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1730例各种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20例二次开胸止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的原因、治疗方法及二次开胸止血的指征。本组二次开胸止血占1.2%,死亡率25%。认为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是较常见并发症,与术中止血是否彻底及体外循环后肝素中和是否完全,体外循环时间长短,以及患者凝血机制是否健全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应采取积极态度,及时二次开胸止血,不要因为有一定的并发症、死亡率而丧失抢救病人生命的机会,但要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心脏不停跳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这两种术式,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测定以及阳性持续时间的观察,来判断心脏损伤程度的判定。方法:按照心脏不停跳与体外循环分组,分别测定术后即刻的cTnI,以及术后2周的阳性测定。结果:外循环下手术的患者明显延长。结论:根据cTnI的测定,说明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较体外循环下手术,对于心肌细胞的损伤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二尖瓣瓣膜替换手术体外循环中心脏不能自动复苏的原因,以提高心脏自动复苏率。对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并行二尖瓣瓣膜替换手术体外循环中心脏不能自动复苏的58例临床资料,以及体外循环术中情况做一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在开放升主动脉或心内操作结束后,在心脏未自动复苏时经使用辅助药物、调整灌注流量等处理,电击除颤后心脏复跳。提示58例心脏未能自动复苏的原因主要与体外循环中温度的控制、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维持、心肌保护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建立猪原位心脏移植的实验模型,选用小型猪进行供体心切取,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切除受体心,进行原位心脏植入。术中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发现移植后心脏全部复跳,辅助循环60min后,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血液动力学稳定。表明猪原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为心脏移植的进一步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徐明权  赵玉棉 《吉林医学》1994,15(4):213-215
为了补充心脏手术后病人血容量不足,又不浪费血液。本文对5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后采用静脉回输体外循环机械余血的方法,补足丢失的血容量,结果使病人在术后短时间内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维持在正常状态。因此心脏手术后输体外循环机械余血安全可靠,是补足血容量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分析133例心脏病患借助于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Ebstein畸形矫治.部分房室管畸形的体外循环过程和术后结果.结果:1例患停体外循环后因血氧饱和度偏低,延长第4肋间切口探查;1例因手术操作导致出血而延长切口再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2例患因残余漏再次手术,其余129例患手术过程顺利。133例患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胸壁打孔体外循环下完全借助于电视胸腔镜实施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6年4月开始应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8例.手术基本方法:建立体外循环后不阻断主动脉,术中鼻温维持在34℃~38℃,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本组始终维持窦性心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1分~2分,心内操作结束后不需进行心脏复苏,不需复温,停止体外循环,结束手术.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张云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1):113-113
目的总结120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呼吸道护理经验,认为做好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管理,保持气道通畅,纠正肺不张、喉头水肿,预防误吸,是预防先心痛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症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20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呼吸道护理经验,认为做好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管理,保持气道通畅,纠正肺不张、喉头水肿,预防误吸,是预防先心痛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症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报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脏大血管损伤7例,其中1例损伤升主动脉壁,迅速建立体外循环后修补成功。2例损伤上腔静脉,在体外循环下取邻近带蒂心包片修被成功。2例心尖插引流管时撕裂,也在体外循环下带垫片修补成功。2例右房壁撕裂,用带热片直接修补成功。对损伤原因和具体处理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外科手术,术后与体外循环有关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0.5%-3%。心脏直视手术后,胃肠道的功能减弱在术后3日内最为严重,胃肠道不适以腹胀为特征。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引起的腹胀多是因为肠管内积气和积液,肠蠕动尚未完全恢复引起。目前文献报道多侧重于围手术期消化道溃疡梗阻等症的救治,对于术后肠道功能障碍引起的腹胀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探讨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心肌保护、血液成分保护及预防排斥反应,体外循环技巧等问题。方法:对体外循环下同 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标准法该例患者进行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热缺血时间为0min,冷却血时间为70min,总体外循环时间为1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3min。患者已存活250d。术后患者无排斥反应、感染、心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良好的心肌保护、血液成分保护、体外循环过程预防排斥反应及完善的体外循环操作技巧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小结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管理。方法 在胸壁打3个小孔借助于电视胸腔镜下建立体外循环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瓦氏窦瘤破裂修补术。结果 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胸壁打孔体外循环下完全借助于电视胸腔镜实施心脏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因为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和镜向操作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CABG随访结果比较近年,在心脏跳动情况下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BHCABG)出现复兴势头。BHCABG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不适少以及无体外循环副作用等优点。然而在心脏跳动情况下行CABG难度增大,并有可能限制充足的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方法,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6例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6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适用于多支病变,尤其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6.
丹参在体外循环中对肺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前应用丹参预防体外循环时肺的损伤。方法 3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各15例。于体外循环前及心脏复跳后10min、45min、2h、6h检测左、右心房血白细胞数和过氧化脂质浓度,并于体外循环前、后取肺组织作活检。结果 丹参能明显抑制肺再灌注早期白细胞肺内聚集,减少肺内氧自由基的产生,体外循环后肺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用药组未见明显白细胞聚集、渗出,肺组织损伤较对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补房间隔缺损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优点。方法 86例房缺患者,在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修补,缝闭房间隔时注意排气。结果 全组无死亡。并发肺炎2例,治愈,?A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3d后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内环境影响小,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及心律失常少,房缺手术由于术野表浅,操作容易,可作为该术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我们于2002年2月2003年6月期间共施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74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结果:使用特殊直角静脉引流管和进口主动脉引流管行多种体外循环灌注,运用胶体预充维持血细胞压积,患者术中平稳,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好,具有关观,创伤小的特点。结论: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和器材有其特殊性,掌握好小切口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各个环节,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密闭式体外循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密闭式体外循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63例不同病种的患者以不同的转流途径进行密闭式体外循环所取得的经验。其中各种肝脏病变行肝移植术156例,全身肿瘤病变行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治疗(EWBH)98例,心脏手术后左心转流2例,外科手术辅助循环3例,体外膜肺氧合疗法(ECMO)4例。分别采用股静脉、门静脉-腋静脉切开置管转流,左(或右)心房-主动脉插管或左心室(或降主动脉)-股动脉插管转流,股静脉-颈内静脉(或双侧股静脉)经皮穿刺置管转流的方法。结果 全组除ECMO中3例患者经治疗后心脏功能仍不能恢复,停机后死亡外,其余260例患者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机器故障及体外循环意外,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达到预期的目的。结论 密闭式体外循环目前更多地应用在非心脏手术,它改变了传统的体外循环管理模式,离心泵在密闭式体外循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密闭式体外循环结构简单,安装快捷,操作方便,容易控制。密闭式装置预充量少,血液稀释少,肝素用量少,可作长时间转流。采用经皮穿刺的静脉插管可减少损伤,术后处理方便。密闭式体外循环可在广泛的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前应用丹参预防体外循环时肺的损伤。方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各15例。于体外循环前及心脏复跳后10min、45min、2h、6h检测左、右心房血白细胞数和过氧化脂质浓度,并于体外循环前、后取肺组织作活检。结果丹参能明显抑制肺再灌注早期白细胞肺内聚集,减少肺内氧自由基的产生,体外循环后肺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用药组未见明显白细胞聚集、渗出,肺组织损伤较对照组减轻。结论丹参对体外循环肺损伤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