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观察Latanoprost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组,0.005%Latanoprost每日一次或0.5%Timolol(噻吗心安)每日2次,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和剥脱性青光眼,共14例,疗程12周,观察其眼压及不良反应。结果:Latanoprost组和Timolol组均可有效地降低眼压(P〈0.01),两组间眼压下降值没有差异。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拉坦前列素联合噻吗心安治疗方案对开角型青光眼视觉功能、眼压、眼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12-01/2014-05期间在我院眼科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59眼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拉坦前列素联合噻吗心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噻吗心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功能、眼压、眼血流情况。结果:治疗后1,2,3,4wk,观察组患眼白天平均眼压、夜间平均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0.27±0.03,0.36±0.06,0.44±0.06,0.63±0.13)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眼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14.41±1.73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4.18±0.67c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0.58±0.07)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坦前列素联合噻吗心安能够更为有效降低眼压,增加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张敏  宋艳梅  冯玮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6):1068-1071

目的:探讨拉坦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5-08/2017-08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眼。对照组采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2次/d,每次1滴,连续治疗12wk; 观察组采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1次/d,每次1滴,连续治疗12wk。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视野缺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4、8、12wk后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短动脉(PCA)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CRA、PC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与收缩期血流速度(PSV)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管阻力指数(RI)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方位视野缺损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各方位缺损范围均明显缩小,且观察组患者视野缺损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角型青光眼采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眼压,改善眼部血流动力学,缩小视野受损范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拉坦前列素(latanoprost)是一种新的苯基替代前列腺素衍生物,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房水经巩膜-脉胳膜通道来达到降压,它与睫状肌上的FP受体结合后调节此通道的房水流出,另外,前列腺素(PGs)本身对细胞骨架有收缩作用,因此,它很有可能也在较大地影响着小梁网的房水流量从而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A 组患者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B组患者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C组患者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A、B组均为每天晚上约20:00给药1次,每次1滴,疗程为4周,C组为每天早上约08:00给药1次,每次1滴,疗程为4周。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比较,眼压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三组患者用药治疗4周眼压值均有显著下降,用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拉坦前列素和曲伏前列素两种滴眼液组间治疗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但与噻吗洛尔治疗分别进行组间效果比对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POAG在一个疗程内(4周)均能有效降低眼压,疗效持久,且两种前列素降眼压作用明显优于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拉坦前列素对青光眼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拉坦前列素(latanoprost)是一种新的苯基替代前列腺素衍生物,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房水经巩膜—脉胳膜通道来达到降压,它与睫状肌上的FP受体结合后调节此通道的房水流出,另外,前列腺素(PGs)本身对细胞骨架有收缩作用,因此,它很有可能也在较大地影响着小梁网的房水流量从而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适利达与类似药物Drenatan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关于降低眼内压的单药治疗疗效.方法:该回顾性研究包括62例患者(119眼).初诊时,正在使用适利达的患者转为使用类似药物拉坦前列素(Drenatan).12wk后的复诊阶段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Goldmann压平眼压计、立体眼底、前房角镜、超声角膜测厚仪以及自动视野检查.结果:使用Drenatan之前和之后平均眼内压分别为12.30±2.02 mmHg和12.38±2.05 mmHg(P=0.559).R=0.987显示两者显著相关.结论:适利达和Drenatan在降低眼内压方面具有相似功效.该发现对于降低公共卫生成本,维护其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拉坦前列素(Latanoprost)滴眼液与噻吗心安(Timolol)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的有关拉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针对眼压下降比例、药物不良反应2项内容,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5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与噻吗心安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在 2,6,12wk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权平均差(WMD)分别为:在2wk\,在6wk\和12wk\。(2)随访结束时,结膜充血、异物感为拉坦前列素的两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 但其发生率拉坦前列素组与噻吗心安组比较, 结膜充血的发生率\〖OR=2.25,95% CI(0.99,5.08)\〗,异物感的发生率\〖OR=2.48,95% CI(1.02,6.03)\〗,显示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拉坦前列素降眼压效果在用药12wk内较噻吗心安好; 两者在12wk内引起结膜充血、异物感、虹膜色素加深、视野损害等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偏小,且方法学质量中等,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便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拉坦前列素( Latanoprost )滴眼液与噻吗心安(Timolol)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的有关拉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 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针对眼压下降比例、药物不良反应2项内容,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555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1)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与噻吗心安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在2,6,12wk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加权平均差(WMD)分别为:在2wk[WMD=-0.76,95%CI(-1.32,-0.20)],在6wk[WMD=-1.15,95%CI(-1.68,0.63)]和12wk[WMD=-1.01,95%CI(-1.42,-0.61)]。(2)随访结束时,结膜充血、异物感为拉坦前列素的两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其发生率拉坦前列素组与噻吗心安组比较,结膜充血的发生率[OR=2.25,95%CI(0.99,5.08)],异物感的发生率[OR=2.48,95%CI(1.02,6.03)],显示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拉坦前列素降眼压效果在用药12 wk内较噻吗心安好;两者在12 wk内引起结膜充血、异物感、虹膜色素加深、视野损害等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偏小,且方法学质量中等,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便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噻吗心安为对照,评估新型异丙酯前列腺素F2α的苯基替代衍生物拉坦前列腺素(PhXA41)对于眼压升高病人的降眼压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34 例(66 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入选,随机分组,17 例(32 只眼)滴用0.05g·L-1 拉坦前列腺素每天1 次,17 例(34 只眼)滴用5g·L-1 噻吗心安每天2 次,共治疗12wk。结果 12wk治疗期间,两种药物均能有效降低眼压(P< 0-01) ,且效应持续。各次随访均显示,拉坦前腺素的降眼压效果显著优于噻吗心安(P< 0-05)。12mo 时,拉坦前列腺素组的眼压降低了9-5±3-1m mHg(36-8 %)(1m mHg= 0.133kPa) ,噻吗心安组降低了7-4±2-6m mHg(29-6% )( P< 0-01)。拉坦前列腺素治疗后,少数病例发现角膜上皮点状脱落。噻吗心安组的平均心率减少4 次·min-1(P< 0-05) 。结论 0 .05g·L-1 拉坦前列腺素每天1 次与5g·L-1 噻吗心安每天2 次相比,具有更强的降眼压作用,而且耐受性良好。因此,拉坦前列腺素将成为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circadian effects on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and 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 (OPP) of 0.5% timolol or 0.005% latanoprost in Caucasian patients affected by normal-tension glaucoma (NTG). Patients and methods In this crossover trial, 30 consecutive NTG subjects underwent three 24-hour assessments of IOP, blood pressure (BP), heart rate (HR), and OPP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formula OPP = (1/3 systolic BP + 2/3 diastolic BP) x 2/3 – IOP]: at baseline, and after 1-month treatment with timolol or latanoprost. These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at 4 a.m., 8 a.m., noon, 4 p.m., 8 p.m., and midnight. Results Both timolol and latanoprost reduced IOP (p < 0.001), with a difference in favour of latanoprost of 1.3 mmHg (95% CI 0.9, 1.6; p < 0.001). After timolol, BP and HR decreased with respect to baseline (p < 0.001). Latanoprost increased mean OPP (3.6 mmHg, 95% CI 2.9, 4.3; p < 0.001), whereas timolol did not improve it. Conclusions Latanoprost induces an IOP reduction greater than timolol, also achieving a better circadian flattening of the IOP curve. Only latanopros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ean 24-hour OPP. The management of Caucasian NTG patients should be critically realized, considering the 24-hour influence of each IOP-lowering drug on the ocular blood perfus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眼科医生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筛查和诊断的认识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基本情况。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2005年9月11日在第十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青光眼会场参会的眼科医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表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和对闭角型青光眼诊断进展的认识以及实际工作状况。共发出330份问卷表,收回有效问卷262份(有效应答率79.4%)。主要指标问卷调查结果。结果29个省、市的眼科医生接受了本次问卷调查。96.9%的人认为我国应开展闭角型青光眼的社区筛查工作;57.3%接受国际地域性和眼科流行病学组(ISGEO)关于闭角型青光眼的分类体系,41.6%反对必须伴有视神经损害才诊断为青光眼的观念;69.1%认为以房角关闭机制为基础的闭角型青光眼分类体系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在实际工作中,81.3%的人将前房角镜检查作为门诊闭角型青光眼筛查的常规手段,77.4%将暗室激发试验作为门诊早期可疑闭角型青光眼筛查的常规手段,49.2%将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查(UBM)作为可疑闭角型青光眼筛查的常规手段。而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下降后视神经损害的评价,80.9%的人常规进行眼底检查,仅54.6%的人常规进行眼压下降后的视野损害评价。结论我国眼科医生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定义与分类体系的认识与国际上存在较大差异。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手段及其使用在不同医院和不同知识背景的医生中具有较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在伴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就诊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眼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平均散光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结果:患眼平均视力由0.15±0.02恢复至0.48±0.13、平均眼压由23.29±4.83mmHg下降至18.34±2.41mmHg、散光程度由1.14±0.15DC降至0.53±0.06DC;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角膜水肿2.5%、后囊混浊3.4%、前房纤维素渗出5.1%。

结论:超声乳化能够有效的改善眼压、恢复视力,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房角关闭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4.
Peng D  Li S  Li M  Shao H  Sun X  Sheng Y  Yu K  Fu P  Guo W  Meng F  Xu C  Zhu Z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4):285-288
验证latanoprost对青光眼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多中心、开放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其随眼压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应用0.005%latanoprost每日滴眼1次及0.5%噻吗心安每日滴眼2次。随访时间为治疗前、治疗后2、6及12周、测量眼压并观察记录局部、全身不良反应。结果共入选128例(latanoprost组63例,噻吗心安组65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特点,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53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6只眼,按手术前用药下的眼压情况分为治疗组(15只眼,眼压≥40mmHg)和对照组(41只眼,眼压<40mmHg),并对两组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分别有2例,7例发生术后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都在1个月内逐渐恢复;术后近期的手术成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331),但经激光巩膜瓣断线术、眼球按摩和滤过泡针刺分离术联合5-Fu球结膜下注射等技术的应用,两组的成功率均获得提高,最后复诊时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手术后视力获得了明显的提高,大多数病例保留了较好的视力。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病例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5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和并发症等情况,评价手术效果。术后进行3月-12月的随访。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5.6±5.7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41.2±6.8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0.01),术后大多数病例保留了较好的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能较好地控制眼压,避免了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7.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晶状体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发病机制中晶状体因素的作用。方法:采用B超、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和超声生物显微镜对21例(41眼)急性PACG患者和20例(40眼)窄房角正常人的晶状体等眼前节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比较两组晶状体参数的差异,并对晶状体参数与前房深度和房角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急性PACG组与窄房角正常组比较,晶状体厚(包括中央部和周边部厚度)、前表面曲率大、相对位置偏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PACG组的晶状体直径、后表面曲率半径和体积与窄房角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PACG组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和小梁虹膜夹角分别与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和相对位置呈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PACG的发病与其自身晶状体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包括晶状体厚,前表面曲率大和相对位置偏前,后两者是导致其前房变浅和继发房角关闭的主要因素。晶状体直径、体积和后表面曲率与发病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 ,MMC)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结果。方法  67例 (67眼 )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6~ 18月 ,平均 (11. 12± 3 . 5 7)月。小梁切除术联合MMC组 (3 5眼 ) ,眼压控制绝对成功率为 82 . 86%(2 9眼 ) ,相对成功率为 94 .2 9%(3 3眼 ) ;单纯小梁切除术组 (3 2眼 ) ,眼压控制绝对成功率为 5 9. 3. 8%(19眼 ) ,相对成功率为 75 . 0 0 %(2 4眼 ) ;两组在眼压控制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 0 5 )。术后主要并发症是前葡萄膜炎和虹膜后粘连。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是药物治疗无反应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彭晓琍  赵成 《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51-1152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8-01/2008-01在我科住院的PACG患者35例35眼,其中急性PACG28例,慢性PACG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成形术,随访6mo。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4.6±2.3mmHg,比术前用药后眼压23.2±3.6mmHg明显降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4±0.32mm,增加到术后的3.16±0.5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2眼(91%)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成形术,可有效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