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桃夹现象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引起血尿的胡桃夹现象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新方法。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采用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成像,比较确诊胡桃夹现象患者4例与正常对照者10例的血管显示情况及解剖变异。结果:CT血管成像发现胡桃夹现象患者左侧肾静脉在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明显受压,其夹角平均为(39.3±4.3)°,而正常对照组的夹角平均为(90±10)°。在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直线距离,正常对照组平均为(12±1.8)mm,而胡桃夹现象患者平均为(3.1±0.2)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行肾静脉及周围血管重建证实引起血尿的胡桃夹现象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左侧肾静脉受压。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胡桃夹现象临床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具有立体直观、无创简便优点,可作为胡桃夹现象临床筛查的一种常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胡桃夹现象与十二指肠淤积综合征的对应关系,分析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对十二指肠淤积综合征的提示诊断价值。方法:超声诊断为胡桃夹现象的35例患者均进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观察其是否合并十二指肠淤积。结果:35例胡桃夹现象患者中,23例合并典型、11例合并非典型的十二指肠淤积综合征,1例患者消化道钡餐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超声诊断为胡桃夹现象时,尤其是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十二指肠淤积综合征,以提示临床医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超声诊断分析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对19例儿童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双侧精索静脉及左肾静脉超声检查,将其曲张侧别、内径及是否合并胡桃夹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其中18例单发于左侧,1例为双侧。精索静脉内径2.2~3.4mm,平均(2.7±0.4)。全部病例合并胡桃夹现象。结论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是胡桃夹现象,对其应常规进行左肾静脉检查及针对胡桃夹现象进行治疗。胡桃夹现象应作为普查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在成人胡桃夹现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756例血尿、蛋白尿成人患者进行左肾静脉受压情况的检查。结果在确诊为胡桃夹的262病例中,BMI≤18.5者215例,占82.06%。结论BMI越低,出现胡桃夹现象的概率越大,应重视BMI在成人胡桃夹现象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胡桃夹现象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 36例胡桃夹现象患者进行检查 ,并对其声像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 36例患者 ,均见左肾静脉受压狭窄 ,狭窄前可见扩张。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胡桃夹现象的可靠、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洪彩梅  郭肖霞 《广东医学》2008,29(8):1429-1429
“胡桃夹”现象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由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受到挤压伴有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疾病[1]。其中精索静脉曲张是其重要的一个临床症状。我院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了7例因“胡桃夹”现象出现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胡桃夹现象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例经血尿检查疑似胡桃夹现象的患儿进行超声诊断,选取确诊为胡桃夹综合征的100例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10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结果不同体位下,胡桃夹综合征患儿的各项参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受压扩张部位内径、受压狭窄部位内径,受压部位血流速度、扩张部位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胡桃夹综合征患儿与对照组左肾静脉狭窄处的内径范围分别为1.26~2.18 mm、1.36~2.51 mm,狭窄处峰值流速分别为128.67~200.27 cm/s、6.98~68.87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可作为儿童胡桃夹综合征的检查首选影像学方法,患儿的左肾静脉狭窄处的峰值流速可在胡桃夹现象阳性诊断中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探讨无痛血尿的正确检查方法,研究胡桃夹现象的静脉肾盂造影(以下简称IVP)表现。方法 选取13例无痛性血尿患进行IVP检查并结合B超检查对比两在无痛性血尿及胡桃夹现象的诊断价值。结果 13例患中IVP表现异常考虑胡桃夹现象有6例,B超诊断7例(含IVP确诊的6例)。结论 对无痛性血尿IVP既能排除泌尿系结石、结核、畸形、肿瘤等疾病,又能显示肾盂肾盏饱满、排空延迟等表现对胡桃夹现象提出参考诊断依据,结合B超、临床进一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孤立性血尿患儿胡桃夹现象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使用腹部B超测量 87例孤立性血尿患儿和 84例正常组患儿卧位和直立位左肾静脉内径。结果 胡桃夹现象在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正常患儿中的发病率分别为 3 9 6% ,3 0 7% ,6 0 %。胡桃夹现象患儿卧位时非肾小球性血尿组左肾静脉内径比值与肾小球性血尿组、正常组比较P >0 .0 5 ,无显著差异 ;直立位非肾小球性血尿组左肾静脉内径比值与其他两组比较P <0 .0 5 ,有显著差异。非肾小球性血尿组 1例合并尿路感染 ,1例合并特发性高钙尿症 ;肾小球性血尿组 5例行肾活检 ,诊断IgA肾病 3例 ,薄基底膜病 2例。结论 胡桃夹现象不仅见于非肾小球性血尿患儿 ,亦见于肾小球性血尿患儿和正常儿童 ,胡桃夹现象可与其他引起血尿的原因并存。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时应注意观察直立位左肾静脉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10.
胡桃夹现象(NCP)也称胡桃夹综合征或者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肾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行程中,因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的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的临床症状称胡桃夹现象。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本组患者26例,均为2001年1月~2006年1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或者住院的患  相似文献   

11.
胡桃夹现象亦称胡桃夹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为无症状、直立性蛋白尿及发作性或持续性肉眼(镜下)血尿,常被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不能明确诊断.本文作者对30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胡桃夹现象也称胡桃夹综合征或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它是左肾静脉受压伴发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腹痛和精索曲张的一种疾病[1].很多临床医师及超声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本文旨在探讨该类患者左肾静脉受压时最宽处与最窄处血管内径的比值范围,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胡桃夹现象15例分析张桂菊张毓文贾立群胡桃夹现象(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可造成左肾出血或伴发直立性蛋白尿。我院1994年1月~1995年3月收治15例确诊为胡桃夹现象的患儿,其中7例表现为血尿,8例表现为直立性蛋白尿,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血尿组:7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对胡桃夹现象患者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对7例行左肾静脉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胡桃夹现象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测左肾静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内径(a、b)、血流(Va、Vb)及最窄处峰值静脉压差(△P).结果:除左肾静脉远端内径外,各项检测指标术前与术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和超声检查结果基本相符.结论:超声可作为评价胡桃夹现象患者支架植入术疗效的一种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任珊瑛  李建祖 《吉林医学》2011,32(27):5856-5856
<正>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其主要症状是血尿和蛋白尿,其中无症状肉眼血尿更易发现。超声检查时可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静脉的解剖情  相似文献   

16.
胡桃夹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学周 《中原医刊》2006,33(9):11-12
目的提高对胡桃夹症的认识,改进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的胡桃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症状均为反复血尿,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胡桃夹现象患者左肾静脉最宽和最窄处内径比均>3,近端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且站立15m in后更明显。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2、5、4天,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4、6、6天,随访至少4个月,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术前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首选方法;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方法较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查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儿童胡桃夹现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血尿查因疑似患儿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患儿仰卧位、侧卧位、脊柱后伸15~20min左肾静脉经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受压变窄的内径、血流峰值及窄后内径、血流峰值,并将8例胡桃夹现象阳性患儿数据与从59例正常儿童中随机选取的8例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胡桃夹现象阳性患儿其左肾静脉狭窄处内径范围在1.25~2.17mm之间,狭窄处峰值流速在129.80~201.46cm/s;正常儿童左肾静脉狭窄处内径范围在1.33~2.41mm之间,狭窄处峰值流速在27.26~69.36cm/s。结论左肾静脉狭窄处峰值流速可作为诊断胡桃夹现象阳性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胡桃夹现象引起血尿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儿童血尿较为常见的病因。仅就近几年来胡桃夹性血尿的病机研究及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胡桃夹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过程中,因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临床症状称为胡桃夹现象,也称之为胡桃夹综合征或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它是左肾静脉受压,伴发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疾病,本病临床少见,笔者从事外科工作多年,偶遇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胡桃夹现象9例报告李铭芳梁瑾肖平*李智贤(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儿童无症状性血尿病因复杂,诊断也比较困难。日本伊藤克己1988年报道胡桃夹现象(Nutcvackerphenamenan)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