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CD44V6在乳腺癌中表达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有随访结果的女性乳腺癌组织进行CD44V6检测。结果:乳腺浸润性癌CD44V6阳性率(804%)显著高于非浸润性癌(25%),(P<005);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89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45%),(P<001);CD44V6阳性组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或10年生存率(565%,217%)显著低于CD44V6阴性组(100%,71%),(P<005);CD44V6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CD44V6表达状况,可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及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0例乳腺癌和10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p53、c-erbB-2、EGFR与ER、PgR的表达。结果显示:乳腺癌各种标记阳性率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ER阳性率在50岁以上组高于50岁以下组(P<0.05);不同病理学类型中各种标记的阳性率亦存在一定差异,乳腺癌中p53、c-erbB-2、EGFR和ER及PR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Feulgen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对乳腺癌84例和乳腺良性病变22例进行检测。结果:(1)CerbB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的着色面积与着色深度高度相关(P<001)。(2)CerbB2阳性表达全部为恶性肿瘤,总表达率为33%。在不同年龄、肿瘤分级以及淋巴转移情况之间CerbB2阳性表达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CerbB2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与DNA倍体水平高度正相关(P<001)。(4)CerbB2阳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参数均显著大于阴性肿瘤。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中,CerbB2癌基因激活仅见于乳腺癌,对乳腺癌的诊断有意义,对预后判断只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例乳腺疾病针吸细胞学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乳腺疾病针吸细胞学标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亲和组织化学法检测200例乳腺病的ER和PR表达情况。结果在良、恶性乳腺疾病中,ER的表达无显著差异(63.5%和60.2%,P>0.05),PR的表达则有显著差异(57.9%和47.3%,PM<0.05)。乳腺病患者绝经前后ER、PR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ER和PR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1)。结论针吸细胞学标本酶联亲和组织化学法检测ER和PR表达,可以帮助判断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患者的碱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检测了30例乳腺癌,29例乳腺良性肿瘤和75例健康女性血清GST-α含量,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血清中GST-α含量为0.72±0.31μg/L,阳性率为56.7%,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17.2%)及健康对照组(4%),且患者手术前后血清GST-α水平差异显著(P<0.05)。但与乳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6.
对40例乳腺癌和10例乳腺良性肿瘤进行了C-erbB2、ER、PR、PNA、PCNA、ViM多项免疫标记观察。发现C-erbB2、PNA、PCNA、ViM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在边缘病例中若瘤细胞出现C-erbB2膜阳性,PNA、PCNA、ViM亦出现阳性,则可做为恶性变的可靠指标。在转移和非转移乳腺癌之间C-erbB2、PCNA、ViM亦出现阳性,则可做为恶性变的可靠指标。在转移和非转移乳腺癌之间C-erbB2、PCNA、ViM的阳性表达亦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P<0.01)。以上标记物可做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1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40例乳腺癌进行了C-erbB-2,ER,PR,PNA,PCNA,ViM多项免疫标记观察,发现C-erbB-2,PNA,PCNA,ViM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在边缘病例中若瘤细胞出现C-crbB-2膜阳性,PNA,PCNA,ViM亦出现阳性,则可作恶性变的可靠指标,在转移和非转移乳腺癌之间C-erbB-2,PCNA,ViM的阳性表达亦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P<0.01)。它们可作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和判断预后的可靠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化疗对消化系肿瘤患者CD16及T细胞活化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消化系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免疫状态。 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监测80 例消化系肿瘤患者化疗前后T 细胞表面3 种抗原标志,并与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对比。 结果 消化系肿瘤患者化疗前CD+3 /HLADR+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化疗后CD16 、CD+3 /HLADR+ 显著下降( P< 001),CD69 低于化疗前(P< 005) ,且化疗后CD16 、CD49 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化疗药物损害消化系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和形态计量学方法,对65例甲状腺肿瘤细胞DNA含量和形态计量学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甲状腺肿瘤细胞DN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腺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甲状腺癌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甲状腺癌DNA含量的增高与组织学类型的恶性程度基本一致;甲状腺癌5年以下存活组的DNA含量、细胞核面积和直径均高于5年以上存活组(P<005或P<0005);5年以下存活组的异倍体细胞数明显高于5年以上存活组(P<0005),提示上述参数似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乳腺肿瘤DNA含量及雌激素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乳腺癌(42例)、乳腺纤维腺瘤(1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0例)及正常乳腺组织(10例)的细胞DNA含量。42例乳腺癌标本中,26例(62%)为异倍体DNA;乳腺囊性增生病和正常乳腺组织均为二倍体DNA。乳腺癌标本均行雌激素受体(ER)测定,11例(26%)为阴性。同时对所有乳腺癌进行有关临床资料和病理分析,发现乳腺癌DNA含量与病人年龄及ER状态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肿瘤细胞周期分析发现异倍体癌S期细胞比率最高。通过乳腺癌细胞DNA含量及ER测定,计算细胞增殖周期中各期细胞比率,可以判断乳腺癌生物学特性,为患者预后的评估提供客观、定量和可重复性参数,弥补形态学检查的不足,并对术后辅助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穆玉娟  马腾 《实用癌症杂志》2017,(12):2006-2008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同反相位序列对肾癌诊断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40例肾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癌40例(恶性组)和肾良性肿瘤100例(良性组),都进行MR同反相位序列诊断与定量鉴别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MR图像均显示清晰,无明显磁敏感伪影及图像变形.恶性组中有39例(97.5%)同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36例(90.0%)反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组中有78例(78.0%)同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72例(72.0%)反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两两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的ADC值为(1.21±0.21)×10-3 mm2/s,恶性组患者的ADC值为(1.69±0.30)×10-3 mm2/s,两两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以1.355×10-3 mm2/s为ADC阈值,MR同反相位序列诊断肾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和92.1%.结论 MR同反相位序列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能提供临床定量诊断与鉴别依据,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乳腺疾病细胞核病理形态进行测定研究。方法 对乳腺腺病 4 0例、乳腺腺病伴不典型增生 2 0例及乳腺癌 50例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 ,并应用MPIAS - 50 0多媒体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其细胞核的形态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定量测定的结果表明了乳腺疾病细胞核 8项形态参数测定。其中有7项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 0 1)。 1项有显著性差异 (p <0 . 0 5)。结论 乳腺疾病细胞核形态参数的测定对鉴别乳腺良恶病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治疗前后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方法 选择80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肿瘤65例,恶性肿瘤15例.分析比较良性和恶性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比(PC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治疗前后2种性质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PLT、PCT和MPV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DW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血小板尤其是PLT、PCT和MPV参数以及VEGF水平可为口腔颌面肿瘤及其性质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可为判断口腔颌面肿瘤治疗时机提供部分依据.但血小板和VEGF对口腔颌面肿瘤的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组织微血管分布密度初探乳腺肿块血氧近红外光参数的可靠性。方法 用近红外光TBO—I型双波长乳腺肿瘤检测仪,对检测的181例乳腺肿块进行近红外光血氧参数分类和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肿块性质,并对其中20例恶性肿块和20例良性肿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近红外光血氧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高血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值和血含量值分别为24.56±8.110和1.891±0.850,12例低血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值和血含量值分别为17.98±8.729和0.698±0.283,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40例乳腺肿块的微血管密度值与近红外光血含量值直线相关系数为r=0.4208(P〈0.05)。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块局部微血管密度与其血含量近红外检测参数存在相关性,说明了近红外光血含量检测参数作为诊断乳腺癌标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9例恶性骨肿瘤、38树良性骨肿瘤,21例非瘤骨疾病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一PX),及谷胱甘肽(GS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恶性,良性骨肿瘤与非瘤骨疾病比较、SOD(P<0.01)、GSH(P<0.05)均有显著差异。LPO值在非瘤骨疾病、良性及恶性骨肿瘤是升高趋势,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良性、恶性骨肿瘤与非瘤骨疾病的四个项目进行逐步判别分析、LPO,SOD二项灵敏性94.03%。特异性38.1%,它可供临床辅助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6.
B细胞淋巴瘤的Fas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as蛋白在不同类型B细胞源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on‘s Bcell lymphoma,B-NHL)中的分布及意义,为B-NHL诊治提供新的观察指标及实验依据。方法:对确诊为B-NHL的79例及良性淋巴组织20例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Fas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B-NHL的Fas蛋白平均阳性表达率为65.8%,良性淋巴组织为60.0%,单从数量上,良恶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从阳性细胞分布上良、恶性可见区别,良性分布有规律,主要集中在生发中心;恶性分布无规律性。淋巴瘤组内各亚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e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L)组表达分别高于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cell lymphoma,FCL)(P<0.05)和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SLL)组(P<0.01);FCL组表达高于SLL组(P<0.05)。Fas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及部位无相关性。结论:1、Fas的表达与B淋巴瘤的类型及恶性程度有关。2、Fas的表达半定量检测不能作为鉴别良恶性的指标,而分布规律不同可作参考。检测Fas蛋白的数量及注意阳性细胞分布规律,对病理确诊淋巴瘤疑难病例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针吸细胞图像光度学计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乳腺癌针吸细胞图像光度学及与乳腺良性病变的量化差异和鉴别价值。方法 用MPIAS 5 0 0多媒体细胞图像分析仪 ,对 5 0例乳腺癌分胞体、胞核、胞浆三大结构进行了细胞图像光密度值12项指标的计量研究 ,并以 30例乳腺良性病变做对照。结果 在 12项指标中有 10项指标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其中胞体及胞核分别有 3项 ;胞浆有 4项。特异度有 5项指标≥80 % (1项为 10 0 % ) ;灵敏度有 7项指标≥ 80 % (2项为 10 0 % ) ,且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的参数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浆中。结论 利用细胞图像分析仪对乳腺癌进行光度学分析 ,其多参数的光密度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及可比性 ,对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B超引导与X线引导胸内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108例(122次),B超组54例(59次).细胞学阳性46例,阳性率为85.50%,其中恶性肿瘤35例,良性病变11例;X线组54例(63次),细胞学阳性47例,阳性率87.03%,其中恶性肿瘤35例,良性病变1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于两组引导物理特性不同,肿块生长部位各异,不同的穿刺部位阳性率亦有高低.B超组在胸水内区肿块穿刺阳性率比X线组高(P<0.01),而X线组在脊柱旁区穿刺阳性率比B超组高(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的近红外扫描成像特点、规律及病理组织学基础,为近红外扫描检诊乳腺疾病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对1000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近红外扫描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并分别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1000例乳腺肿物中,经近红外扫描检查诊断为恶性者562例,诊断为良性者287例。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者646例,良性肿物者354例。近红外扫描对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1%、87.0%。良、恶性肿块的影像图有明显差异,且良性肿块中各病理类型的近红外扫描表现亦不尽相同。结论:乳腺癌与许多良性疾病均存在其各自的近约外扫描成像特点。这些特点将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细胞型乳腺癌针吸细胞图像的光度学特征及与乳腺良性病变之间的量化差异和鉴别价值。方法:用MPIAS—500多媒体病理细胞图像分析仪,对22例小细胞型乳腺癌的针吸细胞分胞体、胞核和胞浆三大结构进行了细胞图像光密度值9项指标的计量研究,并以20例乳腺良性病变做对照。结果:在9项指标中小细胞型乳腺癌有6项指标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非常显著(P<0.01), 其中胞体1项,胞核2项,胞浆3项;有3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细胞图像分析仪对小细胞型乳腺癌进行光度学分析,其多参数的光密度指标对协助针吸细胞学鉴别诊断小细胞型乳腺癌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