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IL-18水平及其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 18(IL 18)在狼疮性肾炎 (LN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及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法测定 16例正常人及 18例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IL 18mRNA表达量及其血浆水平。结果提示LN患者PBMCIL 18mRNA表达量及血浆IL 1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IL 18mRNA表达量为 :1 2 6 2± 0 189vs0 84 4± 0 15 5 ,P <0 0 0 1;IL 18血浆水平为 :(82 2 0 9± 5 32 77)pg/mlvs (2 39 5 7± 75 0 6 )pg/ml,P <0 0 0 1]。且WHOIV型LN增高较非IV型LN更为显著 [IL 18mRNA表达量为 :1 32 9± 0 2 1vs 1 138± 0 15 2 3,P <0 0 5 ;IL 18血浆水平为 :(1135 5 4± 5 15 34)pg/mlvs (5 0 8 6 5± 341 36 )pg/ml,P <0 0 1]。另外 ,血浆IL 18水平与肾组织活动指数 ,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等级相关 (r分别为 :0 6 10和 0 4 99,P均 <0 0 5 ) ,也与血清肌酐 (Scr) ,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及 2 4h尿蛋白排泄量 (2 4hUPQ )呈直线相关 (r分别为 :0 898、 0 6 2 8和 0 5 37,P均 <0 0 5 )。本研究认为循环IL 18表达和分泌增高可能参与LN的免疫发病过程 ,并与狼疮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患者外周血IL-18水平及血液透析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慢性肾衰竭 (CRF )患者外周血IL 18表达量的变化以及血液透析 (HD )对其表达的影响 ,选取 10名健康志愿者及 2 9例CRF患者 ,应用ELISA测定血浆IL 18水平 ,同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技术 ,检测PBMC中IL 18mRNA表达量。结果是未行HD的CRF患者血浆IL 18水平及PBMCIL 18mRN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单次HD对CRF患者血浆IL 18水平及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但长期维持HD则可使CRF患者外周血IL 18水平及基因表达增高 (P <0 0 5 )。提示外周血IL 18的高表达可能参与CRF的发病过程及HD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血浆尾加压素Ⅱ含量在几种疾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研究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 ,UⅡ)水平的变化 ,以探讨UⅡ在上述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清晨空腹抽血 ,分离血浆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UⅡ含量。结果 :健康人血浆UⅡ含量为 5 .5 4± 1.73pg/ml;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UⅡ水平分别为 2 .74± 0 .9和 2 .85± 0 .99pg/mg ,明显低于健康人 (均为p<0 .0 1) ,并且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两周内 ,血浆UⅡ水平持续低于健康人 (p<0 .0 1)。 2型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有所降低 (分别为 4.98± 1.97和 4.89± 1.6 8pg/ml,p <0 .0 5 ) ,而骨质疏松症患者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 ,血浆UⅡ含量降低 ,提示UⅡ可能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变化的机制及其意义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 (typeⅠangiotensinⅡreceptor,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和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DM2 )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RFLP法 ,对 6 2例DM2合并冠心病 (CHD)患者 ,4 9例DM2 非合并CHD患者和 10 1例正常对照组人群的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进行检测 ;以 -lo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作为IR指标。结果 DM2 合并CHD组与DM2 非合并组比较 :AT1R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合并CHD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 (0 .0 81vs0 .0 2 1) P <0 .0 5 ;OR =4 .2 1,95 %CI :1.0 0— 17.6 0。DM2 合并CHD组与非合并CHD组相比 ,ISI(- 2 .0 1vs- 1.77)显著升高 (P <0 .0 1)。AT1R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之间IR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参与中国汉族人群DM 2CHD的发病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与IR无相关性 ;AT1R基因 116 6C等位基因携带者不是通过IR的影响而参与DM2 CHD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HLA-DRB1*07与慢性乙肝患者Th1/Th2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 DRB1 0 7与Th1 Th2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12 0例广东地区汉族慢性乙肝患者新鲜抗凝血各 8ml,通过序列特异性引物套式PCR(PCR SSP)方法进行HLA DRB1 0 7检测 ,并同时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T细胞分泌IFN γ、IL 2、IL 10和IL 4的水平。结果 :12 0例慢性乙肝患者HLA DRB1 0 7携带者 31例 ,携带率为 2 5 8% ,明显高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平均携带率 7 84 % ;HLA DRB1 0 7阳性患者IFN γ平均表达水平为 (1132 0 4± 75 36 )pg ml,IL 2平均表达水平为 (1184 0 6± 81 4 2 )pg ml,IL 4平均表达水平为 (876 79± 4 7 5 3)pg ml,IL 10平均表达水平为 (817 4 8± 2 4 4 0 )pg ml ;HLA DRB1 0 7阴性患者IFN γ平均表达水平为 (12 32 10± 198 13)pg ml,IL 2平均表达水平为 (12 0 8 17± 116 12 )pg ml,IL 4平均表达水平为 (6 81 99± 6 1 5 9)pg ml,IL 10平均表达水平为 (6 38 84± 76 17)pg ml。HLA DRB1 0 7阳性患者IL 4、IL 10表达水平高于阴性患者 (P <0 0 5 ) ,而IFN γ、IL 2表达水平与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HLA DRB1 0 7(+)慢性乙肝患者Th2因子表达水平高于HLA DRB1 0 7(- )慢性乙肝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ANDER蛋白在1型和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以STZ诱导和自发性Akita 1型糖尿病小鼠及2型糖尿病db/db小鼠为动物模型,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胰腺中PANDER mRNA和蛋白指标。结果 相较于正常C57BL/6小鼠,STZ诱导和Akita 1型糖尿病小鼠胰腺组织中PANDER mRNA(STZ:1.00±0.17 vs. 0.25±0.06,P<0.01;Akita:1.00±0.19 vs.0.17±0.04,P<0.001)和蛋白(免疫组化灰度扫描STZ:1.00±0.18 vs. 0.16±0.11)水平均明显降低;相较于db/m小鼠,db/db小鼠胰腺组织中PANDER mRNA(1.00±0.05 vs. 2.13±0.46,P<0.05)和蛋白(1.00±0.28 vs. 3.58±0.36,P<0.01)水平均明显升高;罗格列酮灌胃db/db小鼠一个月后,胰岛肥大、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症状得以缓解,同时胰腺中PANDER mRNA(1.00±0.13 vs. 0.28±0.06,P<0.01)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1型糖尿病小鼠胰腺组织中PANDER表达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小鼠胰腺组织中PANDER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SLE患者[(31.40±14.23)岁]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28.20±10.36)岁]的PBMCs,分为2组, 地塞米松(1 μmol/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I-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 0 h、6 h、12 h、24 h 和 72 h 离心收集PBMCs,用RT-PCR法检测刺激后0至 24 h 时点细胞BLyS 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FACs)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 72 h 膜结合型BLyS蛋白的表达。 结果:(1) SLE患者BLyS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0.40±0.18 vs 0.27±0.20, P<0.01;0.37±0.17 vs 0.25±0.17, P<0.01;0.42±0.26 vs 0.29±0.16, P<0.01;0.39±0.23 vs 0.24±0.18, P<0.01)。(2) 地塞米松显著抑制健康对照和SLE患者PBMCs BLyS mRNA表达,12 h 最为明显 (0.19±0.10 vs 0.31±0.16, P<0.01;0.29±0.18 vs 0.46±0.21, P<0.01)。(3) 地塞米松显著抑制健康对照和SLE患者PBMCs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2.73±1.89 vs 3.67±1.64,P<0.01;3.42±1.53 vs 4.52±1.95,P<0.01)。 (4)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PBMCs 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显示地塞米松刺激后BLyS表达减弱。 结论:SLE患者PBMCs BLyS表达增强,其表达受地塞米松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类型胃癌局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的特性。方法 采用高敏感放射性标记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非癌性黏膜组织中不同T细胞亚群 2 4个亚家族的T细胞受体 β链可变区表达以及T细胞亚群、上皮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谱。结果 弥散型胃癌组织CD8+ T细胞亚群中增殖性T细胞克隆数目明显低于肠型胃癌 (P =0 0 46 )。弥散型胃癌中 ,癌组织CD8+ 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 (IL) 6、IL 8、CD4+ T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 αmRNA的水平 (0 6 1± 0 2 9,0 5 6± 0 2 2 ,0 0 9± 0 0 3)较非癌性黏膜组织中的 (0 14± 0 0 5 ,0 2 7± 0 0 9,0 0 4± 0 0 2 )增高 (P =0 0 2 8,P =0 0 43,P =0 0 46 ) ;而肠型胃癌中 ,癌组织CD8+ T细胞及上皮细胞中IL 8mRNA的水平 (0 5 7± 0 2 5 ,0 2 7± 0 0 7)较非癌性黏膜组织中的 (0 2 1± 0 0 7,0 14± 0 0 6 )增高 (P =0 0 2 8,P =0 0 2 8)。结论 不同组织类型胃癌局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的特性不同 ,弥散型胃癌中增殖性T细胞克隆少、局部多种免疫抑制型细胞因子的高表达提示 :弥散型胃癌肿瘤局部的免疫抑制比肠型胃癌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探讨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肾脏细胞外基质蓄积的原因和TGF-β及其受体的关系.15只KKAy小鼠和18只C57BL/J小鼠,分成3组,分别于16、20和24周处死动物,常规测体重、肾功能、血脂和尿蛋白,取肾皮质常规切片、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周龄的KKAy小鼠及参照组C57BL/J小鼠肾皮质TGF-β1及TGF-βⅠ、Ⅱ型受体的表达,并用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mRNA水平.KKAy小鼠16周龄以后便开始出现明显的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蛋白尿,符合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特点.其FN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都比同龄参照组C57BL/J小鼠高2~4倍,其中以16周时最为显著, FN为1.53±0.46比较0.63±0.16(P<0.001); Ⅳ型胶原为5.08±1.92比较1.21±0.25(P<0.01).KKAy小鼠肾小球内TGF-β1及TGF-βⅠ型受体的水平明显低于C57BL/J小鼠,而Ⅱ型受体表达却高于C57BL/J小鼠.2型糖尿病KKAy小鼠早期肾病时,肾皮质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与TGF-βⅡ型受体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白细胞介素16(IL-16)的分泌及IL-16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BMCs IL-16分泌的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PBMCs IL-16mRNA的表达。结果:①LN患者PBMCs自发分泌IL-16,活动组较静止组、正常对照组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265.6±102.2vs.120.5±84.1;265.6±102.0 vs.50.9±32.4,P<0.05);②LN活动组与静止组PBMCs IL-16mRNA表达增强,较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5.090±1.815 vs.1.030 ±0.426;3.910±1.430 vs.1.030±0.426,P<0.05),但LN活动组与静止组之间IL-16-mRNA的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5.090 ±1.815 vs.3.910±1.430)。结论:LN患者PBMCs存在IL-16mRNA的高表达和自发的IL-16过度分泌。IL-16可能参与介导LN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