胞将吸收放散试验分为A、B两组,A组第1次和第2次吸收试验分别选用抗原表型为ccDee和CCdee的红细胞,B组第1次和第2次吸收试验分别选用抗原表型为CCdee和ccDee红细胞,然后对吸收后的放散液和上清液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在抗-G鉴定中,不同Rh表型吸收细胞的选择对试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选择CCdee和ccDee红细胞能有效鉴定出抗-G.结论 不同Rh表型红细胞上G抗原的位点不同,抗原表型为CCdee的红细胞上G抗原位点比抗原表型为ccDee的红细胞更多,在进行鉴定时,应优先选择dCe/dCe的红细胞作为吸收细胞.  相似文献   

2.
RH抗体能导致严重新生儿溶血病,包括抗-G抗体。抗-G抗体通常只与带有D或/和C抗原红细胞反应,也被称为抗-DC,抗-G常伴随抗D出现。本例报道为抗-C和抗-G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由于母亲血清中同时含有抗-E,为患儿的换血治疗带来了困难。现将该例复杂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及换血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Rh血型抗-G抗体的鉴定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含有抗-D和抗-C抗体的Rh阴性人员的抗-G抗体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卡式法初筛Rh血型,并通过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Rh血型,其中抗体筛查检测血清中不规则抗体,谱细胞分析法确定抗体特异性,最后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对获得阳性抗体进行验证和鉴别。结果经多次吸收和放散法分析,可有效鉴别抗-G抗体。采用该法鉴定临床一例患者,其血型为AB型Rh阴性(ccdee),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可以与AB型RhD阳性红细胞凝集,也能凝集AB型RhD阴性含有C抗原的红细胞,经特异性吸收放散试验后发现该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为Ig-G抗-D和抗-G。结论多次吸收和细胞放散实验是在缺少稀有、特异性红细胞时,鉴定抗-G抗体的简便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在单一医院备血患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Rh血型同种抗体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备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检测其红细胞表面相应Rh抗原并统计患者相关资料。结果在146 896例备血患者中,1 200(0.82%)例抗体筛选阳性,其中534例患者检测出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抗体特异性为抗-E 300例(56.18%),抗-cE 72例(13.48%),抗-D 66例(12.36%),抗-Ce 64例(11.99%),抗-c 16(3.00%),抗-C 8例(0.75%),抗-e 3例(0.56%),抗-D+G、抗-D+G+C与抗-G+C各2例(0.37%),抗-G、抗-D+E与抗-Cw各1例(0.19%);抗-E、抗-D、抗-G和抗-cE患者检出率在输血史与妊娠史各自互相进行比较P0.05;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总体检出率在性别方面,2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和抗-Ce在女性患者中总体检出率明显大于男性(P0.05),抗-cE在男性患者中检出率大于女性(P0.05)。结论 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的检出率低于白种人,其中抗-E检出率最高;妊娠和输血是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产生的主要免疫因素,对拟输血患者,推荐Rh抗原同型输血,对从源头上减少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G引起Rh(-)患者交叉配血不合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G可以引起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它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于RhD阴性的患者及孕妇.我们在临床医院送检的疑难配血样本中发现了1例抗-G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RH血型系统的相关不规则抗体是引起临床疑难交叉配血的主要因素,增加了临床输血的风险。该系统不规则抗体可单独存在,也可以联合抗体的形式存在,其中抗-G可认为是抗-D、抗-C的联合抗体,抗-G通常伴随抗-D出现。类抗体是带有某种明显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本例报道即为类抗-G与类抗-D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病,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生育史不详,无近期输血  相似文献   

7.
在某些被肠道菌感染的患者甚至正常人(血型为A型或O型)中,其红细胞可获得一种“类B”抗原(血型鉴定红细胞上有AB或B抗原,反定型检测血清中有抗-B或抗-A、抗-B抗体),这种血型的暂时改变属于少见的获得性类B现象。某献血者,女,20岁,符合献血标准,无献血史和输血史。初检血型为AB型,复查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献血者经血型鉴定为A2亚型,红细胞携带类B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目的是对母体中同时有抗-C和/或抗-G存在,抗-D含量被过高估计的情况进行调查,并证实假定含有抗 D+C的血浆中有抗-D。应用常规方法检查了96份样本(22例产前患者和74名献血者),经初检这些样本含有抗-D+C。抗-D的定量分析使用Astoria Pacific 300(API300)连续流式分析仪,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与HCV病毒复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的279例抗HCV阳性患者HCV RNA检测及抗肝抗原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HCV RNA与抗肝抗原自身抗体谱的相关性。结果 279例抗HCV阳性患者中,有162例(58.1%)患者HCV RNA阳性,其中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阳性11例(6.8%)、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阳性16例(9.9%)、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阳性29例(17.9%)、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LC-1)阳性9例(5.6%);117例(41.9%)患者HCV RNA阴性,其中AMA-M2阳性3例(2.6%),SLA阳性3例(2.6%),LKM-1阳性15例(12.8%)、LC-1阳性4例(3.4%)。两者抗肝抗原抗体谱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P<0.05)。结论 HCV RNA阳性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谱阳性率明显高于HCV RNA阴性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与前S1(Pre-S1)抗原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2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eAg、抗-HBe及Pre-S1抗原,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eAg阳性患者216例,HBeAg阴性患者704倒。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192例,阳性率为88.89%;HBeAg阴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521例,阳性率为74.01oA;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患者523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302例,阳性率为57.74%;抗-HBe阴性患者397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302例,阳性率为76.0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的Pre-S1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HBeAg阳性患者,抗-HBe阴性患者的Pre-S1抗原阳性率高于抗-HBe阳性患者。Pre-S1抗原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也可作为HBV被清除或感染趋于恢复的标志,N此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进行判断患者机体状况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抗原在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HEV重组抗原建立酶免疫试验(EIA)检测肝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抗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结果55份用新加坡DBL公司抗-HEV诊断试剂盒检测为抗-HEV阳性的肝炎患者血清中,53份(96.4%)用本方法检测也为阳性;45份DBL试剂盒检测为抗-HEV阴性的血清中,本法检测有3份为抗-HEV阳性。检测甲、乙、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各30份,抗-HEV阳性率分别为13.3%(4/30)、13.3%(4/30)和10.0%(3/30)。健康人抗-HEV阳性率为5.0%(8/160)。重组抗原与合成肽抗原混合用于EIA,可以检出两种抗原单独阳性的抗-HEV。结论以重组抗原为基础的EI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是戊型肝炎血清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初步确定自身抗体靶抗原本质,了解自身抗体与癌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385例9种癌的患者以及140份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以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全细胞裂解液为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法,对95份经IIF检测为自身抗体阳性的癌患者血清进行分析。 结果 癌组与对照组在阳性率、荧光图形、靶抗原细胞内定位上均有显著差别,两组人群的自身抗体阳性率皆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而不同年龄段的癌患者组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癌种间,上述结果差异皆无显著性(P>0.05)。95份IIF阳性血清中,90份出现1条或多条阳性条带,其中多发性肌炎硬皮病自身抗体(抗PM-SCL)2份、抗Ku7份、抗着丝点蛋白抗体(抗CENP5份)、线粒体抗体2型(抗M2)9份、核糖蛋白抗体(抗RNP)4份、干燥综合征A抗原抗体(抗SS-A)7份、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抗Jo-1)1份、抗SS-A/SS-B5份、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Rib-P-Protein)4份,而另有多数条带对应靶抗原未明。 结论 提示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具年龄相关性和癌种相关性。其自身抗体谱不同于正常人生理性自身抗体谱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自身抗体谱。进一步研究自身抗体与癌的相关性,明确未知靶抗原本质,有助于深入认识癌患者的自身免疫现象。  相似文献   

13.
患者王××,女性,48岁,1992年10月因患侧脑室肿瘤入院治疗。术前血型鉴定由眼观察为“O”型.在与“O”型全血做盐水交叉配血时,次侧管发生轻度凝集,呈混合外观。后来送通化中心血站血型室经进一步的血型血清学检查及家系调查,确定为较罕见的B3亚型,现报告如下:1患者红细胞抗原及血清中抗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检验用抗A、抗B、抗A+B血清效价均为1:64,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患者红细胞无A抗原,有较弱的B抗原,而患者血清中存在抗A而无抗B,符合B血型血清学特点。2吸收放欲试验患者红细胞、对照B型红细胞分别与效价为1:3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分别采用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HCV抗体、HCV核心抗原及HCV—RNA,并且采用酶促动力法检测其转氨酶水平。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抗HCV抗体阳性率为29.5%(36/122),部分患者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8.2%(10/122);HCV—RNA阳性率为27.0%(33/122)。其中,6例(4.9%)抗HCV抗体阴性者可检出HCV病毒血症,10例(8.2%)抗HCV抗体阴性者可检出HCV抗原。有输血史者和透析时间较长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HcV感染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普遍,且感染率与输血、透析时间有关。同时检测抗HCV抗体、HCV核心抗原与HCV—RNA(或其中二项)有助于提高HCV感染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120例(RA67例,非RA53例)患者血清进行抗CCP抗体、RF和GPI抗原检测,比较RA患者与非RA患者之间抗CCP抗体、RF和GPI抗原检测的差异;同时对67例RA患者血清进行抗CCP抗体和GPI抗原联合检测,将其结果与RA患者RF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组中3种抗原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P〈0.001);对RA组,用抗CCP抗体和GPI抗原联合检测,其阳性率显著高于RF(P〈0.001)检测,相关性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相关联(r=0.48)。[结论]抗CCP抗体、RF和GPI抗原检测对RA有适度的敏感性,对诊断RA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GPI抗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B型人血清中缺乏抗-A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38岁。硬脑膜下积液致昏迷 ,无外伤和输血史。术前血型血清学检查 ,似抗 A缺乏。  患者红细胞与抗 B试剂反应 4 +,与抗 A试剂 37℃无反应性 ,但在 10℃左右呈混合外观 ,说明患者红细胞上有B抗原而无A抗原 ,同时患者红细胞上可能吸附有冷凝集素。患者血清与A型、B型试剂细胞在 37℃盐水和抗人球介质均无反应性 ,但在 10℃左右反应呈混合观外 ,患者血清经自身红细胞4℃吸收后反应消失 ,说明患者血清中无抗 A、无抗 B、有冷凝集素。在吸收放散试验中 ,抗 A未被吸收 ,患者红细胞上未检出A抗原。 5 6℃热放散和乙醚放散 ,放…  相似文献   

17.
低频率抗Mur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欲晓  孙革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3):203-204,242
目的研究抗Mur抗体血型血清学特征,调查其在输血医学中临床意义。方法对2例患者的血清,与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和4个已知Mur抗原,在盐水介质、低离子间接抗球蛋白介质,分析鉴定出其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这2例患者与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在多种反应介质中的反应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含有抗Mur抗体,患者血清与4个已知Mur抗原的反应证实该例抗体只与Mur抗原反应。结论该例同种抗体为特异性抗Mur抗体,在临床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在东方人群中Mihenberger血型抗体常规筛选鉴定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血小板同种抗体的特异性,以便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检测并鉴定72例PTR患者血小板同种抗体的特异性;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其中4例患者进行血小板、单核细胞膜上的CD36抗原检测;基因测序法对上述4例患者进行CD36抗原缺失分型。结果 72例PTR患者中有22例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其中18例为抗HLA抗体,3例为抗CD36抗体,1例为抗CD36及抗HLA抗体并存;4例含抗CD36抗体的患者经证实均为Ⅰ型CD36缺失个体,基因检测也证实为CD36基因突变所致的CD36抗原缺失。结论 PTR患者血小板同种抗体以抗HLA多见,其次为抗CD36;应对CD36抗原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抗Sm D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具有广泛直接对抗核抗原、胞浆抗原和核抗原的自身抗体谱,抗Sin(抗Smith抗体)被认为是诊断SLE的特征性抗体。近期研究发现。Sm抗原由U-RNA、B’、B、N、D1、D2、D3、E、F和G等多种成分组成;D1是主要的Sm抗原,其以多肽序列(aa83-119)取代整个Sm分子作为抗原,可极大地提高Sm抗体的检出率。本研究对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症(SS)和皮肌炎(DM)等患者血清进行抗Sin D1、抗Sin、抗ds-DNA和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分析,以探讨抗Sm D1在SLE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研制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与HCV—IgM检测试剂进行对比,探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早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样品43份,慢性丙肝患者27份,应用建立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及HCV—IgM检测试剂同时对比检测。[结果]建立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检测试剂与HCV—IgM对早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样品及慢性患者检出符合率均为100%,而间接抗HCV检测试剂在早期感染样品有1份检测阴性。[结论]建立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可同时检测抗HCV-IgG和IgM,抗HCVIgM在早期检测的抗体滴度高于慢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